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凤谋天下 > 第8章 第一把火

凤谋天下 第8章 第一把火

作者:怀渡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4 18:33:12 来源:文学城

江怀玉花了三日的时间理清账目,各县县令也战战兢兢了三日。只是即便他们平账的速度很快,也不及江怀玉盘账的速度快。

三日后,晏清姝第一次以长公主的身份,召见了封地里的大小官员。

此时晏清姝坐在平威王的书房里,看着手中的账目。

今日她没有直接拿钱庄的事开刀,是因为钱庄毕竟是方氏经营的营生,各县顶多算是个失察之责,并不会伤筋动骨。

但寺庙里的那些个账目就不一样了,里面可是明晃晃的记录着这些贪官污吏的罪证。

晏清姝:“裴王爷,这庆阳府的军田有一百二十倾,按理说只要耕种得当,不至于养不起庆阳府的一万府兵,可您瞧瞧薛大人送来的账册,单去年的收成,就欠了三成有余,怎么欠的?如何欠的?一句解释都没有。”

薛平睿忍不住擦了擦冷汗。

之前被晏清姝抓了个现形,撞破了秘密,早已惴惴不安,接连几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底下县衙里的人来找他,他都称病不见,只等着晏清姝发难之后,这群人自顾不暇,自己便可得一喘息之机。

昨日得了晏清姝的消息后,今日天刚刚擦亮就快马加鞭的催促底下人搬着账册来到王府。

他瞥了一眼几个县令的神色,每一位都镇定自若,只是目光时不时落在晏清姝翻账目的手上,飘忽不定的眼神暴露了他们的心虚。

啪——

晏清姝将手中的账册撂在桌上,嘴角噙着分明的笑意,视线扫过坐在堂下的每一位官员,有人两股战战,有人镇定自若,有人冷汗直流。

“方大人的腿抖成这样,可是觉得冷?那正常,王府毕竟不比各位的府邸,雕梁画栋,酒池肉林,连烧炭都要最好的乌银,熏炉就更不用说了,方县令的书房用的是镂空三节罩三足铜熏炉[1],遥想本宫还在东宫时,都用不上这么好的东西。”

华池县令方淮之手中的茶碗啪嗒一声掉在了腿上,滚烫的茶水在官袍上晕开一片深色。

“嗤,怂货。”一旁的安化县令郑布冷哼出声,语气充满不屑。

晏清姝的目光扫向他,问道:“郑大人可是有什么意见?”

郑布瞥了她一眼,神态傲慢道:“臣没什么意见,只是看不惯某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

裴述之的脸色顿时一变,其他人更是面露震惊。

整个正堂瞬间没了声音,所有人目光闪烁,薛平睿只感觉头疼得厉害,再看见晏清姝笑意渐深的面容时,又想起当年东宫发生的昭仁之变。

当年晏清姝那一箭,射穿了南康王的喉咙。

血溅在他的面颊上,箭尖离他只有三寸距离。

南康王瞪大了双眼倒下时,薛平睿看到的笑容,与现在晏清姝脸上挂着的一模一样。

那股子周身发寒的感觉,再次翻涌了上来。

晏清姝被郑布的话逗笑了:“既然郑大人如此说,想必问心无愧,那不妨解释解释,何谓宽乡,何谓狭乡?”

“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2]”

晏清姝合掌道:“不错。安化县有多少狭乡多少宽乡?”

“狭乡三十五,宽乡二十。”

“可均田册中记载,安化县共计宽乡三十七,狭乡十八。”

郑布的手蜷了蜷,道:“均田册乃是元狩二十年的记录,有变化实属正常。”

晏清姝:“大梁律制:‘各州府县乡鳞册当两年一报。’为何元狩二十二年不报?”

郑布没了声音,他的目光不经意的瞥向薛平睿,但薛平睿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端着茶半掩着脸。

“你不必看他,本宫替你回答。”晏清姝直视着郑布,“因为元狩二十年,元狩帝病重,力排众议命慧敏太子晏清姝监国,然慧敏太子乃是女子,头发长见识短极好糊弄,因而各地官员惫懒推卸、中饱私囊。反正一个女人而已,登不了基,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

“本宫说得对不对?各位大人?”

几位县官面面相觑,没人出声应承。

有些县乡看着地理位置在甲府,实际上归乙府管辖,分的是乙府的份额。

就像延庆县,前年刚刚将白马县并入进去,安化县又是怀安和顺化合并的,有些鳞册县里自己都糊涂,常年居住在皇城里的公主又怎么会弄得清楚?

所以,谁认了她的话,那才是傻子一个!

就算查出有偏差又如何?也不能平白无故就说是他们管理不力吧?

