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傅家千金狗腿破案日常 > 第111章 第111章

傅家千金狗腿破案日常 第111章 第111章

作者:东海日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21:49:55 来源:文学城

傅宁珞听他说了这么多,心情十分复杂。

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周槐说出一切,但对于兄弟二人的选择,傅宁珞不知如何评断。

周冒最后或许不想死的,但他可能也知道自己活下来的希望渺茫。

在最后那一刻,他作出了无奈而冷静的选择。

他到死怀抱着的是一丝善念,因为他明白,终有一日,真相可能会暴露出来。

或许,看到弟弟如愿当了官,他也是开心的吧,他向她讨一个人情,是否就是不愿意自己弟弟被他牵连丢了官职呢?

可他说恨时,是那么的不甘和痛苦,那么的无奈,不像只是为了弟弟的官职考虑。

傅宁珞总觉得周冒背后还藏有更大的隐情。

不过因为周槐的话,傅宁珞忽然想起一个疑点。

周冒的尸体不在乱葬岗了,可周槐不知道,他想让他哥哥入土为安。

这不禁让傅宁珞想到偷走周冒尸体的人会不会也是想让他入土为安?

毕竟周冒的尸体是在丢到乱葬岗那夜被偷走的,傅宁珞当日决定去剖尸,但连韦涧素都不知道她想做什么,那么周冒的同伙应该也不知道她当夜去剖尸查线索。

所以他的同伙应当不是为了偷走尸体毁尸灭迹。

由此可见,周冒的尸体现在可能在…

傅宁珞垂眸掩下心思,没有告诉周槐他兄长的尸体不见了。

“你过继给你大伯家,令堂带着钱和你兄长走了,令堂是为了钱?你大伯家比你们家家境好许多?”

周槐点头。

“我听我母亲和兄长和我说过一些。我那时候还小,知道的不多。”

“听说我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农,直到大伯读书,才出了一个正经读书人。”

“我听母亲和兄长说,其实父亲也很聪明,可家里供养不起两个读书人,因此父亲主动承担了家里的重任。”

后来周家大伯多年落榜,家中无力在供他念书科考,于是他就在县城的私塾当了一个教书先生。

他们县有个数十年的老酒铺,酒铺有两个女儿,长女和周家大伯看对了眼,两人就喜结连理了。

“大伯母嫁妆丰厚,他们在县内置办的田产。我们家一直靠种地为生,自然比不上大伯母他们的家境。”

“不过以前父亲在世时,我们家也衣食无忧,父亲很能干,也很勤快。父亲去世后,我们家只剩下弱小。”

“我记得那时候村里常有人欺负我们,想要霸占我们的家产。兄长为了我,从村学退了学。”

“我被过继那一年,我们家给不起束脩,娘和长兄跪在夫子面前求了许久,夫子才叹气一声,免除了我的束脩。”

傅宁珞蹙眉:“你大伯他们不曾照料你们?”

人是自私的,但不能无情,也不能忘本,这是傅文清在傅宁珞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的道理。

当年傅文清也是举全家之力考取功名。

所以做官后,一直尽力帮衬老家的亲人。

他曾经对傅宁珞说:

他不仅是他们三兄妹的父亲,也是祖父母的儿子,还是伯伯的弟弟,外祖他们的女婿。

他为前途欠下了许多情,许多债,所以在他功成时,就需要回报这些情,这些债。

周家大伯是另一个傅文清。

只不过傅文清更有才华一些,如愿当了官。周家大伯落榜了。

但他现在所拥有的半数东西都源于当年父母兄弟的帮衬.如果没有这些支持,他也和周冒父亲一样,是个泥腿子。

“你大伯和你父亲关系如何?”

周槐从没想过这一点,但他很快意识到傅宁珞问这话的含义,急忙道:“傅司直,您别误会。”

“我大伯是个很好的人。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傅宁珞问。

周槐有些歉意道:“下官那时候还小,只是听兄长提过。祖父母离世时,似乎把大部分田产都留给了父亲,伯父和父亲起了一些嫌隙,所以两家走动少了。”

“不过父亲去世后,大伯、大伯母给了我们一笔银钱。我们都很感激他们,娘说日久见人心,他们能雪中送炭,以往那些都是小摩擦,都过去了。”

也是因此,周槐在被过继给他家大伯后,才愿意和大伯、大伯母他们离开家乡,去其他地方生活。

傅宁珞听完问道:“你父亲更得你祖父母的疼爱?”

作为长子,理应继承大部分家产才是。

周槐仔细回忆道,摇头:“我祖父母离世时,我才两岁,听母亲和长兄说,大伯他成亲后手头比较宽裕,有稳定的营生。”

“而我父母却什么都没有,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父亲在祖父母生病时,都侍奉在床侧,所以祖父母怜惜父亲付出良多,把田产大多留给了我父亲。”

如此看来,周家二老很开明也很明智。弥补了小儿子的付出,也减轻了他养家的负担

周家大伯…虽然小心眼了一些,但还不算绝情,至少在弟弟过世后,还会帮忙照顾兄弟的遗孀。

也不枉费当年他弟弟供他念书之情。

“既然有你大伯帮衬,你母亲怎还会因为钱把你过继给你大伯?”

