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41章 浮雁沉鱼(二)

浮云天下赋 第41章 浮雁沉鱼(二)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5:40 来源:文学城

那日黄昏,趁着闭市前,叶青玄拉着张秋凛去逛集市,美其名曰要给在京城的好朋友们带礼物。

路上,她们路过了一家经常爆满的茶楼,此时临窗的位置正好空着。

叶青玄兴奋道:“你瞧,从前总说着要去,一直没得机会。要不要上去坐坐?”

她们刚在集市上吃了一路,这会儿其实都没胃口,坐进去了也是点上两碗姜茶就着花生米开始闲聊,乐呵呵地虚度片刻光阴。

此提议若是放在上午,张秋凛肯定愿意去,说不定还会主动邀请。可现在她心里头沉闷闷的,实在提不起兴趣。

“算了,我想四处走动一番。”

叶青玄点头:“也好,那就再往前走,有一家书画铺子这两日快要转让了,听说卖价很低——”

她拉着张秋凛往前去,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间。

张秋凛有一瞬的恍惚,记得上次二人曾在这条街上同城一把伞,和街头偶遇的三五熟人驻足招呼。一柄伞下拥挤,故而当时她撑伞、叶青玄就拉着她的衣袖,那般的正大光明。

也对,既是朋友,自然是没什么不行的。

叶青玄一路猛闯,拐到那间书画铺子前驻足,还没进门就扯着大嗓门吆喝店主。

“呦——叶大人光临小店,快进来快进来。”

“天色有些晚了,你们是不是快打烊了?”

“还有阵子呢,不着急!左右就开这最后两天......”

叶青玄熟络地和老板攀谈了起来,张秋凛默默进店,打量着墙上的字画。

这不是古玩店,所以卖的都是些当今文人的作品,大多没什么名气,但胜在是装潢精美、且极具南境山水特点,颇有种典雅绮丽之美。

张秋凛决定买一幅画带回去,挂在家里做个留念。

叶青玄突然晃着她的胳膊,指向远处:“看,那里有幅孟慈山打虎图——”

张秋凛道:“这个不行。”

她决定今日暂时厌恶与孟家相关的一切。是纯私人恩怨。

“那你自己看吧,我后面去挑挑字。”

书画谱子并不大,里外两进,这会儿客人比较多,通道狭窄而拥挤。稍一分神,二人便在人群里散开,只好各自先看字画。

过了一会儿,张秋凛见叶青玄怀里抱着一大堆卷轴从里屋走出来,顿时愕然:“你怎么要买这么多?”

“送朋友啊!”

叶青玄腾出一只手找荷包,一边对旁边的人道,“劳驾借过一下。”

“送那么多?”

“人多啊!百家书院大家都互相认识,落下谁也不合适吧,更何况还有中正书阁的同僚,还有故乡老友......”

叶青玄细细数着,忽然注意到张秋凛手里只拿了一幅《山居咏溪图》长卷,愣了愣道:“啊,你这是只给自己挑了?”

张秋凛也恍然一怔,她从来没想过这事:“那不然呢?”

叶青玄转了转眼珠,颇具调侃之意:“也是,以张大人的身份和威望、外加扬名在外的臭脾气,你就算是一辈子不给任何人送礼都不会有什么后果。但就算送礼之事免谈,你总有一二好友要见吧?也不带点什么?”

张秋凛眼前划过了一串面孔。有同门,有故交,有值得信任的同僚,亦有她敬重的长辈。然而没有一个人像是她会在某日午后无端拜访、只为打个招呼的那种关系.......

世人说她多威而无友,大抵是属实的。她亦时常感到孤独,所以才收养了一只猫。

所以现如今的京城年轻人之间,彼此交友,礼尚往来......这倒也有趣。

要不,她也给那群死脑筋带点礼物?该不会吓着他们吧……

张秋凛一起念头,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方循精工书法,若送字会招来一通嘲讽,还是再挑幅画吧;花峥家训以梅欲人,这幅《望梅图》正合适;至于温柏寒肯定看烦了家里满屋子字画,还不如给他一把南境特产的短刀......

