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生若梦 > 第10章 白蛇传·仕林祭塔(3)

浮生若梦 第10章 白蛇传·仕林祭塔(3)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15:42:46 来源:文学城

“卖,卖唱?”陈云笙难以置信。

她那红遍上海的虞姐,竟然要在街上卖唱?

“有什么不可以?”虞孟梅笑道,“越剧的前身不就是落地唱书嘛。”

“可是……那多难为情啊。”陈云笙还是觉得很丢人。

“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虞孟梅说,“一会儿就在旁边收收钱就行。”

陈云笙犹豫一阵,还是说:“我,我还是陪虞姐唱吧。”

虞孟梅嘴角轻轻上扬:“那就来段对唱。《白蛇传》怎么样?”

陈云笙没有异议。

虞孟梅低头想了片刻,用手掠了一下耳边的碎发,笑着说:“那我可就唱了。”

陈云笙点头。

虞孟梅清清嗓子,唱了一个悠长的起腔:“待儿上香——”

唱戏的谁不是把《白蛇传》记得滚瓜烂熟?陈云笙也不例外。可是听见这四个字,她却是整个人都呆了,怎么会是这一段?再看虞孟梅一脸窃笑,明显就是故意为之。陈云笙一时哭笑不得。她原以为会是《游湖》或者《断桥》,想不到这虞姐如此刁钻,竟然唱《仕林祭塔》。

果然就听她唱下去了:“巍峨雷峰见忧愁,可怜娘亲禁.春秋。双膝跪倒塔尘埃,千呼万唤连叩首(注1)。”

事已至此,陈云笙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唱:“推开塔门往外瞧,只见仕林哭哀求。见娇儿好似久旱逢甘霖,只见他状元及第皇恩受。”

接着两人同时开口。一个唱:“母亲哎——”另一个则唱:“我儿哎——”

一个嗓音醇厚如酒,低徊缠绵;一个轻灵婉转,好似花外莺声。合在一起又是说不出的默契服贴。

两人一开唱,街上便有人陆续围过来,听到这一句拖腔,都是一声喝彩。

上海听越剧的人不少,没过多久就有人认出虞孟梅,开始议论纷纷:“虞孟梅怎么在街上卖唱?”

又有人问:“和她搭戏的是谁?嗓子倒是真好。”

陈云笙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脸上发烧,低着头不敢看人。虞孟梅却是泰然自若:“虽是父亲理不周,到今日知觉懊悔落发修。父在兰若母塔幽,岂非是状元脸上耻带羞。娘亲不肯回家走,儿情愿抛弃功名一笔勾……”

这时路边有一名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男子经过,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好奇地走了过来。透过人群缝隙,他发现原来是两名女子唱越剧。而且其中一人看着十分眼熟,似乎是目下很红的戏曲演员。这倒是个有趣的新闻。男子想着,举起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

听说虞孟梅在街上开唱,赶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里面不乏她的戏迷。没过多久,便有人陆陆续续在她们周围丢钱打赏。陈云笙看散落地上的钱也不少了,便想打住。

可是虞孟梅好像戏瘾上来,根本停不下来:“儿好比孤鸟宿在寒林间。”

陈云笙睁大眼,怎么还带自己加词的?好在她以前也学过不少词,七拼八凑,勉强也能接上:“娘好比明月皓空云遮透。”

“儿好比无舵小舟海上浮。”

“娘好比瓦上之霜日出休。”

“儿好比离山之虎无穴守。”

“娘好比顺水东流难西流。”

两人一句接一句地唱。没想到自己一时兴起加了几句词,陈云笙竟然都跟上了,虞孟梅欣喜不已。她本待再加几句,可是回头一看,陈云笙正一脸悲愤地瞪着她,意思分明是你还要唱到什么时候?

虞孟梅暗笑,悄悄做了一个挽缰的动作。陈云笙领悟这是“马来(注2)”的意思,终于松了一口气,马上开始收尾:“劝孩儿许氏后裔要你留,母子依依两分手。忽见揭谛塔门收,再相逢除非海水倒逆留。”

唱完了,陈云笙忙着低头捡钱。虞孟梅则向周围观众鞠躬谢幕。显然她当街卖唱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哪怕已经唱完,人群还不肯散去。还有人起哄,要她们再来一段。虞孟梅无法,只得看准一个空子,拉着陈云笙的手逃之夭夭。

跑出一段很远的距离,两人才停了下来,不约而同地看向刚才卖唱的地方。陈云笙本是想抱怨她临时加词的,可这时虞孟梅含笑的目光向她转来,陈云笙一肚子的埋怨顿时烟消云散。两人开怀大笑,就像恶作剧得逞的孩子。

