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续编 > 第42章 第 42 章

奉皇遗事续编 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老白涮肉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54 来源:文学城

这些女孩安顿下来后,天色已经透亮,萧恒便赶去上朝。他翻上马背,瞧萧玠也牵过马,便一低身,把他拦腰抱到自己马背上。

萧玠吓了一跳,已经被萧恒两条手臂圈在身前。在父亲挽过缰绳时,萧玠小声叫他:“阿爹,我可以自己骑。”

萧恒只看他一眼。

萧玠右手的伤口已经止血,却叫他看得发怯,仍忍不住往袖里藏。萧恒将披风揭下来罩在他身上,道:“跑起来有风,盖着头。”

萧玠有些无奈,瞧瞧后面跟着的禁卫,抗议道:“我都这么大了,阿爹拿襁褓包娃娃呢。”

萧恒说:“盖好。”

萧玠感觉身侧父亲的手臂绷紧,上下一振,白马低鸣一声,四蹄飞跃起来。他拉着披风门襟,靠着萧恒胸膛,问:“阿爹,你是怎么知道要找庵堂的呀,这些娘子有留下什么消息吗?还是王云楠手下有所招供,或者……”

“萧玠。”萧恒打断他,“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不要冒险。”

“事急从权嘛。”萧玠嘀咕。

他听到父亲重重的鼻息声,便老老实实裹紧披风,不敢犟嘴。过一会,马蹄颠簸声中,萧恒开口:“马车。”

“马车?”

“这些手下招供,王云楠每次都使马车拉人。马车是专用,上次跑完就在昨夜。车夫的安置他们不清楚,但马车在王云楠院里。我看了车轮,轮子缝隙的泥土里有大量的稻谷粒和秆茎。长安附近种麦子和小米多,能种大米的地方只有西边靠北的一块水田。这一阵稻子刚开始收割,还没有到市面,基本能断定这条路过水田。车底下的横木还在潮湿,但这几天没有下雨。车帘上有泥,看方向是车轮碾路时溅起来的。一般的水洼溅不到这么高,大概会经过水塘。泥里还有石灰,基本是泥墙用的。所以我说,靠西靠北,过水田和水塘,路上有人盖屋砌墙。”

萧玠张了张嘴,“就那么点泥土,稻子粒还好说,石灰怎么看出来的?”

萧恒笑道:“术业专攻,儿子,你爹当年就干这活。”

萧玠尚未听闻他老子在影子里的鼎鼎大名,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萧恒提过砌墙的事迹,也问:“那庵堂呢,你怎么知道是一间庵堂?”

“他们的供词讲到曾和一个把守的闲聊,羡慕他的赏钱。那个把守抱怨,说一守三天,天天叫梆子敲得没法合眼,这就罢了,连点油水都沾不着。敲梆子绝荤腥,显然是寺庙,要安置女人,大抵是庵堂。”萧恒说,“我进车厢看时,发现有抓痕和血迹,说明发生过挣扎和压制。我从车座底找到一片被剐蹭的布料,是一种若黑色的棉布。”

“三如法色。”萧玠有些惊讶。

依照佛宗戒律,僧衣不得采用五正色和五间色,只能用若青、若黑、若木兰三色,故谓“三如法色”。但若黑之色指淤泥色,极难与黑色区分。当时时间紧迫,父亲居然看了几眼就能分辨出来。

萧恒点头,“不像这些女孩的穿着,那就只能在制服她们的人身上,”

萧玠摸了摸白马鬃毛,又问:“那他的调虎离山,是什么意思?他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又不惜把这些女孩的事捅出来,到底图的是什么?”

马蹄声里,响起萧恒的声音:

“他不是王云楠。”

萧玠瞪大眼睛。

“他搞这么一出,很可能是要把真的王云楠送走。”萧恒继续说,“台狱那边已经盘查过了,狱卒并没有问题。我估计是这个假王云楠闹出阵仗,等你着人去台狱探查、乱成一团时,他再伺机逃走。”

他对萧玠道:“台狱有一套管理体系,若非全部买通,或者重兵强攻,很难有越狱的可能。”

萧玠不追查这一趟,真的王云楠甚至跑不出来。

“可我见过王云楠,天底下哪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脸是最假的东西。”萧恒说,“我也可以做一张和我一样的面具,戴在你脸上。”

“那他是……?”

