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赴任途中捡了个被贬的倒霉蛋 > 第15章 第十五章

赴任途中捡了个被贬的倒霉蛋 第15章 第十五章

作者:许春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19:33 来源:文学城

“署令?心急了点吧。”

陆钦盯着顾却月看,顾却月也丝毫不闪躲,汇聚在一处的,是谋算,是野心,是心照不宣的相互利用。

署令,即河渠署令,一河之长也。与主事所负责的文书事务不同,是真正步入了实权层,属于七品下。从主事到署令,连升六阶。

大燕升迁体系中,一次通常升一阶或两阶,属于平迁。而连升六阶,是为超擢,乃不次之赏。

“若不急,我找大人做什么?”

“步子是大了些,但有当初延水的事,大人再想想办法,不难成事。”

“况且到年末考课还有大半年。”

轻巧几句,棋子变棋手。

寂静又笼罩上来,但顾却月心下并无慌乱,她知道他在权衡。

但他会答应的,不答应,在督水监便失了枚棋子。

“大燕善水又善算的算者都在水部司,水部司最好的算者都在江州,在督水监,而督水监最好的算者,在大人跟前坐着。

“徒骸河,亦或者说是澧水,水下有什么秘密,直官不一定算的出来,下官能。”

“届时,下官送大人一条青云路。”

博弈,退亦是进,停在该停的地方,为彼此留出思忖空间。

说罢,不欲与陆钦多言,从荷包里掏出个小元宝拍在桌子上。

想了一下,本要说菱粉糕,栗子酥各三包,又怕银子有余,太浪费了些。

便道:“伙计,换成菱粉糕跟栗子酥。”

饮尽杯中茶水,起身告辞,“下官今日有事,便不与大人多聊了。”

伙计托着茶盘进来,将小元宝放在一角,“得嘞,客官。”

“等等。”

陆钦的声音传来,顾却月与伙计同时顿住脚步。

“大人还有事?”

“无事”,他看过来。

晨光熹微,桌上,茶盏上,以及陆钦的身上,都罩了一层浅浅的淡金色的光。

伙计反应过来,躬身道:“客官,您有何吩咐?”

陆钦生的俊俏,朗目疏眉,是一种不同于寻常郎君的好看。

他不紧不慢道:“按楼下的价钱。”

沾陆钦的光,省了排队这遭,伙计左一提溜,右一提溜拎着油纸包把顾却月送上马车,直到马车辘辘走远才直起身来。

楼上,陆钦望着楼下熙攘的人,闹中取静,一片静好。

元九不知什么时候挪到他身后,以他视角看去,正是方在顾却月站的,卖伞的铺子。

“少爷,人都走了你还看,是不是喜欢顾大人?”

元九素日里话太多,陆钦正盘算着顾却月的话,不想听他聒噪,话不过脑子无意识嗯了一声。

谁知这一下元九不仅没闭嘴,跟鍑里煮开的水一样炸开,“那真是太好了!临行前老夫人还要给少爷张罗婚事,她老人家知道了指不定有多高兴。”

“少爷,我回府送信,老夫人那儿指定有赏钱拿。”

一颗糖渍梅子砸在元九脑门儿,“少胡说八道。”

“那少爷看人家做什么?”

“那叫欣赏。”

“哦”,元九把梅子塞进嘴里,刚想问陆钦欣赏是什么,忽然记起一桩事来,“那晏三小姐怎么办?”

“什么晏三小姐?”

“晏太傅的孙女儿,晏家三小姐啊,老夫人甚是中意,说过了年要请媒人呢。”

陆钦一愣,这事,祖母从未与他提及。

他放下茶盏,目不转睛的瞪着元九。

元九丝毫没察觉,正风卷残云的清理桌上点心,半天没听见陆钦说话,一抬头,正对上冷锋。

他忙不迭拿茶水顺了顺,道:“少爷,这是在‘欣赏’我吗?”

陆钦轻叹一口气,问自己为什么要把他带在身边。

“下个月月钱扣了,想想自己做错什么。”

元九哭丧个脸,像霜打的茄子。

陆钦:“不准议论未出阁女子,空口白牙毁人清誉。”

“是,元九知错。”

陆钦脸色稍有缓和,元九想着子路问死的典故,低声问一句,“少爷说的是谁?晏三小姐还是顾大人?”

