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续编 > 第29章 第 29 章

奉皇遗事续编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老白涮肉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54 来源:文学城

阿子心中有些惴惴。

萧玠今日一反常态,竟吃了不少酒水。这陶陶的醉意如同热炭,把他的脸都给烤红了,有点像他发热的前兆。阿子察觉,他有些心不在焉。萧玠已经不止一次放下筷子,也不止一次在交谈中走神。

席间没有拘束,有些吃醉的伏案休憩,有些没逛完园子,便三三两两结伴而去。等席间人只剩二三,萧玠便揽起琵琶,也要离席。

阿子忙道:“这边正冲风口,殿下要不先进殿,奴婢安排些解酒汤。”

萧玠却说:“没事,难得天好,我自己走走。”

阿子想他病中悒郁,也没有劝阻,只觉萧玠四下张望,像在找寻什么人。

阿子转头去瞧,心中了然。

郑绥已然不在席中。

阿子如若跟随萧玠而去,会发现他拨开几绦垂柳后,在春明池畔住步。池边碧桃打了骨朵,也有的早开,落入池中,血点子般,溅了碧波中的萧玠一身。萧玠的手保持拂开柳丝的姿势,许久没有动弹。这时候顺他的目光望去,会瞧见池子对面站着两人,正是一男一女,少年挺拔,少女娉婷,正是郑崔一对未婚夫妇。崔娘子幂篱打起,露出一张清秀面孔。二人喁喁细语,不久,崔娘子从袖中取出一物,像个香囊。

萧玠盯着郑绥,郑绥的眼睛郑绥的嘴巴郑绥的手。郑绥的双手向前打开,身躯微躬,将那只香囊接在掌心,收到袖中。

萧玠的手仍抬着,手中柳枝已如珠帘倾泻,哗啦啦刮了他一头一脸。

等那二人离去,萧玠静静立了一会,像瞧池中自己的影子。不多时,也举步离开。

未走多久,远远,一股琵琶声像只小手,往萧玠耳朵边挠了挠,他那灵敏的耳朵当即抓住这只手,被牵着走向院前。

果然,他在东宫那棵逢春的枯梨树下再次遇见那把琵琶。更要紧的是,萧玠听得,这把琵琶所奏正是自己席上所拨的曲子。只是换了手法,也变了调子,自己弹得洋洋喜气,他却弹得呜呜咽咽。

一曲毕,那人放下琵琶,没有离去,反而在梨树下仰头站了很久。

萧玠立了一会,还是道:“这是前朝所植,在奉皇五年宫变时枯死,今年竟开了花。”

那人转头,露出沈娑婆的面孔,见他并不惊讶,反而笑道:“是,此树复生,殿下也大好了,是吉兆。”

萧玠走上前,一块进到梨花影子底,问:“为什么要这么弹?”

沈娑婆道:“殿下所演,臣听在耳中,乐弦哀曲。”

萧玠笑道:“大伙听着都觉得欢快,沈郎却说是哀曲?”

沈娑婆道:“曲律之事万人万意。”他微微一顿,还是说:“是臣自以为是。”

萧玠说:“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你说得很对。”*

他笑道:“我今年十六岁,就在宫里过了十六年。宫中不只是宫女内官,就算是我,最拿手的本事也是扮笑脸。陛下是我的父亲,我笑起来连他都能糊弄过去。”

说着,萧玠转头看沈娑婆,“沈郎,你叫我有些害怕了。”

沈娑婆道:“殿下有心事。”

“其实算不得心事,甚至讲起来,还是件很矫情事。”萧玠说,“我总觉得很难快乐。”

萧玠说:“平日听了好的曲子,吃到好吃的糕点,陛下身体好转,都会让我高兴。但高兴那么一下,也就过去了。我不快乐,但也不难过,照旧能够好好活着。我只是觉得,这些情绪很累,我连变动情绪的力气都没有。但你瞧得出来,我是个很容易被情绪影响的人。”

萧玠抬眼看梨花,阳光穿过树枝,照在他脸上,闪烁一层金色绒毛。他静静道:“高兴,是会落空的。不高兴,未尝比高兴难过。”

沈娑婆沉默片刻,道:“那臣请殿下,不要把情绪寄托在外物之上。”

他从一旁石头上坐下,手指重新在琵琶上舞动。萧玠缓缓从对面坐下,闭目聆听。一时间,融融的春光和乐声一同将他包裹,像丝绸,像蜜糖,像温泉,像所有温暖软和之物。

沈娑婆手指一划,按住弦音,“请问殿下,您听到了什么?”

