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18章 弃我去者(二)

浮云天下赋 第18章 弃我去者(二)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01:02:21 来源:文学城

张秋凛出城路上打了个寒颤。

回首遥望,东北方京城的那个方向天色阴沉,应是积蓄了一场雨。明明昨夜离城时,还是晴光开天、烟霞熔金。

她很好奇此刻城内的情形如何了,陛下和老师的计划是否如愿。若她猜测的不错,言明卓此时应该赶到城内了。

罢了。光州路远,一去万里霜天。

还是多想想自己的事。

远方的淡云呈现出层峦交叠的灰色,在那远方应是阴雨绵绵,天意沉沉,黄昏渐晚,冗暗的天色一斜盖儿的罩落下来。

高山翠障,薄雾烟尘里浮浮沉沉。

路途中她找了家酒馆歇脚,一人轻便行囊,也霸道地霸占了整张方桌,对着半开的纸糊窗子望月亮。隔壁桌上似是一群赶考的年轻学子,在那边你一言我一语的骂着京中风气。她听多了便噗嗤笑一声。这些外来人虽不解其中内幕,但她还是要感叹一句,骂得妙。

有时候百姓身上的那阵质朴气息能让她想明白很多。何为质朴,何为藏拙,外人看来不都一个样。像戏文里唱的,饱学名儒腹中饥,峥嵘胀气。

吃好了,她再要赶路,天色已经彻底昏沉下来了。店家劝她留宿,不过张秋凛知道前方十里的官驿处还有人接应,硬着头皮打马抹黑跑了。

接应的官差问她为何迟了、可否途中遭遇不测。

她回答,未有不测,只是路过大泽的时候,碰巧赶上渔夫们收船回家,一路载歌。她站在岸边看了一阵,这便来迟了。

嗯,是在看渔夫夜归。张秋凛不再解释,转而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幕。

远处酝酿的风暴似乎更近了。

湖畔丛生的芦苇,隔雾荡漾成了古时的蒹葭,在水一方有只扁舟,上面载着一对中年的布衣夫妻,衣着朴素,笑容大方,在藕花丛里劈开一道回乡的路,哼唱着怡人的夜歌,他们似乎对这世界上的一切外物视若无睹。

能生在这浮世上,得一知心人,同舟共渡,该是多么大的一件幸事。

否则在这暴风雨降至的凄凉夜里,都没人陪着一起看月亮。

没一会儿,残月也被滚滚而来的乌云吞了。张秋凛便收了借月光读着的诗书。

这次去光州唯恐一去难返,她带的家当却不多,只有几卷学生时代记了注解的旧书和几封故人书信,都是平日里拿来压箱底的东西,唯此时才敢拿出来看。

信上躺着一位姑娘娟秀的字,一撇一捺带有独到的性格,写字时还是被张秋凛把着手腕教的。她这个粗心老师,让叶青玄有几处笔顺的错误都和她错得一模一样。

自从京城再会,两人从未好好的面对面交谈过。她自诩不算个好老师,却让叶青玄把她身上那股倔强的傲劲儿学了十成十。

张秋凛把信折起来,塞进《大学》鲜少翻阅的尾页,对着蔽月乌云长叹一声。

她离京前曾找白秀吟谈话,当初说好不想明白对叶青玄的感情,就不该贸然离开。可是陛下旨意中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作为臣子总不能抗旨而为。温颂声还安慰她,人生并非考试,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准备好再开始?谁最后不都是硬着头皮上了。

张秋凛抬了头,难得顶撞道:“您当初选武光,也是这般硬着头皮上的?”

温颂声的眼神继而冷咧。

“鉴生,放肆,不可直呼陛下名讳!”

张秋凛的眼神缓和了几分,没认错也没辩解,这么沉静地望着,直到温颂声不自在地转移了话题。

“光州离南境前线太近,那里的情况和业州大不相同。你初到之时,要收敛锋芒、稳住根基。有事情拿不准的,就写信回来。”

她离京的那一刻心里除了淡淡的惆怅和一如既往坚定的战意,竟然还难得的有些轻松。

就像她站在湖边看着晚归的渔家夫妇,心情是许多年来最平静的。上一次如此安宁,恐怕还是在寒径山的那一年。当初她那么竭力想要走出来,如今回头望,才觉出其中的滋味。

再往前追溯,便是天下尚未大乱、父母兄长健在的童年时代,还有她刚到京城求学,眼里看什么都是金子。那几乎是上辈子的事了。

前朝已亡,长辈已逝,长江滚滚向东流,她的后半生唯有靠自己,就像她笃定要书上一笔的新朝青史,唯有向前。

可这余生,她将在何处、与谁一同度过?青史笔墨中,她又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她站在湖畔近乎痴迷地望着渔船上那一盏昏黄摇曳的灯光时,心中所念所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她心中早有定论,只不过她一直没有承认罢了。

