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凤时春 > 第19章 长赢(十九)

凤时春 第19章 长赢(十九)

作者:金明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06 21:55:35 来源:文学城

马车摇摇晃晃的,闲闲忍不住想要挑开帘子朝外看,口里还不住咕哝:“下回皇父跟皇额涅再出门,可一定得带着我,我在宫里头都快急死啦。释柔姐姐出宫嫁人,如今又怀了身子,进宫也不方便,我都开始找沈丛霁说话解闷儿了。”

皇帝也不拦,由着她朝外看:“皇父跟皇额涅这些年在外面时候太长,朕……哦,我,我还踅摸着劝皇父跟皇额涅在圆明园里头歇歇脚。”

闲闲却觉得哥哥的想法不会实现:“我去年就听皇额涅念叨令荣姑爸和狄莺姑爸,估计等回来过了夏,他们就要去蒙古找姑爸们了。”

皇帝一听这话,知道自己劝他们留在京中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了。说起来,令荣和狄莺这两位也算是个传奇的人物。

令荣出身蒙古大族博尔济吉特氏,先嫁蒙古台吉【24】厄鲁奇,后来厄鲁奇死了,她又被抬进宫里封了成妃。在宫里的那些年,她跟出身镶蓝旗的慎妃共同协理六宫,掀起了满蒙两族持续了好几年的中宫之争。

后来慎妃犯了事被处死,太上皇迎娶了卓皇后,满蒙之间的这场拉锯战才算尘埃落定,真正落下帷幕。

等到皇帝和闲闲出生后的第二年,宫里就报成妃因病薨了,还有个贵人也一起跟着染病薨逝,那位贵人就是闲闲口中的狄莺姑姑。

其实令荣和狄莺其实没死。在卓皇后的遮掩下,两人偷偷出了宫,一路北上回了蒙古,自此之后隐姓埋名,只是两个寻常的百姓。

这样跌跌宕宕的经历已经是常人难以触及,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两个真的能扔下荣华富贵,心甘情愿的在草原上过粗茶淡饭的生活。

皇帝‘唔’了一声:“不知道两位姑爸怎么样了,我也好多年没见过她们了。”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周遭喧哗热闹的声音逐渐消退,窗外只有快速闪过的葱郁树林。

闲闲放了帘子,问皇帝:“哥哥,咱们这趟出门要被人发现了可怎么办?”

皇帝点点头:“昨儿御门听政朕就一直咳嗽,今儿在养心殿休养也是应当,养心殿里常旺和季全都在,不会惹人怀疑。咱们这趟不会太晚,最迟天黑前能回宫。”

闲闲有些惴惴的:“哥哥,你会不会太冒险了?一个是皇父之前说过,不让咱们贸然去西山寺看姑爸,万一被人觉察,把姑爸带发修行的事儿捅出去,伤了天家颜面。二来,魏家一事如今闹得满城风雨,要议事,在养心殿里头关上门儿商议就是了,何苦非巴巴儿跑到西山寺来,我真担心隔墙有耳。”

皇帝却摇了摇头:“宫里头不牢靠。西山寺是尼姑庵,都是女眷,咱们临时起意,反而比宫里要安全些。魏家这件事儿……显然是另有内鬼,宫里头的人,不知道人皮底下到底是人还是鬼。”

皇帝说到这儿就没再往下说,他面色凝重,也是忧心忡忡。

闲闲知道皇帝又开始想事情了,便不再说话,老老实实的自个儿坐着。

坐了会儿,她又憋不住,试探着开口:“魏家兄弟俩的事儿,哥哥怎么看?他们两个是你的哈哈珠子,小时候我们也常混在一处,以魏家的家风和他们两个的为人来说,我总觉得这件事儿处处透着蹊跷。”

皇帝修长的指节在膝头上敲着。这事儿的古怪连闲闲都能看得出来,可见背后的人是愈发猖狂,连遮掩的心思都直接省略。

这不是在背后使坏,而是堂而皇之的当面挑衅 ——

用魏家兄弟和魏家军的血挑衅。

老狐狸年岁大了,终于要按捺不住了吗?

