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续编 > 第7章 第 7 章

奉皇遗事续编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老白涮肉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54 来源:文学城

谁都想不到萧玠竟会扑上来挡这一杖,吓得众人跪了满院。

竹杖被丢在地上,执杖人连连叩头,抖若筛糠,“奴婢万死,请殿下降罪!”

萧玠并没有立刻应声。

他也没有立刻从沈娑婆背上起来。

这时,只有沈娑婆能察觉他的颤抖。萧玠湿热的气息洒在他后颈,沈娑婆有一瞬以为是喷了一口血。

沈娑婆喃喃叫他:“殿下。”

皇太子素来身体孱弱,一场风寒就是一次大病,误挨这一杖能成什么样何仙丘想都不敢想,手忙脚乱要去搀扶时,萧玠已双手撑住凳角,从沈娑婆身上掀下来。

他仍掩口咳着,脸色白得吓人,声音却仍平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打我的板子,就是打陛下的板子。你们说,罪当如何?”

何仙丘扑通跪在地上,俯身叫道:“殿下!”

萧玠笑了笑:“我想同判官换个人。”

何仙丘埋在地上,半晌问道:“殿下……何故偏私至此?”

萧玠嘴唇一动,沈娑婆已从长凳上翻下来,躬身跪到他面前,额头抵在地上,“今天是殿下请神像的日子,臣实罪孽,以血污神灵之前。臣叩谢殿下好生之德。”

他又转身看向何仙丘,身子撑在地上,摇摇欲坠,“判官放心,我从今搬去巷北,不会再碍大伙的眼。”

萧玠还要说话,沈娑婆已拉住他袍摆,气息奄奄:“望殿下……成全。”

萧玠要弯腰扶他,沈娑婆已经歪身昏倒过去。萧玠力气也将耗尽,竟也一下子倒在地上。

阿子赶到门前,正好瞧见这一幕,三魂七魄吓去一半,带着哭腔喊道:“殿下怎么了?这……背上怎么有血?”

在他搀扶下,萧玠重新站起来,“不妨事,我自己没瞧好路,叫门打了一下。你叫个人,把沈犯抬去巷北,找个干净厢房安置下。这事结了。何判官,你觉得成吗?”

眼前,沈娑婆倒在地上,血迹洇染唇缝,气若游丝。

何仙丘低声拜道:“殿下,英明。”

***

我醒来时先在床边看见一个模糊人影,当即打了个哆嗦。那人察觉,忙问道:“冷?”

视线渐渐清晰,我才看清床边坐着的竟是萧玠,一时不知道讲什么话,只得叫道:“殿下。”

萧玠已更换一件大袖素衫,想必也上过药。他从内侍阿子手中接过药碗,轻轻搅了搅,手腕一低,我便要去接。

他见我这动作一怔,笑一笑说:“这是我的,你的还煎着。”

我多少有些讪讪,从榻上撑起半个身子,发现这并不是乐者们合住的厢房,设施简单,也不是萧玠的住处。

萧玠解释道:“按你的意思,我从巷北给你找了间屋子。你先住。”

教坊乐署位于行宫东部,宫中宴乐更是靠南,北边便是极其荒凉的所在,若拿大梁宫禁比拟,则于冷宫无异。

萧玠脸上除却羞愧,竟有很深的负罪之意。我瞧见他的腕部,那串铜钱已系在他手上。

我说:“还好找到了。”

萧玠表情微怔,我笑道:“听说这是殿下自幼佩戴之物,想必很是珍贵。”

萧玠抬起手,抚摸那根有些抽丝的红线,“是,这是我……生身之人戴给我的。”

我看着他这动作,说:“她很爱重殿下。”

萧玠笑了:“沈郎也信父母必爱子的话吗?”

我笑道:“臣更信儿女都是债。”

萧玠又笑一笑,小口喝药。他的确是从药罐子里泡大的人,身上那股药草气已经成为他身份象征的一部分。等他放下药碗,终于问了我一直等待的问题,但又和我想象中不尽相同。

他没有问你为什么帮我。

他断然道:“那天给我递衣裳的人,是你。”

他这么聪明,想必知道我瞧见了什么事。我也不否认,只说:“殿下明察秋毫。”

萧玠捏紧药碗,问我:“你何故到芙蓉池子那边去的?”

