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屠人间 > 第2章 第一回

浮屠人间 第2章 第一回

作者:含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20:35:22 来源:文学城

01

江。这条江在很慢地流。

冬天看它,像一大块青灰色的冰,横亘在省与省之间,切开风与更冷的风。

它的名字取得富丽,牡丹。可两岸的人念起来,舌头是平直地往下坠的,没什么花团锦簇的联想,只晓得是具体的水,具体的城。江名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思是弯曲的江。这弯曲是早先的事了,如今堤岸砌得齐整,它便也学得规矩,只在夜深人静时,或许才记起自己曾是跑马占荒的野性子。

九八年大水,它发过一回怒,吞掉些房屋,牲畜,和人。后来便老实了,多数时候是沉默着的,水色浑浊,映着两岸灰蒙蒙的天,与连绵的,不再冒烟的烟囱。

黑土地。这黑是能攥出油的黑。抓一把在手里,沉甸甸,凉丝丝,仿佛攥住了一整个沉睡的史前。

它太肥沃了,肥得有些悲壮。埋过抗联的尸骨,也催生过高可参天的苞米林子。夏天是绿得发黑,冬天是白得发灰。这黑白之间,活着一茬又一茬的人,嗓门大,心肠硬,或是软,都裹在厚厚的棉袄里,看不真切。他们的信条也像这土地,实在,甚至粗粝——能发芽的就让它发芽,该冻死的就由它冻死。

千禧年。那是个悬在半空的年份。旧的世纪塌了骨架,新的血肉还没长出来。

工厂的机器声一点点咽了气,但下岗证揣在怀里,还烫得人心慌。一种庞大的,集体性的什么东西,正慢悠悠地沉下去,像江心那艘搁浅多年的旧拖船一样。

与此同时,一些零星的,个人的东西,却像雪地里的耗子,怯生生地探出头来。年轻人开始听一种叫“MP3”的玩意儿,耳机线像脐带般,连着外面那个喧哗又模糊的世界。网吧的蓝光,映着一张张饥饿的脸。希望与绝望,像一对孪生兄弟,穿着一样的蓝白校服,走在一座座结了冰的城市里。

青春。在别处,青春或许是绿颜色的,是爬山虎,是疯长的水草。

但在这里,青春是铁锈红,是锅炉房余温散尽后那点无可奈何的灰,是路灯下雪霰子飞舞时,那一点孤零零的黄。

它不轻飘,反而坠着些重量,是棉裤被雪水浸透后沉重膨胀的质感,是父亲喝醉后压在你肩膀上的那条胳膊。

它发生在逼仄的筒子楼走廊里,发生在空旷得能听见回声的废弃车间里,发生在一条名叫牡丹江的,仿佛不再流动的江边。

它不常言说,只是沉默地对抗,或者沉默地承受。像一颗被埋得太深的种子,在冻土里,做着关于春天的,疼痛的梦。

他们的青春,就深埋在这片冻土里,在千禧年的喧嚣寂寥中,痴痴地做着一个漫长的梦。

02

江北一中的高二(20)班在走廊最尽头。文科班的牌子挂得有些歪,一副随时会掉下来的样子。

九月已经过去大半,走廊窗户外的银杏树,叶子边缘开始泛黄。风一过,哗啦啦地响,那声音干爽,利落,惹人心中一快。

教室里却是另一番天地。六十多个人呼出的气,混着昨夜里留在桌肚里没扔掉的包子味,还有年轻身体本身散发出的,暖烘烘的,迷茫的气息,凝成一片混沌的暖雾,贴在玻璃窗上,模糊了外面那个正在缓慢走向衰败的工业城市。

林暮辞坐在靠窗的位置。窗玻璃上有一小块水汽化开的地方,像是一只蒙着翳的眼睛。透过它,能看见远处几根沉寂已久的烟囱,黑色的剪影,杵在灰白的天幕下,切开了一片片暗黑的伤口。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新发的语文书扉页上划着,墨水晕开一小片模糊的蓝。

