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世 > 第16章 姐妹上学堂

浮世 第16章 姐妹上学堂

作者:白水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1 12:41:01 来源:文学城

晨光初透,湘妃竹帘上跳跃着鸟雀的光影,王府的花厅里,四张红木书案围成半圆,从窗棂漏进的风拂动茜纱帐,扰得铜雀香炉吐出的沉水香都散了几分。

明夷卯时便被麦冬叫醒,睡眼惺忪的被拉着一通收拾打扮后,在自己小院里囫囵吃了点东西,便被领去了花厅。

几个姊妹也一幅刚来的样子,除了最大的王令妤正规规矩矩的翻着案上的书,剩下的几个小姑娘——王堇妤正撑着脑袋低头‘钓鱼’,王贞妤已经整个人趴在书案上了,眼下塾师还未至,明夷放心的点点头,将脑袋叠在胳膊上,不一会就没了知觉。

“先生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堇妤脑袋猛地往下一坠,整个人瞬间清醒。贞妤从绣墩上跳起,石榴颜色的裙裾扫翻了青瓷笔洗,小姑娘慌慌张张的去捞滚落的紫竹笔,额头却撞上楠木案角,顿时捂着发红的印子瘪起嘴来。

明夷泰然自若的整理着桌上的纸笔,听着耳边的动静默默摇头,俩小姑娘还是经验太少,这种事情主要靠熟能生巧,睡多了的都知道。

沈琼跨过门槛时看到的便是这番动静不小的场景,揉脖子的,摸脑门的,安静看书的,还有装模作样整理书案的。

她将怀中的书本轻轻搁在琴桌上,青玉压襟撞击木案发出轻响,道:“《女诫》有云‘清闲贞静,守节整齐’,四姑娘可知何解?”

“回先生的话,就是不许笑不许闹。”王贞妤揉着额角嘟囔,“可是哥哥说孙先生讲三十六计时,将士们都是要拍案叫好的呀。”

一番话引得旁边的明夷轻笑出声,沈琼平静的目光看了过来,又问:“《女诫》还云‘行己有耻,动静有法’,三姑娘可知何解?”

明夷愣了愣,心里暗道不好,刚刚没忍住,触犯了课堂点名时的大忌,她哪里读过劳什子女诫,何解?嗯…应该是翻译……

女孩抬头看向先生,犹豫道:“回先生的话,可是举止言行都要有规矩,要有羞耻心?”

沈琼微微颔首,“三姑娘明白。”

“我想各位夫人应该已经和小姐们说了,我姓沈,单名一个琼字,是你们的塾师。”

下头四位姑娘齐刷刷起身行礼,恭敬的道了声:“沈先生安。”便正式开始今日的教习。

明夷翻着书偷偷观察着这位沈先生,月白暗纱质的立领长衫隐隐浮着流云暗纹,外罩天青翔鹤纹的比甲,底下露出一小截银线绣菊纹裙边。梳着三绺头,两边戴着素银掩鬓,左边簪了朵小儿拳头大小的青荷绒花,面容沉静,气质儒雅,端坐案前让人想起插在细口青瓷花瓶里的白玉兰。

母亲昨晚告知过这位老师的经历,北方士族出生,才思敏捷,后嫁与家族世交之子,但夫家因为政治迫害家道中落,她便出来做塾师,行走各处,见识远博,尤其诗画双绝,引人称赞。

这次能将她请来,还是因为她的哥哥是明夷父亲读书时的好友,顾夫人刻意叮嘱,这位沈先生素有才名,得她教导的学生均是受益匪浅,一定要跟着好好学习。

花厅内湘妃竹帘半卷,王家四位姑娘齐整端坐,素绢封面的《毛诗郑笺》静静摆在在案头,沈先生执起戒尺轻点《郑风》篇,沉水香随着动作在青瓷笔山间缭绕。

“今日讲《子衿》。”

先生话音方落,王贞妤便晃着双螺髻嚷道:“先生先生!这诗里的姑娘为何总在城楼晃悠?”

王堇妤用黛笔戳了戳砚台:“四妹妹真蠢,这是比喻思念……”感受到旁边大姐逼人的视线,二姑娘自觉失言,低下脑袋将剩下半句给咽了回去。

“问得好。”沈先生像是没听到方才的插曲,兀自用戒尺挑开书页,“《礼记》有云‘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然诗中郑女敢登城阙望情郎——”

戒尺突然停在“纵我不往”四字,又慢慢说道:“可见情思之诚,足破礼法之桎梏。”

明夷突然想到那日吃拔霞供时,李青棠和母亲她们对《牡丹亭》的点评,举手道:“学生读《关雎》时,众人皆说是颂后妃之德,但方才听先生所言郑女之情思,不禁想起杜丽娘评《关雎》时说‘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所以学生可否理解为情字本来就在这《诗经》当中,我们无须避讳?”

还未等先生开口,王令妤满脸疑惑地看了过来,发间白玉步摇轻颤,正要开口时突然想起什么,连忙转头向先生示意,得到同意后才开口道:“可《女诫》说‘清静自守,无好戏笑。’女子不是应该时时约束自己,保持端庄贞静的姿态吗?”

王堇妤闻言偷偷朝窗外翻了个白眼,她这位大姐姐,外人面前端庄娴淑,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私底下也不知是谁拿《牡丹亭》夹绣样,枕头底下放《西厢》。

“诸位且看注疏。”先生指尖抚过书页边缘的蝇头小楷,“汉儒解作‘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然泰和年间新出的《诗镜》却说——”她忽然抽出本蓝布封皮的书,示意女孩们围上来,“此乃天地至情,非礼所能囿。”

王令妤看着那行小字,似有所思,忽然轻声问:“若按《内训》所言,女子擅思当如何?”

