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野草莓》的男主人公伊萨克受原生家庭影响,是一个冷漠、自私、缺乏爱的能力的人,可怕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伊萨克的儿子也和他成为了同样的人。
电影的开幕,男主人公伊萨克已是接近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在返回母校接受荣誉学位颁发的路上,他重游故地,走马灯一般的回忆起往昔。
因为性情的冷漠与孤僻,让他渐渐从亲密关系中脱离,彻底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这种孤独在几十年的岁月里,逐渐将他蚕食殆尽,到暮年,游故地,想起从前的记忆,以及记忆中的人时,才惊觉自己的过错。
这种自省的过程,于他而言,或许也算是一种心灵上的救赎。
——楔子
2002年,与甜城相邻的B城,在国家的批准下,所属辖区内的松川镇正式更名为松川新区。
因为政府要加大力度开发松川新区,也给附近的打工人创造出更多的赚钱机会。
就是在这一年,原在甜城农村种地的郑小曦父母决定来到松川新区务工。
他们家所在的滇福村在B城和甜城的交界处,往来交通还算便利。
这一年郑小曦七岁,读小学二年级。
彼时的松川新区虽然处于开发状态,但对于第一次从农村走出的郑小曦来说,这里已经是她眼中的‘大城市’。
因为有高楼、有干净的柏油路、数不清的商店、还有川流不息的大小车辆。
搬家的白色轻卡匀速行驶在松川新区的马路上,郑小曦扒着车窗向外看,此时的她已全然抛开离乡的惆怅,有的只是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期待。
好奇的是她从未见过的事物。
至于期待……
那时的她也不知自己在期待什么。
因为滇福村距离B城较近,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所以他们村子来此务工的农民有很多,郑小曦父母也是经人介绍才决定过来这边发展。
介绍他们来的那家人姓何,何家人来B城要早一年,且他们在这有人脉关系,郑小曦来这里上学,也是何家人帮忙安排的。
学校里有入学考试,涉及到是否能够留在学校,以及之后的分班。
在一个很大很干净的教室里,被两名老师同时监督,和转学过来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考试。
七岁的郑小曦,带着一种未曾见过世面的笨拙与懵懂,初来乍到的她,甚至不知什么是紧张。
在家乡的小学,她一直是考双百分的,但郑小曦从不曾因考双百分而骄傲,她甚至不知道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父母的反应从来平淡,也没有过表扬,这让郑小曦认为考双百,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但没有表扬却不代表没有批评。
初来‘大城市’的郑小曦,在入学考试时失利,数学竟然只考了四十分不到。
那时她不懂教育资源的偏差,面对父母恼怒的目光以及老师嫌弃的神情,郑小曦将头慢慢低下去。
她差一点就痛失迈入这所小学的机会,是何家大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口沫横飞,言辞恳切,最终才让校长松口。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短头发的女人,身材瘦小,戴着近视镜,眼睛不算很大,却透着严肃的光,郑小曦有一点畏惧她。
他们一家的生活在B城重新开始。
这是否是人生中的一次起航,郑小曦是没有这种感触的。
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崭新的。
霓虹闪烁的街道、凌晨还会营业的店铺、教室里的蓝色窗帘、光滑平整而又干净的桌椅、以及可以随时喝热水的饮水机。
学校里甚至还有摆满书籍的图书馆。
音乐老师是真的会带着电子琴来上课的。
漂亮时髦的英语老师有点严厉。
美术老师会夸她很有天赋。
一周可以上一次的微机课,是她最喜欢的,在此之前,郑小曦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
她在这里交到了第一个好朋友,是她的同桌。
但如果她没有被同桌嫌弃就好了。
郑小曦刚来到城市生活,还带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说话不够城里人,时常会被同学嘲笑。
去厕所不会说去厕所,非要说“出外头”。
她不知道这还有另一种说法。
从小到大身边人都是这样讲的。
在家乡时,她是班级的大班长,经常得到老师的夸赞,同学们都跟她很友好。
这是她第二次在别人的脸上看到嫌弃的目光。
小孩子们都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和表情,真实的嫌弃反应在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之间。
郑小曦稚嫩的心灵感到受伤,却并不知要怎么处理这种情绪。
她的父母也开始了在这座城市的奋斗生涯。
每天上学前,母亲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叮嘱她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能打架,要有礼貌。
郑小曦会说:“我没有和同学吵架,但是妈,他们笑话我说话土,是乡巴佬。”
何玫听到后皱了皱眉头,不知是气愤还是心疼,可她表现出来的却又很云淡风轻的一种态度,当是小孩子们的玩笑话,告诉郑小曦,“说就说,又不会掉块肉,而且你也是,在这你就不能学着同学们是怎么说话的,非说什么出外头,都说人家笑话你。”
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安慰,结果换来的还是批评,郑小曦心里难受,可她很呆,又觉得妈妈的话好像也有道理,同学们都讲“上厕所”的,她干嘛非要说“出外头”呢?一定是她笨,是她傻,错在她,被嘲笑也活该的。
她开始学着改变,尽力去学着如何做好一个城里人。
来到城里生活之后,郑小曦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玩伴,父母要忙于生计,放学回来时,家里通常是没有人的,她要自己做作业,无聊时就在画本上画画。
美术老师每次都会给她的作业打高分,老师说她有画画天赋。
这样的夸赞让郑小曦更有画画的动力。
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画册,除美术课本外,家里没有任何与绘画有关的书籍,郑小曦就凭借想象,画动物、画梅花树、画其他书皮封面上的卡通人物。
画出的作品通常让她很满意。
等到爸妈下工回来,吃过晚饭之后,郑小曦会兴高采烈的邀请父母欣赏自己的画,一双眼睛水水亮亮的等待着爸妈开口。
妈妈会说:“画的不错,再接再厉。”
爸爸会说:“这是你自己画的吗?不会是照着什么描的吧?”
