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疯批主角是全能大佬(快穿) > 第106章 番外二

疯批主角是全能大佬(快穿) 第106章 番外二

作者:自从一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5 09:31:44 来源:文学城

燕王府厅堂。

窗外阴雨绵绵,檀案上摆琉璃七宝杯,壶中盛西域葡萄酒,墙上悬挂古画宝剑,不远处翔鹤青花瓶供着一枝翠叶白荷花,富贵雅致至极。

屋主人正倚坐案上翻书,眼睫垂下,眸光沉静。

谢重阳推门而入,

“燕世子,大事不好。”

叶无双眼睫轻颤,抬首问道“何事?”

“朔州广河水患爆发,死伤惨重,还有,太子遇刺,生死不知。”

谢重阳眉目沉沉,抬手按按额角。

寿丰三年,多事之秋。

先是三州地动,幸有国师术法通神,提前预知灾难,救了九十万余人性命。

再是棉王逼宫登位,天狗食日。

四日前,国中最大的母亲河,广河于朔州改道,水患成灾死伤无算,又碰上太子遇刺的事。

她都有些怀疑人生了:“朔州有三州近半的百姓,莫非当真是天命要亡他们的性命?”

“雪州不是不曾出事吗?再说,若是天命注定不可改变,那就太令人绝望了。”

叶无双边说边接过谢重阳手上的情报,快速扫过,看着上面非常严重的数据思索着,按理来说不应该……。

楚轻梦重生回来,对天灾之事自然一清二楚,广河水患如此严重,她不可能不做准备。

就如同三州地动之事,她从红梅那里问出消息,又通过楚轻梦储存粮食的举动划定大致的时间范围,让张半仙提前圆通半年告知皇帝,之后还专门叫张半仙找圆通大师去试探更精准的消息,才成功地塑造了张半仙预知灾祸、料事如神之能。

如今,怎么会?

难道真的是剧情纠正?但如她所说,命运真的不可改变,任务者的意义何在?

突然,叶无双想起什么,再次翻阅情报,拿出炭笔在上面做记号,令暗卫速度调查负责朔州河堤修筑的官员。

谢重阳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也一起坐下翻找。

半个时辰后,看着总结的结论,两人都沉默下来。

叶无双单手撑着侧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细细想来,也只能一声发出叹息:

日食是天象,山崩是天灾,但水患,是**。

周国广河,时常泛滥成灾,每年朝廷都会拨下大量的钱款修筑河提,这也让治河官成了一桩美差。

近些年三位皇子夺嫡之争日益激烈,每位都在朝堂各处见缝插针地安插人手,便是不能胜任的职位,也绝不愿拱手让人去资/敌。

于是治河的官员,三年之内换了七任,官员刚做出一点成绩就换了另一个人,上边的命令朝令夕改,下面的人无心做事,热衷于你争我斗。

治河款也层层盘剥,朔州之地的河堤竟已四年未修,如此脆弱的屏障自无法挡住汹涌的河水。

系统:

[如果宿主没来的话,三州地动加上日食,足可除掉太子,早有预料的提前造势,再配上园通大师的断言,这种神秘的天命的威力啊,杀伤力会更加巨大。]

[可是如今,一切都乱了套。]

叶无双颔首,感叹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楚轻梦重生前是太子上位,重生后却是棉王坐上皇位,我又搅乱了不少剧情,事情变动如此,也不足为奇。]

她看向谢重阳:“宫中那两位,是打算如何处理?”

谢重阳按了按眉心,“这也正是我要说的,他们打算拖着,拖到太子彻底失败。”

“哦。”叶无双点头。

谢重阳着急地说着:“燕世子,这可如何是好?楚轻梦他们等得,灾民可等不得,这些可都是人命啊。”

叶无双没有做救世主的爱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坐皇位的又不是我,操这心做什么?”