讲台上,语文老师王静文正在讲《春江花月夜》,她声音洪亮,却压不住底下细碎的,春蚕啃食桑叶般的私语。那些关于昨晚的电视剧,关于新上市的零食,关于某个隔壁班男生打篮球时挽起袖子露出的小臂线条的交谈,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漂浮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之上。

03

有时候会觉得,时间在文科班的教室里,流淌得格外黏稠一些。它被那些厚重的典籍,那些需要背诵的年代表,那些关于意义与虚无的讨论,拉扯着,放慢了脚步。

不像隔壁理科班,时间是被公式和定律推着走的,嗖嗖地,一眨眼,好像就过去了半辈子。

在这里,一个词语可以引申出一整段历史,一个眼神可以发酵出无数种解读。

空气里漂浮着文字的尘埃,吸进肺里,会长出藤蔓,缠绕住少年人本就敏感的心事。

林暮辞看着前排那个挺拔的背影。江烬。他坐得很直,校服外套的肩线被撑出清晰的弧度。偶尔他会抬起左手,用指关节抵一下额角,那个动作很短暂,但能感觉到动作主人的烦躁。

林暮辞想,他是不是也觉得这课堂冗长而无趣?还是只是在抵抗昨夜没睡好的困倦?

这些毫无意义的揣测,像是水底的暗草,悄无声息地疯长。

04

笔记本的横线格子上,除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旁边还多了一行小字,是下意识写下的——“穆丹乌拉”。满语里弯曲的江。他盯着这四个字看。

这条江见过什么呢?见过穿兽皮的祖先纵马而过,见过闯关东的人挑着担子踩过冰面,见过“东方小莫斯科”的灯火倒映在水中,也见过如今两岸沉默的厂房和不再喧嚣的码头。它什么都记得,又好像什么都忘了,只是这么弯弯曲曲地,一言不发地流着。

那么,此刻坐在这间教室里的人,他们的悲欢,他们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躁动与忧愁,在江看来,是不是也如同水面上偶然泛起的一个泡沫般短暂渺小?

“林暮辞。”王静文老师的声音闯进他漫无边际的思绪里。

他猛地抬起头。

“你来谈谈,张若虚此处的‘无限’和‘有限’,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许多目光转过来,带着各种意味。他感到脸颊微微发烫。站起身时,椅子腿划过水泥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05

有限的是个体生命,如流水,一去不返。无限的是人类整体,是江月,是这循环的四季与看似永恒的自然。

他按照教案上标准答案的脉络说着,措辞准确,没有丝毫紧张。王静文老师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这个回答无懈可击,却也毫无生气。

他坐下的瞬间,眼角的余光捕捉到前排的江烬似乎极轻微地侧了下头,那动作快得像是错觉。

真正的无限,或许藏在那看似有限的,不断重复的日常里。每一天相似的晨昏,每一节相似的课堂,每一次相似的,无言的遥望。

而有限,恰恰是这无限循环中,每个人内心那无法复制,也无法与人言说的,惊涛骇浪。

这念头在他心里一闪,旋即熄灭。不能说。这些东西,只能烂在肚子里。

06

下课铃是学生们的赦免令。嘈杂声瞬间涌起,填满了刚才那片刻被诗与哲学占据的空间。

林暮辞合上书,他看见苏冉从隔壁组走过来,她的校服袖子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上面套着几个彩色的,廉价的塑料珠子手串,随着她的动作叮当作响。

“欸,林暮辞,”她的声音清亮,“下午放学,去江边走走?听说来了条新船。”

他没立刻回答,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前排。江烬正把书本塞进书包,动作利落。

“好。”他听见自己说。

这个“好”字,轻飘飘的,落进教室喧闹的空气里,连个回音都没有。

07

苏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那双描着些许生涩眼线的眼睛,很慢地弯了起来。像是两瓣被雨水打湿的月牙。她没有再多说,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那几串彩色塑料珠子在她腕间又是一阵细碎的碰撞声,清脆地敲打在慵懒的空气里。

林暮辞的目光无意识地追了她一段,然后像被烫到一样,迅速收回,又落到前方。

他看见前排的江烬拉上书包拉链,那背影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朝教室后门走去,像是完全没听见这边的对话,或者听见了,也并不在意。