陆钦瞪他一眼,“两个都是。”

太好问不一定是好事,本来罚月钱了事,现在又要抄十遍《论语》。

……

一日毕,顾却月回西三巷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与柳湾的喧闹相比,院中实在是太静了,静到可以听见几条巷子外码头的吆喝声。

她上京三年余,院子也空了三年余,枣树久无人打理,刚回来的时候还是一树枯枝,暖风一吹,竟在要结果的八月份生出几枝嫩芽。

倔强的彰示着它脆弱而又顽强的生命力。

顾却月拴上门,靠着门板看了好一会儿枝丫上的新芽,时至夏末,澧水防汛压力由中段断锋江流经的江州、荆州、郴州一带东移,转到青江、汉江流经的台州、泉州、湖州一带。

出神的看了一会儿,顾却月推开西厢房的门,房内布置简单,一张榆木方桌,一把半旧椅皆靠西墙放着,西挂着一幅几乎与墙等大的水系图,其上密密麻麻标注了澧水主要支流形态,流经州县,以及自兴平二十一年后河流改道记录。

澧水防汛大抵分作三段,上段,起自太阿山,包含丹、明两江,至明江下游清川渡止,山高谷深,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暴雨多引发山洪、泥石流。中段以断锋江、幽江、徒骇河为主,流经江州,荆州,郴州等六州。

从六月开始,连续降水与上游来水构成澧水第一个汛期。

一月后,由于降水线西移,防汛压力转至下段,即以青江、汉江流经为主的台州、泉州、湖州地区。地势愈加低洼,汇聚澧水全部支流水量,常有冲出河床,河流改道,海水倒灌之患。

良久,她提朱笔在徒骇河流经的无回山上圈出一个圈。

一笔落下,墨着三处。

清漪园,曾府,杜孟收了笔,曾兆也合上册子,各自在或大或小的水系图上圈下徒骇河三个字。

……

接连两夜,顾却月借故支开巡哨,从角门接三个黑衣人进籍库。

仍是一盏油灯,却多了两个算盘,三人各自算着,陆钦则抱臂倚在窗上,透过窗缝观察巡哨动静。

拨算盘的手突然悬在半空中,思索片刻顾却月在纸上写下个数,一丈二。

“别算了”,她放下笔,“问题不在江底。”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把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包括陆钦。他本怀疑江底藏了什么,苦于毫无思路,因此大海捞针,调直官验证。

顾却月将算盘竖起来,算珠“哗”的一声齐刷刷落下,她看向正在掩窗缝的陆钦,陆钦道:“无妨,自己人。”

于是,顾却月开口,说出三个字,“在山上。”

大家俱是一愣,在山上,与水有什么干系?

天大的秘密,便是听的人都掩不住心脏狂跳,何况发现它的人。

顾却月显然是激动的,翻找草纸的手轻微颤抖,被她强压下,言语并无磕绊。

“在这儿,无回山”,她抽出一张草纸,籍库的水系图在中厅挂着,一行人到中厅动静太大,顾却月干脆画了个草图。

“断锋、幽江、徒骇河三江贯通,水量互补,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杜孟在水部任职逾二十年,怎会不知如此浅显的道理,便问:“可三江水量稳定的很,不曾有一年异样。”

“不”,顾却月在草图上标出近年三江水深,“杜大人请看,近五年,断锋、幽江主河道水深时高时低,总归维持在三丈左右,而徒骇河……”

“徒骇河亦有浮动”,杜孟翻出他的草纸,还没算完,但大小不一的几个数无疑表明徒骇河的水位的确随着季节枯盈。

“杜大人,不是徒骇河,是无回山的一条小水路,瘴溪。”

三江互为补给,但景明元年,幽江水位将至二丈,而同一时间徒骇河却较之高出五尺。

寻常测算不会在意五尺的水差,而今日,顾却月把这五尺算进整个中段澧水里,竟发现这微不足道的五尺使瘴溪水量得以平稳在一丈二上。

瘴溪,澧水众多支流中小的不能入眼的一条水路,在图上看,仅用叶筋笔弯曲勾出细细的墨痕。

“确实如此”,杜孟对比两份数据,仍有一事不解,便问:“可徒骇河在幽江以东,在下游,怎会东枯西盈?”

“延水堤,他们用延水堤蓄水了。”

杜孟本是水部员外郎,水部与督水监各司其职,前者负责湖泊政令颁发,河银的审核预算,后者多负责工程营造,因此杜孟能将顾却月的话听个大差不差。

顾却月接下来的话,是专门说给陆钦听的。

“大人可记得当日在荆南山上,下官同大人说过什么?”

陆钦几乎没想,“你说所有测点你亲自测过,不该二次溃决。”

“是,打桩测点下官并未假手于人,但库容计算是按籍库所记,而库容水量又会影响流速,因此错判溃口流速,导致基底蛀空,二次受灾。”

想是天灾,竟是**。

众人一时沉默,依山,傍水,甚至为维持水量处心积虑蓄水,无回山中的秘密,似乎比想的还要幽邃。

书案边围着的都是聪明人,山里藏着什么,都猜的大差不离,却无人将此宣之于口。

烛火明灭间,顾却月突兀的来一句,“大人,一样的招数再来一遍,可就没意思了。”

子路问死: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叶筋笔:传统绘画中用于勾线的笔。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