闲闲还在自言自语:“不过这次如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皇帝眉毛一挑,眼神朝闲闲看过去。

闲闲手无意识的绞着马车的帘子,没注意到皇帝的目光:“我到了前儿才知道,原来云铮那位在江南的未婚妻就是如因,只可惜了,好好的姻缘被魏家老太太挡了,去年就退了亲。这回魏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连平日里关系亲近的亲戚都没人上门,可如因一得信儿就去了,饶是门口有侍卫守着也还是要进去,真是患难见人心。京里头多少勋贵人家都不敢上门,怕牵扯进去,可如因呢,一个商贾,还是个跟云铮退了亲的姑娘家,无根无基的,按理说更应该退避三舍才是……”

皇帝截断闲闲的话,拧着眉问她:“春如因去了魏家?”

闲闲点头:“是少烜带人守的魏家,我昨儿听他说的。魏家高门大户,光是亲戚就得有不少,还有很多平日里走动频繁的人家儿,这几日连露面都没有,更别提入府祭奠了。”

这倒让皇帝有些意外。

他以为春如因跟魏云铮退亲是因为春如因存了老虎吃天的心思,上次还拿这事儿对她好一通呲哒。春如因倒是辩驳了两句,可皇帝也只当她是为自己开脱而随意胡诌的,没成想他们退亲还真的是因为魏家不愿意让她进门。

一个无父无母的姑娘家,在京城无根无基,能不计前嫌的去魏府祭奠,心存善念的送云铮最后一程,还不畏惧魏家‘通敌叛国’的罪名,可见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皇帝手指摩挲着下巴,眼前又浮现那日在延晖阁春如因单薄的身影,还有被他训斥过之后煞白的嘴唇和泛红的眼圈儿,心里忽然升腾起一些愧疚和疼惜 ——

是个不容易的人。

正想着,马车上了个坡之后停下来,帘子被人从外头挑起来,采庸探头进来:“爷,姑娘,咱们到地方了。”

采庸前襟上一块羊脂玉压襟随着她的动作直晃悠,水头很足,阳光洒在上头折射出温润的水光。

闲闲先从轿厢里钻出来,采庸扶着她下来。闲闲视线落在压襟上,随口一句:“这块压襟头回见你戴,水头真好。”

采庸有些不太自然,伸手握住那块玉,干笑两声:“回姑娘,这块压襟好些年了,只不过一直放在箱子底没戴出来。”

皇帝也下了马车,卓少烆随着皇帝上石阶,低声说:“主子,都安排好了,中堂大人在西院厢房,咱们从西角门进去就是,人已经提前清干净了。”

皇帝点点头,开口唤闲闲:“你们一会儿往后院去罢,替我给姑爸请安。后头都是尼姑女眷,我跟少烆就不进去了。”

闲闲知道皇帝有大事要商议,不多说话,携着采庸径直进了西山寺的大门。

*****

夕阳西斜,闲闲在马车里坐的都快要睡着,皇帝和卓少烆的身影终于从西边那片茂密的竹林中走出来。

皇帝快步钻进马车,卓少烆打马在前,马车又转转悠悠沿着来路走回去。

闲闲仔细端详皇帝脸上的神情,他一脸肃容,眼下略有倦意,显然这一整天都在与齐松照商议这件棘手的事。

闲闲不敢说话,也心疼自己哥哥,眼瞅着马车顶愣愣出神。

皇帝有些疲累,随口问闲闲:“姑爸怎么样?”

闲闲说还成:“姑爸一开始不愿意让我们进去,后来见我实在坚持才开了门。姑爸念叨皇父跟皇额涅呢,也还惦记着皇叔。我跟姑爸说再过一阵子皇父跟皇额涅就要回京了,连带着晏清哥哥也一起进京,姑爸听了高兴,午饭多添了半碗杂粮粥。”

皇帝的脸色总算有些轻松:“姑爸与皇父和皇叔是亲兄妹,自然心里记挂。姑爸可曾提起姑丈?”

