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傅里叶告别 > 第75章 终章

傅里叶告别 第75章 终章

作者:日出月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15:32:45 来源:文学城

立秋的风裹着桂花的甜香,漫过清华园旁的墓园。林慧兰提着个竹篮走在前面,篮子里装着束白菊和一本牛皮纸诗集,菊瓣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碎光;宁母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熬好的冰糖雪梨,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鬓角的白发,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她们熟门熟路地走到那座青灰色墓碑前,像拜访老朋友般自然。这些年,每个节气她们都会来,清明带青团,端午携粽子,大暑拎着冰镇酸梅汤,仿佛那两个女孩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个地方等着她们探望。石径旁的野草又长高了些,宁母弯腰拨开缠在碑座上的藤蔓,指尖不小心被草叶划了道细痕,她却毫不在意,只笑着说:“这些草长得真快,跟晚枫养的绿萝似的。”

“桴生,晚枫,我们来啦。”宁母把保温桶放在碑前的石台上,用袖子擦了擦墓碑上的浮尘,动作熟稔得像在擦拭自家的窗台。阳光落在她手背上,映出细密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温柔。

林慧兰将白菊摆在向日葵的空瓶里——上次带来的向日葵已经干枯,花盘却依旧朝着太阳,像两个倔强的小脑袋。指尖拂过花瓣上的露珠。

墓碑上的小恐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背上的三角棘被摩挲得发亮。林慧兰蹲下身,指尖顺着恐龙的轮廓慢慢划,从圆滚滚的脑袋到翘起来的尾巴,像在描摹一件稀世珍宝。“你看这小家伙,”她转头对宁母笑,眼角却泛起红意,“石匠的手艺真不错,连桴生多画的那笔都刻出来了。”高中时曲桴生的草稿本上,总在恐龙尾巴尖多画一道弯,说“这样显得有活力”,十几年过去,这道弯成了刻在石碑上的念想。

宁母凑过去看,果然在恐龙的肚皮上看到道多余的刻痕,像条歪歪扭扭的腰带。“这是晚枫后来添的,”她笑着说,声音里带着怀念,“她说恐龙也得穿新衣服,硬是用红笔描了道,把桴生气得追着她打了半节课。”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教室窗户落在两人身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落在安静的墓园里,惊起几只停在松枝上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几片羽毛悠悠飘落,像给墓碑盖上了层轻盈的纱。

宁母翻开那本诗集,书页间夹着片银杏叶,是去年秋天在清华园捡的,脉络清晰得像幅微型地图。她翻到《共生》那页,手指在“永不褪色的拥抱”上轻轻点了点:“这阵子总梦见她们,在图书馆里并排坐着,桴生低头算题,晚枫趴在旁边看她,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头发都染成了金的。”梦里的场景太真实,她甚至能闻到图书馆里旧书的油墨香。

林慧兰的眼眶忽然就红了。她想起曲桴生住院时,宁晚枫总趴在床边给她读诗,读累了就枕着她的手睡,两人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像首无声的歌。“她们在那边,肯定还像在清华时一样,形影不离。”她接过话,声音轻得像叹息,“桴生说不定正给晚枫讲量子力学。”曲桴生总说宁晚枫的画“毫无科学美感”,却每次都把那些涂鸦小心夹在笔记本里,像收藏着全世界的珍宝。

“肯定的。”宁母把银杏叶夹回诗集,动作轻柔得像在安放易碎的梦,“晚枫的诗里不写了吗?到了那边,韵脚和公式也得分不开。”她想起两个女孩总在朋友圈互相调侃,曲桴生发条物理题,宁晚枫就回一首诗,下面的评论区吵吵闹闹,却满是旁人看不懂的甜蜜。

保温桶里的冰糖雪梨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桂花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林慧兰舀了两勺倒进两个小瓷碗里,边缘有些磕碰,却被洗得干干净净。“快趁热‘喝’点,”她把碗摆在碑前,像在招待回家的孩子,“桴生总咳嗽,多喝点润润喉;晚枫读诗费嗓子,这梨水甜丝丝的,正合你意。”

宁母从竹篮里拿出块手帕,仔细擦着墓碑背面的诗行。石匠刻的字迹深刻,却也沾了些尘土,她擦得格外认真,连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上次来的时候,发现‘韵脚’两个字被雨水冲得有点模糊,”她轻声说,像是在跟石碑解释,“今天特意带了软布,得让你们的话清清楚楚的,让路过的人都能看见。”她总觉得,这诗是两个女孩的心声,该被更多人读到,让他们知道,曾有这样热烈的爱,在世间绽放过。

