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续编 > 第27章 第 27 章

奉皇遗事续编 第27章 第 27 章

作者:老白涮肉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54 来源:文学城

这段时间,郑挽青一直陪伴萧玠。除却照料他的身体,更极大地强健了萧玠的精神。萧玠病情渐好后,郑挽青常为他讲光明经文。其见地之通达明彻,堪称世之罕见。待萧玠基本痊愈,郑挽青方启程告辞。

萧玠笑道:“听姑姑讲到,南秦要新选大宗伯统管神祠之事,先生已在候选之录。在此祝先生诸事皆宜。”

郑挽青对此颇为平静:“多谢太子,一切听从天意而已。”

郑挽青离去后,天也渐渐暖和了,大伙受萧恒的嘱咐,晌午把竹帘子都卷起来,叫阳光照进东宫里。萧玠仍倚在榻上,手里捡一本《春秋经传集解》读。

这大半年他缠绵病榻,功课一应撂下,如今有些力气,便重新拾掇起来。太阳晒到书上,墨迹闪现一种矿石光泽的青金,连同萧玠的眉毛和睫毛,一应变成这柔和鲜亮的颜色。他翻过一页,正见阿子将炭盆搬到榻边。

萧玠道:“开春这样久了,还供炭。”

阿子将火钳靠在杌子上,道:“陛下嘱咐,殿中日日都要通风,怕殿下冷。”

萧玠放下书,道:“这炭不呛,也没有烟。”

阿子笑道:“殿下肺里的症候受不得烟气,陛下专门叫人取的银骨炭。这炭烧起来暖和,只这一点就能供一间屋子呢。”

萧玠眉头皱了皱,“银骨炭出自西山,开采颇为耗费,自打奉皇六年起就被陛下禁了。陛下为了我再取用,要人怎么说他?”

阿子服侍他之初只以为他脾气软和,久了才知道,越软和的人拗起来越要命。他不多讲,也不撤炭盆,起身时听见东宫外的棉布门帘一响,一段脚步声后,又是阁子的纱帘打起的声音。果然,秋童已经眉开眼笑地站在跟前,道:“今儿的药好了。陛下怕殿下刚起没吃早饭,叫人蒸了粉糕,殿下略吃一块再服药。”

自打萧玠这场病后,一应汤药都被萧恒包办,每日都是由甘露殿炖好,再经秋童亲自送来。近日来,东宫也有些异样,宫人轮值看似没有变化,实则进行过调整调动,似乎进行了一场秩序井然的审问和清洗。

萧玠是个很敏锐的孩子,未几日便问秋童:是不是我这场病有什么问题?

秋童只模糊说,郑先生曾提点陛下,殿下这场病有些蹊跷。

萧玠追问:是毒?

秋童只道:一切有陛下,殿下安心就是。

萧玠接了药碗在手,半晌却问,这就是陛下还不出京的缘故,是不是?

秋童看他一会,叹道,殿下,陛下是大伙的顶头天不假,但他更是你的爹。当爹的真把你自己撂在家里,如何安心?昼也悬心夜也悬心,他就算是铁打的身子又能强撑几天?

果然,这话一出,萧玠再也没提过催萧恒出京的事。

是以如今阿子见了师父秋童,全如见了救星,慌忙从他手中接过药炉,又偷偷瞟了眼地上的炭盆。秋童会意,依萧玠的意思从榻边坐下,摸了摸他的手,笑道:“殿下打小手脚冰凉,非得拿炭盆才能暖过来。喔,这还是从前陈将军供的炭,当时没用那么多,全都积到了库里。再留几年受了潮,用不了也是可惜,殿下点着,觉得怎么样?”

