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父凭子贵 > 第17章 绀珠第三2

父凭子贵 第17章 绀珠第三2

作者:云枝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9:56 来源:文学城

李知微方走出檐廊,便见人匆匆赶来,在教习身边说了两句话。

他刻意慢了一拍,箭未搭弦,教习便宣布解散,话音刚落便蹿出几个仆役,引导学生们往院外行去,唯恐他们放学不及时,冲撞了太子的梓宫。

李知微不用回家,留在原地,抬头一望,日正当中。

难得的晴天。

李知微来到藏书楼顶,这是全城唯一允许和皇宫摘星楼齐平的建筑。极目远眺,可以看见一片白幡如米在缸中滚炼,万籁俱寂,唯有礼乐肃穆庄严。

佛音唱罢,朱棺趁吉时正式移送出外,顺便带走了悬在永乐城上方的阴云,他将和他前五个兄长并三个夭折的姐姐一起,在帝陵永生永世陪伴君父。

宫门九重,谁的哀嚎如刀。

他想那是徐淑妃,一个永远离开自己儿子的母亲。

晚来风急,李知微转身离开,缩在偏僻处看书,看着看着,竟到了关门的时刻,梆子敲响,楼梯狭窄,他与正在洒扫的杂役相逢。

在这种地方久了,仆役也举止斯文、慢声细语:“李郎原来在这里,我还以为你走了。”藏书楼不许点灯,他们要趁着黄昏最后一缕光歇烬前清扫完毕:“马上要关门了。”他神色关怀:“我看你脸色不好,可是前几日下雨伤怀?”

李知微微笑道:“是今日看书看得发了梦,天黑冷下来才醒,这会儿打抖,脸色差些。”

仆役想了想:“难道这就是你上次和我说的庄生梦蝶吗?”

李知微为他的掌故冁然开颜,想书真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东西了:“是啊。”

远处的蓬莱宫渐次第亮起灯火,九万间屋舍层叠,仿佛巨型长龙,桑榆暮落,离蓬莱宫越远,灯火越稀,到了南城边上,几乎就没有任何光亮。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从木梯拐角的小窗透入,镀过李知微的脸颊。

仆役滔滔不绝:“我喜欢庄生,他一会儿是一只鸟,一会儿是一只蝴蝶,又一会儿是鱼,活泼得很!”

李知微说:“他偶尔还是一只乌龟。”

仆役手里的扫帚停一停,张着嘴:“乌龟?”

“嗯,楚王曾经派两个使者邀请庄生去做宰相,庄生不愿意,就打了个比方,说有一只乌龟,这乌龟死了三千年,龟甲放在宗庙占卜用。他就问使者,如果他们是那只乌龟,是愿意送了性命后留下龟甲让人敬重,还是宁愿在烂泥堆里打滚?”

李知微往下走,仆役往上扫,灰尘轻轻掸起来,像在跳舞。

他们离得越来越远,仆役想了想:“如果是我,我就选在烂泥堆里打滚,起码不用死嘛!”

李知微一笑:“是这样,所以,他最后就没有去做宰相。”

他轻盈地走下木梯,拐弯进入下一层,听见仆役问他:“李郎,要是你,你怎么选?”

隔着一层楼,他们看不见彼此面色。

在烂泥地里甩五百年的尾巴,也终有寿竟之时啊,为什么不在壮年时漂亮、精神、绚烂地死去?

“我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嘛!”他说。

仆役哈哈大笑,将他引为知己。

昭文院身处宫城,为防有心之人,他们这些仆役都是子孙世代在此做工,非大赦或死亡不得脱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着代代学生的雪白院服褪作金章紫绶,读多了书,心也就野了。

直到李知微留下的最后一丝香气都沉落,他才忽然想起来——

忘记搜身了!

昭文院除了学校外还承担着修书造典的功能,古籍孤本历经四代宸传,攒集昭穆之珍,即使翰林院、学士院的官员也只能在此借阅,不许带出,更遑论学生,是以进出都要搜检,以防意外。

不过也没什么。

李知微住在这里,而且是个好人。除了他,没人愿意留步听一位仆役的鱼、鸟、蝴蝶和乌龟。

踏着尚有余热的鹅肠小径,李知微打开院门,却停住脚步。

陌生气息飘浮空中,他房门阶前坐着一个人。

天太黑,没有灯,听到他回来的动静,那个人露出一口白牙。

看起来不像有敌意。

因此李知微只是把袖中藏书往里掖了掖,止步肃声:“谁在那里?!”

