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复兴大周现在进行时 > 第37章 冬试落幕后就该过年了吧

156.姜意如

西楚霸王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在毫无压力考中良才后,我决定回晋阳有看看。

刚到晋阳城,我就一眼就看到了城门口那大红大紫的巨大横幅,上书:

“二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姜氏意如展风彩;

“八百年沐风栉雨,几朝人才信出,晋阳学子扬威名!”

刚下马,晋阳城尹就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直夸我是晋阳城骄傲;

才停车,城县官员便排成一整排,齐声贺彩,大呼我乃外交界新星。

家乡百姓更是自发在道路边站得密密麻麻,手中举着自制条幅,写着什么“恭喜意如”,什么“沾沾文气”,什么“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更有父母揪着自家孩子的耳朵满嘴恨铁不成钢:“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都是一座城里长大的……”

我拼命抑制住渴望与太阳肩并肩的嘴角。

咳,淡定,淡定…必须显示出一种沉着冷静的气质和理所当然的态度……

刚回到家,当年背错一个字能吼我半个时辰的爹马上冲过来抱着我痛哭流涕,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我儿出息了,我儿出息了” ……

我毫不怀疑,这时候哪怕是我打他一巴掌,他都会夸我文武双全。

我娘更是连做几桌子鱼,大摆烧尾宴,什么清蒸的生切的瓦香的纸包的…我怀疑整条汾水的鱼全都在这儿了。

但我还是有些疑惑的。且不说良才虽然罕见,但全晋阳也不止我一个,就说我从小到大在才学上的表现,他们也不至于这么惊讶于我考上良才吧?

所以这阵势怎么这么大?

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兄长用一种饱经沧桑的目光看着我:“意如啊,中行大人亲自评卷,王惊云先生大力举荐,你是怎么做到的?爹娘和晋阳城当官的听到后都快高兴晕了…

“嘶…是不是干了什么欺上瞒下的事啊?千万别这样啊,这是不对的!没干更好,但如果真干了,你说出来,我帮你想办法…”

【注:晋阳附近的汾水与凉州的汾水是两条河哦,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地图上有两条名字相同的河…比如秦洛水与洛阳洛水】

157.沈昭

随着州试结果放榜,本次纳良才也算是告一段落。

落榜生们有的聚在砥道旁准备返乡——毕竟邯郸城物价着实高,一些寒门学子支撑不了;

有的跑去六英坊花天酒地,借酒消愁;

有的挤在兴和茶楼愤世嫉俗,指点江山,痛骂本年考官;

更有甚者,居然通过各种渠道上书各部高官,称存在考试黑幕——又是没事找事的,希望中行别为此生气。

当然,更多的有上进心的考生则在东、西二市抢购儒家典册——本次州试试题出来的一周内,这些纸章典籍的价格就已经翻了几倍,溢价严重,我不得不腾出手管控。

唉,主要还是怪中行出了太多儒学相关的东西。

不过说到中行,他写了一大本的州试总结, 详细解释了为何录取这些考生以及其它考官的意见,并附带各考生的作文以表公正——可惜部分考生还是不买他的账。

他着重讲述了某位姜生,称此人虽思想旁门左道,可文采甚佳,能力出众。

果然,有关文化教育的事中行一直很上心。

要不让他去邯郸学宫兼任祭酒?

只教儒学的那种。

不然学子们都想着拿五经上战场感化敌人就完了。

不过这次州试也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比如必须规范出题占比,明确出题范围,增加经世学与策论比重。

不能太由考官自由发挥了…

毕竟这制度刚确立没几年嘛,我们更是初次尝试,还有不少完善余地是正常现象…

158.姬稳

中行的年终总结中附了一篇洛体文。

他说我可以鉴赏鉴赏。

出于对大周忠臣的信任,我认真的看完了这篇文章。

看完该作文后,我沉默了。

怎么会有人能写出这种文章啊!都是怎么想到的啊!

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为我的洛文自卑…

如果说,他的文章像海一样阔大,那我的文章就是淹死在海里的死刑犯。

咕噜咕噜咕噜……

159.姬稳

我不由得回想起当年上私塾的时光。

那时候,我总是因为洛文挨先生骂。每次被骂时,我都羞愧难当,悲伤万分但坚决不改。

终于,在先生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认真反思,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不学洛文啦!

从此,考试时,小申一人写两份试卷;回家后,小申一人写两份作业。

我怀疑他的标准洛体就是这时候练出来的。

我干什么?

当然是翻墙逃学然后上树掏鸟窝下河摸泥鳅有时候组织小伙伴们玩角色扮演啦。

一般来说,我是演周武王的,然后小申演姜太公,其它人扮周公纣王之类的。

但小申不同意,一直试图和我抢武王的角色。

这当然不可能!我义正严辞的拒绝,最后勉强给他安排了个周文王的角色。

从此之后,他喊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儿子。

160.申玖梁

一转眼居然到了年末。

我也收拾了一下行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邯郸。

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啊。

时间过得真快。我站在家门口感慨。

街道变宽了,百姓变多了,就连建筑都好像不太一样了。

你有,我家门是双开的,这是单开的;我家墙是朱红的,这是瓦灰的……

这好像不是我家。

161.郑子铛

快过年了,年货自然不能少啦。我先是贴心的给士兵们的伙食中添了猪肉馅饺子,然后又为几十家军营写了桃符——虽然他们都说我的字丑。

一切准备完毕后,我高兴地拎着大包小包食材往回赶,兴奋地东张西望。

邯郸变化不小呀,我不过是一阵子没回来,居然热闹了这么多。

我正感慨着,然后,我居然看到了申将军。

但这不是重点,见到申将军还不至于让我这么惊讶,重点是——他居然站在六英坊门口!

六英坊啊!那可是六英坊!当初被荀州管重点关照的六英坊啊!我吓得浑身一哆嗦。

申将军,我看错您了!我还以为您是个正人君子,没想到居然往这种地方跑!

我赶紧把申将军拽过来,边走边痛心疾首:“将军,您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可以和大家说啊!实不行我给您做饭吃,怎么能跑去六英坊呢!沉迷□□,钱财输光!

“虽说六英坊经过荀州管改造后也算合法了,但怎么说也是……

“您看这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哪个不比六英坊强?

“您千万别跟黄司农学!”

申将军连连点头,然后问我将军府在哪儿以及什么时候给他做饭。

我以防万一,直接把他送到了将军府门口,然后悄悄叮嘱李将军以后一定看好他——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幸好发现得早。

至于饭嘛…今年过年就做!

162.王惊云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兴和茶楼听评书。

说书人老赵不急不慢迈着方步出场:“好!各位茶客们,今天的评书是:“申将军沉道□□意为何般?六英坊深情驻足流连忘返!

“话说那申将军,是神勇盖世,足智多谋,克魏楚,谋凉州,世人之所知,但人无完人,他也有一些小缺点,据说…”

我真的一口茶喷了出来。

这情节真是眼熟啊,但完全不想管了呢。

算了,就这样吧。反正大家都是听个乐呵,没人真信这个。

就当它是邯郸的优良传统算了,文十三娘说当年刘太守也被这么编排过。

我在心里默默的给小申上了柱香。

然后继续看乐子。

不过这也勉强算是实现了小申的心愿吧?

真的有人以他为主角写小说了。

虽说书名和《威武大将军申玖梁》差得有点儿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