“一支余孽,一支死灰复燃的余孽。”萧玠听到父亲鼻中深吸一股气,又缓缓喷出来,“我以为在你出生之前,就彻底清除了。”

萧玠愣了半天,张了张嘴,“我、我没想到……”

萧恒右手缓缓振动缰绳,左手搂住他肩膀,“我没教过你这些,不是你的错。”

萧玠沉默一会,问:“那你既然发现他是假的,为什么还同他斡旋这么久?”

这段时间,真的王云楠已然插翅而逃了。

“他有句话说得对。”萧恒说,“我的确赌不起。”

王云楠手中已经没有别的筹码,除了这些女孩的命。

但王云楠清楚,这是一场必胜的博弈,因为对萧恒来说,他别无选择。

一段时间里,萧玠一直没有说话。萧恒不用低头,都知道他咬紧嘴唇、脸色苍白的样子。

萧恒叹口气:“萧玠,帮我个忙。”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好吗?”

他眼珠一动不动,郑重得令人心悸。

萧玠点点头,想到什么,又问:“阿爹,我还有个问题。王云楠是用什么路子找来的这些女孩子?”

他记得这个人附在父亲耳边,说出让他神色大变的三个字。

接着,他看着父亲微启的嘴唇抿成一条线。

萧玠再叫一声:“阿爹?”

萧恒避而不答,一手搂住他,一手振动缰绳,说:“这件事以后再说。我先送你回宫,上完药再睡一会。你每日吃的药,还是你秋翁给你送来——前面有坡,抱牢我。”

***

本该收束的王云楠案掀起轩然大波。此后,萧恒跟虞山铖和秦温吉都有过一次密谈,内容连萧玠都不得而知。但看萧恒并无追责的态度,虞山铖可能真的与王云楠案无关,至少,不是站在皇帝的对立方。

这位嘉国公,可能和父亲达成了某种协议,或交易。

但出乎萧玠意料的是,这段时间,萧恒竟然同阵线一致的杨峥发生了矛盾。

萧恒并没有按照章程命刑部或大理寺审理王云楠案,而是委托已经官职中书令的杨峥暂领其职。

这个“暂领”,就说明了相当的问题。

虽说能者多劳,但杨峥身上的职务有些过多。今年的春闱因萧玠的病情推迟到芒种之后,杨峥作为主考官,要料理殿试的相应事务。且各地贪贿案的查处刻不容缓,等殿试落幕,杨峥就得即刻启程。

主审人选不定,案件审理的进度竟也出奇缓慢。萧玠有意问过几次,但都被萧恒搪塞过去。

从来对自己知无不言的父亲,在这案子上有所隐瞒。

萧玠有时会在甘露殿用饭,顺道一起吃药。秋童按萧恒的吩咐,拿萧恒种的鲜菠菜切肉拌臊子,等他回来下馎饦。直到药尽饭冷,也没见萧恒人影。

萧玠只以为他有朝政要忙,左右自己做完了今日课业,便拿了饭匣去两仪殿。甘露殿遍布秦灼的遗迹,对萧恒来说已经变成不容侵犯的私密领地,这些年他接见近臣,都是去两仪殿,那边是李寒的地方。

萧恒脾气素来温和,但今日萧玠一踏上台阶,便听见大声争执之声。

他走到门边,居然听到杨峥的声音:“……臣多次审问,千真万确,王云楠府中‘婢女’二十三人,全是借从前小秦淮的路子输送,不止王犯府上,只怕高门皆有沾染。经臣调查,其中主事者,不乏南秦之人。其头目已然招认,这条渠道留存至今,是奉了秦公的旨意。”

萧恒断然道:“不可能。”

杨峥叹道:“陛下。”

“这个假‘王云楠’临死前也这么同我讲过。他在试探我。”

杨峥有些愕然:“他有所招供?陛下何故不向臣提及?”