晚间,二人一同走回叶青玄租的宅子。

张秋凛来访的次数已经多到同院人会和她问候。换作前几日,她还会沾沾自喜,现在却笑不出来。

叶青玄一进门就把买的东西一股脑扔在地上,瘫坐在木椅中,手里还举着一片拔丝木瓜糖。

她抬头,看见张秋凛还傻站着门边:“你干什么呢?进来坐啊。”

张秋凛松了一口气,走进屋内,站在窗边的书架上。

这屋里陈设简陋,除了床榻仅有一张椅子,还被叶青玄坐了,她就只好站着。

叶青玄见她站着,指了指身后床榻。“我都累坏了。你快坐下歇会儿。”

张秋凛垂眼:“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叶青玄似乎以为张秋凛担忧的是外袍是否干净的问题,“我可不讲究这些。”

张秋凛有些无奈,便依言走去坐下,仅占了窄窄的一条边。

待叶青玄把手里的地瓜吃完,才终于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她这边。

“明天,你就要走了吧。”

“嗯。”

张秋凛闷闷不乐的情绪忽然达到顶峰。

她指着那一堆字画,半是赌气半是委屈地问:“我们即将分别,你就没什么要送给我的?”

叶青玄抬眼,眼神明亮,定定地看了她好几秒。

“有。”

叶青玄起身,宣告一般字正腔圆道:“你且等着,待我去拿。”

张秋凛先是喜悦,紧接着又很疑惑,因为她感觉方才叶青玄的神色有点古怪。她想跟出门看看她去了哪里,又觉得自己最好不要动。

最终,张秋凛还是乖乖坐在原地,等叶青玄回来。

“给你的东西自然与旁人的不同。”

她手里拿着个草编的小包,在手里晃了晃,里面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脆响声,清澈悦耳。

张秋凛的心神跟着那阵轻铃声晃动了一下,用深邃的目光探去。

“这里面是什么?”

叶青玄讲口袋倒过来,里面的物件便哗啦一声掉出来。

定睛一看,竟是一个黑黢黢的、用草绳勉强系了个丑结的手串。每个串珠都不是圆形的,甚至长满了各种棱角,凹凸不平颜色各异。若非形状太像张秋凛都不敢相信它是个手串,毕竟它看上去就很扎手。

“这事你自己做的吗?”张秋凛问。

“嗯。是我用石头串的。”叶青玄附身捡起手链,捧在白皙的手掌心里,更衬得那些黑黢黢的锋利顽石暗淡又普通,可她仔细端详了一阵,“每一块石头都是我自己捡到。这快尖尖的、有浅黄色的石头,是在我家乡的河滩上捡来的......”

她将手串放在张秋凛的手心里。确实硌手,也没多沉,像个小孩子的玩意儿,放在那一堆气韵高深的书画之间,衬得难能可贵。

“我最早从在东皋村的时候就在攒石头了,每到一个地方去,看见路边有漂亮的石头就捡起来收藏。攒了好几年,终于凑够了一条手链的量。你快带上试试,合适吗?”

张秋凛马上撸起袖管,将石头手串戴在右手手腕上,举起来看了看。“好看的。”

叶青玄笑了:“那就好。攒了这么些年,总算送出去了。”

“太贵重了。”张秋凛道。

她们都明白这份贵重不是源于金钱衡量的价值。

叶青玄道:“这手串里藏了太多流年,如果失去那些年,它将变得毫无意义。可我再不可能将那些往事一一翻出来对着第二个人讲一遍了。”

言外之意,它唯一的归宿便是你。

张秋凛那一瞬说不上来有什么感受,某一个瞬间,她对眼前人的珍视似乎超越了那些肤浅的界限。这世上有一份感情和一段故事是独属于二人的,往后千百年的岁月里,无数人会挤进这条淤塞的河道里,到开头的那段岁月,除了她们二人,再没有旁的人能进来。那是独属于她们的历史。

