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35章 故垒西边(十一)

浮云天下赋 第35章 故垒西边(十一)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5:40 来源:文学城

翌日。一大清早,张秋凛便与卫城诸位官员一起登了城楼。城门紧闭半日,出入戒严。孟章从州里调来的三千甲士在城楼上列阵排开,身负铠甲,手持弓箭。

“太守,要不还是请示朝廷......”有个人提议道。孟章轻轻地摇头,却是答非所问。

“你们看这里的地势,四面群山,川壑险要。此次不过是山匪作乱而已,增强城中守备,是为了以防万一。”

张秋凛就站在他身侧,用狐疑地眼神看着。刚才那几个提议要请示朝廷的人都不住地打量着张秋凛。孟章顿了顿,忽然开口道:

“张通判,你曾是言将军帐下军师,为这三千人整顿备营,就交给你了。”

张秋凛拱手:“是。”

昨夜丑时,张秋凛和那个退役的光州巡防军一起压了余存中去见太守。深夜叩门,孟章一见余存中的脸,顿时就变了脸色。余存中却始终低垂了目光。

用不着张秋凛开口发问,旁边那个地道的光州人自有满腹的委屈。

“太守大人,此贼竟敢光明正大地潜入卫城!我退役前官府就追捕了他好几年都没抓到!此贼终于落网,该当如何处置?”

孟章叹息一声,显出深深疲惫。他看了一眼张秋凛,又对护卫道:“将此人押进大牢,明日再审。”

数名护卫上前押走了余存中。留下的张秋凛与孟章二人面面相觑。

月光照在孟章的鬓边,照亮了早生的白发。

张秋凛问:“余存忠是个书生?那为何京城的人都说,他是位前朝将军。”

孟章叹气:“进来说话。”

他领着张秋凛进了书房,点燃挂在房梁上油灯,幽幽灯光昏黄,照得人面如蜡。

“你们今日抓住的人是丽州余雁,字存中,是旧朝末年最后一榜的落榜生,后来从军征战做了谋士,兵败后藏匿于此,意图东山再起。他一心想要光复延朝,我也的确追查了他许久。除了我,知情者还有光州守备军统领戚长风将军,陛下想来也是知道的。”

“就是为了他才从州里调兵?”

孟章长久地沉默,如同一座凝固的钟,而后摇了摇头。

“非也。”

他缓缓讲起了一段往事。

“其实在你来卫城之前,我收到了宰相温大人的一封信,他提醒我若非万不得已,不可告诉你这段过往。”

“你可还记得,中睦十二年朝廷下诏,要在贤愚河以北的河谷内围剿叛军,广邀四方义士相往投奔。按榆州州志所记,亦是那一年你的祖母、父母与兄长全部前往均州前线效力。”

张秋凛的目光唰地暗淡下去。过去的数年间,她不断压抑着那段惨痛的变故,每次想来犹觉痛楚。但时间仿佛真能冲淡悲伤,她竟然发现自己可以压住哽咽,镇定自若谈起那段过往。

“我本来也要去的,可当时我和方循一起游历中原,路上吵了一架,便耽搁了路程。等我赶到寒径山下.......若非有人救我,恐怕我也要葬身于那处。”

孟章又问:“当年你父母是去投靠何人?”

张秋凛即答:“虎贲中郎将兼镇东将军谢遥,我娘与她是结义姐妹。”

当年前朝大将军何舜身边聚集了一批少年英才,其中就有她的干娘,后来谢遥与温颂声成亲,干娘也变成了师娘;亦正是因这层关系,她才会被送入太学。

孟章道:“当年何将军战死沙场,她临死前将手下剩余的全部将士、延朝最后一批精兵,全都托付给了她的副将。”

“此人带着所有的旧朝遗老,积蓄势力,准备反击大周。这个人就是你们口中的余存中。可是......其实她没有当过将军,也没有去过京城,没看过故都繁华、十里烟柳。甚至连名字,都不是她自己的。”

“因为旧朝军中的编制男多女少,她又出身贫寒,想晋升太难,恰巧她结识了一位军中谋士,他虽渴望建功立业,但因中了毒箭差点丧命,之后便体弱多病,难堪战场艰苦。此二人不谋而合,她以女身扮男装,顶替了他的身份,一跃而成为副将。镇东将军何舜一直鼎力扶持她,她亦舍命相报。”

张秋凛听完了孟章这一段陈述,久久没有回应。半晌才道:“卫城周围的山上,其实一直都有老虎吧?”

孟章抬眸,眸光微见闪影,郑重地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张秋凛动容地站起身,朝孟章行了一礼,“明日我愿替太守整军,与太守同进退。”

*

卫城大狱。

“说什么说,还有什么可说的......”

余存忠被吊起手臂,披散着头发,审问他的巡防军就是前几日才被解救出来的役奴,手里攥着条鞭,像是动了私刑。

狱外不远处,守卫狼狈地追着两个大步流星走进来的人。

“孟姑娘,这恐怕不合规矩。”

孟怀昱止步。“我可以不进取,但她必须去,她可是朝廷命官。”

“那也不合规矩......”

叶青玄见守卫拦得动作不强硬,干脆不理那人,拉着孟怀昱就往里闯。她进门后,一下子认出来审讯者便是不久前解救的役奴,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但已不会惊讶。

余存忠看她一眼,道:“我昨天已经跟你们交代过了,余将军已死,我盗用了她的身份,来光州意图东山再起。还有什么可问的?”