萧恒罕见地执拗,“因为不可能。”

他察觉自己的失态,缓和口气:“当年清扫妓馆时我同他讲过这件事,叫他把人带回南边去。他应过我,就不会骗我。”

杨峥却反常的尖锐,“陛下,你在害怕。”

“你怕此事成真,所以对臣隐瞒。你怕秦公真的牵涉进来,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他,又该不该维护他。”

“处置他,你心怀有愧;放过他,你难赎其罪。”

见萧恒不语,杨峥叹道:“陛下取缔妓馆,打压暗娼,近十年来成效卓然,但此案一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必将动摇。据臣了解,王犯府上女子俱为拐骗,最年长者不过十九岁。老那女孩黛娘,今年不过十岁,和永怀公主一样,也是奉皇五年生人。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

杨峥语气难掩失望,“感情用事、因私废公,陛下就是这样对待臣民,这样做一国之君吗?”

萧玠贴在门外,许久没有听见萧恒回答,他听到杨峥又想追问的气声,但陡然变成一道惊呼声。紧接着,萧玠听到膝盖碰撞地面的声音。

父亲说:“萧恒有卿,大梁有卿,何其之幸。”

萧玠按住胸口,有些难以呼吸。

因私废公,这四个字的分量对父亲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父亲这一生把一个“公”看得何其之重,除了碰到自己的事……他的事。

萧玠在这一刻,无比真实的意识到,他的父亲不是英雄。

他只是个普通人。

萧玠知道这不是自己该出现的场合,但他还是推开门,在两人诧异的目光里跨进门槛。先将萧恒从地上扶起来后,萧玠又来搀相对跪着的杨峥。

“杨相公。”萧玠轻声道,“这件事的确是陛下护短,但同样,也有些蹊跷。”

“小秦淮若还在秦公掌握之中,其中人员必是他的眼线。那我年前重病一事,秦公不会被瞒了这么久才知道。而且这件事不只是家事,更是不折不扣的公事。

“杨相公,南秦已然独立,如果陛下公然追责秦公,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南秦与大梁交恶八年,今年政君北上,关系才得以和缓。在这样的关头,偏偏闹出这件事来,未必没有人推波助澜。而且背后之人敢用秦公拿捏陛下,说明他很清楚,秦公同陛下究竟是什么关系。”

萧玠的声音不疾不徐:“相公说得对,这件事不得不办。但更重要的是,找谁来办。”

条分缕析,且意有所指。

杨峥注目他良久,揖手道:“殿下明敏。”

得到他的认同,萧玠扭头去看萧恒,却对上父亲出鞘的眼神。

萧恒道:“你想都别想。”

萧玠有些着急:“但你有更好的人选吗?还有谁知道咱们家的内情,老师?可他们今日敢牵扯阿耶,明日未必不敢把我牵扯进来,真有那一天,老师能没有分毫忌惮?”

他撩袍跪下,仰头看着萧恒,“阿爹,你知道的,最合适的人选,近在眼前。”

萧恒看着他,“东宫不得干政。”

“你从前连皇位继承都敢废,还用这套规矩绑我吗?”萧玠调节呼吸,“阿爹,你不能把杨相公一直留在京里,地方有更要紧的事要他去做。那这件事还能交给谁?交到旁人手中,你能放心?”

萧恒要拉他起来,“这件案子我来审理。你不用操心。”

萧玠握住他的手和他相持,不肯起身,“你是天子,天子不能事必躬亲,你已经管了多少事?上朝的奏对、地方的折子,但凡上报的案件你都要过问,除了我生病这一年,每年你还要巡视地方,问政事要遍访百姓,看收成要自己下地,你再这么揽事情,早晚会把自己累死!”