二人煮了顿夜宵,临窗续话,临近子夜时分,张秋凛才终于不得不起身回去。

她是动了留宿一晚的心思,但还是忍住了没提。

叶青玄把她送到院外,倚着院墙望她。

夜半清冷,明星悬空,疏淡一幕盈于天幕,照亮人间山河。院墙边翠绿色的古树映成了深青色,宛如青铜般凝重,又似明镜般清透。

张秋凛回眸:“快回去吧,夜里凉。”

叶青玄笑道:“开什么玩笑,都五月份了。”

“尽快些启程,我在榆州等你。”

“我若是想见你了,自会奔着去的。说不定不用等到去榆州。”

听叶青玄这一句话,张秋凛原本明丽的心意更畅快了,叶青玄是不是客套的,她是真的想见她。假如退一步说,二人这一辈子做一对天下无双的知己密友,其实也未尝不可......

只要,她别再总生贪得无厌的心思。

夜半路上寂静无人,只有几只寒鸦在高歌啼唱。张秋凛眼前划过叶青玄今日穿的那身如瀑的青衣、发丝间几不可闻的香气、和那双弯弯带着笑意的眼眸,青石板路洒满星辉,走得那样长。

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克制住。

她自控力一向很好的。

这样半是安慰半是自我洗脑地走了一路,张秋凛回到住处已逾深更。浅眯了两个时辰,起来把乱跑的猫儿装进竹篮,收好行囊整装待发。

太守府现在的代理太守是魏芳歇,虽然天色尚早,也专程派了人来送她一程。

“大人,您是约的船家还是车马?”

张秋凛一愣。

出城北上船是逆水行舟,不过出大泽前车马南行,于是张秋凛先约了卫城的船夫把她送至主码头,再从馆驿里借马,都已经提前联系好了人。只是正值农忙时节,船夫说他手头的活多,要等临近了再跟张秋凛约具体时辰。但是张秋凛把这事儿给忘了。

“.......我昨天太高兴,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小吏惊讶。怎么这位张大人要离开卫城了就这么高兴啊?

还是联络了车马,将张秋凛送出卫城。

张秋凛抵京,已经半月之后。

初夏的业州但逢晴天,蒸得十分燥热,而雨季将至,空气里又经常沉闷闷的,令人不太舒服,好像心头总是憋了一口气。

京城的气氛也是一派车水马龙下压着密密麻麻的死气。

近来朝廷中发生之事,张秋凛多有耳闻。武光借着倾诉旧党的名义铲除异己,特别是业州士族中不愿合作的那批老顽固。还有京城巡防军的兵权,自从被武光嫡系的武将收回,一直独立掌握在从边关回来的二位将军手中,再加上一位守禁中的中郎将霍衍,业州士族已被彻底地削去了兵权。

与之相随的是,温颂声在短时间内几乎独揽朝政,受武光无与伦比的信任。连方循也跟着连升两级。业州士族见大势不妙,纷纷转而与温颂声联合,毕竟他也是世家出身,立场温和、清润中正。张秋凛感觉老师被架在了一个微妙的位置。

她回京后,仅在府中修正了半日,便提着从光州捎回来的礼物去宰相府探望老师。

左拐右拐进僻静的巷子,由着青葛布的门生引进堂内,立于檐下静候。

后院里十分清净,张秋凛站了一会儿,实在是无聊,才注意到有一种不知名的鸟儿一直在耳畔啼鸣。

片刻后,温颂声从院内走出,敞开书房正门,纳凉处吹透清风。

她在寒暄中随口一问:“这是什么鸟在叫?”

温颂声垂眸品着茶,闻言抬了一眼,不经意过略过屋檐下垂松掩映处的灰影,淡然道:“这附近的野鸟,柏寒总爱喂,于是便多了。

“应是斑鸠,象征好运的,近来业州随处可见这种鸟。”

“你说是便是吧。我不认得这许多鸟类。”温颂声轻笑着道。

张秋凛这才想起他不但不认识鸟,还有些五谷不分,虽在文章辞赋里歌咏过太平丰年、体谅过农人艰辛,却未尝真正靠近过那些人。于是她沉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