萧玠仍没有睁开眼睛,轻轻道:“我听到……春天。”

他眉头轻皱,继续道:“天很蓝,很高,很远。太阳底下,东宫的屋角像描了金边。比屋角要高的是一只风筝,翅膀一边大一边小,不是买的,是人手扎的,扎得很用心。风筝被牵在一个人手里,是个孩子的手,被一只大人的手包着。我听到曳线时风筝的纸面振动的声音。我听到他在叫我……他也在笑。在院子里,我听到马蹄驻步,我松开了那根风筝线……我听到我春天的童年。”

随着他的描述,沈娑婆再次拨弦,很缓很柔,像那只放风筝的手。萧玠深深呼吸一会,抱过自己的琵琶,追着他的乐声拨弦。

音乐的世界里,那只风筝越飞越远,五彩斑斓地冲上白云,在云间放大所有细节,让人得以看清那写着“天下第一”的飞白书法。它从半空中打着旋,终于坠落尘世时,轻轻栖在黑马鞍鞯上,像只蝴蝶。

音乐逐渐盛大,阳光团簇绽开,萧玠看清握着自己放风筝的手,它现在牵起另一只手,那只手戴着扳指,手面遮着半截大红箭袖。

萧玠看着那两个人的两只手缓缓摩挲,十指相扣。

乐声淅淅沥沥,太阳淅淅沥沥,金点子般的光辉雨一样下起来。是风吹动梨花梨叶、吹响梨树枯皮的声音。

徐徐收束的尾声里,萧玠再忍不住,身体伏在琵琶上,风筝般颤抖起来。

沈娑婆静默片刻,还是放下琵琶,轻轻抚摸他的后背,道:“殿下,音乐可以让我们通达一切想要通达之处,哪怕是过去,哪怕是梦境。你全部的心绪,归根到底,都要回归到自己身上。或许有一天,父母会离开你,妻儿会怨怼你,朋友也会背叛你,但音乐不会。你自己不会。”

***

我与萧玠并无深情厚谊,更有君臣之分,于情于理,他都不该同我讲这些。但我明白,正因交浅,所以言深。

这些话,萧玠不能同任何人讲,不管是他的父亲、老师、挚友,甚至是身旁的近侍阿子。讲给他们,无济于事,徒增他们的烦恼而已。可如果再不讲出来,他承受不住这样复杂沉重的情绪,很可能会导致他重陷童年的噩梦。

萧玠必须自救,他自救的第一步就是诉说。而我,正是最完美的倾听者。

因为无关于己,所以不会受到他的影响,一起牵连进情绪的泥潭。同时,我和他在音乐的部分有所共鸣,而音乐是情感的美学,这说明在情感上,我也可以和他有所相通。

我不是唯一能够帮助他的人,更不会是舍身相救他的人。但我是最适合拉起他的那只手。

他要的就是不能舍身相救。

不多时,萧玠从琵琶板上抬起脸,冲我笑了笑,说:“叫沈郎见笑。”

我摇首,见他要起,便伸手相扶,手掌刚触到他臂弯,便听远处传来一阵忙乱。

我随萧玠一齐转头,见一支龙武卫冲入东宫,分为两列,将所有人包围入殿。紧接着,我瞧见诸多女官列队而入,手捧水瓶、香炉、香盒、骨朵诸物,最前头,曲柄、直柄的两把黄伞如同羽翼,在微风中淅淅有声。在那宫装贵妇人由众人簇拥下步出之时,东宫大门轰然关闭。

这时,我听见龙武卫将军尉迟松高声喝道:“有人实施巫蛊,意图谋害殿下。奉皇后殿下懿旨,闭户审问,不得出入!”

***

皇后驾到之后,我便由龙武卫所驱,与教坊众人一齐在阁中听候命令。

皇后步入阁子时,萧玠已经安坐。皇后走上前,探手摸了摸他的侧脸,道:“阿子,给殿下端盏热汤。现在快到了殿下吃药的时辰,叫人把药炉端过来,就在这边煎。”

萧玠躬身道:“惊动殿下,是臣的罪过。”

他将主位让出去,自己坐在一旁的太师椅里。皇后便携他的手,叫他同自己往上坐了。

这是我第一次面见皇后。

皇后杨氏今年二十有七,已算不得年轻,皇帝立她为后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可不得不说,杨皇后的脸上,依旧保有少女青春的美丽。她身材娇小,杏眼灵动,倘若笑起来,怕仍能见几分烂漫情致。但杨皇后严妆大服,不苟言笑,又见成熟,极有气势。她携萧玠坐在身边,不像母亲,更像姐姐。

无论世族子弟还是宫人乐者,俱押入堂中。郑缚仗着是皇后外甥,已头一个叫起来:“娘娘,难不成要咱们跟奴婢们一块审问么?”

杨皇后道:“你的意思呢?”

郑缚一个瑟缩,不再说话。

虞闻道也开口:“臣等受陛下所邀,为东宫座上宾客。如今案情未定,将臣子比如阶下之囚任意羁押,是否不妥?”