闲闲面露难色摇摇头:“我倒是提了一句姑丈就在西院,可姑爸只低着头不说话,我也没敢再多说。”

皇帝叹息一声,阖上眼皮捏了捏鼻梁:“有些事儿,不光为着国政,光为着咱们家里头这些苦命人,也该着手处理了。”

皇帝一直闭着眼睛假寐,闲闲就不再开口。马车一路摇晃,外头的声音逐渐变得嘈杂起来。

闲闲掀了窗户的帘子朝外看,外头这会儿太阳已经快落了,只余了一点点儿的金边儿。还有两个时辰宵禁,现下街市上正热闹,摆摊子闹杂耍数不胜数。

这儿是外城,住的都是寻常百姓,气氛比内城要更随意一些,烟火气也更重。闲闲心里痒痒,忍不住从帘子缝里朝外打量。

卓少烆骑马跟上来,方便闲闲正大光明的掀帘子朝外看。

他在马上咧嘴一笑:“姐姐,这条路可是外城最热闹的一条街了,采庸说虽然绕点路,但走这边你看着一定高兴。”

离宫门下钥还有段时间,皇帝知道自个儿妹妹是个坐不住的人,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被他抓着当成挡箭牌在马车里坐着等了他那么久,所以对于采庸自作主张的换了回宫的路线皇帝也就不予追究了。

他瞧着闲闲兴奋的侧脸,心里有些发软,开口问她:“哥哥陪你下去逛逛?”

闲闲雀跃,却又有些担心:“哥哥万金之躯,咱们还是回宫吧。”

皇帝替她做了决定:“走罢,我也很久没出宫了,咱们两个一起逛逛,误不了回宫的时辰。”

兄妹两个并肩在街上走着,采庸和卓少烆不远不近的跟在后头。这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宫里没见过的,瞧着粗糙、简单,可贵在新鲜,闲闲左看右逛,十分新奇。

正走着,边儿上攒动的人群中突然蹿出来个十来岁的男孩儿,蓬头垢面的,身上也污糟一片。他出现的太过突然,皇帝都还没看清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被他从侧边结结实实的撞到身上。

卓少烆下意识上前一挡,那孩子却反身撒腿就跑。

皇帝一怔,再一摸腰上,束带上原本系着的荷包和小刀已经当然无存。

荷包没什么重要的,里头不过随意装了些醒神的香料。但那把小刀不是寻常的物件儿。

齐人尚武,原先在关外游牧,男人腰上都挂一把小刀,以便猎得猎物就地烤肉吃。后来入了关,小刀便成了身份的象征,上缀各种宝石玉石,以示不忘祖先之艰难。

皇帝的这把小刀是孝圣太后所赐,对于皇帝来说意义非凡。

孝圣太后是太上皇的祖母,皇帝叫她一声祖祖。从圣祖爷到太上皇,她辅佐了三位皇帝,老太太是有大智慧的人,骑马杀敌、治理朝纲样样在行。皇帝周岁被立为太子,那柄小刀就是老太太送给重孙孙的礼物。

皇帝咬牙切齿,跟卓少烆拔腿就追。闲闲和采庸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待她们回神,两个人已经只剩了模糊的两道身影,闲闲惊叫一声,抓着采庸也赶紧追上去。

男孩儿显然十分熟悉此地,在巷子里三绕两绕跑到一块空地上。皇帝和卓少烆很快追上来,卓少烆爆喝一声:“你这倒卧,狗眼不识人,快把大爷的小刀放下,饶你一命。”

男孩也不跑,反而左右看了一圈,忽的口中吹出一声尖哨。卓少烆心中暗道不好,刚想护着皇帝离开,周围就突然窜出一群混混,手里都拿着不长不短的结实木棒,把这儿团团围住。

皇帝视线四下扫了一圈,看出其中一个年长一些的是领头人。他冷哼一声,直接扬声问那人:“你们费尽心思引我过来不知道是奉了谁的指使?只要你如实说出来,我可以保你一命。”

那人丝毫不理会皇帝的话,率先扬起木棒就朝他们挥来。其他的混混看见,也纷纷举起木棒上前,混乱一片。

一开始卓少烆还想护着皇帝,可没成想,这些混混的目标竟然不是皇帝而是他。

这些人都是下了狠劲儿的,又不会武功章法,只凭着力气对着卓少烆的头脚乱打一通。

卓少烆虽说武艺高强,可面对一群根本不懂武功的混混,寡不敌众,竟一时占据下风。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被这些混混隔出去好远,看不见皇帝的身影了。

那边皇帝的情形比卓少烆好了许多,皇帝也是从小练武的人,几拳打飞几个混混之后,皇帝发现这些混混好像并没有要把他怎么样,反而还好像很怕伤到他,只把他团团围住虚张声势。

皇帝心里嘀咕,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他干脆收了拳脚,负手站在那儿。

那群混混见他不再反抗,果然面面相觑,也不敢上前来,只这么大眼瞪小眼的僵持着。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皇帝刚要开口询问,便听见旁边一道青嫩的声音响起,中气十足:“嗐!你们这些混混!吃我一棒!!!”