08

走廊里是潮水般涌出的人声。

江烬靠在尽头的窗边,窗框的绿漆剥落,露出里面锈红色的铁锈。他望着楼下操场那些奔跑跳跃的黑点,目光没有焦点。

苏冉刚才也问过他,去不去江边。他拒绝了,理由很含糊,说要回家。其实回家也没什么要紧事。他只是不喜欢那种过于热闹的,目的明确的邀约。

苏冉像一团颜色太鲜艳的火,靠得太近,会被灼伤。

09

林暮辞和苏冉并肩走下楼梯。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长,投在水泥台阶上,交错在一起,又分开。

苏冉在讲那条新来的船,据说以前跑过松花江货运,现在旧了,被人买下来停在岸边,可能要改造成饭馆。她的声音雀跃,像是檐下冻了一冬终于解冻滴落的水珠。

林暮辞偶尔应一声,目光却越过楼梯转角脏污的窗户,瞥见了楼下那个倚着自行车的身影。

是江烬。他没走。他单脚支地,侧着头,望向校门口那排叶子快掉光的老银杏树,神态像是在等什么人,又像只是单纯地发呆。

10

心脏突然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那感觉稍纵即逝,却留下清晰的酸胀。

林暮辞的脚步慢了一拍。

苏冉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也看见了江烬。她眼睛亮了一下,扬声喊道:“江烬!你不是要回家吗?”

江烬回过头。目光先落在苏冉脸上,然后,极快地,蜻蜓点水般掠过林暮辞。

“嗯。”他应了一声,声音低沉。

“那我们一起走吧?反正顺路。”苏冉像是没察觉到他那点冷淡,或者说并不在意。

江烬的视线这次明确地落在了林暮辞身上,停留了大约两秒。林暮辞觉得那两秒像一个世纪那么长,空气里漂浮的尘埃都凝固了。他几乎能听见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哗啦啦,像窗外那些干枯的银杏叶。

“行。”江烬终于说。他推着车走过来,轮胎碾过地面,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11

三个人并排走在放学的人流里。苏冉走在中间,话语不断,像一条欢快流淌的小溪。林暮辞和江烬分居两侧。

这组合有些怪异,吸引了不少目光。林暮辞微微垂着头,盯着自己移动的鞋尖。江烬则一直看着前方,不知道在看什么。

快到校门口时,碰见了李浩宇。他正和几个男生说笑,看见他们,笑容收敛了些,眼神在他们三个身上转了一圈,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弧度。

“哟,这是……组团活动?”

苏冉笑嘻嘻地回了一句:“去江边看看新船,你去不去?”

李浩宇挑了挑眉,眼神掠过沉默的江烬和低着头的林暮辞,用他那夸张的恍然大悟的语气道:“我就不去了,你们这……阵容挺齐啊。”他特意在“阵容”两个字上咬了重音,然后带着那几个人哄笑着走了。

那笑声像芒刺,扎在背上。

林暮辞感到一阵难堪。江烬的脸色也更沉了些。

12

有时候,恶意并非来自深仇大恨。它可能只是少年人之间一点微妙的嫉妒,一点无聊的排异,或者仅仅是为了在群体中确立自身优越感而随手投出的一颗小石子。

但这石子落在敏感的心湖里,却能激起惊天的浪。

李浩宇的那句话就是那颗石子,准确地穿透了三人之间那层脆弱的,心照不宣的平衡膜。

空气变得更加粘稠,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13

走出校门,喧嚣略减。

江风迎面吹来,是江水特有的,微腥的气息。

苏冉似乎完全没被刚才的插曲影响,还在兴致勃勃地说着话。林暮辞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他所有的感官似乎都集中在了身体左侧,那个推着车,沉默行走的人身上。

他能听到他均匀的呼吸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像是肥皂混合了阳光的味道。

这距离太近了,近得让人心慌。

14

江烬忽然停下脚步。他侧过头,对苏冉说:“你们先走。我车链子好像有点问题。”

他蹲下身,摆弄起自行车的链条。

动作有些生硬,不像是真的出了问题,更像是一个借口。

苏冉“啊”了一声,凑过去看:“要紧吗?”