萧玠笑了笑:“暖和多了。”

阿子心中惊叹他师父劝人的本事,回身掀开炉盖,倒了一大件的药。萧玠病后便换了方子,药汁倒出来,在阳光下如同绸缎,哗啦啦委到碗里,闪烁着丝织物般华丽的紫红光泽。古怪的药味钻进阿子鼻孔,阿子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这不太像草药的味道,反而有些生鸡蛋的腥气。

阿子没做声,将药端给萧玠。萧玠正问秋童:“年前卢小青伙同王云竹贪墨的案子,有没有新的进展?还有……”

他没有立即开口,但萧玠究竟想问什么,秋童岂能不知?秋童叹道:“殿下放心,夏相公举发有功,又行端坐正,并没有牵连在内。只是涉案的王云竹是他的姨表弟,夏相公多少要避嫌。且奴婢听陛下的意思,这事只是个头。”

萧恒并不限制宫中议论朝政,秋童继续道:“按大理寺的奏禀来瞧,私扣官银之事绝不是头一次,但王云竹一个只供职的浪荡子,也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胃口。殿下知道,他是王氏的子弟,又和夏氏许氏都有姻亲,这还没论他的师承。他若只是一条小鱼,底下只怕还藏着大鲸。杨相公从地方递来的折子,猜测王云竹上头的人和地方互为勾连,共行贪赃,款项之剧,足够三大营全体将士六年之用。”

萧玠脸色乍然转白,半晌,只摇头一笑。秋童问:“殿下笑什么?”

萧玠道:“我笑京中诸公愚蠢,他们唯恐地方出事将他们牵连出来,竭力阻止陛下亲巡,又做出春玲儿卢小青两桩命案,更给了陛下摸瓜的藤条。他们可能没想到,要查到自己头上,压根不用陛下出京。”

秋童一愣,又听萧玠道:“这两桩案子,我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从现在看来,卢小青灭口春玲儿,是怕我查到她和王云竹的干系,从而牵扯出世家贪墨、且在行宫中安插眼线以掣肘陛下,并挑拨天家父子的事情。但卢小青自己就与官银转窃相关,家中更有暗室,如此诸多破绽,要从他入手调查官银贪墨一案岂不更为容易?为什么要指使他做这个替罪之羊,这不明摆着把世家贪贿的线索往陛下手里递吗?”

萧玠看向秋童,郑重道:“秋翁,我只怕这件事背后不只是贪墨,甚至不只是世族与陛下的争斗这么简单,请您转告陛下,一定当心。”

秋童第一回听见他这样成人的心思,一时之间,心中不知何许滋味。他轻轻说:“奴婢晓得了。殿下快吃药吧,不能放冷了。”

萧玠依言饮药,皱着脸道:“这方子味道真怪。”

秋童笑道:“郑先生开的方子,怪,却是好药效。”

萧玠问:“陛下近来身体如何?早晚药还常吃着?这几日有没有发作?”

秋童道:“殿下见好,陛下就没什么不好的了。”见萧玠神色,又问:“殿下有话要问吗?”

萧玠笑道:“没有,我不过问一句,等晚上他来吃饭,我再叮嘱他。”

秋童笑着站起来,道:“是,殿下药既吃完,奴婢便回去。这时辰,陛下也该下早朝了。”

他一打眼色,阿子便端着药炉跟出去。天空一蓝如洗,飞鸟掠过瓦甍时,脚步声沿墙根赶去。

阿子问道:“师父,若陛下怕有人动手脚,叫您在东宫盯着熬药便罢了。怎么这样送来送去,连罐子都要端着,多出这些麻烦?”

秋童轻轻给他一后脑一巴掌,“不该你问的甭问。我倒想问你,殿下最近有没有什么不对劲?”

阿子摸摸脑袋,“自从我跟着殿下,就没觉得他对劲过。”

秋童道:“你仔细想想,估计是有关陛下的事。”

阿子想了半天,恍然道:“约莫是陛下吃补药的事。”

阿子印象里,皇帝是个节俭的人。节俭和抠门儿不一样,对自己省,叫节俭;对亲近人省,还省的是不该省的,那是抠门儿。看东宫一应取用,虽不奢靡,但绝对算得上丰厚,更别说萧玠这一场重病的耗费,一碗药就是真金白银。而皇帝他自己,不置女乐,不修宫室,一套衣裳新旧三年,如果不来东宫吃饭,自己一个饼子一碗汤粥就着酱菜完事。

是故,如果皇帝突然一反常态支出一大笔开销,不可能不引人注目。

当时萧玠尚在病中,便听闻消息,问阿子:陛下开始进补药了?