她眼睑微敛,冷漠无比:“等太子死了,楚轻梦他们自会神兵天降去做那救世主。”

“可等到那时候,要死多少人啊。”

谢重阳自言自语地说着,心中感到深深的悲怜。

朔州水灾七日,楚轻梦夫妻奉行拖字决,顾左右而言他,谢重阳已经坐不住了。

“世子,基于楚轻梦那无来由之针对,若坐稳皇位我等绝无善终,我们扶持太子上位才是正策。”

叶无双轻笑,道:“世子妃想去,便去吧。”

——

一月后,朔州。

忙碌了一天,谢重阳走在大街上,看着脚步匆忙却生气勃勃的百姓们,有些恍惚。

难以想象,这里不久之前还是一片人间惨剧,每天都有大批人饿死、疫死、淹死,灾情之惨,使人落泪。

而能做到如此快速平息灾情,全部有赖两个人。

——楚轻梦和祝无双。

她依旧无法原谅楚轻梦,却也无法全心仇恨——无他,八十日稻和棉花让太多太多的灾民能活下去了,在这样沉重的、庞大的人命前,一切都无足轻重了。

而祝无双——

半个月前,她来到朔州,因太子重伤昏迷,她以燕王府使者的身份代理朔州事务,按照《救灾活民杂论》里面所记载的方法,征缴富户人家、僧人道士多余的粮米作为救济粮分予孤老疾弱,调官粮以低价卖给百姓,出钱招雇民工修补城墙,修筑沟渠堤防,以官府的名义作为保人,使贫富之家公平借贷……

书中除了常平仓、义仓,以工代赈的具体实施方案,又有鼓励百姓屋前屋后种植柳树枣树榆林,能够替代谷粮的南瓜、芋头,桑葚干,板栗、葛根粉这些救命杂粮的决策;以及口罩、石灰杀菌、水源卫生防护这些灾后治理……

她按照书中所言一一施行,竟然颇有成效,一切恢复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而此书,正是燕世子所著。

三年前,为了感谢燕世子,她整理云台之策将之刊印发行,燕世子了解后,又往其中添加了不少的知识,并要她大量印刷,大力推广。

当时不疑有他,如今回想,实在意味深长。

谢重阳看着路上行人,深深地叹一口气。

此次的《救灾活民杂论》,还有被供上神坛的张国师,一个真身只是坑蒙拐骗的假半仙……

在某种程度上,燕王世子祝无双,真是个极其可怕的存在,甚至有时会认为,对方是算无遗策全知全能的神仙。

“主人,太子醒了。”朱雀黑衣配剑,守卫在谢重阳身边,禀告道。

谢重阳正色,点头示意,“我知道了。”

大半月过去,太子终于醒来了,不知接下来又会发展成如何呢?

半日后,谢重阳强忍着怒火走出太子暂住的城主府,望着城墙下方做工做得热火朝天的百姓,心情已截然不同。

以工代赈,确实是一道良策,燕世子给出的水泥配方也很是好用,节省了他们不少时间。

——可再好的良策,再优良的水泥,依旧是需要百姓卖力做活才能完成!

太子说:他需要用粮仓粮食养兵,攻回京城夺回皇位,无法顾及灾民了。

太子说:他深知灾民苦难,可他若不能夺回皇位,最先死的就是他。

太子说:要怪就怪灾民命不好,上苍不给他们活路。

太子说:等他登上皇位,定会大力赈灾。

……

谢重阳闭上眼睛,双手攥拳,快要饿死的人,最好收买,也最不好收买——只要有粮食。

然而现在,太子抛弃了他未来的子民,堵住了他们的活路。

朱雀问道:“主人,要护送您回京吗?”

适才,谢重阳苦苦乞求,才勉强讨仅半月的粮食,一旦吃完,饥饿的灾民就会失去理智,对她不利。

谢重阳做的,已足够仁至义尽,她不应该承受灾民的怒火。

谢重阳抿唇:“不,还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朱雀深深俯首,恭敬施礼:“但请吩咐。”

谢重阳抬首望向天边,她全权掌管燕王府内外一干事务,因此,她得以了解到,燕世子暗中储存了一批数量惊人的粮食,若能拿到这批粮食……

只是,连太子犹然如此,燕世子会愿意吗?