周槐想道:“大伯也不能时刻照看我们,家里钱我也不太了解。当时我才五六岁,兄长和娘有些事不告诉我。”

“不过娘应该不只是为了钱,可能还为了让我继续念书。”

周槐说着露出极为歉意的表情。

“小时候我被夫子夸过有念书的天分,父母和兄长都盼望我能好好念书,出人头地。”

“可父亲去世后,大伯偶尔照料,也无法让我一直念下去。所以我猜测母亲应该是为了我考虑。”

这倒是说得通。

“你父亲是如何去世的?”

周槐回忆道:“父亲去世时,我还不足五岁,我依稀记得父亲是去城内卖东西,回来路上摔下了山坡,村里人看见,就帮忙抬了回来。”

“娘当时直接哭晕了过去,兄长也在哭,可兄长还一直努力照顾我,我和娘的饭食,都是兄长做好给我们的。”

四岁的孩子记事不多,况且二十多年过去了,周槐能记得,还是因为当时父亲被抬回来,母亲受不了刺激直接晕过去了,长兄也大哭,他受到了惊吓,所以记忆深刻。

从周槐的讲述中,傅宁珞仿佛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父亲骤然去世后,努力撑起一个家。

他照料悲痛欲绝的母亲,照料懵懂的弟弟,自己却无法好好痛哭一场。

难怪周槐和周冒在二十年离散后,感情还如此深。

年幼的记忆和感情会伴随人的一辈子。在周冒的心里,或许儿时的兄长就是他头顶的一片天。

“既然你们兄弟感情如此深,母子关系也甚笃,为何会愿意搬离故土呢?”

傅宁珞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想不起哪里不对劲,所以问的详细一些。

希望周槐能给她答案。

二十年前的事了,周槐需要细细回忆,可能在和长兄重逢后,他也曾回忆过以前的事,所以讲诉起来比较有条例。

“那天我从村学回到家,才发现母亲和兄长都不见了。大伯说母亲带着兄长走了,他给了他们一笔钱。母亲把我过继给了大伯,让我好好跟着大伯念书。”

“我十分难以接受,一直在家等着,去村里找他们,听大家说,我才知道母亲和兄长一大早确实走了,再没回来。”

“我哭了两天,等了两天,大伯看不下去,说带我去更好的书院念书,便带我离开了家乡。”

“你们祖籍是哪里?”

“下官离开家乡时还年幼,只记得是淮阳一带。”

村里六岁大的孩子,父母大多数是放养,除了知道自己村,可能连县名叫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是县城。

傅宁珞决定找几乎问问周槐大伯。

周冒的事情大概问清楚了,傅宁珞拍了拍桌上的瓷片,“现在说说这个瓷瓶的事吧,它是真的吗?”

周槐这次没再隐瞒,“兄长出事后,下官想知道兄长究竟想做什么,就一直盯着这个瓷瓶。可下官总不能时时刻刻守着这个瓷瓶。”

他就想了个法子,用香味留下线索,先找借口防止蚊虫,在库房薰了特别的香料。

再让狗记住那香料的气味。

十七日,他发现郑博士忽然带进来一口箱子,行为异常,在盯了一个白日没发现特别的异常后,又晚上带着狗继续在外面盯守。

直到二更天以后,他看到一个黑衣人抱着什么东西进了太常寺,不多时又抱着东西出来。

等那黑衣人一出来,狗就要追,他立马猜到玄女瓶被偷了,于是跟着狗一起追。

谁知帮路上被黑衣人发现了。

“所以你的手臂就是那黑衣人打伤的吗?”傅宁珞就看向周槐的左手臂。

周槐下意识捂住自己左臂,反应过来,苦笑:“下官一直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

“你隐藏的很好,但身体的反应骗不了人,你朝我们行礼,额上都是汗。一个在京为官多年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见几个大理寺的官差就紧张成这样?”