这两年庆阳灾害连连,丝绸之路又遭突厥人频频滋扰,早已民不聊生。

迁居的居民不知凡几,整个西北都乱得很,又怎能要求他们像京城京畿那般记录详细严苛。

这般想着,又觉得晏清姝小题大做,外强中干,定是搅不出什么事来。

原本有些慌乱心虚的官员,又把悬着的心放在了肚子里。

甚至还有个心宽体胖的官员乐呵呵的笑了起来,一边拍晏清姝的马屁,一边附和郑布:“公主也是为江山社稷好,但未免疑心太重,这鳞册账目自然是以地方县里的记载为准,此去京都路途遥远,难保奏表在途中受到什么风吹雨淋的有损伤,且来往一趟要数日,户部盘账又要数月,信息滞后在所难免。”

晏清姝也不生气:“行。”

说完,她拍了拍手,巽风和猎风绕过中屏,从堂后抬了一口巨大的红木箱子放在了堂中。

所有人一头雾水,直到晏清姝命人将木箱打开,才面色大变——

这分明是他们藏在圆通寺地窖里的账目!

这种官员犯了错却死不认账的事晏清姝见得多了,早在来到庆阳之前就已经备好了后手,只不过没想到仅仅隔了半个月,也就是准备新帝登基的这个时间段,庆阳会发生雪灾,打乱了她一来就先给下马威的计划。

她没工夫与这群尸位素餐的人周旋,必须尽快解决。

薛平睿是三品府尹,按大梁律就算犯了案也得由大理寺派人来押人入京审理,后由工部找人补替,即便她是长公主,即便薛平睿是她封地里的府尹,她也没权撸了他的乌纱帽。

但是这群五、六、七、八品的县官就不同,她说换就能换。

晏清姝从箱子里随意拿出了一本账册,只见蓝色的封皮上写着:粮。

她随意翻了一页,念了出来:“元狩十年,永宁乡分田四十倾,李家村男丁年十八以上者,人半倾,其四十亩为口分,十亩为永业,寡口分五亩,一亩宅院,李耀轩户二丁一寡,受田五十六亩;到了元狩十一年,永宁乡分田三十八倾,李家村男丁年十八以上者,人半倾,其三十八亩为口分,十二亩为永业,寡口分四亩,一亩宅院,李耀轩户二丁一寡,受田五十五亩。”

晏清姝看向郑布:“郑大人不如给本宫解惑,为何应该分得田地六十倾的永宁乡,最后只得田四十倾?为何每户每年都要少一亩地?还是从寡口中削减,而这连年增长的永业田又是怎么回事?也没见你们庆阳府一年比一年交的粮税多。永宁乡是宽乡,为何没有按田令要求每户一倾,而是变为了半倾?狭乡更是厉害,直接变为四十亩,这田都去哪儿了啊?本宫真的很想知道。”

话音一落,寂静无声。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本以为一个女子久居后宫,定然是耳根子软好忽悠的,没真把今日的交接当做一回事。

结果晏清姝上来就翻账本,还将账目中作假的部分指了出来。

接着在郑布指桑骂槐的时候,毫无预兆的搬出一箱子他们一直藏匿在寺庙里的账本。更没想到一个公主竟然这般熟悉《田令》。

连他们都要时不时翻翻才能确认哪些乡分多少田,可她居然张口就来!

她还知道多少?还是什么都调查清楚了,就等着在这儿拿捏他们的把柄!

底下官员面色慌张,各个抖如糠筛。

当然,郑布要更惨一点,整个庆阳府就属安化县造假的鳞册最多,吞没的土地也最多。不止土地,还有户口,有些人家生得多,土地又逐年减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只能卖儿卖女卖寡口,而这些人……

但这些晏清姝肯定不知道!他背后还有人!那人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郑布这般安慰自己。

晏清姝坐回原位,端了旁边巽风奉上来的茶:“今日本宫把话撂这儿了,各县必须在三日之内将吞进肚子里的东西都给本宫吐出来,包括田产、马场、盐场等等,地税、粮税、丝绢税一样都不许少。”

“本宫要求不高,只要将五年内的如数补齐,便可既往不咎,但交不回来,就别怪本宫不客气。”

坐着的官员们鸦雀无声。

有人捅了捅薛平睿,他心里冷笑,却不做声。

想当初他一个个去追讨的时候,各个趾高气昂,不是说自己背靠程家,就是背靠方家,总之就是一句话,要东西没有要命一条。

如今这清平长公主带着麒麟卫来了,又轻而易举的翻出了他们藏匿起来的账册,就一个个吓得跟鹌鹑一样,只想着让他当出头鸟,做梦!