除了叶青玄以外,她想象不出任何人会面带笑容地坐在那艘摇摇晃晃的小渔船上,衣冠不整地歪着发髻,毫不顾忌地将两只袖子挽起来,探身去船去往水里打捞水草,整个人不慎被巨大的莲叶压住,把笑声像铃铛一样晃出来,把指尖上没甩干的水滴擦在身边人的衣衫。

在京城,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官府,虚假地笑,来回试探。曾经亲近的人,亦因立场分合而生了间隙;曾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陆续成家,有了各自眼里的窗窥月、檐下灯。

世间再也没有第二个像叶青玄这样的人,双目莹莹着,伫立在她的窗边、许诺陪伴她的余生。

张秋凛想到这里,噌地一下站了起来,碰到了桌上的铜烛台。屋里唰地一下黑透了,伸手不见五指,唯有天上的乌云偶尔翻滚着透出一线光来,照得她的手臂惨淡发白。

她好像真的喜欢上叶青玄了。不是落魄时迫不得已的抉择,也不是危难时为济私欲的利用。是一个感情淡薄的人鲜有的心动。

是她真的动了情,而且相信往后余生都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了。

可是,然后呢?

张秋凛其实一直不知心悦的下一步该是什么。哪怕她和叶青玄在历史洪流里先一步相识,却没能把后来的路走好。年轻的誓言都做了废。

平素张秋凛心里对诸事自有着一套章程,鲜少徘徊犹豫。唯独关于叶青玄的事,是她的人生里少有的不按章程发展的事情之一。

她既是百年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是礼教的孩子,亦是时代流转、宦场沉浮里的一粒沙。当初年少轻狂,她如今有太多顾虑、太多担忧——陛下几时会诏她回京?业州世家会不会对她不利?温颂声和陛下的同盟会在天下一统会维持多久?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若真到了众叛亲离的那一步,她该如何选?

所以,下一步该是什么呢。

最普遍的答案,应该是像方循和白秀吟那样三媒六聘、规规矩矩的成亲,将后代冠以家族的姓氏,往后荣辱休戚与共。这是世上最广为认可的方式。

但这是最不可能。

她的亲友中,亦有尚未成亲之人,或与心上人游山玩水不亦乐乎,或寻花问柳驰骋于风月场间,概无依托,亦无顾忌。

以上这两种她都做不到。

她们不可能成亲,没有后代的传承,更没有家族之间可以共享的利益。作为榆州张氏家主、温颂声的弟子,她甚至不像许多人那样拥有独善其身的选择。若按礼教之法,她与叶青玄之间毫无可能。

然而她这一代人,连天地都掀了,还什么不可更改的?假如她拥有制定礼法之权、左右命运之势……她从小的志向就是连史书都敢写,何况是去爱一个人。

假若今生有幸,她和叶青玄有缘再次重逢,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二人分别在何种境遇——

她要登那凌烟阁,也要留那红袖香。

***

温府。方循正陪老师坐在庭前下棋。

温颂声不时抬头望着庭前那棵树。自入秋以来,它已经掉了无数叶子,飘零遍地,唯有主干依然青绿,看不出消逝。

可叶子的确是落了。

方循道:“师相,起风了。”

温颂声落下一子,淡淡道:“此事待鉴生回来,我自会与她讲清。你不必再多言了。”

“只恐陛下想做之事,除了您之外,朝堂上少有人理解,还差些老成谋国之人。”

“所以陛下才开了秋榜。朝廷新建伊始,慢慢都会有的。”

“为实现这愿望,您什么都可以做吗?”

方循问出这话的时候,心中多少已经想清楚了一些事。他不需要老师明说,许多年来,他一直在暗自捡拾线索、拼凑真相。从当年四方军混战大败、再到武光一骑绝尘的崛起,逐渐都理清了脉络。

有家丁前来通报,站在门外:“太师,陛下请您进宫。”

“知道了。”

温颂声示意方循把棋盘清了收起来。他起身时,忽然想起来门庭那棵树,好像是在温柏寒出生那一年栽下的。流年如梦,岁月长歌。竟已过去了十五年。

方循仰头问:“这么晚了,陛下夜间召您入宫所为何事?”

温颂声伸手将他刚清空的棋盘按下,意味深长道:“此局乃以天下为注。凡入局者落子无悔,你们该知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