——

四日后,荣京燕王府。

叶无双收到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

彼时,她正在谢明月的房中,望着这孩子天真的睡颜,眉间微蹙。

谢明月右眼下方原有三颗小痣,这些天来,竟逐渐合成一朵殷红小花。

如今一看,明明是极天真无邪的小脸,配上那殷红印记,顿时生成一种超乎年龄的、逼人的艳气。

——媚骨天生。

叶无双眉颦得更深,询问系统。

[系统,谢明月身上,有什么不对劲吗?]

系统离开不久,又回来答道:

【宿主,《嫡女成凰》的作者又新写了一本书,以谢明月作为主角——】

【——但是,作者写的是np总受肉/文。】

系统默默贴出一张图片,上面作者留言写着:

【双/性真带感,嘿嘿嘿。】

“什么乱七八糟的,”叶无双按按眉头。

系统安慰道:[唯一的好消息是,谢明月现在同样受气运所钟,得天道眷顾,毕竟,肉/文主角也是主角啊。]

叶无双摸一摸谢明月柔软的头发,摇摇头,近乎叹息道:

“阿月啊。”

为他盖好被子,她轻轻地走到门廊外面,打开信封查看。

看着看着,她兀自沉吟。

——粮食是古今中外绝对的硬通货,因此来到这里后,她一直在积攒粮食,但也只是习惯性的防患未然,对此并无执念。

既是交由谢重阳全权管理,对方想要取用,自然也并无不妥,为何还要征询于她呢。

思来想去,不解其意,也只能归咎于对方的性格。

[这位任务对象性情倒是十分谨慎小心。]

她点头称赞,眉尾轻挑,摸摸下巴。

“这件事倒是凑巧了,正好我之前有一个想法。”

在上一个世界,叶无双曾经研究过改变剧情时出现的力量。

信仰之力——自人类激烈的情绪中产生的力量。

力量驳杂而短暂,一种能轻易得到,也能轻易失去的力量。

叶无双扣指轻敲栏杆。

[信仰力虽有弊端,但确实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运用得好也能成为助力——比如现在。]

雪魄点头,白尾轻轻摇动。

[修炼信仰力会自然产生一种清圣之气,正好压制谢明月身上那种令人心生邪念的气质。]

叶无双轻笑:[不仅如此,信仰之力的短暂,只是相对于走长生大道的存在而言,此世灵气稀薄,寿数不过百年,谢明月可以只享受信仰力的好处,而不必承受它的弊端。]

反派系统激动地点头。

天啊,主角的命格再加上信仰力加成,可以想见,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优秀。

过目不忘、容貌绝顶那是基本技能,习武便是天下第一,学文便是一代大家。无论选择哪个领域,都能轻易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风流人物。

#实不相瞒,我也想有宿主这么一个好爸爸#

主意已定,那么,应当如何收集信仰之力呢?

叶无双想起之前因谢明月双/性身份而写的话本。

起初写的不过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聊斋志异》,但写着写着,故事的发展越发玄奇,变成了《封神榜》——

《鲛人泪》里的鲛人族大受欢迎,她联想到某个神话体系中,神灵是无性别的,男身、女身、兽身化身万千,结果,就增加了鲛人是海神化身的设定。

再之后,因设定里鲛人居南海,而观音亦是居于南海,更巧的是,祂在最初的时候本是男身,只是在流传中变成了女身,设定如此相像,干脆就把观世音也设定为海神的化身……

如此种种,便虚构出了一位神灵,而这位神灵至今面目模糊,那么,为何不让谢明月拥有这个身份呢。

谢明月与众不同的两种性别,是生来就有的、客观存在的,如有一日真相暴露,与其被称为妖怪低人一等,不如被视作神灵高人一等。

而这一次便是极好的机会,还有什么比苦难易催生信仰呢?