他仰视萧恒,“阿爹,如果是三司都无法处置的大案要案,你要亲鞫,我无话可说。但这件事虽恶劣,却能按有司的章程审理。你要亲审亲判,不合规矩。你的精力有限,一日之内能处理的事务也都有数,你得把你的时间放到最该放的地方。我也这么大了,有些事情,我能帮到你了。”

杨峥旁观这场父子相争,心中只有叹息。

皇帝对太子的过度保护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今年萧玠已经十六岁,萧恒却拒绝对他进行储君应有的政治教育。进行行政启蒙的太子詹事府如同虚设,萧恒并不禁止任何人对时政的议论,但在萧玠面前,这些话题变得尤为敏感。如果依据前代历史的经验来看,皇帝刻意将太子“放逐”出政治高层,无疑是废储的征兆。但当代所有人都看清,太子分明是皇帝的命根。

萧恒这种毫无道理可言的顽固让杨峥都感到不可思议,他曾在私下对萧恒进言,请皇帝为太子计以深远,培养他应有的政治素养。萧恒委婉地拒绝了,这说明他仍没有放弃废除皇储制度的梦想。

杨峥则比他现实,“太子从没有离开过政治斗争的漩涡,从前和现在都是,以后也不会例外。”杨峥说,“陛下此举,无异于割断殿下求生的绳索。”

对此,萧恒仍固执地表示,自己可以做那条绳子。

让萧玠置身事外是萧恒一直以来的努力,事与愿违的是,萧玠一直处于政治的风口。哪怕此前,萧玠自己也对朝政持一种“避世”态度,但一个时代有自己的规律,他这种遗世独立的姿态无法延续很久。

就在这一天,杨峥眼看一条剪断的脐带被历史抛出,作为绳索套上萧玠的脖颈。

萧玠没有挣扎。

他顺服、主动地走到这座囚笼中去。

良久,萧恒沙哑的声音才在殿中响起:“阿玠,阿爹不想让你掺和这些事。阿爹只希望……你这辈子,能高高兴兴。”

“但你愁眉不展,我怎么高兴呀。”萧玠放软声音,看着握住自己的父亲的手。粗糙,生皱,疤痕遍布,但这双手还是那么有力,叫他握着,是那么踏实。

他叹口气:“阿爹,我只是活不过二十岁……”

萧恒喝道:“萧玠!”

“我只是活不久了,不是会立时死掉。我活一日,就做一日太子,就该担起我应当的担子。你叫我帮帮忙,算是为我积福,好不好?”萧玠轻轻道,“别让我觉得,我是个白吃民脂民膏的蠹虫。”

萧玠等他的回复,却许久没有听到萧恒的声音。片刻后,萧恒道:“这件事再商议。”

“阿爹!”

“你听话。”萧恒拉他起来,握着他的手臂,低低道,“我再想想。”

***

萧玠离开后,杨峥没有立即离开两仪殿。他抬头,看到李寒红衣含笑的图像。

萧恒立在其下,抬首与画中人对视。

他对杨峥说:“地方的事还是由你全权处置,王云楠的事……”

杨峥明白他心中挣扎,叹道:“臣领旨遵命。但臣有言不得不说,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太子一个秦公——陛下的软肋全让他们拿捏在手,想过如何破局吗?”

萧恒说:“其实也容易,我可以直接杀人。”

他轻描淡写地一句话让杨峥浑身的肉都一跳。

萧恒看着他,似乎没有意识到他的反应,继续道:“到底谁该杀谁该留,别说我,你心里也有个谱。我给他们罗织罪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毕竟我是皇帝,金口玉言。我说他们谋逆勾结当诛十族,有人敢只杀他们的九族吗?就算他们把他阿耶推到明面上,我一口否决,他们有什么法子?”

杨峥听着他越来越平淡的声音,突然有些抽离。似乎他面对的不是“萧恒”而是皇帝,历朝历代生杀予夺均在其手的皇帝。这个认知让杨峥感到无比可怕。

萧恒只是看着他,问:“士嵘,我觉得大抵不会杀错的人,有没有杀错的可能?”

杨峥欲言,终是默然。

萧恒道:“人的判断会有偏离,万事不可能尽在我的掌握。像这一次,像之前的很多次。我有时候想,如果把他们都杀掉会便宜很多,但如此杀人究竟是改变结果,还是走回最初的恶果?”