郑小曦委屈极了,“这就是我自己画的,不是描的。”
爸爸会笑,“是你画的啊,那确实不错。”可他的笑,往往还带着一种看透不说透的怀疑神色。
这让郑小曦对画画这件事也渐渐失去信心。
……
成长的痛往往是一场又一场无声的细雨,它不猛烈,却悄无声息的渗透在稚嫩的心灵上,当有一日回过神来时,才发现,那里早已泥泞不堪。
生活虽然不是照着故事书那样演的,但却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胜似那些故事。
郑小曦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人,原本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民,来到城市里务工,没有一技之长的母亲,选择去做保洁员。
有手艺的父亲赚钱要比母亲轻松一些,但也无非就是那样。
滴入尘埃里的人,再光鲜也光鲜不到哪里去。
当下的郑小曦并不能真正理解大人的苦闷,父母不会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说他们在工作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欺凌。
可郑小曦听到过深夜里的哭泣声。
也听到过父母争吵的声音。
他们的争吵,不是因为有人出轨。
钱、双方父母以及对方兄弟姐妹之间的各种矛盾。
郑小曦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但她知道,母亲受尽了委屈。
作为家中长女,母亲早早地操持家事,上要照顾父母,下要看顾弟妹,出嫁后,又开始照顾公婆,不仅要看公婆的脸色,还要维系丈夫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甚至也要兼顾她自己不争气的弟弟。
多年之后,郑小曦才知道。
他们这一家乱七八糟的事加在一起,比电视上播出的家庭剧还要狗血虐心。
然而眼下的郑小曦不懂。
她只是渐渐开始讨厌……
讨厌外公外婆,讨厌爷爷奶奶,也讨厌父母的兄弟姐妹。
这一次次厌恶的情绪,也是一场场下不完的细雨,常年累赘着她。
……
郑小曦进入新学校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
她拿着成绩单兴高采烈给爸妈看。
语文一百分,数学九十八。
妈妈为她的学习担惊受怕一整个学期,怕她跟不上这里的进度,怕她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又怕郑小曦每次说听懂了听会了是在敷衍她。
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何玫哭了,将郑小曦搂住。
妈妈的怀抱很温暖,眼泪也是热的。
郑小曦也跟着哭,小手却先伸出来擦掉妈妈的泪,“妈你别哭,我以后会更努力的,下次一定考的更好。”
何玫点头,满脸都是欣慰,可沉静下来后,又想到什么,抓着郑小曦的手,问她,“这是你自己答的对不对?咱们可不能抄别人的?考不好不丢人,抄袭才丢人!”
