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静静漫过昼府的青瓦飞檐。廊下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将庭院中的草木染上一层朦胧的暖光。
一道颀长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下。
是昼鹤。
他身着深红色朝服,袍角在夜风中微微拂动,整个人像是从夜色中裁剪出来的一抹凝重色彩。
“夫子,您回来啦?”时汐眼睛一亮,不自觉地向前迎了半步。
柏永言和郭子安连忙整了整衣冠,恭敬行礼。
昼鹤缓步走近,目光在郭子安紧抓着时汐衣袖的手上短暂停留,微微颔首。
“天色已晚,舟车劳顿,子慕,你去歇着吧。”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子慕”这个称呼让时汐怔了怔,才反应过来是在叫自己。她瞥见郭子安朝她轻轻摇头,心下顿时明了——当初昼鹤并不赞成郭子安投军,如今在此撞见,免不了一番训斥。
“我还不累。”时汐鼓起勇气决定仗义一把,说道,“许久未见他们,还想多说几句话。”
昼鹤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才转向另外两人:“看来,她已经将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你们了。”
郭子安和柏永言齐齐点头。
“确实吓了我们一跳。”柏永言率先开口,语气中仍带着难以置信,“没想到时汐竟是女子。”
昼鹤沉吟片刻,月光在他清隽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时汐之事关系重大,往后言行需格外谨慎。”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郭子安的手上,“譬如现在,夜深人静,拉拉扯扯成何体统?若被有心人瞧见,你们倒无妨,却让时汐如何自处?”
郭子安闻言,如同被烫到一般迅速松开了手。
时汐原本并未想到这一层,但昼鹤的话像一盆冷水,让她瞬间清醒。这已不是她熟悉的那个时代。虽然她本人并不在意,但人言可畏,稍有不慎就会连累他人。
想到此处,她不禁犯愁。先前与孟老板说好在京城继续供稿,如今太阜想必已经传开“五石客”病逝的消息,往后该如何与书商联系?
还没等她想出个所以然,众人准备散去时,郭子安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夫子还愿意认我这个学生吗?”
夜色深沉,光影在郭子安的脸上明明灭灭,添了几分冷色。时汐虽然早知道昼鹤应该不会怪郭子安,但此刻也是提起一颗心来。
昼鹤没有立即扶起他,只是淡淡道:“怎么,我以前教你的,都不作数了?”
郭子安猛地摇头:“夫子恩德,学生从不敢忘。只是我……”
“人生道路千万条,我只能给你建议,如何选择、如何行走,是你自己的事。”昼鹤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他身上的红袍宽大,衬得身形更加清瘦挺拔。上前两步,朝郭子安伸出手,“唯有一点,既然选了,就不要畏首畏尾。”
郭子安看着面前摊开的手,犹豫片刻,终于将手搭了上去,借力站起身:“若学生有幸衣锦还乡,定当以命相报。若不幸战死沙场……”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涩,“还望夫子多多照拂我祖母。”
“我非圣贤,也会犯错。”昼鹤的目光扫过郭子安,又掠过一旁的时汐和柏永言,“你们是我的学生,而非我的党羽。无需为我拼命,忠于本心,为国效力才是正途。”
“学生受教。”
“至于子安,”昼鹤继续说道,“你此番为义而来,隆州虽不算远,但军令规定的休沐只有五日,今日已是第四日了。”
郭子安一愣,挠头道:“这些天光顾着担心时汐的事,竟把时间忘了。学生明日一早就动身。”
昼鹤又将目光转向正在与时汐低语的柏永言:“一月未见,功课进展如何?”
柏永言立即正色道:“已经读完《仪礼》。”
“明日将注疏拿来我看。”
柏永言点头应是,悄悄擦了擦额角的细汗。
时汐轻轻吸了口气,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点我名……
“时汐。”
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
“弟子在。”
昼鹤道:“我记得那日让你以屈原的《山鬼》为题作论,后来因事务繁忙耽搁了。你可有写完?”
时汐一时语塞。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她怎么毫无印象?
“学生……给忘了。”
昼鹤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明日写来给我。”
时汐内心泪流满面,早知如此,刚才就该乖乖回房休息,何必讲义气陪他们在这里罚站?“学生知道了。”
或许是连日奔波太过疲惫,又或许是终于睡到了真正的床榻,时汐这一觉睡得格外沉。客房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她独自住在西苑,无人打扰。醒来时已是辰时,匆匆洗漱后,她发现有人在门外来回踱步,不知等了多久——是柏永言。
“你在这儿转什么呢?”时汐推开房门问道。
“这是子安给你的信,他天没亮就动身回隆州了,嘱咐我一定要等你醒来再交给你。”柏永言递过一个信封,“夫子上朝去了,说下朝后有要事宣布。”
时汐接过信,想到昨夜郭子安风尘仆仆的模样,心中涌起一阵愧疚。然而当她拆开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时,那点愧疚顿时烟消云散:
“来了京都也不要忘了写稿!我在隆州等你新作。”
时汐“啪”地一声合上信纸,哭笑不得。
“信上写了什么?”柏永言好奇地问道。
时汐叹了口气,把信递给他:“昨晚夫子布置的课业,你完成了吗?”
