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浮云阙 > 第1章 福霖楼内冰藏锋

浮云阙 第1章 福霖楼内冰藏锋

作者:长衫无意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3 06:35:26 来源:文学城

时近正午,日头毒辣,官道旁尘土飞扬。离寰阳城尚有十数里,道旁一简陋的茶水摊子便成了往来行旅难得的歇脚处。

几顶破旧的草棚勉强遮着日头,粗木桌椅上落满了灰,摊主是个满脸褶子的老汉,正有气无力地拉着风箱,烧着咕嘟冒泡的大铜壶。

几匹骏马拴在棚外的拴马桩上,正低头嚼着草料。摊子角落里,坐着三位身着青色劲装的年轻人,腰上都系着一柄长剑。

他们一路风尘,在此稍作休憩,耳边充斥着南来北往的闲言碎语。

“……听说了吗?这次武林大会,连塞外金刀帮、岭南五毒门的人都来了!乖乖,这可是多少年没见过的热闹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彪形大汉灌了一大口粗茶,声音洪亮。

“嘿,还不是为了那浮云阙!”旁边一个精瘦的汉子接口,眼中闪着贪婪的光,“传说得了它,不仅能学到天下无敌的武功,还能号令武林群雄,莫敢不从!到时候,金钱、权势、美人,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号令武林?说得轻巧!”另一桌一个老成的镖师嗤笑一声,压低了嗓音,“我瞧这玩意儿邪乎得很,多少人为它争得头破血流,可谁真见过?别到头来,又是一场空!”

那精瘦汉子不服,辩道:“空穴不来风!神水宫当年多威风?宫主赵清浔不就是靠着浮云阙成了天下第一?虽然后来……嘿嘿,但东西肯定是真的!这回浮云阙重现江湖,谁不想得了它呢!”

“神水宫?”络腮胡大汉挠了挠头,“那都是老黄历了。要我说,如今江湖上,还得看人家青城派,名门正派,剑法超群……”

他话未说完,旁桌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插了进来:“青城派?呵,一群捧出来的世家子,不过是守着祖上那点基业,摆着名门正派的架子罢了。如今这世道,光会舞剑有什么用?比如博陵崔氏,还有那范阳卢氏,这听着是世家,如今在朝中不也没啥声响了么?我看他们这次来,也就是走个过场,凑个热闹。”

说话的是个尖嘴猴腮的中年人,穿着绸缎却掩不住一身市侩气,他同桌几人闻言,都发出低低的哄笑。

“啪!”一个青衫少年猛地一拍桌子,霍然站起,脸上满是怒容:“你说什么?敢辱我师门,诽我家族?有种再说一遍!”

此少年约莫十七八岁,眉清目秀,隐隐透出一丝矜气。他恰出自范阳卢氏,是卢家的小少爷卢知行。

卢知行年轻气盛,最听不得旁人轻慢青城派与家族,手已按上了剑柄。

那尖嘴猴腮之人被吓了一跳,但见卢知行着装便心知是何门派,冷笑两声。又看他们一行只有三人,胆气复壮,也站了起来,冷笑道:“怎么?实话还不让人说了?青城派的剑是利,莫非还不让人开口说话?”

他同桌几人也纷纷站起,神色不善,眼看冲突一触即发。

摊主老汉吓得脸都白了,连连作揖:“各位好汉,各位爷,小本生意,高抬贵手,高抬贵手啊!”

