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付先生,故乡的紫薇花开了 > 第6章 第六章 在爱的荒漠里前行

听到好友说的话,又看了看玻璃杯上残留的萧晓满淡淡的唇印,付璋琛周身的气压瞬间又低了几度。他冷冷地瞥了操贤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空酒杯重重地搁在了大理石材质的桌面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像是表达着他此刻不悦的心情。

看着付璋琛这油盐不进、讳莫如深的态度,操贤那颗八卦之心更是熊熊燃烧,不死心地又凑近一点,换了个话题:“行行行,不说这个。那……说点正经的,我听说邹韵婕要回国了?你俩当真……”他故意拖长了语调,观察着付璋琛的反应。

付璋琛实在受不了喋喋不休的好友,眉头紧蹙,强忍着脾气,冷硬地打断他:“你今晚话真的很多。”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不留丝毫余地,“我和邹韵婕,之前不可能,现在更无可能。”

他话语中的决绝让操贤愣了一下,随即耸耸肩,知道在这个家伙嘴里是敲不出什么八卦了。

凌晨十二点,萧晓满刚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走出“玄夜”后门,就看到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已经停在门口。

后排的窗户摇下,付璋琛不带感情的声音传入耳里“上车”。萧晓满犹豫了一下,还是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第一次可能是顺道送她,但再有一次,萧晓满再笨也察觉得到他在特意等她!。萧晓满沉默的看着前方的车流,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摆,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付璋琛”,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有些突兀,“我……我明天要搬家了。”

付璋琛淡淡的“嗯”了一句没再说话。

“新小区交通很方便,环境挺好的,安保也很好。”她继续说着,像是在努力证明什么,“所以,以后下班我自己回去很方便也很安全。”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要再等我了。

她说完了,车厢内陷入一片沉寂,只有引擎低沉的轰鸣声。付璋琛并没有回应,他的侧脸在窗外流动的光影下显得晦暗不明,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直到到达村口,付璋琛也只是让代驾停在村口,自己安静的送她进去。在生锈的大铁门前嘱咐她锁好门,又沉默的走回黑暗里。

萧晓满拿不准付璋琛对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于当年她说离开,他是恨她的,这点从他对她不想搭理的态度可以看出。可他又会一次又一次帮她解围,送她回家,这点她有些看不明白。

难道只是因为他人好,看不了别人受欺负?初中时他就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会给她补数学,会教她打乒乓球。可也正如操贤所说,他并不是一个爱多管闲事之人。

萧晓满一想到这里,心里就有些忍不住的难过。她不敢深想,也不愿深想,她已经满目疮痍的走了那么多年,她不能因为现在短暂的温暖不顾一切地沉沦,那样只会害了付璋琛。

思绪杂乱,萧晓满直到天亮才浅浅睡去。仿佛刚合上眼没多久,闹钟就尖锐地响了起来。萧晓满想到九点约好搬家公司过来搬家,挣扎着睁开酸涩的眼睛,强压下浑身的疲惫坐起来。她不敢耽搁,用冷水狠狠洗了把脸,强迫自己清醒过来。

将床铺都收好装箱,再次环顾这间住了不久的出租屋,大大小小的纸箱已经收拾妥当,整齐地堆在墙角,等待着前往新家。

搬家公司很准时,效率也很高,不到两小时所有的行李就已经在新居客厅里摆放整齐。送走工人,萧晓满站在阳台上感受着初夏的微风拂过脸颊,享受着这片刻的休息。

看了看时间,十一点二十分,她该去赶高铁了。

萧晓满离职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之前一直忙着实验以及兼职的事,还没有来得及回家看祖父祖母。自从祖父年初脑梗发作,虽然抢救及时,但留下了手脚不便、说话不清,需要静养的后遗症。

加上本身多年的高血压,平时视频电话里虽都说没什么事,但冰冷的屏幕只能看到对方想给你看到的场景,萧晓满牵挂着必须得亲自回去看一眼才放心。

向酒吧主管请了两天周末的假,凑出了一个短暂的空档。此刻,看着满屋等待收拾的行李,她只是快速地将装有随身物品和给祖父母的保健食品拎出来,其他的,原封不动,便匆匆赶往高铁站。

高铁飞驰,窗外的景色急速后退。萧晓满靠在椅背上,一夜未睡好,加上上午的忙碌,让她眼皮沉重,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

两个小时后,她终于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这片她待了12年,有美好的初中记忆的土地。

高铁站就建在她中学不远处,是她读大学才开始建成。高中时,她被父亲带去洛芬时还需要坐10多个小时的大巴。那时候去一趟,大巴要200块钱,对于她一个穷学生来说就是回家的鸿沟。

祖父祖母家在市里的最边缘,还需要从高铁站坐一小时农村客运车才能到达。现在经济发达些,农村客运车的班次增加了许多。以前她上中学时等一趟车得需要一个多小时,还要看人挤不挤,挤不上又得要再等上一个多小时,通常周末放学回家都已经是晚上**点,那时候付璋琛总会陪在她的身边。