“半夜就写完了。”柏永言失笑。自从上次在破庙里解释清楚,时汐挑灯夜读并非研习圣贤书而是在写稿后,两人之间的误会便彻底消除了。
时汐不禁感叹,柏永言果然是个卷王。若她是昼鹤,也会偏爱这样的学生。
“难道你的论还没开始写?”柏永言又补一刀。
时汐无奈扶额:“……我现在就去写。”
“那我先回去了,若有事可到东阁寻我。”柏永言转身欲走,又迟疑地停下脚步,“不过时……时姑娘。”
“叫我子慕就好。”时汐看着柏永言别扭的样子,自己也觉得有些不自在,“还有什么事?”
柏永言沉吟片刻,神色认真:“你我都是从太阜而来,我知道你与子安更为熟稔。但无论往后发生什么,切莫再像这次一般隐瞒。若你与夫子遇到难处,请相信,我一定会站在你们这边。”
他说得恳切,时汐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但这番话确实在理——他们都是从太阜来的,往后理应互相扶持。
“这是自然。若你日后需要帮助,我定义不容辞。”
柏永言点点头,仿佛放下一件心事,终于露出笑容:“快去写论吧。”
时汐目送柏永言离去,回到房中铺开纸砚,绞尽脑汁,脑子里倒是冒出来不少灵感,不过却是论无关,全是新的小说话本。正苦恼之时,门外却响起了敲门声。
她以为是柏永言还有事交代,开门却见一位陌生女子站在门外。
来人身着紫色锦衣,服饰繁复华美。她进门后先是将时汐上下打量了一番,这才清了清嗓子,姿态倨傲:
“你就是时子慕?”
时汐点头,警惕地看着这个来者不善的访客:“阁下是?”
“奴婢是芷兰公主的贴身侍女,三儿。”女子昂着头说道。
芷兰公主——那个当年欲招昼鹤为驸马却被拒绝的当事人。时汐在太阜时就听过不少关于他们的传闻,没想到来到昼府第二天就见到了公主的侍女。
不对,她是如何进来的?
“三儿姑娘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时汐不动声色地问道。
三儿神色冷漠:“今日昼大人在御前重提开设女学之事,你可知道?”
时汐在来京途中听昼鹤提过此事,却没料到他第一天上朝就提出了这个建议:“略有耳闻。”
“你就不想知道陛下如何决断?”三儿见时汐反应平淡,语气中透出几分急切。
时汐心下明了,这位芷兰公主怕是把她当成了假想敌,“小女子岂敢妄揣圣意?”
三儿冷哼一声:“你该好好谢谢我们公主。若不是她出面求情,此事绝不会如此顺利。”
看来夫子的提议成了,时汐暗自欣喜,但想到往后还是要刻苦读书,又不免头疼。
“不过你别高兴得太早。”三儿语气转厉,“既然要广开女学,那么王公贵胄之女乃至平民女子皆可经考核入学。凭你是谁人的妹妹,终究是个乡野出身,劝你有些自知之明。”
时汐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快。如今她寄人篱下,芷兰公主在朝中又颇有势力,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为妙。
“多谢姑娘提醒。”
三儿本是来找茬的,见时汐滴水不漏,甚至连气都不生,顿觉无趣:“你最好记住今日的话。”
时汐点点头,觉得有些头痛。眼见着昼鹤就要下朝,自己一个字都还没写。一想到昼鹤那张严格的脸,时汐打了个哆嗦,决定还是快点把这位三儿姑娘送走为妙。
“记得的,记得的。”
三儿姑娘还要说话,却听见门被敲响,一时瞪大眼睛。
“谁?”
“是我。”昼鹤推门而入,看了一眼时汐后,目光落在三儿身上,淡声:“你是谁?”
“我乃芷兰公主的贴身侍女。”三儿回答,“给大人请安,我们公主备了礼物恭祝大人升迁,”
昼鹤微微颔首,不再看三儿,对时汐道:“去我书房写。”
时汐知道这是替她解围,连忙抱起纸笔就要离开。
“等等。”三儿叫住时汐,转向昼鹤道,“既然大人要开女学,该不会是想徇私让时汐免试入学吧?”
什么?居然还有开学考?时汐定住脚步。
昼鹤沉默不语,似乎在等待三儿的下文。果然——
“公主说了,不是什么人都配进书院。三日后学堂开课前,时汐也必须参加入学考核。”
感谢观看鞠躬,昨晚准备发结果太困给我整睡着了[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我不想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