他看向殿内,说:“我一直在抵抗。”

每个君王都拥有至高的权力。前一刻能让你生不如死,下一刻能让你一步登天。生杀予夺不过翻覆之间。

每个君王都会有无尽的**。权欲,色圌欲,征服欲,滥杀之欲。他们的一己之欲可以用整个帝国填满,帝国的供奉也会让他们欲壑难填。

这似乎变成了君王的天性,而萧恒十数年竭尽全力,在抵抗这种腐蚀。

抵抗权力的腐蚀。

抵抗**的腐蚀。

抵抗似乎通达理想的捷径的腐蚀。

萧恒说:“我曾经无数次想过,把他们杀了,把他们全部杀光。我一挥手三大营和禁卫军就能帮我做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要来这里静坐,我要听李渡白拷问我:我现在更像一个皇帝,还是一个废皇帝的‘人’?”

一个人,生杀大权握于其手,很容易丧失对生命的敬畏。

不只对善人和亲人,还有对仇敌作为“人”的生命的敬畏。

天子至高的杀戮大权,是一个打开后再难旋死的阀门。今天他能越过司法杀掉这群人,明天就能杀掉一切反对他的人。

再往后,他会毫无负担、心安理得地杀一切想杀的人。

为什么会毫无负担?因为这是解决矛盾的一条捷径。

尤其是一条通往正义的捷径。

怎么才能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杀了他们。

怎么才能实现那个美好圆满的理想?杀了他们。

怎么才能让“正义”立刻伸张?杀了他们。

这是个无比可怕的推进,杀越多的人,就越接近正义。

但每个对立的人,都是罪当至死吗?

如果我杀掉所有人——所有罪不至死的反对者来实现正义,那我所实现的正义,真的是我要实现的正义吗?

萧恒看向杨峥,从他脸上看到了一种熟悉的表情,是任何臣民面对一个真正的君主所产生的畏惧之情。

萧恒说:“杨卿,你其实不了解我。我有至少十年的时间在不分昼夜地杀人。登基后我在朝堂杀人,青年时我在战场杀人,更早的时候我可以在任何场合杀人。我今天可以坦然告诉你,我会为杀人痛苦,但同时,我也对杀人上瘾。我比任何一任梁帝都更有做暴君的潜质,现在生杀大权在我手里,其实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

“所以,国法是我的一条底线,我必须恪守它,以免把整个国家陷入更可怕的境地。”萧恒说,“有朝一日我会杀掉一些人,那一定是因为他们犯下无可饶恕、证据确凿的重罪,而不是因为他们阻碍了我走向正义的道路。”

萧恒看向画中李寒,道:“我们一直把打压世族和惩治贪腐结合在一起,但你觉不觉得,贪官和世族其实不能粗暴地一概而论?郑氏夏氏还有你杨氏,都是世族大家,夏公梧捍卫世族尊严,但他跟王云楠兄弟能够等同吗?”

萧恒声音有些飘渺:“这些年我一直在想,我的所作所为或许正义,但到底是对是错?”

杨峥讶然道:“陛下……?”

萧恒道:“早年的变法不可谓不激烈,从上至下的制度条例,能动的大方面我和渡白都动了,但结果你也见了。我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对的事情无法做成,为什么百姓宁愿要容忍压在他们身上吸血的人,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新的可能。”

他没让杨峥回答,而是直接给出答案:“因为穷。”

“我以前解决穷的思想,就是征收剥削者的不义之财。我们查贪是为了整治不均,但这只是其一。百姓穷苦,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总的钱太少,钱生得太慢。”

“就像种地,一亩地能种出一石半的粮食,其中一石被世族侵占,只剩半石分给百姓。重新分配他们盘剥的那一石粮食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能有法子,使亩产两石甚至三石,百姓会不会过得更好一些?”