“李兄,你可回来了!”姚时止标志性的,带着一点吴音的大嗓门响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飞扑,“我快渴死了!”

李知微任他扑在怀中,八风不动:“宵禁了,你还没回家?”

“这儿就是我家啊。”

“这儿?”

姚时止站起来,拍拍衣服,亲热地对他拜一拜:“我早失怙恃,也不是永乐人,在此无恒产,学正说我可以住在这儿,就在你对面,往后咱们就是邻居了,请多指教。”

月悬穹顶,李知微这才发现裴见濯——曾经属于——的房间打开散风,有了第二个人的痕迹。

空白僵化一瞬,他才举动脚步,缓和声色:“可惜我回来晚了,不然也好帮你整理。”

“我还有一半没整出来,不过学正和我说这里入夜了不能点灯见火,我就只能囫囵收拾个床铺出来睡觉。啊呀,先别说这些了,知微,我真的好渴,你家里有没有水?”

月光隐隐勾出他一个轮廓,侧身站着在房门口,示意李知微开门。

锁放哪儿了?

他方才有没有偷偷进去过?

心念神转之间,李知微笑道:“那儿有桶。”

“桶?”姚时止没反应过来。

李知微轻松自若:“我房间没水,渴了就去井里现打。”

姚时止道:“可那是生……”

他没说完,李知微对他一笑,提起衣摆走入房间,姚时止在井边踌躇许久,最后吱呀一声,窗户开了,李知微半倚台边,月光晒进去。

款款注视下,姚时止咬牙,用绳子缠住木桶往下取水,桶刚下沉些许,绳结就因为没系牢松开,姚时止一看不好,扑在井边,双手并用向下捞去,想要抓住提手——

啪嗒!

姚时止向后跌去,木桶和水一起被他抱在怀中。

湿漉漉的,袍袖往下滴水。

月亮笑了一声,窗纱落幕,映出一段秀美曲颈,几缕碎发如蛛丝,渐渐地,蛛丝扯断,他看不见那个人的身影。

李知微坐在床上,环视自己的房间,很晚了也没有睡着。

这房子不好,冬天冷,夏天热,外头下大雨这里下小雨,外头烧烤这里蒸笼,可他的确从十五岁的时候就在这里了,第一次躺在这里的时候,他发誓一定要读很多的书,做很大的官,高床软枕、金尊玉贵,他要学习韩信,他要给漂母——孔明达那时候还没卸去学正职务,他觉得那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千金,同时,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他也要给他们好处,让他们永永远远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他发誓要离开这里,最后,也只有这里接纳了他。

现在不行了。

最后一丝空间也被榨干。

他不知道姚时止是谁,这人说的每句话也许都是假的,甚至他根本不是姚思廉的后代,这只是郑学正安排他进入昭文院的一个借口,喝水必须煮开的世家公子——他知不知道热水是一味良药?

李知微垂头,月亮一点点滑落,他没睡着,摸索出一支蜡烛看书,这是违禁物品,如果姚时止还在监视他,立刻可以举报,他会被赶出去,一了百了,他不想干了,太危险,身体悬空,脚步轻飘,在这之前他参加过最大的竞争就是抢鸡腿,粗俗、野蛮,用二两唾沫战胜一切,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令人恐惧,像水底的藻荇,悄么声缠绕。

可太阳爬上来,天亮了,他又是一位父亲。

善思还在等着他。迷迷糊糊的,他背完最后一页,筋疲力尽,又想到菜花蛇一样的裴见濯,在裴宅的那个夜晚,他俩一起睡,房间太冷,李知微打了个寒战,见濯撤掉冰盆,背上微微发汗,李知微拿了把扇子给他扇风,手腕晃荡。

在付出的时候,他觉得很幸福,甚至想唱歌。

木桶倒在地上,七歪八扭,水痕早就被晒干,李知微熟练地系好绳结,拽起满满一桶水,吱呀吱呀的井绳惊醒了呵欠连天的姚时止,他倚在门边,看李知微用木桶洗漱,他擦脸的方式很原始,没有任何保养工序,一块粗布,沾水,一抹,和擦桌子没什么区别。

皮肤和原来一样白,眉毛和原来一样黑,有变化的只有一对眼珠,清凌凌含笑。

他没喝水。

姚时止就知道自己是被作弄了,或者说被看穿了,但他不介意,扬声道:“知微,起这么早?”