杨皇后笑道:“本宫知道虞郎锦衣玉食,没有受过委屈。但你要晓得,太子是储君,更是陛下的独子。事关社稷安危,孰轻孰重,心中要有判断。今日别说是你们,就是你们的父兄在此,本宫闭户审问,他们也不敢二话。若说奴婢……”

杨皇后注视他,“虞郎,本宫打个比方,倘若凶手是你,你们全家全族的下场,不如一个活着的奴婢。”

皇后这番话说得厉害,虞闻道却没有惊惧之意,几乎是立刻俯首帖耳,“臣等谨遵谕旨。”

我垂首立着,心中有些奇怪。皇帝一向视萧玠如同命根,这样大的事情,皇帝居然没有亲至。

思索间,我已听皇后道:“端上来。”

我循脚步声看去,见阿子已端一只托盘上前,上头是一只漆盒,一枚人偶,人偶上刺有数根银针。阿子道:“这是在殿下床底下发现的。”

杨皇后问:“不会是从前就安置下的?”

阿子道:“回娘娘,怎么也得是今早以后。今早殿下起身,光明钱的红绳松了,掉到了榻里。殿下一开始没找着,和奴婢一块看过床底。”

萧玠也道:“他说的是。”又问:“殿下,这是……”

杨皇后说:“殿下想必听说过厌胜之术。”

萧玠颔首。

杨皇后继续道:“像殿下的光明钱,其实就是趋吉避凶的厌胜钱。但厌胜除了祈福,更能害人。殿下一场大病来得蹊跷,陛下多方探问,方知是有人厌胜诅咒,狼子野心。果然,殿下初愈,又发现了此物。”

我站得不算远,见萧玠仍低垂着脸,看不出情绪。杨皇后握了握他的手,道:“今日人多纷杂,又都是世家子弟,不查清楚,未免不会祸及家门。你们除了宴席,都在几时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可有人证,全部交待明白。”

这时,有人开口:“娘娘所言极是。臣半刻不曾离席,但请娘娘审问。可臣瞧见游骑将军兄弟都各自出去了,小郑郎可是自打开宴就没出现过,还同殿下当场呛声,大伙都瞧在眼里呢。”

我同众人一块看去,见一个少年立起。我起初只知道他叫王圣椿,骤然想起,他似乎是那位涉案王云竹的堂侄。既如此,我便推导出王圣椿的父亲究竟何人。

王云竹案发时,我曾听教坊的老人掰扯过王家故事。王氏一族枝繁叶茂,从他们的家学渊源算,王云竹不足挂齿。其父一支不过旁系,真论王氏的顶头,现在正是他的堂兄、王氏长房王云楠。王云楠供职国子监祭酒,统管各官学。除了从前的青门和从前的杨崇,要论门下弟子,便以王云楠为首。

当时妙娘叫道,那岂不是将天下学生把持在手了?

忆奴同她嘀咕,天下学生倒不至于,但能做官的贵族学生都算他的学生……哦,这样算,的确是“天下学生”。

妙娘皱皱眉头,啊呀,陛下不是最忌惮这些大家同气连枝的吗,怎么放任他们至此,也不管管?

忆奴笑道,你当是陛下不想管?

妙娘问,陛下这样厉害,难道还管不了吗?

忆奴同她掰指头,小声说,你瞧瞧朝堂上,郑、崔、杨、许,王、虞、夏……加上从前的汤,人家这八大家从开国起就扎着脚跟,陛下再厉害,如今也不过三十多年的圣寿,哪里能同这千百八年的岁数比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陛下能将汤氏拔掉、几个家族削弱至此,已经是天大的手腕了。

我的思绪悠悠荡荡,陡然,被杨皇后的诘问惊回来。杨皇后看向他年纪稍小的外甥,冷声道:“郑缚,你自己讲。”

郑缚不过十岁,想来未见过如此阵仗,通红的脸蛋吓得掉色,支吾道:“臣……臣同殿下置气,躲园子里喂鹤去了。想着殿下没瞧见,会叫人来找。”

“就你一个人?”杨皇后问。

“就我一个人。”郑缚扁扁嘴说。

“你以下犯上的事,我往后再说。”杨皇后道,“现在,你是举不出人证或者物证了。”

郑缚还要争辩,“可是我怎么可能害殿下呀!大哥是殿下的侍读,我害殿下,不就是把大哥往火坑里推吗!”

杨皇后不理他,看向尉迟松,“既没有证据,便由将军做主问讯。”

我心中一惊,看杨皇后的意思,竟要将郑缚交给龙武卫审问。虽龙武卫看她的面子,也不会对郑缚做什么举动,但此例一出,只怕这一堂的人难以善了。

看郑缚的神情,只怕少见这位小姨处置人,连哀求都忘了,叫龙武卫带领去了侧间。既如此,再要问郑绥,奇的是,郑绥一上来竟也是默然。

万事开头难,杨皇后也没料到先难在自家里,蛾眉微拧,正要开口,却被一道声音打断。

堂中,那位崔娘子已然出列,欠身道:“郑郎同妾在一处。”

注:

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萧玠“将渡横桥遇雨”句化自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