“啪——”卢知行身旁的青衫男子沉默地放下手中茶杯。

他约莫二十几许的年纪,面容端方俊朗,姿态雅正,并未起身,甚至未抬一眼,只是周身气息微沉,一股无形无质的内力如山岳压境,千钧难挡,又如水银泻地,无声地笼罩住那桌人。

那几人只觉得呼吸窒,胸口仿佛被压上了一块巨石,体内运转的内息骤然滞涩,刚要拔出的兵刃也仿佛重若千钧。他们脸上瞬间褪去血色,眼中流露出惊骇之色,这才明白惹上不该惹的人。

“……是天地同悲……这内力只有青城派的掌门和少掌门才会………你是崔鹤唳!”那尖嘴猴腮之人识出青衫男子的身份后更是双腿发软,额上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说半个字。

崔珣这才抬眼,目光清淡,平静道:“你既知我的身份,便也知你们不是我的对手。知行,坐下。”

卢知行犹自不忿,但在眼前人清冷冷目光的直视下,还是气呼呼地坐了下来。只不过忍不住狠狠瞪了那几人一眼。

那几人如蒙大赦,哪里还敢停留,慌忙丢下几个铜钱,灰溜溜地爬上马背,头也不回地打马跑了。

摊主老汉这才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崔珣一眼,忙不迭地又送上了一壶凉茶,连声道:“多谢公子,多谢公子!几位是初来寰阳吧?”

一旁的青衣少女叫柳织云,她心思灵动,接过话头,甜甜一笑:“老伯好眼力。我们初来乍到,不知这寰阳城内,可有甚有趣的去处?也好见识见识帝都风华。”

老汉见这女娃子笑容甜美,语气和善,便也打开了话匣子:“哎哟,姑娘这可问对人了!要说咱寰阳,最热闹的自然是庆云斋,达官贵人都爱去那儿,听说每月十五还有神仙般的幻术看哩!不过嘛……”他压低了声音,指了指官道尽头隐约可见的城郭方向,“那地方,可不是咱们寻常人能消费得起的。”

“要说又实惠又有趣的,还得数明临街的福霖楼!”老汉脸上露出些向往之色,“那儿的东家仁义,酒菜价格公道。最妙的是,最近来了位说书先生,那口才,绝了!几位少侠若想打听消息,听听趣闻,去那儿准没错!”

“福霖楼……”崔珣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眸中闪过一丝兴致。他放下茶钱,起身道:“多谢老伯指点。知行,织云,我们进城。”

卢知行经过方才一事,闷气未消,但听闻有热闹可看,也提起了精神。而柳织云则乖巧点头。

三人翻身上马,朝着那座汇聚了天下风云的煌煌帝都,疾驰而去。

大宥王朝的都城寰阳,从来就不缺热闹。

时值盛夏,天光白得晃眼,日头毒辣,但街市上依旧人流如织。贩夫走卒的吆喝声、车马碾过路面的轱辘声、茶馆酒肆里溢出的喧哗声等,纵然酷暑也难以令其稍歇。

明临街上,铺肆林立,其中最为惹眼的,莫过于三层高的福霖楼。

并非因其雕梁画栋,恰恰相反,在这满目锦绣的皇城根下,福霖楼通体采用不甚名贵的红木构建,装饰朴实大气,甚至显得有些过分低调。

它之所以能在这炎炎夏日里吸引得客人络绎不绝,乃至门口聚起等候的人群,全凭两样东西:一是难得一见的豪奢手笔,二是楼里新来的一位说书先生。

冰,在南方夏日乃是价比金银的稀罕物,需不远万里从北地严寒之处凿取,再以重金雇佣快马健仆,层层冰裹棉覆,日夜兼程运抵京师,耗资之巨,非寻常富户所能想象。

而福霖楼,竟舍得将这贵比琼浆的寒冰,雕成山峦叠嶂的景致,置于大堂四角。森森寒气从那冰山上弥漫开来,驱散了令人窒息的燥热,带来一片清凉。踏入楼内,恍若隔世,暑气全消。

这般手笔,引得往来行人无不侧目,心下暗忖这酒楼东家是何等豪富。

然观这酒楼陈设,却又是那般返璞归真,红木桌椅沉稳厚重,并无金玉镶饰,只擦得油光锃亮,映着窗外透来的天光。

这内里的低调与用冰的豪奢,有一种微妙的矛盾,让人不禁对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老板生出几分好奇。