皇帝循声看过去,熟悉的小巧身影快如疾风,手里一根木棒正虎虎生风的从天而降。

.

【24】台吉:蒙古王爷

PS:感谢大家一路支持,新文《小重山》正在预收,感兴趣的可以点点收藏。

【七窍玲珑俏公主 X 餐霜饮雪大将军】

承安二十七年,寿北镇副将魏长风单人单马突袭羯人小王庭,一刀取下羯人王子首级,全须全尾退回寿北镇,举国震动。

承安皇帝龙颜大悦,晋魏长风寿北镇总兵。

正二品的将军,北疆关口的一镇总兵,手里掌着千军万马的大将,不过二十有七。

魏家世代功勋,战功赫赫,可惜上辈人沾了不该沾的事儿,传到这一辈儿只剩了魏长风一个人。

宫里的老人都知道,魏将军三岁家破,春皇后跟魏家有旧,在闺中时养过他一年。四岁刚过,还没有马高的小不点儿背着包袱跟着魏家家将去了寿北镇,再没回过京。

毕竟是养过一年的孩子,小小软软的人儿一转眼长成风餐露宿的将军。

春皇后心软,让皇帝问问魏长风有什么心愿。

两月有余,魏长风的请恩折子才从北疆风尘仆仆抵达四九城。折上写的清清楚楚,不求功名利禄,只求永嘉公主 —— 赫连·持颐。

皇帝看着折子,愣了。

春皇后也愣了。

***

皇帝三年前曾给魏长风指婚过朝平郡主的女儿,多罗格格清风拂柳一样的娇花,远去寿北镇不过一年便香消玉殒。

朝平郡主的泪还没哭干,魏长风竟然又来求娶公主。

他求的不是公主,是皇帝的眼珠珠、心尖尖。

承安皇帝气的肝儿疼,在养心殿里大骂三天。

永嘉公主闭门不出,在自个儿宫里枯坐了三天。

三天之后,公主进了养心殿。

“我嫁,”她说,“北疆重地,国门关口,魏长风拥兵甚重,我自当前往替皇父镇守。”

多罗格格清清浅浅的笑脸好像又在眼前,持颐闭了闭泛酸的眼眶:“月照死的不明不白,我要去查清她究竟为何丧命。”

承安皇帝万般不舍,可公主坚毅的眼神和郡主哭肿的眼睛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回绝。

最后春皇后拍了板:“去吧,我的儿。”

***

公主到了寿北镇,金枝玉叶的人从此幽居深宅,低调的像从没有过她这个人。

边境不宁,羯人时有骚乱,魏长风领兵守疆,没回过家。

他只是想讨来公主摆在魏家,替他镇宅,别再重蹈上一辈人的覆辙。至于公主如何,魏长风从不关心,因为她姓赫连,这是赫连家欠魏家的,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至于他 —— 餐霜饮雪的人,从没幻想过什么温情。

某天,亲兵密报,寿北镇多了个俊俏小爷,一口官话谈吐不凡,学富五车不似常人,可以引为幕僚。

谁会嫌麾下谋士多?魏长风不过随意点点头,却没想到从此被人轻而易举勾了三魂七魄。

他心甘情愿俯首帖耳,成了小军师的马前卒,他的刀也成了逗金枝玉叶一笑的小玩意儿。

***

边疆苦寒二十载,魏长风原以为此生寒山重重。

一人一马孤山寒影,弦断无人听。

转头却发现还有一个人陪在他身后,陪他一山翻过一山去,一山更比一山阔。

小重山后,一马平川。

- 男主前一段婚姻有名无实,只是皇命难违,两人只见过几面而已

- 风俗文化架空清朝,男性不剃发,请勿考究

- 1V1,SC,HE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长赢(十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