“我没抄,我们都是分开坐的,有老师监考。”
郑小曦不高兴,却不懂得批评父母,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父母是天,他们说的话,是一切行为准绳,父母说错也是对,质疑也有质疑的道理。
总而言之,父母不会有错。
郑小曦难过,委屈,但她不敢说妈妈错了,不敢批评妈妈,因为妈妈会生气,会斥责她。
她只能认真的为自己辩解,甚至眼神都要坚定,要像电视剧里的小演员那样,不能让妈妈觉得她在撒谎,是心虚的。
终于,在她的‘演技’下,何玫相信了。
却对她说:“别骄傲,这才第一个学期,继续努力。”
考试结束后学校会开家长会。
何玫去参加的,自然免不了要单独找老师询问孩子学习情况的环节,郑小曦在学校谨遵父母教诲,从来不敢惹是生非,学习上也很努力,老师说,她数学成绩是马虎出错,还夸郑小曦很努力。
得到老师的肯定,何玫一颗心终于稳妥安放。
家长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带着郑小曦去商场里买了一条连衣裙。
郑小曦欢呼雀跃,抛开之前妈妈怀疑自己的委屈情绪,决定重新爱妈妈。
是的,在妈妈质疑她的时候,她有点不爱妈妈了。
爸爸有时候会叫郑小曦帮一点小忙,但郑小曦的脑回路总是和爸爸不同,有时候听不懂他的要求,要多问一问,怕出错,可爸爸总是没有耐心,渐渐地,郑小曦开始学会闭嘴,帮忙时出错也不行,哪怕这不是她擅长的事情,或者第一次做完全不懂。
爸爸会说她笨。
他总是说她笨。
长年累月,郑小曦就认准了这件事,她确实笨。
这么笨的她,什么事也做不好的,所以她越来越笨。
很多年之后,郑小曦终于明白一个道理。
她的父母不是不爱她,是他们的爱,像是一碗粥里掺了沙子。
忍一忍不是不能喝,是暖的,也是可以饱腹的。
但偶尔被沙子膈那一下,也会疼的皱眉,想说,兴许没有沙子,就会更好呢?
人在马不停蹄的成长。
时间并不会因为谁的苦苦哀求而停下来。
其他人的童年会有游乐场一日游、会有一顿肯德基作为某件事的奖励、零花钱用来买零食不是什么值得被教育的大事,过年的压岁钱也是可以自己攒下来日后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郑小曦呢?
在她成年后懂得某些道理时,也时常回忆。
她的童年是没有欢声笑语的。
父母若有空闲带她出去玩,也不过是去风景好的地方转一转,但不能花钱买东西,不能要,目光也不能在某一处停留。
若执意开口要了,即便得到满足,同时也会得到严厉批评。
她童年时没吃过肯德基,没去过游乐场,没看过电影,零花钱买零食也是偷偷的,过年的压岁钱都要上交给妈妈。
爸爸妈妈不会和她谈天说地,没有趣事要讲,生活的重担磨砺掉他们所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童心。
郑小曦听到最多的声音永远都是家长里短的争吵声。
她开始厌恶。
厌恶每一个亲人。
她开始封闭。
把自己困在一个圈子里。
她极度不自信。
与他人交谈时,永远都谦卑。
她不结婚、不恋爱、不社交。
因为她怕出错。
也怕自己不值得。
后来,郑小曦读初中时,被一个男生校园霸凌,她被打了一个耳光,被打懵在原地。
有路过的学生去办公室找老师,最后她和那个男生都被叫到办公室,经过老师的一番“审问”才知,男生报错了仇,打错了人。
她不敢告诉爸妈,老师也不愿意多惹麻烦。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轻巧揭过。
但埋藏在郑小曦心里的伤痕,却永远都没办法弥合。
上高中之后,郑小曦对一个男孩儿产生好感。
原因不是那个男孩儿学习多么出众,也不是长得多么帅气。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善良的“校霸”。
他不会无故欺负别人,甚至在他的带领下,班里的同学异常团结,提起他们那个班,上到高三,下到高一,无人敢来寻衅。
只因为他的存在。
郑小曦对他有滤镜。
因为他带给她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有这样一个“校霸”的庇护,她不用再担心突如其来的霸凌,也不用害怕担心被骂,而不敢寻求保护。
她的喜欢太单纯了,像在欣赏一朵开的正艳的花,没有想摘下的心思,也从没产生过那些乌七八糟的想法。
郑小曦年少时光过得十分单调,除了学习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
她常常觉得不快乐,内心总是空虚,急于用一些东西来填补。
学习不是她的强项,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只有零食。
能够最大限度的以最快的方式带给她快乐。
所以郑小曦成了胖妞。
“胖”这个词,跟随她一整个青春。
她对喜欢的男孩儿第一次滤镜破碎,就是因为他嘲笑她胖。
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只要见到她,就一定就挑起这个话题。
过完春节后刚开学,准有男同学调侃,“哎,郑小曦,过年没少吃啊,衣服又小了。”
诸如此类的话,她听得耳朵都快长茧子。
也曾发狠想要减肥,却总是在下晚自习后饿的发了疯一样的吃盒饭。
从年幼时到青春期,再到后来真正的长大。
下在郑小曦世界里的雨从没停止过。
她没有疗愈自己的办法,只能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下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那场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