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涩 > 第21章 重新认识

甘涩 第21章 重新认识

作者:roughleaf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0:39:16 来源:文学城

赵磊递交退学申请书的风波,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高二年级组老师的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尽管王老师暂时压下了申请,并第一时间联系了赵磊的父母,但接下来的几天,赵磊的状态并未见明显好转。

他依旧沉默寡言,上课时常走神,作业敷衍了事,仿佛一只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的茧,拒绝与外界交流。

顾庭之和杨妩虽然不直接是赵磊的任课老师,但这件事却像一根刺,扎在他们心里。

尤其是顾庭之,他从赵磊身上,隐约看到了自己年少时那份被现实挤压的迷茫和想要逃离的冲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他无法坐视不管。

“光靠谈话和讲大道理,恐怕很难真正触动他。”午休时间,顾庭之对正在批改作业的杨妩说。

阳光透过窗户,在杨妩的笔尖投下小小的光斑。

杨妩抬起头,放下红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是啊,王老师和他父母都谈过了,家里没出什么大变故,就是孩子自己钻了牛角尖,觉得读书没用,看不到前途。这种价值感的缺失,是最难弥补的。”

“价值感……”顾庭之沉吟着这个词,目光望向窗外操场上奔跑的学生,“也许,我们该换种方式。

让他亲眼看看,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力量的,学习好的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杨妩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你是说……我们的项目?”

“对。”顾庭之转过身,眼神坚定,“让他来项目组看看,哪怕只是旁观。

让他看看陈浩他们为了一个数据反复测量、为了一个模型争论不休的样子,看看当他们最终找到规律、解决问题时的那种兴奋和成就感。

这比我们说一百句‘读书有用’都来得直观。”

这个提议有些大胆。

赵磊并非项目组成员,成绩也不突出,让他中途加入,可能会打乱节奏,也未必能被其他组员接纳。

但杨妩只是稍作思考,便点了头:“可以试试。不给他硬性任务,就让他做个‘见习生’,感受一下氛围。

也许,那种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热忱,能点燃他心里的那点火星。”

两人找到王老师,说明了想法。

王老师正为赵磊的事焦头烂额,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表示支持:“太好了!顾老师,杨老师,麻烦你们多费心!这孩子就是缺一股向上的劲儿,让他跟优秀的同学在一起熏染熏染,说不定真能开窍!”

于是,第二天,王老师便以“协助老师进行一些项目资料整理工作”为由,将赵磊带到了顾庭之和杨妩负责的项目活动室。

面对一屋子正在热烈讨论的陌生同学和两位老师,赵磊显得十分局促,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顾庭之没有给他施加压力,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项目的大致内容,然后指着一个空着的角落位置说:“赵磊,你先坐那里,可以随便看看我们的资料,听听大家讨论,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帮忙的,随时说。”

起初的几天,赵磊就像个透明人,始终缩在角落,低着头,要么假装看资料,要么就盯着桌面发呆。

项目组的同学们虽然好奇,但忙于自己的任务,也没太多精力关注他。

只有顾庭之和杨妩,会时不时地、看似不经意地走到他身边,点评一下正在讨论的问题。

“你看,张子远他们组为了分析不同楼层噪音的衰减规律,用了对数函数模型,这个想法就很巧妙。”

顾庭之指着白板上的一组数据对杨妩说,声音不大,但确保赵磊能听到。

杨妩会配合地点头:“嗯,把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语言,再通过模型预测,这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不过他们这个模型的参数拟合好像还有点问题,残差比较大。”

“是啊,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完美,需要不断修正,这就是探索的乐趣所在。”顾庭之自然地接话。

他们就这样,通过这种“对话式”的引导,将项目组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角落里的赵磊。

转机发生在一周后。

项目组在分析教室光照与学生学习效率的关系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发现靠窗座位和靠墙座位的光照度差异巨大,导致数据离散度很高,很难得出普适性结论。

大家争论不休,有人主张舍弃极端数据,有人觉得应该分区建模,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直沉默的赵磊,忽然怯生生地举了一下手,声音细若蚊蚋:“那个……能不能……试试看,把座位按离窗户的远近分成几个区域?

比如,窗边区、中间区、靠墙区,然后分别统计每个区域的光照和效率的关系?”

活动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个几乎被遗忘的“见习生”身上。

这个想法并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但却巧妙地绕开了数据离散的难题,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了几个更易于处理的部分。

顾庭之和杨妩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神。

杨妩立刻走到白板前,赞许地对赵磊点点头:“分区统计?这个思路非常清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赵磊,你能具体说说,你觉得按什么标准分区比较合理吗?”

被杨妩点名,赵磊的脸一下子红了,他紧张地搓着手指,但还是结结巴巴地把自己模糊的想法说了出来:“就……就是按距离……或者,按光照强度范围……”

“很好!”顾庭之也走上前,语气带着鼓励,“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马上试试看。

赵磊,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先把现有的数据按你的想法做一下初步分类吗?”

在两位老师鼓励的目光和其他同学好奇的注视下,赵磊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他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数据表格,开始笨拙却又认真地按照距离窗户的远近,将座位和对应的数据一一归类。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蜷缩在角落、自我封闭的“问题学生”,而是成为了项目组解决问题的一份子。

虽然他的贡献微小,但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如同一点星火,落入了他的心田。

接下来的日子,赵磊虽然没有完全融入项目组热火朝天的讨论,但他不再总是躲在角落了。

他会默默地帮忙整理器材,记录数据,偶尔也会在大家遇到瓶颈时,提出一些虽然稚嫩却角度独特的想法。

顾庭之和杨妩敏锐地捕捉到他的变化,总是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项目,赵磊亲眼目睹了陈浩为了验证一个猜想在图书馆泡到深夜,看到了李娜因为一个数据误差反复核对直到无误,感受到了整个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全力以赴的氛围。

他看到了“学习”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和试卷上冰冷的分数,而是变成了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是团队协作的纽带,是带来成就感的源泉。

一个月后,项目进入总结收尾阶段。

在一次小组内部总结会上,轮到赵磊发言时,他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虽然眼神还有些闪烁,但语气却比以往坚定了许多:

“我……我以前觉得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考不好就没用。

现在……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用,能看懂更多东西,能……能像大家一样,去解决一些问题。”

他的话并不华丽,甚至有些磕绊,但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顾庭之看着这个曾经想要放弃学业的少年,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点微弱却真实的光亮,心中充满了作为一名教师特有的欣慰和成就感。

在共同帮助赵磊走出迷茫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理解,也仿佛更深了一层。

放学后,顾庭之主动提出送杨妩回教师公寓。秋夜的风带着凉意,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

“赵磊这件事,多亏了你当时的提议。”顾庭之开口道,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和。

杨妩轻轻摇头:“是我们一起的努力。而且,是你先看到了他内心需要被认可的那一面。”

顾庭之笑了笑,没有反驳。

沉默了片刻,他忽然停下脚步,转向杨妩,神情变得有些郑重:“杨妩,有件事……我想了很久。”

杨妩也停下脚步,抬头看他,路灯的光线在她眼中闪烁,带着一丝询问。

“我们……”顾庭之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我们能不能……试着重新开始?

不是作为需要弥补过去的旧识,也不是仅仅作为默契的同事,而是……以了解现在的彼此为起点,认真地……走下去?”

夜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

杨妩没有立刻回答,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顾庭之,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再掩饰的真诚、期待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许久,她微微垂下眼帘,唇角勾起一个极浅的、轻微的弧度,轻声说:

“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