他们以后都是要在长公主手下讨生活的,他本就因江怀玉的事得罪了她,如今更得谨小慎微,避免把人得罪死了。

屋内寂静了半晌,气氛就像化不开的浆糊一样,令人窒息。

裴述之全程都作壁上观,他早就知道庆阳府底下的这些小官不干净,但没人敢将手伸进军营里,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管让薛平睿去折腾。

结果薛平睿也折腾不过他们,裴述之便更不会费这个劲头跟他们掰扯,边关不平静,他一年到头来又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宁夏卫,日日夜夜想的都是边防和军事,哪里还有闲暇顾及其他。

先前他还担心晏清姝搞不定,现在看来,元狩帝当真是教了她不少东西。

屋里的气氛凝重,刚开始大家还沉得住气,可时间长了,屋里只有晏清姝翻账册的哗啦声,就有人受不住,开始扭动身体,额头上和背上都被冷汗浸湿,整个人都变得焦躁不安。

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下去,站出来朝晏清姝说到:“公主,安化县的问题您让安化县的人去解决,我们同川可是一直都如实记载,从未作假,您不能仅凭一两个县的错误,就直接否定庆阳全部的县啊!”

“麒麟卫什么名声大家都知道,您在东宫向来英明神武、杀伐果决,臣等自是有所听闻,不敢在您面前作妖。”

“可《田令》自太祖皇帝制定下来后,每次皇权更迭都要修改许多东西,很多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地方,朝廷便允许地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完善和协调。所以您并不能单纯将田令拿出来指着说这点不符合,就说臣等贪污,就要我们把多余的田地吐出来。”

“庆阳临着鸣沙,虽然沙漠少,但也不是没有,许多地方无法耕种,自然就分不出那么多的地给百姓。您今日全凭一张嘴就要我们去填补空缺,可庆阳一共就这么大,能种的田就这么多,臣等上哪儿去补这个缺?”

好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晏清姝抬眼看去,是坐在郑布身后的一位。

“同川县是吧?”晏清姝眉眼一低,唇畔挂着一丝嘲讽,“同川临水,稻米两年三熟,主要在春、秋二季耕地,有时也在夏季耕田。”

“元狩十八年九月发水患,淹户三百,吞田七十九倾,朝廷拨赈灾银四百万两。”

“元狩十九年十一月报呈赈灾文书,言耕地淤泥过甚,无法完成二年三熟,改一年一熟,春秋耕地,夏冬休耕,粮税消减三成。”

“元狩二十年二月,又上书言同水改道,淹及良田,补受欠田受阻,请划拨罗川县十倾田地予同川。”

说到这儿,晏清姝从箱子里拿出三本账册,分别写着:欠田簿、退田簿、给田簿。

这些都是由里正依田令校准堪造后,呈报于乡,乡审定呈报于县,县再编纂成簿递交府,府尹撰写文牒由官驿递交京都,每年正月封笔前抵达。

然而,庆阳府送来的文牒所记载的数目,与他们藏在寺庙中的这些账册均对不上。

“你挺聪明的,知道拿水灾做椽子,可惜本宫十岁便精读《齐民要术》,十五岁阅遍大梁所有地方志,同水改不改道,往年如何改道,又会改去哪里本宫一清二楚。你这点小伎俩,在本宫面前还不够看。”

晏清姝的目光从呆萌的猎风身上划过,落在了巽风身上,笑意盈盈道:“巽风,这院子里的红梅,总要见点血才会开得好看,对吧?”

巽风闻言,扬声应和:“自然。”

然后走上前一把拽过同川县县令的衣领,将人拖到了院子里,于一息之间手起刀落。

“啊——”碧玉带着两个姑娘踏进院子的时候,正巧碰到这一幕,把两个姑娘吓得高声尖叫。

巽风见状,立刻将尸首丢在一边,用身体挡住,再用雪埋起来。

鲜血铺撒在红梅树下的土壤上,融化了洁白的雪,融进黄褐的泥。

晏清姝兀自喝茶,坐在下首的官员们心中狠狠一颤,有心态不好的当即就晕倒在了地上,发出沉闷的咚响。

晏清姝面不改色,食指弯曲着在桌面上点了点,下发了最后通牒。

“三日,本宫只给三日,账目对不上,就去做花肥养梅花。”

“不要觉得你们的位置不可替代,这个世界上没人不可替代。”

[1]这个是在博物馆见的,是明代的东西。

[2]出自《魏书·食货志》田令残卷。宽乡和狭乡的定义是在太和九年修订的《田令》中第一次出现。

裴述之:田令和鳞册那~~~么长,你当真全都背下来了?

晏清姝:当然没有,只要背重点就好了呀,人家又不会探究我是不是真的背完了,只会觉得我很牛。

裴凛:[疯狂按计算器]66666

本文是唐代的经济体系,官宦制度上有杂糅明代的一些,因为明代的官宦制度比较完备也好考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一把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