“没事,弄一下就好。你们别等了。”江烬没有抬头。

苏冉犹豫了一下,看向林暮辞。林暮辞站在那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江烬蹲在地上的背影,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固执。

“那……我们在前面江边等你?”苏冉说。

“嗯。”江烬闷闷地应了一声。

苏冉拉了拉林暮辞的衣袖。“那我们走吧。”

林暮辞最后看了一眼那个蹲着的背影,转过身,跟着苏冉朝江堤走去。

每一步,都能感觉到背后的目光。

但他不敢回头。

15

江烬蹲在原地,手指干净,根本没有去碰那根光洁的链条。他听着身后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才慢慢抬起头。夕阳的金辉落在他眼里,映不出什么暖意,只有一片沉沉的暗色。

他看见林暮辞清瘦的背影消失在江堤的台阶上方,苏冉那抹鲜艳的红色在他身边跳跃。他维持着蹲姿,直到腿脚发麻。

远处江鸥的鸣叫,听起来异常刺耳。

16

为什么又跟来了?

他自己也说不清。

拒绝苏冉时很干脆。推车走到校门口,脚步却自己停住了。鬼使神差地等在那里。看到林暮辞和苏冉一起出现时,心里那点莫名的烦躁像野草一样疯长。李浩宇那家伙的话更是在火上浇了油。

他讨厌这种被牵扯进去的感觉,讨厌周围那些窥探的目光,更讨厌自己此刻这种理不清头绪的混乱。

他站起身,腿上的麻痒感密密麻麻地窜上来。

他推着车,没有上江堤,而是拐进了堤下一条僻静的小路。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孤独的声响。

17

江堤很高,视野豁然开朗。

浑黄的江水平静地流向远方,那条传说中的旧货船果然停在离岸不远的地方,灰扑扑的船身,桅杆光秃秃地立着,看不出什么特别。风大了些,吹得人衣服猎猎作响。

苏冉扒着栏杆,兴奋地指指点点。

林暮辞却有些心不在焉。他悄悄回头,望向校门的方向。

那里空荡荡的,早已没有那个人的身影。

一股微小的失落,像水底的暗流,慢慢涌上来。

他终究还是没有来。

18

希望是被吹胀的肥皂泡,在阳光下折射出绚烂虚假的光彩,然后“啪”一声,轻飘飘地碎裂,连一点湿痕都不留下。

19

“看那边!”苏冉忽然扯了扯他的袖子,指着下游方向。

林暮辞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堤下那条荒草蔓生的小路上,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少年身影,正缓慢地移动着。是江烬。他没有修车,也没有回家。他只是换了一条路,一条与他们平行的,不会交汇的路。

他走得很慢,头微微低着,像是在思考什么,又像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

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长满杂草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显得格外孤独。

20

林暮辞的心像是被那孤独的影子烫了一下。

他忽然明白了。

江烬的跟随,和此刻的远离,都源于同一种东西。一种连他自己都可能无法言说的,笨拙的在意。

他不敢靠得太近,又不愿离得太远。于是选择了一条平行的路径,沉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黄昏的行走。

21

有些陪伴不需要并肩。

隔着一段距离,知道那个人在同一个时空里,呼吸着同样的风,看着同样的江水,感受着同样的落日余晖,便已经是一种无言的慰藉。

这慰藉细微得像是弦丝,却足以在年轻的心脏上,缠绕出千丝万缕的牵绊。

22

苏冉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船的事。林暮辞却安静下来。他看着远处那个移动的黑点,看着江面上被夕阳熔化的碎金,看着对岸工厂模糊的轮廓。

这一刻,江风的微腥,晚霞的暖意,身边少女的活泼,远处少年沉默的陪伴,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沉甸甸地压在心口,又轻飘飘地仿佛要随风而去。

23

这算什么呢?他问自己。

没有答案。

只有江水,永恒地,沉默地向东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