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复兴大周现在进行时 > 第100章 百相:旧朝

复兴大周现在进行时 第100章 百相:旧朝

作者:霜晚枫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2 17:04:52 来源:文学城

崇明十四年,先皇驾崩了。

那时候我七岁,还是玩闹的年纪。

朝野恸哭,万民素缟,千百悼文纷至踏来,篇篇书金裱银,极言悲痛。

是夜,我大母红着眼眶,摸了摸我的脸。

她穿着素衣,叹息一声道,明天你需要去参加一个不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不要怕,不要管别人,沿着宫里最中的那条路,往前走,一直往前走,不要停下来。

她又喊出了几人,给我一一介绍。这是丞相,这是宗伯,这是司寇……这都是先皇给你留的托孤大臣,以后要听他们的话,不懂的问他们。

说罢,她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话音一落,那几位大臣像商量好了似的,齐齐跪下了,统一着词句安慰她。

她真的哭得很伤心,想是要断气了似的。我很少见人哭,宫里的一切都得是光鲜亮丽的,即便有宦官宫女受气了,也绝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来。

所以我不懂。

她一向被冷落,我常见她在夜里喊头疼,偶尔还会被其他妃子嚼舌根,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大臣与她并不熟络,她与先帝也不熟络,但他们却一起不知为谁悲伤着。

我也不懂。

宫里最中间那条路最为气派,脚下汉白玉还刻着好看的图案。我想到哪里玩都是可以的,可我从来不被允许在这上面走,怎么突然让我踏上了?

我还是不懂。

傍边跪着的大臣里,有位是我的庶出兄长,他会偷偷陪我抓蛐蛐,会笑着炫耀自己的佩剑。他为什么那么谦卑地跪在地上,还不让我扶他起来?

我明明从小在这里生活,可所有东西,都一直是那么陌生。我有股极不舒服的惶恐,我想赶紧跑。

但母后说,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先生交待下来的作业,我从来完成得工工整整;规定不能做的事,我从来都不会做。

所以我在大臣们面前点了头。

就按规矩,穿了很难受的衣服,在那条我羡慕了无数次的汉白玉浮雕正中大路上,向前走啊走,没有理会周围的所有人,直到坐在了路尽头的,那个我父亲曾经坐过的椅子上。

然后,所有人都跪下了。

许久之后,我才反应过来:我是皇帝了啊。

新皇继位,也要换新年号。

礼部的老宗伯拟了三个,呈上来上我选。

母后在我身后坐着,讨论起年号来:“嘉武不好,近年海内烽烟四起,还是要平和些;

“定文太过老旧,新朝当有新气象;

“永宣…宣字不佳,改为永佑吧,金瓯永固,庇佑万年。”

其实我觉得“武”字还好,我从小身体弱,一直很羡慕教我练武的侍卫;

定文说是老旧,可我还没见过前人用这个年号呢;

“宣”字我也有好感,因为我那时候最喜欢和我叔叔玩了,他的封号里就有个“宣”。

母后很快说完了,老宗伯向她深深鞠了一躬,又看向了我:“陛下,年号就定为‘永佑’了。”

我点了点头。

母后微微咧开嘴角,似乎在说,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当皇帝其实也不难,就是每天在特定时间起床,再穿上特定的衣服坐在特定的位置上,听下面的人讲话。

下面的人说的话,我多半是听不懂的,这时候,我只用看向丞相或者母后就好。

我偶尔会焦虑,因为他们会处理各种事务,可我连大臣都认不全。母后这时候只会说,你还小啊,等你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偶尔也会出现我能听懂的词句。永佑二年,工部说洛水决堤,淹了万亩农田,需救灾钱百万。

我庆幸于出现了我能理解的内容:“这是自然,天灾难测,百姓无辜,灾当然要救!”

我略带得意地看了眼身后的母后。这是一个好皇帝需要做的吧?

母后瞪了我一眼。

“工造莫要欺枉圣上!洛水多年平静,哪来如此大灾!”

丞相也出声了:“太后英明!近日国库空虚,还需节衣缩食,工造莫不是想借洪灾之名,行敛财之实?”

是这样吗?工造看上去一脸忧国之相,周围也有不少大臣支持他。

但母后和丞相怎么会错呢?

我说:“依母后的。”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这种事交给他们处理就好了。

还是很久很久后,我才知道,工造不是好官,确实想借灾敛财。只是他出身青州(凉州),早早为太后派所忌惮——太后也不在乎洛水,反正不让青州派好过就行。

佬大一个朝堂,也许包括当时的我,竟无一人关注百姓。

仔细想想,我说过最多的话,一句是“依母后的”,一句是“依丞相的”。

我靠着这两句话度过了永佑一年的西昌兵变,永佑二年的洪涝和大旱,永佑三年的狄人南下和青兵入京。

我确实是个听话的孩子。

但我是个很糟糕的皇帝。

我懵懂意识到这点时,大火已烧到了我脚下,此时,正是永佑三年末。前不久,大母还很有兴致地规划着晚宴,说这里要换个颜色,那里要添几桌她喜爱的糕点。在我的记忆里,她只在这时候显得像个“人”。