离武林大会召开尚有一月,但寰阳城中已明显多了不少劲装结束、携刀佩剑的江湖人士。

三教九流的身影混杂在帝都的人潮里,南北口音混杂,草莽气息彰显。

福霖酒楼食物平价,酒水醇厚,加之这千金换来的清凉,自然成了各方人马汇聚打探、消暑歇脚的上佳之所。

可更吸引人的,是楼里两月前新来的一位说书先生。

此人姓洪,口才了得,竟在短短时日内搏了个“案上春秋”的美名,意指其评说古今,如将天下风云尽纳于案几之上。

其人擅口技,模仿人物惟妙惟肖,叙述故事时更是口吐莲花,无论是江湖轶闻、前朝旧事,还是名人传奇,都能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自他来了以后,竟连寰阳第一酒楼庆云斋的生意都被抢了不少。

近一月,这福霖楼终日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未时刚过,楼内已是宾客满堂。堂倌们端着杯盘碗盏,在桌椅间隙中穿梭往来,步履轻捷,吆喝声清脆响亮。

其中一位灰衣短褂的跑堂,不过少年身形,动作利落得却不像寻常伙计,托盘稳当,脚步轻盈,应答之间,透着十分的机灵。

他一面招呼着客人,一面仿佛不经意地将堂内各色人等的言行尽收眼底。

东南靠窗的一桌,坐着几位气度非凡的客人。三人皆身着同一形制的青色衣衫,料子垂顺,袖口与衣袂处绣着流云暗纹,行动间飘逸出尘。他们腰间俱都佩剑,剑鞘形制古雅。

为首那人身姿挺拔,即便安然坐着,背脊亦不见丝毫松懈,自有一股端方雅正的气度。

此三人正是崔珣一行。

卢知行等了半天见不见有人招待,此刻似是有些不耐,高声唤道:“小二,来壶好茶!要你们这儿最好的!”

声落人至。一位灰衣跑堂应声而来,提着一把硕大的铜壶,笑容可掬:“好嘞,客官您稍候!”

说话间,壶嘴微倾,一道热气腾腾的水线精准落入青瓷茶杯中,水面匀速上涨,恰至杯沿一分处戛然而止,涓滴不溅,显露出一手极精妙的控制力。

卢知行“咦”了一声,眼中闪过讶异,不由得多看了这跑堂两眼,心下暗赞:“寰阳帝都,果真藏龙卧虎,连一个跑堂伙计都有如此手上功夫。”

只见这位跑堂双目清澈,顾盼神飞,虽是一身粗布衣裳,却难掩其灵秀之气。

跑堂放下茶壶,笑盈盈道:“几位少侠气度不凡,衣饰统一着青,又都佩着剑……想必是来自衡山青城派的吧?”

卢知行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得意,轻笑:“你这位堂倌倒是眼尖。我们师兄弟正是奉师命下山,来参加此次武林大会。”

他环顾了一眼四周愈发嘈杂的环境,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看你如此机灵,想必消息灵通。向你打听一下,目下已有几路门派到了寰阳?都在何处落脚?也好让我等提前拜会,切磋一二。”

跑堂眼睛咕噜一转,笑容不变,嘴上却推脱得干净:“哎哟,这位少侠可说笑了。我不过一个跑堂的,每日里端茶送水,忙得脚不沾地,哪里能知道这些江湖豪杰的行踪去处?”