[那些灾民会同意吗?]反派系统问道。

叶无双轻笑道:

[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人类的底线可比你想象得要低。]

“白虎。”

“主人。”白虎恭敬一礼。

叶无双:“纸上得来终觉浅,派往两位神医那里的人学习了三年,是时候开展一次实习了。”*

“朔州水患,之后必有疫病,此事就是给他们的考验,若是表现不佳的废物,即刻逐去。此事由你全权负责。”

“对了,南海那边,是你徒弟白鱼负责?”

“正是。”

叶无双在绢布上写下调令,加盖印章。

“南海与广河相通,鲁匠那边也造了上百艘大船,传令白鱼,让她将粮仓里的粮食走水路运送至朔州,连带捕捞的那些海货,也一并送去。”

南海那边,粮食一年三熟,海运方便,早在之前,叶无双便令人去那边种植八十日稻,到得如今,能抽调不少的粮食。

白虎回顾南海那边的情报,微微颦眉,为难道:“海鲜干货,鱼肉罐头,海带、虾干倒不成问题,倒是腌鱼……”

“这些年,南海那边不断造船出海远航,别的不说,腌鱼,我们存储了五十万斤,是要全部送过去么”

“唔?”叶无双沉吟片刻。

古代咸鱼和咸菜,被称为“鱼盐”“菜盐”,价值只比盐稍微低一点,周律有令:贩盐三斤斩首株连。

她倒是不怕,盐她都卖了三年,何况一些咸鱼,只是谢重阳那里还需要顾忌:

“此事你与世子妃商量罢,我无所谓。”

白虎点头应是,又问道:“主人,此次调动如此大人力物力,我们应以何种名义遮掩?商人,还是佛道二教?”

自三年前起,商人捐赠钱粮赈灾便可得虚爵官职,只是其中规章流程并不明晰,不好循例。

倒是历朝规定,教派皆有救灾的义务,无论是施衣赠药送粮,甚至灾后的超度事宜,都能合情合理的参与进去,甚至官府也会给予方便,白虎更倾向于此。

“你们就以——海神教的名义去赈灾。”

要想传教,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总是免不了的。

系统提议道:[神秘的仪式能让人起敬畏之心,水质过滤净化的程序,纱布、木炭、细沙、中沙、小石子、中石子,大石子一层层,浊水变清水的过程很神奇的。]

[然后,酒精消毒。]

[不行。]叶无双说道,[合成酒精对人体有害,医用酒精需要用粮食发酵,就算是淀粉含量很高的山药和葛根,也不可能给我们提炼乙醇的,毕竟这些都算得上粮食,生产规模做不大的。]

系统失望地说:[那就只能高温消毒了,对了!我们可以提倡卫生知识啊。]

[观音不是海神化身吗?民间多用柳枝为薪炭材,我们可以说,用柳枝烧过的水被海神赐福过,可以消灾解难。]

[鼓励喝白开水,勤洗澡,勤洗手。]

[还有要改良厕所,上游拉屎拉尿,下游洗衣做饭,简直就是噩梦,难道不知道很多传染病是通过粪便传播的吗?还有用石灰杀菌,捕杀四害,防止鼠疫和传染病。]

[一套成系统的卫生习惯很震撼人心的。]

叶无双轻轻一笑:[‘讲卫生,除四害’‘两管、五改’,爱国卫生运动?]

系统:[这是一项伟大的运动]

叶无双抚掌一笑:[然也。]

[这些都有记录在《救灾活民杂论》里,我能做到也只有这些,剩下的,看当地负责人的执行力和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吧。]

她执笔落纸,整理思绪:

[凡是海神教之人都要佩戴贝壳,作为记号、增加认同感。

可以加急制造一批滑翔伞和降落伞,遇到道路不通之地,用来投放物资,岂非神乎其技!]