她在路口等了十几分钟,一辆乡村客运车就停到了面前。上了车,又是一路山路十八弯,转得萧晓满胃里一阵翻腾。那么多年,她还是受不了会晕车。

现在农村基本只留下一些念家的老人,年轻人很多都搬去了省城,就像林畅伟和白雅琳爸妈,在他们上大学那会儿都搬迁去了省城,现在也就逢年过节回家看望老人。而付璋琛当时本来就住在市里,现在她也不清楚他家有没有搬到省城。

摇摇晃晃的车终于在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前停下,萧晓满整理了一下背包,拎着给二老买的营养品和软糯糕快速下车。站在那扇熟悉的、漆皮有些剥落的防盗门前,她整理了一下衣服的褶皱,才抬手敲门。

门很快被从里面打开,祖母那张布满皱纹却写满惊喜的脸出现在门后。

“满满?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祖母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连忙侧身让她进来。

“祖母,”萧晓满换上轻松的笑容,放下东西,换上拖鞋,“想你们了,就回来看看。祖父呢?”

“在里屋躺着呢,刚吃了药,说有点头晕。”祖母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

萧晓满的心一沉,快步走进里屋。祖父正靠在床头,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听到动静抬起头。他看起来比视频里更清瘦些,脸色也有些灰暗,但看到孙女,浑浊的眼睛里立刻迸发出光彩。

“祖父!”萧晓满快步走到床边,握住祖父那只有些干瘦、微微颤抖的手。

“满儿回来了?工作不忙啊?”祖父有些歪斜的嘴巴,口齿不清的问道。

“不忙,今天周六,回来看你和祖母。”萧晓满强压下鼻尖的酸意,笑着回答,“您感觉怎么样?头还晕吗?”

“老毛病了,没事,躺躺就好。”祖父摆摆手,不愿多谈自己的病,只是一个劲儿地看着她,“你好像瘦了,在外面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哪有,我吃得好着呢。”萧晓满笑着否认,细心地将祖父滑落的毯子往上拉了拉。

看着祖父强打精神的样子,感受着他手上传来的微凉温度,萧晓满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胀。她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但她得努力工作将钱还完,她还要存钱带他们去老一辈人执念的北京看看。

两位老人活了70多年,最远也就只去过省会,还是因为那年萧宴国有了儿子,前去帮忙照看。

下午,祖父休息得差不多,萧晓满小心翼翼扶着他在院子里面转悠。看着祖母忙进忙出的张罗着给她们做好吃的,萧晓满那些因为萧宴国和王素琴欠钱的烦闷才慢慢消散。

休息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转眼就到了周天中午。萧晓满简单的收拾一下行李,心里沉甸甸的,离别的不舍与对祖父母身体状况的担忧交织在一起。

“满满,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祖母拉着她的手,一遍遍地摩挲着,眼里是化不开的牵挂,“还有……你王阿姨那边,能不计较就别计较了,一家人,总归是家和万事兴。”

祖父坐在一旁的藤椅上,虽然没说话,但那殷切而浑浊的目光也表达着同样的期望。

萧晓满喉头哽咽,那句“家和万事兴”像一根细刺,扎在她心上。她无法告诉两位日渐衰弱的老人,那个所谓的“家”早已千疮百孔,王素琴正用债务捆绑着她,所谓的“和”不过是建立在她独自咬牙硬撑的沉默之上。

她低下头,掩饰住眼底翻涌的情绪,含糊地应着:“嗯,我知道的,祖母,你们别操心我,照顾好自己,按时吃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马上给我打电话。”

祖父点了点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道:“在外面照顾好自己。你是家里最大的,时不时也得叮嘱一下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好好学习”。

“嗯,我知道了。”萧晓满低声应着,心里却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失落。

祖父祖母膝下有三子三女,萧晓满的父亲萧宴国排行第二。上有大伯,下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是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大伯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比她小五岁,恰巧与父亲萧宴国和王素琴后来所生的女儿萧乐雅同岁。除了她家和大伯家情况特殊些,其他几位姑姑叔叔家都是一儿一女的标配。这么算下来,萧晓满下面,竟有十二个弟弟妹妹。

祖父祖母作为家里的大家长,心心念念的,自然是“家和万事兴”那套老理。但在萧晓满看来,这个“家”于她而言,界限分明。她只对眼前这两位给予过她真切温暖的老人怀有责任,至于其他那些弟弟妹妹,各自有父母操心,不到万不得已时刻,她不会去越俎代庖。

童年的记忆里,她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孩子,像棵无人问津的野草。祖父祖母的照拂是她童年里仅有的温暖。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在那片名为“亲情”的荒漠里,孤独跋涉。

告别祖父祖母,萧晓满又匆匆往洛芬赶,那里还堆着一堆待需整理的行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