她案上《列女传》的书角已卷得发毛,却见先生将《诗镜》推到她面前,轻声道:“孝景皇后曾用朱砂在此处批注——‘思无邪,心自正’。”

此话一出,王家四位姑娘神色各异,大姑娘王令妤依旧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二姑娘王堇妤手指不自觉的轻点案边,似是有些惊讶;三姑娘王明夷睁着大眼睛,脑袋轻轻点了好几下;四姑娘王贞妤捧着小脸,表情有些懵懂。

沈先生垂眼扫视了一番几个姑娘,挥手让人都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今日功课。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改写成四言诗,需合《女范》格式,时间一炷香。”

《女范》?明夷顿时傻眼,这是什么东西,她听都没听过,天王菩萨啊,昨天还夸夸其谈,想着要大显身手,结果今日一个课堂练习就让她哐哐打脸。

这《女范》听着和《女诫》很像,大概率是女教丛书,要符合它的格式,可能是内容得体现女教的思想,古代的妇女一般被要求做什么来着,刺绣?做饭?侍奉父母?当然也可能是仿照行文格式,但这玩意不知道啊,嗯…四言诗,所以又应该……

明夷对着案上雪白的宣纸,抓着毛笔苦思冥想,写了几个字又马上划掉,一会嫌笔头毛太软,砚内墨水太淡,一会嫌头发没给她扎紧影响她思考,半柱香不到,案边就已经多了好几个废纸球。

当值的丫鬟进来添茶时,只见四位姑娘统统低着脑袋认真誊写,动作也不自觉更轻了些。

湘妃竹帘几乎遮不住外头愈来愈亮的阳光,沈琼案上的香已逐渐燃至末尾,见王令妤已经搁笔,她起身走了过去,纸上四言诗墨迹未干,秀丽的小楷写着:“昼习妇德,夜诵箴言。旬月不谒,惶惧难安。”那“惧”字的竖心旁被墨洇得格外浓重,细看竟是叠在先前写的“悦”字之上。

沈琼心下了然,颔首评了句“尚可”,又看向了旁边的王堇妤。

见先生过来,二姑娘慢悠悠展开宣纸,上面写着:“晨妆理鬓,暮香祷祝。三昼不见,惶惑踟蹰。”又故作天真道:“先生看这‘惑’字可对?《女诫》云‘不必辩口利辞也’,学生愚钝得很。”

沈琼淡淡道:“二姑娘口齿伶俐,方才所讲既已明了,就不必多问。”说着又往后朝明夷处走去。

明夷看见先生过来有些紧张,下意识拿手去遮,奈何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女孩怯生生的将纸展平,双手垂放两膝,低头等待审阅。

沈琼拿起女孩的诗笺,只见上面写着:“晨诵诗文,暮赏新月。一日不循,惶惶如岁。”

先生点了点头,“倒是合乎规矩,只是还需多加练习。不过——”沈琼话音一转,明夷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你字很好,用笔干净利落,棱角分明,筋骨开张,可是练的柳体?”

明夷心下松了口气,点点头:“学生自练字起就学的柳少师,《玄秘塔碑》《金刚塔碑》《神策军碑》等都都是从小练的。”

沈琼放下女孩的诗笺,点点头还想继续说些什么,右边的王贞妤见先生迟迟不来自己这,举着宣纸蹦起来道:“都来看看我的!”

众人被吸引过来,探头一瞧,雪白的纸上歪扭的写着“一日不食,饿如三秋。”旁边还画了只啃月饼的兔子。

王堇妤见状噗嗤一声,扶着大姐的胳膊笑得腰都直不起来,后者一边让妹妹扶着,一边捏着帕子掩在嘴角,肩膀不住颤抖。

沈琼也是勾起了嘴角,笑道:“四姑娘解得妙,《内则》确有‘女子过午不食’之训。”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四妹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千万别把自己饿坏了。”堇妤扶着腰娇笑着打趣道,贞妤摸摸肚子,正色道:“二姐姐说的对,我早上吃得少,感觉现在就有些饿了呢。”

话音未落,花厅内又是一阵新的笑声,明夷瞧见大姐姐的耳坠子晃得厉害,就连沈先生也笑得鬓边的荷花微颤。

厅外侍奉的丫鬟们好奇地对视几眼,均是满脸疑惑。不过时辰也差不多了,各位小姐们也该用午膳了。

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正义》

特意去翻了下《女诫》,看得人鬼火冒啊简直了,糟粕!

其实发这章时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感觉它和第十章有点像,而本文的点击量即是从第十章开始断崖式下跌。我也在思考原因,然而并没有想出太多所以然,嗯……可能是因为写得云里雾里不甚明白,看得也没意思?可以理解,因为我自己看小说看到这样的有时也不想看,有一种貌似需要我动一点脑子,但这章节内容写得,嗯,我要是动脑了又有点亏。

不过我翻了翻自己的存稿,类似的章节非常之少,大家不喜欢的话直接跳过就行,但能不能不要放弃咱这本书[合十]

各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呀,评论区,段评都行!有反馈才能知不足才能有进步,我也是第一次写原创长篇(之前写了一本三万字同人),也没学什么技巧,天天电脑一开就是码字,定然会有很多不足,也希望各位读者们可以倾情指出[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姐妹上学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