杨峥会意,道:“技术要改。”

萧恒颔首,“改技术是要普遍推行的事,不仅要花钱,更要支持。不少老世家泥古不化,但也有一些人,有活络的心思。夏公梧对农具和纺织改革的事很上心,对火器研制,有一些年轻新贵,也有更包容的态度。”

杨峥道:“陛下是说……嘉国公世子?”

他就知道萧恒让虞闻道近身萧玠,不只是陪伴的事。

萧恒道:“你还记得去年阿玠为什么要住到行宫吗?”

杨峥回忆起奉皇十五年那场艰难推进的军械改革。萧恒要将十之有八的硝石矿收归国有,颁布火药私制的禁令,还要改良火器。

硝石矿盈利巨大,几乎均由地方豪族垄断,更别说军械制作能刮出多少油水,世族几乎倾巢而动,掀起巨大的反对浪潮。

但其中并非没有中立,或者微微倾斜向皇帝的声音。

杨峥会意:“臣记得嘉国公并没有协同表态。”

萧恒从供奉画像的香案上拿过一只匣子,取出一份图纸交给杨峥,“你看看这个。”

杨峥打开,大吃一惊。

是一幅新式火铳的图纸。

更是萧恒新进推行改良的军械之一。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图纸侧所署的绘者姓名。

——臣嘉国公世子虞闻道再拜谨奉。

杨峥微微吸口气。

果然,虞山铖的儿子、嘉国公的嗣子怎么会是个膏粱纨绔。

“还不只这些,”萧恒捏了捏杨峥的手指,“近日虞山铖以立后大喜为名捐了一笔军费,有这个数。”

杨峥睁大眼睛,“虞氏富裕至此?”

萧恒问:“你觉得地方贪墨,嘉国公府能独善其身么?”

这的确是一个示诚,但未必不是另一种暗示。

在改革矛盾激化之际,萧恒没有明文废除部曲制度。虞氏能够进行如此精密的火器设计,其部曲之中,一定有虞成柏虞山铭留下的精兵,这是其一。

其二,虞山铖手中,一定有比此类更高明的火器。而他能轻易拿出这笔资奉,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试探。

试探萧恒的底细,试探打压世族和革新技术这二者,谁才是萧恒心中最重要的一节。

做敌人还是忠臣,你说了算。

杨峥问:“这笔资奉……”

萧恒道:“我收下了。”

杨峥道:“陛下要化敌为友。”

萧恒道:“也是韬晦待时。”

“诸公之乱不能再来一次,就算来,也要先发制人。”他和画中李寒对视,“如果要废除世族制度,和虞氏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但如果只是打压旧贵族,嘉国公未必不是助力。怀帝朝后,虞氏没落,他把儿子送到阿玠身边,也有依附未来的新君,恢复荣光的意思。”

既如此,萧恒对老派势力的打击,虞氏会鼎立支持。更别说虞闻道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对技术改革抱有积极包容的态度。

萧恒想要进行的工具改革,不管在人力物力还是政策执行上,有这些开明世族的支持会容易很多。

更何况,虞山铖私有火器,到底得防患未然。就算从长远的制度改革来看,从前对世族一概打击,只能使其抱成铁板一块。如今外力撤掉,新旧世族交锋、新思想和旧观念争斗,对早晚要废除世族制度的萧恒来说,是一次坐观虎斗。

杨峥道:“臣领会得。”

“新式火器已经加紧研制,有关火炮,我已经让兵部协军械监改良造炮。这次叫你,另有重任托付。”萧恒道,“嘉国公府高风亮节最好,若非此,收集虞氏各种罪证,调查清楚他们的底细。地方贪墨和这件事皆非易事,我会选一些年轻人做你的助力。”

杨峥了然:“选士也快落定了。”

“制度改革暂缓,这些行动也要隐秘起来。”萧恒说,“团结能团结的一切势力,发展我们要发展的东西。现在,先争朝夕。”

晚风吹拂,壁上卷轴微动,画中人欲下丹青来。

等离开两仪殿时,杨峥已经忘却,萧恒回避了他最初的问题:

如果有朝一日萧玠这根软肋被犯,他会怎么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 4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