一夜间称呼就从李兄成了知微,亲昵到吓人,李知微应道:“嗯,我去藏书楼。”他把木桶摆到井边,系好绳子,方便姚时止随时悬木桶下去取水:“你能帮我向先生请个假吗?这几天我都不去上课。”

姚时止挑眉:“马上要……我听他们说,马上要功考了,很要紧,你是要去藏书楼温习吗?”

李知微道:“我是去藏书楼看药方的。”

“药方?”

“你知道仙茅吗?”李知微反问。

“那是什么?”

“是前些年天竺婆罗门所贡灵药,密藏宫禁之中。”李知微照猫画虎,“前几日,裴相赐下一株,我不知如何使用,就想去藏书楼找找有无记载。”

姚时止沉默下来,李知微勾唇:“所以,拜托你了,时止。”

他毫无留恋地离开,登上藏书楼,悄悄将昨天偷出的古籍放回,时逢学生鱼贯入院,雪白院服一浪叠着一浪,或睡眼惺忪,或野心勃勃,他在里面找了好久好久,也没有看到李景毅的影子。

人流稀落,李知微背道而行,像无尽雪地后遗落的一点黑沙。

打马、绕行,漫无目的地绕了半个时辰后,他才找准方向,来到一家破败店铺。

绿漆褪色,木牌摇摇欲坠,依稀能看出那是一家茶铺,只是台上的伙计在柜台前懒洋洋呵欠,单手拨算盘,珠子嗒嗒作响,看起来很能唬人,可若有心人驻足观看,瞬间便知晓他这是在胡乱拨弄,并不是真在算账。

李知微戴上幂篱,踢袍入内,沉声道:“有没有今年的新茶?我带几包走。”

“有,你要几包?”

“十包?”

算盘声一停,伙计忍不住抬头,依稀望见黑纱后雪白面孔:“十包?”他想了想,手一把将算盘捋到最底下:“没有这么多!我得——”

“我的哥!我的亲哥!别走别走,有这么多,有的有的!”他还没拒绝完毕,这家铺子的正经老板,一个肚子比钱袋子鼓出一倍的奸诈商人吴亲仁掀帘跑出,张开双手作势拥抱。伙计瞠目结舌,疑心老板疯了,需知暗语来说,一包茶叶就是一百贯,十包茶叶那可就是一千贯!

什么东西值这么多钱?

而那黑纱客但笑不语,和老板勾肩搭背进了后院。

“给我带了什么好东西值这么多?是不是上次人家找你拓的书圣真迹?说起来,当今这么喜欢书圣,说要把书圣的墨宝都带到皇陵去,这可是真的?要么你去偷……哦不,换几本?”吴亲仁乐呵呵道。

李知微道:“我这次给的,不是书圣真迹。”

昭文院藏书楼浩如烟海,最好卖的还是夫子学士们对于五经的心得注解,毕竟这些注解除了他们的子弟学生外无人可学,若旁人学去,等这夫子做了科举的考官或出题人,平步青云就在当下。

但这些人太多,售价并不昂贵。吴亲仁有些意兴阑珊:“上次你给我的姚思廉的《周易》注,我卖了一百五十贯,给了你一百贯,已经是顶顶贵的价格了,就是仲尼在世,他也卖不了一千贯啊!”

黑纱微动,李知微答复他:“不是书。”吴亲仁还要再问,李知微直接答:“我知道今年的科举考官。”

老板睁大了眼:“谁?!”

李知微缄口不语,老板连忙恳求道:“哥,我的亲哥,快说吧,求求你了,方才那点犹豫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啊!”

