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5章 野有蔓草(五)

浮云天下赋 第5章 野有蔓草(五)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5 15:25:12 来源:文学城

中睦十三年。白水河畔,三州交界。

讨逆军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

前年冬天的大败历历在目,大军一入行州,气氛明显变得躁动。

这队伍是跟随讨逆将军武光征战多年的心腹,平均年龄已过而立。多少人的战友年纪轻轻,就抛尸在这片土地上。

军心如此浮动,武光有时也感觉没底。但白水河是沟通中原腹地和北三州的重要枢纽,绝不能再度失手。

一年过去,讨逆军的势力已经明显扩张,不仅身边多了在均州收服的一员心腹大将荀卫荣,又在东海泽州结识了名将言明卓和一代儒学太师温颂声,可谓实力大增。

军帐内,一位穿白衣鹤氅的儒雅文士揽袖,往舆图上一指:“今时不同往日,将军有了多余兵力可分去牵制均全两地,不致重蹈他日之险。若无后顾之忧,将军不放考虑一条小路,由此直接穿山南下,直抵业州。”

那便是直捣皇城。武光深吸了一口气。“请先生赐教。”

帐帘边上,支着一张不起眼的小桌,有两个年轻人挤坐在那。

这二人之所以能坐在中军帐里旁听机密,是温颂声特意给武光打过招呼——“这二人是我从小看大的亲传弟子,聪慧懂事,还望将军海涵。”

此二人破例获此殊荣,按理该是认认真真听温颂声和武光议事,之后再谈各自见解、作一番辩论。

可是那张秋凛偏要一心二用,一边竖耳仔细听着,一边握笔刷刷写着,笔锋在纸上横扫千军。

那噪音扰得方循无法集中精力,就踹了一脚。

张秋凛抬眼一瞪。

方循不耐烦道:“你别再写了,现在战事吃紧,一只麻雀都飞不出去,写再多的信也寄不了。”

张秋凛笔端未停,淡淡地道:“那我攒够了信,亲自给她送过去。若我没按时写,只怕她不开心。”

方循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小是工作狂的师姐出门走失一趟,回来后突然变成了恋爱脑。

“她到底给你下什么迷药了?”

张秋凛更狠地回踹他一脚。方循灵活缩腿,躲避了一半伤害。

温颂声正挽着袍袖正分析战局到一半,分出一瞥余光扫向了角落里的两个学生。

他看去时,见二人已假装正襟危坐,满面肃然。

温颂声:......

“将军,可走白劫小道翻过寒径山,这个季节积雪尽消、夏汛未至,山路应该好走。”

张秋凛虽然一心二用地写信,但耳朵时刻听着帐内的交谈。听到此处,她会心一笑,得逞般地炫耀道:“昨天是谁说武将军要走均州水道南下?方惠和,你又赌输了。”

“你等着,我早晚赢回来。”

“哈。你随意。”

张秋凛在心里默默摇头。

她从小自恃才高,瞧不上同龄人,师弟方循也就勉强能比试一比,终归不算对手。她长这么大,跟随老师和长辈见过无数豪杰,皆不能入眼,从未遇见势均力敌之人。

直到她在流落到乱军里穷途陌路、险象环生之际,竟在那世外桃源中,偶遇了一个不染纤尘的魂魄。她一度相信了这就是命中注定的,是天公安排的恩赐。她路上受的挫折吃的苦,都是为了和这个人相遇!

她爱的人是世间上好的一块璞玉,才华横溢,智极出众,最珍贵犹是不拘一格、灵气动人;若授以诗书礼乐,岂非天才出世、迷倒世俗,惊艳一片胸无点墨的绣花枕头。

多好的一个人,已然名花有主,往后……就是她张秋凛的人了!

大庭广众下,张秋凛忍着不露笑意,将写好的信叠规整收入袖囊,小心保管着。

再过几日,兴许就能见到她了。

*

大军开进寒径山,行进数日,北坡荒草满坡,风起草横。

极目远眺,层云叠嶂。

白劫古道少人行经,埋没于荒草。野路两旁偶见连绵的荒冢,已不知是何年何月、哪一朝哪一代的笑面人儿,湮没在这里杳无声息。只怕是化作了鬼,也走不出这寒径山去。

入夜来山沟下森森的鬼火莹浮,阵阵寒风凛啸。

银月如勾,几点疏星,奈何月光暗淡,照得读书人眼涩。张秋凛便把书扔了,起身站到一处悬崖边上,遥望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缓慢地,她收起了五指,捏作拳头比着夜空,好像是月亮里缺失的那一盘。

篝火前,方循对老师温颂声道:“她自从两年前回来后,整个人好像都变了。”

温颂声看着远处弟子的背影,沉默无声。

第五日,前方出现了一处熟悉的山坳。

张秋凛刹那抬了头,显出几许急躁,凑上前对温颂声耳语:“前方就是东皋村。”

温颂声点头,扬了一扬手中旗帜,战车队列应声停下。本摇得头昏的方循往前一倒差点趴下,低骂一声站起。

温颂声跃下车,去前锋那和武光说了几句话,再折回来,挥动小旗子指挥二人。

“将军让你们前去交涉。你们二人一起去。”

接到了指令,张秋凛面容沉静,仿佛没什么大事,她拾起缰绳,目光凝视正前方。方循扶着战车的边栏,接连不放心地侧目。

“我赌武将军想借路过这村子。”方循感慨道,“虽然可以让大家脚下留心,但是十几万人的军队呐。”

“要不,我过去说吧?”