林慧兰看着她佝偻的背影,想起立碑那天,宁母非要亲自检查刻字,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连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说“晚枫的诗,错一个字都不行”。那时她还笑她较真,认真里藏着多少不舍,多少心疼。

“你说她们现在在做什么?”林慧兰忽然问,目光望向远处的清华园,那里的白杨树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双挥动的手。荷塘边的柳树垂下绿丝绦,隐约能看见有人坐在长椅上看书。

宁母直起身,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嘴角扬起个温柔的弧度:“说不定在逛荷塘呢,现在正是荷花谢了结莲子的时候,桴生肯定在给晚枫讲植物生长的原理,晚枫呢,就摘片荷叶给她当帽子,两人笑个不停,像当年在古镇那样。”古镇的荷塘边,曲桴生也是这样给宁晚枫讲光合作用,宁晚枫却偷偷把荷叶扣在她头上。

林慧兰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青灰色的石碑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她想起曲桴生说“想自由地走在阳光下”,想起宁晚枫说“和她在一起,哪里都是自由的”。“嗯,她们很自由。”

她摸着冰冷的石碑,指尖传来石头的温度,仿佛能透过这坚硬的表层,触到那两个女孩此刻的欢喜,“不用再受病痛的苦,不用再担心分开,想逛荷塘就逛荷塘,想晒太阳就晒太阳,多好。”在医院的最后日子里,曲桴生总望着窗外发呆,说“想出去走走,不用戴口罩,不用扎针”,如今,她终于可以和宁晚枫一起,在阳光下尽情奔跑了。

“是啊,自由了。”宁母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自己的眼眶也红了,“以前总盼着她们平安顺遂,现在啊,就盼着她们在那边能快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不用有顾虑。”她不再奢求什么长命百岁,只愿这两个苦过的孩子,能在另一个世界,把没享够的福,没做够的梦,一一补回来。

阳光渐渐西斜,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和墓碑的影子重叠在一起,像个巨大的拥抱。宁母收起诗集时,发现书里多了片新的桂花,不知是何时被风吹进来的,金黄的小花苞像颗颗碎钻,藏在书页间散发着甜香。

“这是她们给的回信呢。”宁母笑着说,把桂花小心翼翼地夹进诗集,“说谢谢我们来看她们。”她总相信,爱能跨越生死,那些看不见的回应,藏在风里,藏在花里,藏在每一个想起她们的瞬间。

林慧兰望着那片桂花,觉得心里某个空缺的地方被悄悄填满了。她想起曲桴生总说“万物有灵”,爱能穿过生死,以各种方式回应。像此刻的桂花,带着两个女孩的气息,轻轻落在她们掌心。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林慧兰把那两个小瓷碗收进保温桶,碗底还残留着梨水的甜渍。宁母则把诗集放进竹篮,银杏叶和桂花在里面轻轻晃动,像在低声交谈。石台上的保温桶空了,却仿佛还留着梨水的热气,在碑前萦绕不散。

“等重阳,我们带重阳糕来,”宁母说,脚步慢得像在散步,“得提前让点心铺做好。”她已经跟老字号的点心铺打了招呼,要最传统的做法,甜而不腻。

“再带束向日葵,”林慧兰接话,声音里带着期待,“秋天的向日葵杆子粗,花盘大,她们肯定喜欢。”向日葵总是朝着光的,就像那两个女孩,无论经历多少黑暗,心里始终亮着一盏灯。

风穿过墓园,带着桂花和泥土的气息,吹得松针沙沙作响,像在应和她们的话。远处的天际线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色,清华园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满地的星子。偶尔有学生模样的人走过,看到这座刻着两个名字的墓碑,会好奇地驻足片刻,然后轻轻走开,仿佛不愿打扰这份宁静的相守。

林慧兰回头望了眼那座青灰色的墓碑,在暮色里安静地伫立着,小恐龙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柔和。她觉得,这不是一座冰冷的石碑,而是一个温暖的坐标,标记着爱曾存在的痕迹,也指引着思念的方向。无论走多远,只要看到它,就知道有两个女孩,曾在这里热烈地爱过,也永远地爱着。

“走吧,”宁母轻轻拉了拉她的胳膊,“她们知道我们来过了。”

两人并肩走出墓园,竹篮里的诗集和保温桶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首温柔的歌。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墓园门口,仿佛在与石碑的影子紧紧相拥。

这个秋天,桂花正香,梨水正甜,而那两个在另一个世界的女孩,想必正牵着手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自由得像风,快乐得像孩子。

她们或许在荷塘边数莲子,或许在银杏树下捡落叶,或许只是静静地坐着,听风把思念带来,又把欢笑送去。

她们的故事,还在时光里,慢慢生长。

——全文完——

完结撒花[三花猫头]

二遍,下一篇《实验成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5章 终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