李知微皱眉:“哪里来的口条。”

老板嬉皮笑脸:“最近去北边做了点生意,他们管兄长都叫‘哥’哩!唉,不喊哥,喊爹也行啊,您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他看着那层神秘黑纱。

他和这人合作了很多年,但仍不知道幂篱下面孔何如,只知道和昭文院有关,他猜测此人是昭文院的仆役之一——开玩笑,在那里读书的学生,谁有必要关注科举?

但科举也的确越来越重要。

皇帝不仅开了文举,还开了武举,昭文院的名额毕竟有限,荫封举荐又被限得越来越狠,承平繁衍后,士族人口倍增,科举是他们跻身官场的重要渠道。若是能知道主考官是谁,再找到他往日的著述,岂不十拿九稳。

只可惜朝廷早看破这一招,每年都会虚晃数枪,让好几个宿儒名士同时消失,大家摸不清楚是谁,索性也就不猜了。

“爹,我喊你爹了,九百行不?你问问满永乐城,谁眼皮子不眨一下出一千贯?而且你知道的,我薄利多销,只卖两三个人,多了我怕出事儿……”

暑热薰风缓缓吹拂,李知微岿然不动。

“一千一。”

吴亲仁割肉一般:“我怕了你了,别一千一啊,一千就一千,咱们兄弟谁和谁,我现在写条子,现在写,立刻!”

李知微淡淡开口:“你不用写条子。”

吴亲仁没反应过来:“啊?”

李知微说:“去年,我默了一份壬戌年殿试前十的答卷,你说买家是世宗朝张相的子孙。”

吴亲仁不知道他如何提起这事:“对。我还和你说过,这家人买卷子都抠抠搜搜的,可见要山穷水尽了。”

李知微道:“我听闻张相有一颗绀色的博记珠,握之可以清思明目。我不要别的,这一千贯,我和你换这颗珠子。”

“——值不值?”

若说张相在世的时候,那肯定是买不到;就说是二十年前,这珠子也能引得当今宰相裴照元亲自讨要,可如今张家早已落魄,一千贯的飞来横财岂有不要之理?

吴亲仁晓得张家运势已断,后继无人,绀珠到手不难,于是夸张作揖:“金口一开,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得把这珠子拿来给您当弹子玩儿!”

亲眼看着吴亲仁写好单子,吹干墨迹,李知微将凭据折叠入袖,方开尊口:“这次主考官是学正郑安,他从孝明太子薨逝开始,就没有回过昭文院,一直在宫中,与人隔绝。这次的题目,我押《尚书》。”

“尚书?他不是专治春秋的吗?”

李知微面色不改,报出题目:“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父卒命子,罪不相及。”

蔡仲之命。

蔡叔造反获罪,他的儿子却被周成王封为诸侯。天命的归属,以德行而不以学院的亲疏为标准;父亲获罪,并不需要牵连儿子。

罪王之后,李重宪。

李知微飞身上马,双腿一夹,绝尘而去。

烟尘散去,崇仁坊裴宅就在眼前。

李知微路过平康坊时歇马买了一束玫瑰,一路行来一路摇坠,瓣瓣红刺飞如马鬃,枝头仅剩下含苞幼朵。

他就带着这几朵稀疏的花苞闯进裴见濯的房间,雪窟一样的地方,裴见濯在床上晒他的伤口,扯下绡帐折牡丹花,他折得难看极了,根本不得法,只是在模仿李知微的举动。

咣当一声,门开了,他往外面看去。

“你?”

李知微捧着一束花进来,他大概去了南边的坊市,鬓上尚有一丝风霜。裴见濯还没来得及反应,铺天盖地的玫瑰香气便向他涌来:“哎!”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李知微轻轻地念,“过去些。”

裴见濯趴着,像个乌龟一样往里挪,玫瑰花洒落床铺:“自能窥宋玉,何必羡王昌?”

“王昌何如裴郎。”李知微摘掉帽子,踹掉鞋子,躺在他身边,“睡会儿。”

裴见濯莫名其妙被他闯入领地,哼了两声,又凑到他脖旁边嗅了一下:“睡吧!”

然后把被子分了他一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绀珠第三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