我道:“当夜领了殿下的赏赐,转了会园子,回来正撞见那两位娘子往这边来……夜已深了,这几日到底有贼,本想上去提醒一句。”

萧玠应一声。

我问:“殿下不怕我编话搪塞吗?”

萧玠看过来,“你当夜便帮我一次,如今又施以援手……但我的确要问。沈郎,你自称是臣。”

“是。”

“那你身有阶品,品级也不会很低。”

我谦卑道:“殿下抬举,区区六品。”

“这个年纪做到六品,往后前途大好。”

“殿下并没问过臣的年纪。”

萧玠倒不恼,顺着我的话,声音仍温温和和:“那沈郎年齿如何?”

我道:“臣斗胆,虚长殿下一岁。”

萧玠替我掖了掖被子,道:“十六岁,那该是教坊心知的下一任班头了。沈郎,你我之前素未谋面,你何故自惹污水,这么不计代价地维护我?”

我笑道:“殿下是全然不知自己有多贵重吗?臣若能得殿下的青眼,岂非一步登天?”

萧玠点点头,“你倒坦诚。”

我诚恳道:“攀龙附凤,人之常情。臣总不至于专门等着殿下落难,好做个从天而降的英雄吧。”

说到这里,阿子已垂首又捧一碗汤药来。萧玠接在手里,向我递过来,“这次是你的药了。”

我接在手中徐徐饮尽,至放下药碗,萧玠的目光仍未从我身上移开。

我问道:“按律,要怎么处置臣?”

萧玠道:“教坊除籍,终身不得入。”

我沉默一会,他也没说话,室内听不到丝毫呼吸声。我缓慢眨动眼睛,笑道:“那把琵琶,臣还能摸摸它吗?”

萧玠顺着我的目光看到壁上的琵琶。

萧玠说:“是烧槽。”

我点头,“是。”

他起身走过去,将琵琶摘下来递给我,说:“这琵琶很有年岁。”

我道:“是,比臣的年纪还要大一些。”

萧玠说:“你很珍爱它。”

我只是不语。

我手指抚弦时突然感觉像抚摸情人,她与我素未谋面又与我血脉相连。她脸颊绽放的美圣洁而邪恶,如同端庄又靡靡的琵琶之音。我强忍这心中爱恨交织的情意,凝视我这位相伴数年的怨侣。接着,我将她抱在怀里,对萧玠微微躬身,道:“臣僭越了。”

在萧玠注视里我抚动琵琶弦。

由于杖伤的确难忍,我只是拢弦便出了一身冷汗。说实话,我并不能回忆起当时具体的演奏情景。不要指望一个受伤的人弹出什么妙绝曲子,或许有错音,或许也不连贯。我弹得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有火苗从我咽喉里蹿腾出来,那种炙热的作呕感让我担心下一口吐出的是血。我把血咽下去,它倒流回血管从轮转的指尖流出来。那一瞬间我感觉无比痛快。我在跟一把琵琶欢爱,但流出处子之血的是我。她扮演着几千年来男权的丈夫,而我才是那个做妻子的女人。我被玩弄被压榨被吸干一切,也被爱。我不知道接下来我会抚摸她的身体拥抱她还是扼住她的脖颈摔断她。我想那一刻或许是我这一生中最爱她的一刻,即将失去之时,一切怨恨被洗刷殆尽,只有爱慕充斥满心。

琵琶嗓子哑了。

我停下来,不住喘息。

我看向萧玠,那个**之情的旁观者。

萧玠泪流满面。

我愕然,叫他:“殿下。”

萧玠抬袖揾了揾脸,放下袖子,声音依旧温和。他轻轻问道:“我能看看吗?”

我将琵琶递给他。他搂抱婴儿一样接过她,手指拂过她脸颊时,生起一股久别重逢的战栗。

他看着我的脸,不容置疑地说:“你说你那夜转过园子。”

我点头,“是。”

他声音微紧,“有没有遇到什么人?”