叶青玄蹲下身,盯着狱中的人,字字顿挫道:“可你是丽州人,想要东山再起,跑来这既偏远又有戚长风坐镇的光州干什么?岂不是自讨苦吃。”

余存忠披着散乱的头发狠狠瞪向她,如一个灰白的骷髅。

叶青玄无动于衷,似是觉得无聊,转身唤道:“子曦,你过来看。”

孟怀昱上前,用衣袖遮住口鼻。这狱里光线昏暗,气味又难闻,她从来没进过这种地方,可听闻父亲捉住了要犯,叶青玄还请她务必来看,这才硬着头皮来了。

那犯人衣衫褴褛满身污秽,她也懒得再看几眼。

叶青玄紧紧盯着犯人的表情,忽然道:“扒了他的上衣,查看可有旧伤。”

狱卒依命而行,果然,在余存忠的右胸到后背上有一道贯穿伤,纵然愈合多年,依旧显得狰狞。受过这样的伤,多半是九死一生。在场的人多半被震慑住了。唯有叶青玄叹了一声。

叶青玄复蹲下,与他低声道:“我这次来光州采集民间诗歌,你写的每一篇诗文、每一首词曲,我都会带回京城,传与后世。”

余存忠默了半晌,声音沙哑道:“别说是我所写。”

“那你大可放心。”叶青玄起身,“她在所有故事里,都不会与你扯上半点关系。”

她们走出大狱,温暖明媚的阳光洒了一身,却仿佛有一阵寒冷萦绕不去。叶青玄的脚步匆匆,神色也不似平常。

孟怀昱快步追赶,问:“你怎么了?”

叶青玄慢慢顿住脚步,缓缓地抬头,与友人四目相接。

“......有件事,不知该如何告诉你。”

你姐姐还活着。

*

十五年前。卫城虎患成灾。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又山多地少,卫城百姓和外界的交流甚少,日常生活离不开周围的大山。

每一年都有人进山时葬身虎口。

那年,太守夫人魏芳歇进山采药,同行者有其女孟慈山。二人下山时误了时辰,为赶在天黑前下山,抄近路走了一条平时显有人际的陡峭小路。

在山崖边上,她们遇到了虎。

因为虎患成灾,所以卫城人都是敬畏老虎的,平时都会尽量远离老虎出没的丛林。但那天她们遭遇的,是一只迷路的幼虎。

幼虎淋了雨,身上的皮毛全湿,弱小一团趴在灌木丛里,看上去奄奄一息。虽然它是一只老虎,可现在这模样,莫说是人,硕大的牛羊来了都能把它踩死。

孟慈山抱起**的幼虎,想带它一起下山。

母虎就是在这时候追上来了。

那只母虎很瘦,兴许为了找寻丢失的幼崽,它也在这山里徘徊多日,时水不思。也许那一年猎人们进山太频繁,留给它的猎物不多。也许它刚生产没多久,还没有恢复力气。

总之,那只虎自身亦很虚弱,但对眼前的一对母女露出尖牙,肃啸震谷。

那年孟慈山十二岁,天赋神力,自幼习武,号称力大无穷。但她毕竟是个孩子,面对着尖利的虎牙和虎爪,她手里只有一柄割草药用的镰刀。

老虎扑过来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挺身挡在母亲身前。

“娘,快躲开!”

一番缠斗,许是天助。孟慈山背对着悬崖提刀而立,当猛虎朝她扑过来时,她以镰刀刺虎肘,闪身一避,松手放刀。老虎的爪下失衡,惯性之下,顺着山崖跌落入深渊。

母女二人安然无恙,有惊无险。她们抱着一只幼虎下山,给乡人讲遇虎的遭遇,还有那日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少女打虎的传奇。

彼时,孟慈山因斗虎之行声明大震,十三岁即加入光州巡防军,成了官府除虎患、护百姓的主力。那时候方圆百里的乡亲们无人不识孟慈山,人们都夸她是打虎英雄,是光州未来的希望。

她当年救下的那只幼虎,第二年长大了,却被巡防军里的小将们喂得没了野性。孟慈山几度想把它放归山林,可它不肯远走,总在营寨周围徘徊,一遇危险还要冲出来,以百兽之王的威慑护着巡防军。

有人开玩笑道,光州士兵不似北人骑马,但能骑虎。

光州人家过年的年画上也不是胖娃抱鱼,而是一位骑在老虎背上威风凛凛的少女。

时人称那幅年画为,“英明神武孟慈山”。

次年春,朝廷征兵帖至,招募十五至三十岁的青年。巡防军中有不少青年借此机会离开光州,正求之不得。孟慈山和家人商议,要用朋友们从军远行。

她年幼的妹妹孟怀昱自是不乐意。

“姐姐走了谁陪我进山打山鸡啊呜呜呜——”彼时孟怀昱哭泣着,抱着姐姐手臂不肯撒开,“要是老虎来了,谁来保护我们?”

“昱儿不要怕。山神会庇佑你们的。”孟慈山细声道,“我也会永远保护你。”

像是一份祝福,又像一份承诺。

十五年了。光州百姓家里还挂着旧年画,长辈给孩童讲起虎患成灾的过往,久远得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故事一个接一个,传奇逐渐失真。人们只知道孟府二小姐喜好诗文,早忘了那个打虎的孟慈山。

那个曾经杀虎救母的小姑娘,如今正率千军横在清澄江头。

遥望故里,弓搭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