他话锋微转,语气里带上一丝揶揄:“再者说,青城派乃天下剑宗魁首,威名远播。其他门派若是知道您几位到了,只怕是心生敬畏,不敢轻易露面了呢。”

卢知行听出他话中的调侃之意,脸上有些挂不住,微恼道:“你这堂倌!怎地说话……”

话未说完,便被身旁那一直沉默的崔珣出声打断,声音平稳却自带威严:“知行。”

只是淡淡二字,卢知行立刻收敛了神色,虽仍有不忿,却不敢再多言。

跑堂瞥了那位清冷男子一眼,依旧是那副笑脸:“各位慢用,有什么需要再招呼。”

说罢,极为利落地一甩肩上抹布,端着空托盘,脚步轻快地转身,眨眼便没入熙攘人流之中。

崔珣的目光却追随着那轻捷的背影,微微蹙了蹙眉头。

方才那跑堂倒茶时的手稳,应答时的机变,以及那看似谦恭实则藏着棱角的话语,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见他凝神,一旁的卢知行忍不住低声抱怨:“大师兄,我们提前一月下山,不就是为了打探各派虚实,窥探他们武功路数吗?问问这本地堂倌,有何不可?”

崔珣收回目光,语气平淡无波:“青城派规第三十六条,戒躁。门下弟子若与外人口角,需克制己身,不得妄动无名之火。你这一路,惹的事还少吗?”

柳织云原安静地吃着茶点,听见此话抬起头,清柔道:“十六师兄,从衡山到寰阳这一路上,你就因口舌之争惹了多少麻烦?平白败坏了我们青城派的名声。如今到了天子脚下,更需谨言慎行。大师兄自有主张,你再这般毛躁,回头怕不是又要抄写门规百遍了……”

卢知行被师兄师妹一同数落,面皮发红,还想辩驳几句,忽闻堂前传来“啪”的一声脆响!

“洪先生来了!”

此话一出,堂中喧哗戛然而止。

只见后堂帘栊一挑,一人缓步而出。

来人一身半旧青衫宽袖袍,头戴方巾,脚踏布履,一身打扮清简文气。身形清瘦颀长,立如修竹,行步时衣袂微拂,自带三分书卷清风。面容皎白如玉,眉眼温和,一双眸子澄澈明净,似含笑意。

他手中并无多余物什,只一柄合拢的水墨折扇,一方油亮的枣木醒木,堂倌早已在一旁桌上备好一杯温茶。

他并未急于开口,只是一步一步,从容走至堂前特意留出的一小片空处站定,而后从容不迫地向着四方食客微微揖手一礼。姿态优雅,不卑不亢。

原本喧闹的酒楼,此刻竟安静了大半。许多人的目光都被这位说书先生吸引过去,显然,许多人正是冲他而来。

洪先生在红木椅坐下,执起醒木,却未立刻拍下,只是目光温润地扫过全场,清朗温润的嗓音不高不亢,却字字清晰入耳:

“诸位客官,烈日炎炎,承蒙不弃,赏光小楼。今日,便由在下为大家说一段旧闻,聊以解暑。”

“啪!”醒木轻轻落下,声音不大,却似有魔力,让剩余的嘈杂也彻底平息。

“话说前朝末年,烽烟四起,九州动荡,民不聊生。真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说书人语调沉缓,有几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然,乱世必出英雄。我朝开元圣祖元和帝,彼时尚是江湖草莽,却怀拯世济民之心,聚四方豪杰,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他娓娓道来,从元和帝容尧如何于微末中崛起,如何与东南西北四位豪杰义结金兰,共图大业,又如何历经百战,最终扫平**,定鼎寰阳,建立大宥王朝。

他说得绘声绘色,引经据典却不卖弄,细节丰富仿佛亲见,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将一段开国史说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堂下食客,无论是粗豪的江湖客,还是附庸风雅的文人,甚至那些寻常百姓,无不听得如痴如醉,屏息凝神。

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阵阵喝彩与惊叹。

而那灰衣跑堂也放缓了脚步,倚在廊柱旁,看似歇脚,目光却落在那说书人身上,似是也听入迷了。

崔珣亦微微颔首。

这说书人确有不凡之处,学识、口才和风度皆是上乘,埋没于此等酒楼,倒是有些可惜了。

一段开国传奇说罢,说书人略作停顿,执起茶杯,浅啜一口。众人仍沉浸在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回味无穷。

然而,他放下茶杯,水墨折扇“唰”地展开,轻摇几下,话锋悄然一转:

“开国功勋,自然名垂青史。然,世事变迁,白云苍狗。英雄功过,有时也并非如史书所载那般分明。便说十多年前,亦有一位功勋卓著的赫赫名将,曾为我大宥北拒狄戎,西平羌乱,战功彪炳,天下皆知,深受百姓爱戴……”

酒楼的氛围微微起了变化。

不少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交换着眼神,神色也变得专注起来。

崔珣凝望着隔着纱帘的说书人,眉头蹙起。

洪先生语调渐沉,颇有几分慨叹:“便是这样一位国之柱石,却在一夕之间,身败名裂。凯旋之师竟成阶下之囚,汗马功劳转眼成了通敌叛国的铁证。朝堂之上,群臣参奏,闹市刑场,血染黄沙。其后更是府邸焚毁,满门……尽殁。”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众人心口。

酒楼内落针可闻。冰块的寒气似乎也变得有些刺骨。

“这说的是北伯侯……”

“这是叛臣,怎能再称呼北伯侯?”

“怎么不能?当年那案子结得太快,本就存有几分蹊跷……”

……

台下,有不少人压低声音议论。

“嘘,慎言!”立刻有人提醒。

但窃窃私语声已无法抑制地蔓延开来。

北唐烈一案,当年震动朝野天下,虽已过去十年,仍是许多人心中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此刻竟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说书人公然提起。

众人脸上神色各异,有好奇,有惊惧,有疑惑,亦有隐晦的兴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说书人身上,想听他如何评说这天大的旧案。

洪先生面对众人灼灼目光,神色依旧平静温和,仿佛只是在讲述一段遥远故事。

他缓缓合上折扇,用扇骨轻轻敲击着掌心,目光变得幽深:

“此案当年可谓铁证如山,由不得人不信。然世间事,有时眼见也未必为实。譬如那场将北唐府邸焚毁殆尽的大火,当真是天干物燥所致?又或是……有人欲盖弥彰,行那杀人灭口、毁尸灭迹之举?”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这说书人怎敢妄言?

莫非当年旧案真是另有隐情?

就连崔珣,也彻底敛去了方才的闲适,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看向说书人。

他身旁的师弟师妹更是屏住了呼吸。

就在所有人竖起耳朵,期待着洪先生继续说下去,揭露更多内情之时——

“啪!”

洪先生手中的醒木却在此刻突然重重一拍,

声响清脆,震得众人心神一凛。

只见他拱手再揖,脸上恢复那谦和温润的笑容:“江湖风波恶,权贵门槛高。小可一介说书人,唯敢道些前人旧事,博君一粲。其中真假虚实,各位看官自有明断。”

“今日天色已晚,这北唐旧案,牵扯甚广,一言难尽。”

他语速放缓,“欲知后事如何,那场离奇大火之后,又引出了何等风波?且听——”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待和紧张的脸孔,“下回分解。”

话音落下,他不顾堂下瞬间爆发的唏嘘议论,再次拱手,从容转身,袍袖轻拂,竟就这么施施然走向后堂,消失在帘栊之后。

留下一楼的人,心思各异地咀嚼着方才那段未尽之语,以及那戛然而止的悬念。

堂内冰山的寒气依旧咝咝地冒着,却仿佛再也压不住堂内悄然涌动的暗流。

灰衣跑堂收回了目光,嘴角一弯,依旧一副热情机灵的模样,高声吆喝着:“客官们还要点些什么?本店的冰镇酸梅汤最是解暑!”

仿佛方才那一段惊心动魄的评书,从未发生过。

卢知行回过神来,激动地抓住身边师兄的衣袖:“大师兄!他刚才说的是北唐……”

“噤声。”崔珣打断他,目光从说书人消失的帘栊处收回,缓缓落在那忙碌的跑堂身影上,眉头复又蹙起。

这寰阳城,这福霖楼,比想象中,更要风波诡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