阿子答:奴婢也不很清楚,殿下从哪里听说的?

她们在外间扫地,应当觉得我睡着,讲了几句。太子声音有些发紧。陛下是从不进补的,我听说,用了全鹿干、何首乌,还有人参阿胶,这些都是过分名贵的药。

太子握紧药碗,央求道,阿子,你帮我去甘露殿那边打听打听,好不好?

阿子自然依从。

不过半个时辰,阿子便赶回东宫,一掀帘,就见萧玠倚在榻上的身体绷直起来,两眼切切地望向他。

阿子双腿发沉,口中发苦,慢慢挪到太子跟前,低声道,奴婢打听了,陛下进的方子,是补男人的药。

他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太子的回复。

皇帝新婚的内情无人得知,但阿子知道,他向儿子解释过一次。

立后翌日,皇帝陪太子用饭。师父秋童从厨房捧来一只八珍煲,取用海味八种,是太子幼时极爱吃的,但皇帝因其靡费,许多年不叫做了。阿子捏住裹锅边的软布,一接手,便有一股鲜香扑鼻。他侧身避开帘子,走进阁子,太子正站起身给皇帝倒酒,垂脸道,恭贺阿爹新婚之喜。

一会,皇帝的声音响起。他说阿玠,阿爹和皇后只是成亲,不是夫妻。阿爹不会做对不起阿耶的事。

对着儿子,皇帝不好把话说得太糙,但这样就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他们两个究竟是什么关系?不是夫妻,是指没有夫妻之实,还是有了实处,但在心里留给其他人位置?

是以太子听到这汤药指向房中的暗示,愣了一会,问,果真吗?

阿子道,奴婢从师父那儿打探的消息,应当没有岔子。

太子点点头,一会便笑了,那笑容像一枝本当枯萎的昙花,强行做出绽放的姿态来。

太子道,陛下圣躬安康,我便放心了。

……

“你不是传了消息回去,殿下不信?”秋童的声音响起。

阿子一个激灵,正冲见红墙上自己的影子,像撞了个鬼。他道:“殿下哪能不信呢。只是宫中也传得厉害,说陛下这次进补,是打算同皇后殿下绵延皇嗣了。”

秋童唔地一声,并未作答。阿子从他脸上察看到一种残忍的冷静。

秋童道:“叫底下人管好舌头,这些风言风语再传到殿下耳朵里……陛下仁慈,我却不是手软的。”

阿子连忙应是。

秋童瞧他一会,道:“你小子,有话赶紧问。只这一次,烂在肚子里。”

阿子默了,片刻后,方喃喃道:“师父,我只是不明白,殿下的生母,究竟是怎样的人?”

叫史笔绝口不提,叫宫闱讳莫如深,叫皇帝忍痛相割之后,数年如一日地魂牵梦萦。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留下的全部痕迹,只有一个太子而已。

阿子抬头,见秋童正眼望青天,那目光叫阿子有些恻隐。秋童嘴唇蠕动了一下,阿子已经道:“师父,我不问了。”

秋童笑道:“你倒颠三倒四起来。”

阿子道:“我怕真知道了,再也伺候不好殿下。”

秋童默了片刻,道:“是,你须记得,殿下最不要人可怜。”

阿子应一声。

秋童重新迈开脚,红墙上的鸟影也像树叶子,被脚步刮起一阵子。他嘱咐道:“陛下的意思是,等殿下大好,便请朝臣家的郎君娘子一块进宫,陪殿下热闹热闹。到时候要跑动的不少,你早些来,把流程东西都认一遍。那些炭别舍不得点,用完了再知会我,我再使人送来。”

阿子答应,旋即又发愁道:“只是这春寒倒得厉害,库房里的银骨炭都用光了怎么好?”

秋童笑笑,“傻小子,哪里的炭能一攒攒九年呢。”

注:

本题所涉《古艳诗》,指汉无名氏所作弃妇诗,全文: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 2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