***

第二天,小报上就登出了新闻:知名越剧小生当街卖唱。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

写报道的人挺花心思,不但报道了这件事,还挖出了陈云笙的名字,并且提到她是虞孟梅所在剧院的三肩旦。照片拍得也很好,正好捕捉到了虞孟梅和陈云笙微笑对视的瞬间。

有人把报纸也带到了剧场。虞孟梅坐在后台,一边看一边笑,读完又特意多看了一眼记者的名字:王绍杰。

“你可真拉得下身段,”梁艳芳也看过报道了,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为了捧那个丫头,连上街卖唱的招式都用上了。”

“你想多了,”虞孟梅淡淡回应,“昨天出门时丢了钱包,唱一段换点车费而已。”

一边说,她一边去瞟另一边的陈云笙。陈云笙一跺脚,气哼哼地甩着一条辫子走了。什么钱包丢了。虞姐就是个大骗子!

虞孟梅嘴角止不住地上翘。

昨天坐在黄包车上,她才偶然发现,原来钱包并没有丢。是她手袋的内层不知道什么时候破了。钱包只是掉进了夹层而已。她把钱包掏出来的那一瞬间,陈云笙脸都黑了。

“啧啧啧,”梁艳芳嘲讽,“看见没,人家可不领你的情。”

虞孟梅收回目光,继续波澜不惊地看报纸:“都说你想多了。”

***

“梅姐去世后,”陈云笙捧着一个嵌了螺钿饰片的黑木匣,从卧室走出来,“有次我整理遗物,发现了这个。”

她将匣子放在茶几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一张剪得四四方方的报纸,摆在王绍杰面前,微笑道:“原来那时候,我们同王先生就有交集了。”

王绍杰看着那张泛黄的报纸,四角压得十分平整,显然保存得相当精心。上面是小片方块文章,还有配图。他看了一眼标题,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是我刚当上记者时写的报道。原来您二位都看过。”

“我当时还在学认字,其实是没看过的,”陈云笙摇头,“梅姐应该看了。”

“那时我供职的是一家小报,”王绍杰说,“其实当年我打电话到剧场,提出采访二位的时候,是没抱什么希望的。刚开始虞女士似乎也确实有意婉拒。可是我介绍完自己名字,她就答应了。我一直以为是我运气好。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之前的那篇报道。”

“王先生文章写得用心,”陈云笙说,“所以我说,能在香港碰上先生也是缘份。”

王绍杰点头,难怪她愿意告诉自己这么多往事。

“在街边听那段《祭塔》时,我就觉得您二位会是非常好的搭档,”王绍杰说,“后来我常去看戏,很快就成了你们的戏迷。”

陈云笙听了显得很高兴。但是王绍杰想应该不是因为他说自己是她们的戏迷,而是他说,她们是非常好的搭档。

沉默片刻,王绍杰又说:“如果我没记错,您是四二年升任头肩旦的吧?从那时起一直到四七年,除了中间虞女士短暂去养病的时间,您和虞女士一直都是搭档。你们的第一部戏《碧玉簪》,我还去看过,至今记得当年演出的盛况。两位真是不可多得的演员。”

陈云笙先点头,后又摇头:“是四二年没错。不过我和梅姐搭的第一出戏并不是《碧玉簪》,而是《盘夫索夫》。在我升头肩之前。”

“原来如此,”王绍杰点头,“您二位台上配合默契,台下也十分要好,后来还一起组了云梦剧团。当时人人都说你们是舞台上的最佳情侣。可是为什么四七年的时候竟会拆档?”

四七年底虞陈突然拆档,四八年夏天又毫无征兆地一起隐退,之后两人就鲜有公开露面的时候,以致当年这两件事竟成了多年未解的悬案。

陈云笙没有马上回答。她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久久不发一言。

王绍杰以为是自己问得唐突,勾起她不愉快的回忆。毕竟以两人合作的历史看,当时肯定是有极重大的事情发生。他刚想道歉,却听见陈云笙幽幽的声音飘过来:“王先生,两个女人,或者两个男人,究竟可不可以相爱呢?”

“这……”王绍杰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只要是真挚的感情,我想没什么不可以吧。”

“王先生是良善人。”陈云笙说完这句就沉默了。

王绍杰没有打扰她,安静地等待着。

“四七年的时候,出了一点变故,”终于,陈云笙背对着王绍杰开口了,“不过祸根是四一年年底就埋下了。说起来,是我拖累了梅姐。她那么喜欢唱戏,如果没有那件事,应该还会在戏台上活跃很久吧……”

(请看本章作者有话说)

注1:这一段使用的是袁雪芬和马樟花39年的录音。

注2:马来、弯来是演路头戏时的术语。马来意为加快进度。弯来意为放慢速度。

这段《仕林祭塔》用的其实是原词,我并没有加词。但是传说袁雪芬和马樟花演戏时会自己加词,两人能一起唱很久,我就忍不住把这个梗用上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白蛇传·仕林祭塔(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