我想了想,道:“臣遇到了一把很好的琵琶。”

萧玠缄默片刻后,身体渐渐萎缩了。许久,他才说出一句:“是我连累你。”

我说:“是臣求仁得仁。”

萧玠连连摇头,“沈郎,我也是学琵琶的,你究竟是什么天赋我一清二楚……是我毁了你。”

明明是我弹不了琵琶了,他竟比我还要难过。

我叹道:“殿下。”又宽慰他:“其实臣不那么爱琵琶的。”

萧玠的身子完全低下去,像一个慢放的叩首。我心中轻轻一颤,我的手先于我的意识抬起,移向他的后背。

我到底没能将手落下去。

在我要收回手掌时,萧玠撑起身子,双手握紧住我。

他身体依旧低伏,看向我时居然成一个仰望的姿势。萧玠立下他一生中对我的第一个誓言:

“我一定叫你再弹琵琶。我一定叫你光明正大地回教坊司去。我不敢叫你宽宥我,但……你信我。”

他说。

***

萧玠回到自己住处后,脸上才浮现忍痛的表情。他将外衣脱下,衣衫离背时倒吸一口凉气,听见隔壁厢房有动静,又有脚步声走来,便道:“你帮我涂药吧,我够不着。”

那人从架子上匀开药膏,上手揉在他伤痕上。

不是阿子。

萧玠浑身一颤,低低叫:“……陛下。”又道:“前朝政务繁忙,陛下回宫吧,臣一切都好的。”

萧恒将他的肩扳正,继续按揉,只问:“疼吗?”

萧玠低下脸,“不疼。”

直至上药结束,二人再无一言。萧玠只觉他手冷,想问他的身体,却嘴巴发涩,如何也开不了口。

还是萧恒先问:“钱戴好了吗?”

萧玠一愣,低低应一声。

萧恒道:“别再掉了。”

萧玠脊背颤动起来。

萧恒叫他:“阿玠。”

他停顿片刻,讲的却是另一件事,“宜春院那边已经报给我,今日审问沈犯时是个什么情形。沈娑婆不只盗窃,还窥探芙蓉汤池。”

萧玠哑声说:“他没有。”

萧恒没有非常意外,继续道:“那他冤枉。”

萧玠喃喃道:“是。”

萧恒看了他一会,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你参与了这件事,是不是?”

萧玠头皮一麻,双唇微微发抖。

萧恒静静注目他,脸上瞧不出喜怒,只道:“萧玠,你看着我。”

萧玠抬头看他。

萧恒问:“是不是。”

两行泪在萧玠眼中滚落。

他双手捂住脸颊,两肩轻轻抖动,连声道:“你别问我了……我求求你,你别问我、别问我了……”

他哽咽不多时就大声呛咳起来,萧恒忙给他抚背,边往外喊道:“快!清肺丸和热汤,还有他匣子里的枇杷膏,快拿进来!”又低声道:“阿玠,阿玠你用鼻子,用鼻子呼吸,别用嗓子。”

萧恒两条臂膀将他环在怀里,这居然是二人这些年里最近的距离。像个拥抱。他和萧恒的拥抱要是八岁往前的事。

萧玠咳得更厉害了。

阿子闻声赶来,忙将药物热水递上去,萧恒合掌喂给他,又端碗抵在他唇边,萧玠只觉整只碗都在啰嗦。

等萧玠吃完药,萧恒仍替他抚背顺气。萧玠垂着脸,片刻才问出声:“陛下要亲鞫此案吗?”

萧恒问:“你想要我再查吗?”

他顿一顿,道:“阿玠,你什么话都可以和我讲。”

什么话都可以吗?

萧玠嘴唇蠕动,却被一阵脚步声打断。秋童几乎是扑进门里,跪在他脚边叫道:“陛下,北边刚传回来的消息,杨刺史进京路上突遇山洪,已经殉职了!”

注:

本题“祸患常从巧处生”,出自宋陆游《读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 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