我喊着母后和丞相。他们在哪儿呢?宫女侍从们惊慌失措地逃窜,宫外是喊杀声和惨叫声,火在最华丽的丝绸上烧成了一条血色的小溪。

我也许是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我正躺在一座道观的青石台阶上,我身旁是那位教我习武的侍卫,他浑身是血,早已没了气息。

我呆坐了很久,看着影子从西边到了东边。

道观的门终于开了,来的是位慈眉善目的道长,她看了看我,看了看死去的侍卫,终究是叹了口气,拉着我进了门。说事世无常啊。

她给我端了碗粥。

我突然很想哭。

侍卫为什么救我呢?我什么都不会,连他的名字都记不清;道长为什么救我呢?我和她素不相识,为了救我她要承担非常非常大的风险;兄长为什么要杀我呢?我以为他是少有的会陪我玩、对我好的人;丞相为什么要害我呢?我把他当可敬的长辈,什么事都听他的……

但我不能哭啊,母后说了,我是天子,天子是永远不能在别人面前不体面的,她说我一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紧捧着粥,梗着脖子抿了一口。凉的,应该是剩饭吧。现在不是宫里,没有人会为了我的脾性再起一次灶。

真难喝啊,原来百姓喝的都是这种味道吗?

我突然想起了为我而死的侍卫,因我而死的,遭了旱灾或洪涝的百姓。

他们能喝上粥吗?

我终究是哭了。

我懵懂地意识到,此后,我就是小道士了。

我把粥喝完了。

救我的道长叫玄妙道长,道观就叫玄妙观。道长说,你既拜入此门,理应有个新字:你是观里年岁最小的,首字可为“季”;又是永佑朝天子,就单取个“佑”吧。

如果要冠姓——如果不嫌弃,可以用我的,李。

李季佑,这就是我的名字了。

道观的生活其实没我想得那么糟。

玄妙观其实很小,满打满算也就十余人;人也松散,几个师兄师姐经常不在,他们在山里逛着玩,偶尔还下山给我们带些东西。观里有几只鸡,二公二母,后续又添了只鹅,每天不亮就叫,能把一观人吵醒。

观外有片小菜园子,玄妙道长每天准时去浇水,都长得旺盛,过一阵子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饭里;师兄则在旁边种了桃树,花很好看,果子也结得沉甸甸。

偶尔会有上山的人,大都是玄妙道长的熟人,来玄妙观祭拜,放下点儿贡品,叩首后便走了;也会有雇来的短工,来观里打扫打扫卫生,或是帮忙运些新鲜食材,领了工钱,也走了。

玄妙道长对我很好。观里供的是四方神君,道长经常给我讲四方神君的故事。什么天下大灾,神君下凡救苦;什么百姓冤屈,神君还他清白;什么求药无门,神君治病救人……

有经书上的,有民间传闻,还有她自己编的。老太太总是絮絮叨叨,一遍遍地讲,告诉我们要做好人,行善事,用着最粗浅的故事讲最粗浅的道理。

她还总是忘事,有时故事卡壳了,大家会争先恐后提醒她——接下来神君该说什么啦,做什么啦……她就摸摸脑袋,哦,对,咱接着说。

她和母后完全不一样。

除了听故事,我们日常就是念书,侍弄菜园,或着在山里玩,隔一阵子还要在观里大扫除。

我碍于身份不能下山,其它人倒是可以的。他们会算着日子,在过节的时候去洛京城玩,再回来拎着大包小包。

洛京之乱后的洛京其实也没太多玩的,更多还是断壁残垣,偶尔还会遇到残兵,但大家依然很期待下山。

这时候,道长就会交待一堆注意事项,什么时候走呀,什么时候回呀,什么地方不能去呀……

她真的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她会给我们补衣服,讲故事,甚至会拦住找上山的残余青兵。大师兄说这玄妙观就是她建的,建了二十余年,当年花了十余万钱呢。

来山上有香客讲,传闻道长是洛京四家的某千金小姐,不满教条,逃了婚,躲山上当道土;二师兄说,传闻道长是三十年前的红院头牌,一笑千金,却被心上人辜负,此后心灰意冷,建了玄妙观;更有甚者,说她是燕赵有名的侠女,为亲报仇后恩怨已了,归隐山林…

确实,老道长看着慈眉善目,却颇有气质,处事风云不惊,一看就非俗人;虽记性不好,可做事井井有条,懂得也多,还不愿谈论自己的过往。

可这又怎样呢,我也许还称得上一句“前朝皇帝”吧,可大家在玄妙观,就只是一家人。

她是玄妙观道长,我是玄妙观道士。

她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仅是如此了,只剩如此了罢。

堪是:

宫闱春深草木荒,

昔时熙攘尽苍茫。

阶前梧叶随君逝,

不对残洛忆旧芳。

端午更新(3/3)

百章!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0章 百相:旧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