[还有最重要的,要宣传海神的传说,务必要使用浅显通俗的白话,故事更要生动有趣,这样才传播得快。]

必要时候,可以使唤国师给海神教抬咖,,自三州地动后,他的威信力达到最高,有他背书效果更快。

更妙的是,张半仙是个装神弄鬼起家的骗子,藐视宗教信仰,做离经叛道之事毫无心理负担,如果他是一个信仰虔诚的卫道士,她反而要头疼了。

……不过,这就是之后的事了。

——

——

十日后,谢重阳收到飞鸽传书,同时还有快船运来的第一批粮食,这让她松了一口气,压力顿时减轻不少。

粮食用得比想象的快,修筑城墙,铺路种树,水泥工坊、口罩缝制,吃穿住行,到处都在招收男工女工,生产一片热火朝天,但支付出去的钱粮也是难以想象的多,再不来,她也给不起了。

随后,她看着信件,皱起眉头。

朔州灾民共有七十多万,五十多万斤的腌鱼,也不过只是五天的粮食,不愁消化不了,难就难在,若是一下子拿出来那么多的腌鱼,等于直接告诉别人,她们手里有盐!

她细思沉吟,再看下去,心里徒然一沉:‘明月啊,我可怜的孩子,你的命运缘何如此坎坷?’

——海神教吗?

其他粮食以工代赈,那批腌鱼……

既是真神座下虔信众,自该比常人更得厚爱,海神教会给每个信仰海神的人赠送一条腌鱼。

南海那边新发现一座海岛,这可不是周朝国土——海神乃是居于蓬莱仙境的真神,周朝律法与祂何干?

——

水上往来樯橹如麻,两岸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黛瓦白墙,参差十万人家。*

楼船之上,金衣华服、仪表非凡的豪奢公子牵着个唇红齿白的小公子缓步下船登陆,后头跟着侍卫二十多个,丫鬟七八个,小厮七八个。

“阿父,这里就是曾外祖父住的江南么?好繁华富庶的地儿。”

小公子口齿伶俐,言语常笑,步履端详,真真剔透玲珑的玉孩童。

“是啊。”

“我们现在就去见曾外祖父吗?”

叶无双一边笑着,一边回应着:

“自然不是,那可太失礼了,谢氏诗礼簪缨之族,最重礼节,我们应先书下拜帖知会才是。”

岸上早有车马久候,上了马车一路驰去。

谢明月百无聊赖地挑开窗帘,往外看风景,突然,他“噫”的一声,问道:

“阿父,外面的那些四四方方的水塘和树是做什么的啊?我看到水里面有好多大鱼唉!”

叶无双往外看去,只看见阡陌纵横的鱼塘和茂密的桑树相连相倚,望不见尽头。

“这是桑基鱼塘系统。以鱼塘和田埂为基础,在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等到成熟,可以收获蚕丝、桑茶和鱼。”*

“那那边呢?”谢明月指着另一边的金灿灿稻谷、鱼与鸭共生的水田问道。

“那是鱼稻鸭共生系统。”

“在水稻田中养鱼、养鸭,鱼、鸭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为鱼和鸭子遮阴蔽日,让它们迅速“增肥”,最后,稻、鱼、鸭三丰收。”*

叶无双满意地点头,这两套农业生态系统,这几年来可为她收获了不少的利润呢。

马车直直进入一家宅院,她牵着谢明月下马车,一位窈窕女子俯首低眉:

“刘织,拜见世子殿下,小公子。”

叶无双颔首:“不必多礼,带我去看书房吧。”

“是。”

一行人遂同到了书房,叶无双翻看着账本,露出一抹淡笑。

江南真不愧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啊。

谢明月歪了歪头:“阿父,这些东西都会送去给朔州的灾民吗?”

叶无双轻点账本,“自然不是。”

谢明月眼神迷茫:“啊?”