“既然不是紧张,那就可能是忍痛流汗。如果是正常的伤痛,你没必要遮遮掩掩。”

“你长相和你兄长有几分相似,胡须很短,是近半月才蓄的,再联系你的名字。”

“原本我还没猜到周冒死前留下的喊话是何意,直到听到你的名字,万木之下,鬼影重重。是个‘槐‘字。”

“你应该也听懂了你兄长留给你的话,所以自报姓名时,才会停顿一下,因为担心其他人联想到你的名字。”

“你和周冒有关系,又巧合的注意到郑博士带进来的箱子。”

“种种线索,我才大胆推测你知道周冒和玄女瓶的事,甚至可能因为瓷瓶丢失的事而受伤,故而不敢让人知晓。”

“您果真是神探,什么都瞒不过您的法眼。”周槐听完她的推测,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的心思,他自报姓名时停顿那一息的小细节,都被她发现了。

“被那黑衣人发现后,那黑衣人射出暗器,我躲了一下,没躲过,伤了左手。“

周槐挽起宽大的袖子,让傅宁珞看他手臂的伤,数日过去,他的伤口还未好,想来伤得很深。

周槐:“他那暗器带钩,下官把暗器挖了出来,所以至今还没好。“

傅宁珞:“那贼人知道你身份了?”

周槐因为碰到伤口,疼得额上冒出细密汗珠,他擦了擦额上的汗。

“当晚下官被他暗器所伤后,那人想杀人灭口,下官情急之下,躲在巷子里让狗叫,那个时候把金吾卫叫来了,那人就跑了。”

“下官应该没暴露自己是谁。”

傅宁珞听完赞许道:“你很适合来大理寺查案。”

有头脑,有胆识,而且十分谨慎,用来追查凶犯最合适不过。

周槐惭愧不已:“下官是因为兄长的案子,所以才关注您办的案子,耳濡目染了一些。”

“你恨我吗?”

严格说起来,周冒之死与她脱不了干系。

周槐低下头道:“兄长死时,下官恨过您。但后来下官想明白了。”

“兄长说天理昭昭,是告诉我他的结局注定了的,不是您,也早晚会是别人。所以兄长让我向阳生长,不要走上歧途。”

看来还真是亲兄弟才能明白他死前的喊话,傅宁珞解了迷惑,十分满足。

“你兄长之前和你说过什么奇怪的话,或者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周槐似乎想到了什么,踌躇了一会儿,才咬咬牙道:“其实兄长出事那日,他来和我告别过。”

“他去和你告别了?”傅宁珞十分惊讶。

原来周冒那日出现在案发现场外后,又忽然出现在大理寺公堂外,中间是去和弟弟道别的。

“他和说了什么?有没有提过其他东西?”

周槐一五一十讲述道:“兄长来找我,只是和我告别。说要离开京城。至于其他东西他没提过。”

“不过他从过完年,就似乎多了许多心思,总是愁眉不展。”

“所以他说要走,我很担心他,问他去哪里,做什么,何时再回来?兄长说,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回来再看我。如果他没再回来,让我也别再记挂他。能找到我,他说他就很高兴了。”

傅宁珞总觉得周冒在和周槐说遗言。

想到周冒选择了自尽,体内又中毒太深,傅宁珞又觉得不奇怪了。

“黑衣人伤了你之后,你还有追查到其他线索吗?”

傅宁珞这么问,也不过是因为周槐敢单枪匹马的带着狗就蹲守让她很惊讶。

他懂得变通,有查案的潜力,他找到了他兄长同伙的踪迹,为了兄长,他可能还会做些什么。

周槐还真不负她所望,真的不怕死的继续查下去了。

“那晚之后,下官深觉自己独自行动太过冒险。万一下官死了,妻儿老小怎么办?”

“兄长的真相怎么办?”

“所以下官第二天天未亮,就找了一个乞丐,让乞丐看狗去哪里。”

傅宁珞:“…”还以为你想通了,想报案呢。结果是找了一个乞丐。

周槐并不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如常讲述:“乞丐带着狗去找了,后来他告诉下官,狗去了平安客栈,又出城了。”

“出了城,下官没办法再查,但平安客栈…”

傅宁珞:“你查到人了?”

周槐犹豫了一会儿,才看着傅宁珞决心道:

“傅姑娘,这件案子很危险,您确定要继续查下去吗?”

原来周槐犹豫不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他担心连累她。

傅宁珞:“我若是怕事,就不会当这个女司直了,在家当一个大家闺秀岂不是更安全?”

周槐看着她的目光流露出倾佩,他不愿意放弃,那是因为死的是自己亲哥哥。

傅宁珞不愿意放弃追查真相,是她的正义使然。

周槐很少真心佩服谁,但对于傅宁珞,一个以女子之身当官的姑娘,着实佩服。

她比许多男子还对得起衙署牌匾上“公正严明“四个大字。

“傅姑娘想知道,下官便都告诉您。“

“知道黑衣人去了平安客栈后,下官找机会查看了平安客栈的账册。十八日早上退房的共有十二人,其中十一人下官都想办法排除了嫌疑,只剩下一人。”

“谁?”

“妙智。”

“妙智?”

周槐点头:“据小二说,妙智十五日同一个个子壮一些的人一起到的平安客栈,特意定了三楼的梅字上房。下官看过他们登记的籍贯,是——” 他停顿一下,接着深呼吸,下定决心说出来:

“籍贯是:蓝田县,知仙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