“我去。”张秋凛神色坦然,望着前方熟悉的林带里。

一排人影移过来,他们站在整装的军队面前显得那样渺小。

那里许多张熟悉面孔,胸中一口气刚提起来还未落下,黑夜织起一场半透的银纱罩在密林上方,星点错落,她在其间来回扫视措,想找出一个可以主事的人。

视线一划,措不及防地看到了她。

叶青玄站在林大嫂旁边。她长高了,变得更漂亮了,气质清秀出挑,眼睛放光。

只是她望过来的眼神没有旧日的热情,甚至没有笑意,很冷漠,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

方循也一眼就注意到了人群里这个出挑的人。只见那姑娘一双桃花目里泛着水波,正难以置信地望着张秋凛,没发出声音。

张秋凛松开了被手心的汗浸满的缰绳,以正经口吻道:“我与叶姑娘到林边私谈。”

她下车的时候,手臂似乎整个在抖。

她们二人各自离开人群,朝着林带走去,正对着林海上方的红日,中间隔着几尺,铺成霞光大道。

张秋凛想,如今她们都一样高了。

叶青玄没走到林边就停下来。

开口时除了第一个字发颤,后面都是稳的。“你是北关军的人?”

张秋凛一时间没明白她在问什么。“是。”

她有些纳闷,明明她在信里都告诉过她这些了啊。可能是战乱年间,不一定每一封信都能寄到,而且叶青玄总是忽略信里将战事的部分。张秋凛提起过武光攻占东郡、她随老师加入讨逆军的这些事,但书信里的人名地名都发生在很遥远的地方,叶青玄即使看了也未必明白。

至于叶青玄口中的北关军,那是延朝旧时的称谓。武光自起兵南下以来高举“兴义兵讨奸逆、还天下以清平”的旗号,自然不会再用旧的称谓。

那些雨里雪里的事,终究折了少年屋檐。

她抬头看天。

好一片血红的落霞。

叶青玄自从听见她平淡地说出一个“是”字,脸上的血色完全褪尽了,薄得像一张透明的雁皮纸,风一吹就散了。

“三年前,我在大雪里救了你,问你从何处来,你只说在大雪中和亲人走散又遭乱军追杀。我自以为你和我一样,都是流离失所的人。可是......”

她的指尖开始哆嗦,蔓延到整个上半身,逐渐不能言语。

张秋凛忙解释:“我那一年确是在访亲途中遭遇乱军,而且那时候我并未回榆州,也不知道老师已追随讨逆军。”

“况且你也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当年究竟是......”

叶青玄淡淡冷笑一声,似是浑身抽了力气。

“当年行州尸横遍野,四方军烧杀掳掠歼害民生,就算你不知道何人屠我村寨,总该听过北关军当年南下时的恶行。”

张秋凛摇头,语调哀然,言辞却比刀子还锋利。

“当年中原一片混乱,若我这条命死在寒径山上,亦不足惜。但我既然活下来,就想尽己所能匡扶社稷,以战止戈。”

叶青玄从头到脚一阵冰凉,脑子反倒清醒了。

“以战止戈,好一个以战止戈。”

她想起来多年前,张秋凛劝她读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读书人,须要在太平世里才有用处。

待天下太平时,我来接你入京。

曾经这样的诺言令人安心,助她度过了无数孤寂的日子。她虽连家乡的镇都没出过,却被人轻许以兼济天下的蓝图。

张秋凛似被她的决然神色吓坏了,忍不住走过去,双手向前伸:“玄儿......”

叶青玄后退一步,冷冷道:“骗子。”

这骗子二字,绝不仅仅是发现张秋凛加入讨逆军这一件事那么简单,而是过往的桩桩件件,是盲目轻许的心比天高、志满天下。哪怕要什么心怀远志,也该是她不是许的,而非旁人替她许下。世上那么多人,那么广阔的天地,她要明辨黑白、鉴明真伪,要自己选。

如今想来过往种种,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戏台上的皮影,被人牵着,不知不觉竟走了好远。

不过是皮影人操纵光影、卖弄技艺的戏法。

撕了就是。

她不要线牵着。哪怕再薄再轻。就凭三尺微命,自寻地方埋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