“因为刘织擅长的是锦绣丝织,主要经营的是绫罗绸缎丝绸布匹,专供富贵人家,或者是对外贸易,平民百姓可买不起。”

鱼稻鸭共生、桑基鱼塘可以收获鱼、鸭、水稻,桑葚干,这些东西不过小头,送也便送了。

真正的大头却是在蚕丝上面——

刘织这边一年生产两百多万匹丝绸,获银数百万,除去成本、雇工一系列支出,至少一百万以上收入,相当于国库半年的税收。

叶无双微微一笑:

“一千枚铜钱(1000文)值一贯钱,一贯值一两纹银,一匹丝绸最低一贯钱,最高八贯,棉布一贯一匹,麻布200文,米麦粮价每斗500文,粟豆杂粮每斗200文。”*

谢明月虽小,但已能比较数量大小:

“哇,这个价格也相差也太大了吧。要是我,我肯定会选麻布和粟豆杂粮的。”

“这些粮布价低,但是也尽够医灾民饥寒的了。”

但如此大的资金调动,刘织做不了主,所以,她才专门来了江南。

她负手远望,远处水舟商船穿梭不息,耳边络纬机杼其声不绝。

刘织确实能力非凡,不过三年时间,便在江南经营得出一大片产业,府中尽是来购买丝绸的商贾,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也俱到此市卖,更有很多的女子前来接针线绣活。

“刘织,江南这边的粮食布匹,用你的名义捐赠。”

刘织疑惑抬眉。

叶无双说着:“先帝三年前颁布入粟拜爵之旨,太子被水灾困在朔州,这批物资正可解他燃眉之急,助他脱身,如此从龙之功,足够你封一个郡主之位,有了爵位,你的生意做大也更加容易。”

刘织眼睛睁大,欣喜不已,躬身行了大礼:

“承蒙世子器重提携,必定鞠躬尽瘁,为您效死。”

叶无双不以为意:“本就是你自己挣得的。谈何提携?”

——

有了爵位的激励,刘织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每日干劲满满地去筹备物资,之前囤积下来的粮食也很快速地打包装船。

叶无双隐在暗处,望着吃水极深的大船顺风而去,此时微风徐徐,仰见明月,不觉莞尔。*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呵!”*

她飞身而起,随风潜入,倏忽之间,已至别院凉亭之上,倚靠着飞檐翘角上,雪白双臂垫着后脑勺,安然闭目。

小桥流水,菡萏香清,风铎摇曳,月色溶溶。

——“主人,临江书院琅玉先生递了回帖,邀您与小主人到谢府。”

叶无双睁开眼睛,“嗯?”

临江书院琅玉先生,江南大儒谢裴,人称谢公,也是,谢重阳的祖父。

第二日,叶无双带着谢明月往谢家而去。

谢公两鬓如霜,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睿智通透,充满了智慧。

叶无双行礼作揖:“久仰谢公盛德。”

“燕世子客气了。”

待谢明月下去玩耍后,谢公遂开口道:“燕世子,我与阿九数载未见,心中悬念,不知她如今可好?身体可算安康?”

叶无双点头:“世子妃一切都好,也甚是想念谢公。”

“如此便好。”谢公抚须而笑,心中却自有一番计较。

谢氏乃是江南大户,三年前,刘织刚至江南,谢重阳便来信请托谢公照拂一二。不想刘织是个能力非凡的,不必谢氏出手,便雷厉风行地卖田置地,种稻植桑,丝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谢氏因而一直关注对方,越关注,越惊心:

刘娘子每年获利百万贯,更可怕的是,她还暗自囤粮,数额之大,必得背后之主授意。

在此之前,谢公听闻燕世子自婚后痛改前非,一鸣惊人,只道是大器晚成,读到《救灾活民杂论》,也只赞文章大气磅礴,卓识远见。

直到发现刘娘子囤粮,他致书京城暗自探问儿子和孙女,才对燕王世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年之内通晓四书五经,难度可想而知,而力压众才摘得状元,其中艰苦卓绝已不能想象——若真,便是毅力惊人,若假,便是韬光养晦。

祝无双表面纨绔轻浮,但除华服美玉,美婢随侍以外,他没有其他奢侈爱好:

能想象吗?这人的产业已是富可敌国,生活却未有丝毫改变,既好不兴建园林,也不爱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低调得不可思议。

一个纨绔子弟,根本就没有严于克己的必要,但他就是几年如一日的做到了,将钱财都用作买地囤粮。

——成大事者: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自那以后,燕王世子瞬间变成他心目中最深沉难测之人。

今时,京城动荡,新帝与前太子争夺九五之位,燕王世子下江南,刘娘子加购粮食的动静更大速度更快,昨夜舟船驰去,探子远远窥见,那船满载而去,吃水极深。

这可真是……细思极恐。

谢公连夜谴人邀约,一见就心凉了半截。

燕王世子,他的孙女婿,心志坚如磐石,这种人,一旦下定决心是根本无法阻止的——至少,他阻止不了。

谢公心中苦笑,重阳啊重阳,你有此夫婿,是福是祸?

此时谢公如何能预料到,最后登上皇位的,不是他深深忌惮的燕王世子,而是他的亲孙女。

朔州。

稻草屋里,或木架、或竹管、或陶管连接在一起,上面长着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凑近一看,里面只有水而无土壤,谢重阳摘下一片嫩绿菜叶送进口中,一阵清甜自口中漫延,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这就是无土栽培。这样种菜既不占土地又长得快,灾民便能吃上新鲜蔬菜了。”

“还有菇房,用新割下来的稻禾养殖菌菇,既不费钱也不费力,还能为家中增收。”

她走近一间屋舍,里面是一窝窝长耳朵,红眼睛的肥胖团子:

“兔子食草,养到六个月就开始产崽,一年产6~11胎,一胎5~7只,多胎多产。”

“有菜有肉,若是经营得好,百姓也能多些营生。”

她目光温柔:

“我等终要离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啪啪啪——”有人大力抚掌。

“您的仁慈,定有相报之处。”

谢重阳一惊,“谁?”

朱雀拔剑而起,“藏头露尾,非英雄好汉所为,出来吧!”

一位虎背熊腰的壮士横刀而立:“某一介粗人,怠慢恩人,请见谅。”

谢重阳问:“何以称恩?”

壮士跪地,怦怦地磕了三个响头:

“某姓张,父母亲故世居朔州,自广河水患,饿殍遍地哀鸿遍野,若非世子妃慈悲,赠粮施布,我一家亲旧,焉有命在?我一州生民,何谈生还?”

“愿供驱使,甘效犬马。”

“你知道了多少?”

谢重阳神情凝重,惊恐不已。

壮士很诚实地说:“海神教赠粮救人,是您的授意。”

“连你这个粗人都能发现端疑,”

海神教那些巨额粮食先不用说,那一船船的和盐等价的腌鱼……

要命。

她虚弱一笑:“我只希望,不至于为我家招致灾难。”

“请您宽心,朔州百姓,绝非忘恩负义之徒。”

屋后,青年书生一身病骨支离,笃定犹似智珠在握,运筹帷幄之中。

后谢重阳建国,朔民尽数归附越朝。

搜集调查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

开常平仓、义仓,加上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五万二千多石粮米,作为分发给孤老疾弱不能自食其力者救济粮,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六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

又替百姓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以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

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作为保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出自《越州赵公救灾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

*用石灰杀菌、粉墙、垫厕所、抹门、抹大梁;把污水沟改挖成水渠,把厕所的掏粪口用木板盖住,以杜绝蚊子、苍蝇、蛆蛹孳生。引导群众搞好水源卫生防护,饮水消毒,改良和新建水井。——《人民政协报》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

*江南苏州府,乃是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江南养蚕之地,唯此处最盛。*——《三言二拍》

*桑基鱼塘——搜狗百科

*鱼稻鸭共生系统——搜狗百科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月白风清,如此良夜呵——《后赤壁赋》

*物价参考程民生老师的《宋代物价研究》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6章 番外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