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奉皇遗事续编 > 第2章 第 2 章

奉皇遗事续编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老白涮肉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54 来源:文学城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太子萧玠,奉皇十五年,一个行宫三月的春天。我至今仍记得我抬头时,先于东宫仪仗所看到的天色,流苏飘拂的华盖由风掀动,露出一片明净的淡青。

太子仪仗甫现宫门前,乐者们便隐隐骚动起来。萧玠驾幸劝春,却不叫人跪拜相迎。这有些像他父亲积年的怪癖。

大梁人尽皆知,自从皇帝八年前大病痊愈后,除必要的朝见典礼,私下已不叫人跪拜磕头了。

我面前两个女孩子是新入教坊的乐者,我隐约记得她们一个箜篌,一个舞蹈,箜篌的叫忆奴,舞蹈的叫妙娘。她们俨然是一双闺中密友,深宫伙伴,豆蔻之龄,青春美丽。二人尚未到白头闲话之年,对未知的宫苑生活仍有期待。

我听见忆奴悄声道:“你说,我们要如何称呼太子,叫殿下吗?还是依从旧习喊个诨名?”

教坊自开国设立,与大梁朝同寿,至今已有五百个春秋。五百年里入教坊娱乐的王公子弟不在少数,从来都是择个诨名叫,显得亲近,气氛也活络。

那边妙娘便道:“何止殿下,陛下这两年出京巡幸四方,见了百姓,不也只叫大伙喊诨号么——六郎。”

忆奴忙说:“错了错了,六郎是不让叫的。从前有人这样玩笑,陛下当即变了颜色,却不是发怒,叫人瞧着心里难过。陛下便说,叫咱们喊六哥。”

妙娘双手合在心口,轻轻嘘气:“天爷,险些犯了忌讳。”

忆奴笑道:“陛下仁善,断不会和咱们计较的。也不怨你记混,从来都是唤六郎便宜,哪有信口喊六哥的?”

我对皇帝的印象和大部分梁人一样,是熟知而模糊的。皇帝对我来说只是一尊偶像,他那些征南伐北的事迹和雷厉风行的手腕,让我在脑中把他塑造成一位怒目的凶神。神没有七情六欲。直到此时此刻,我才从讳莫如深的“六郎”两个字下窥见一点他情感的余烬。我直觉太子作为他一段情感的火苗,和这余烬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仪仗前进,人群中一派克制的雀跃。妙娘挽住女伴的手向外张望,轻声道:“陛下这样好的脾气,怎会将殿下撵到行宫里来的?”

忆奴忙捂她的嘴,“你从哪里听的?这话如何讲得?”

妙娘握住她的手,低声道:“别慌张,你天天只知道摆弄乐器,自然没听闻这些。听说殿下此番驾幸劝春是当廷顶撞了陛下,还是为着前朝的一桩事故。”

她讲到这里不免噤声,四下瞧瞧,俯在忆奴耳边。但她说到前朝,我心中便隐约明白,太子萧玠与其父究竟因何对抗。

八年之前,皇帝发动过一场激进变法,敕令废除皇太子继承制,天下震动,臣民惶恐。皇帝的废储旨令因百官罢朝、士子叩门无疾而终,但他的野心之火并非自此熄灭。我察觉到,皇帝改换策略,把这可怕的炬火点成蜡烛传递天下,温和的光明是众人乐见并接受的。同时,我有一种直觉,驱逐秦公或许正是皇帝改变方式的初始。

虽然在现有记录看来,天子与秦灼的割席顶多算一次集权的加强,并不是改革显见的动因,所以很少有人把这位秦氏诸侯和萧氏帝国建立一些密切联系。但不得不承认,秦灼南归可以作为梁皇帝生命状态的一道分水岭,他从此成为一只失伴的鸳鸯,一株半死的梧桐。我没有见过他们任何一个人,但我就是知道。我知道这一切远早于我见到萧玠,这鸳鸯羽翼掩护下初孵的卵,这梧桐枯叶遮蔽下新生的根。

这时,妙娘朱唇蹭过忆奴耳畔,找话道:“早听闻夏相公这位老师极得殿下敬重,只是没想到殿下竟会为他与陛下龃龉。”

忆奴道:“夏相公与陛下政见不和是长久之事,只是如今陛下弹压他厉害,殿下又长大了,夹在中间,尤其难做。听说陛下这次要再改科举,允许商人子弟一同考试……”

妙娘道:“这是天大的好事呀。我家是商贾出身,若我阿弟也能赚个功名回来,一家人哪会这么四散分离……”

忆奴轻抚她后心,叹息道:“咱们看来是好事,那些大夫眼中可是天大的坏事。我听说,陛下对当兵的那一套似乎还有改动的念头。那一群老夫子贤大夫,一个个又攒了冒死进谏的势头。夏相公既是世族之首,又是太子之师,满朝文臣他最贵重,自然带了这个头。陛下动怒,夺了他的鱼袋,罚他闭户家中。”

“夺鱼袋,那岂不是要罢官了?”

“谁说不是?可怜东宫自幼无母,深宫多年,只有这么一个贴心的老师。他力争无果,为了回护夏相公,只能自请退居行宫。听说这事在朝中也有一闹呢,没成想陛下会答应。”

人声至此戛然。众人高抬的脑袋突然低俯,是队前四把瑞草伞飘荡而来。我一动不动,抬首望向东宫出行的繁琐仪仗——四把深红伞盖后,又是四把方伞、四面龙旗,又是羽葆幢和引幡的流苏垂落,宛如一道迟重的晚虹。

我隐隐察觉如此盛大排场与太子不许跪拜的诏令背道而驰。

遮障舆驾的孔雀羽扇近在眼前,众人低头垂颈,只有我灵魂出窍地仰头直视,看到太子舆轿中空无一人的真相。

这也就成为我和萧玠两个人的秘密。

奉皇十五年上巳,“梁太子”在万众簇拥下驾幸劝春,萧玠也随同前往,任性地,一个人。

太子并没有接受教坊众人拜见,却仍分发了礼物。这点很有他父亲的影子,不赐金银珠宝,是一些蜜饯酒水、纸笔花笺。我听闻皇帝去年竟在内宫圈了一片田亩作耕地之用,赏赐大臣的节礼不是别的,竟是天子新种的粮食菜蔬。这样闻所未闻之事,未尝不是比身外之物更大的恩典。金银易得,天子的庄稼几人能求呢?正如现在,一众宫人内人各领了东宫亲酿的酒水和亲笔的诗笺,俱喜笑颜开。

轮到我,所剩已不多。我便拿了一支梨花笺,并一盒琵琶轸子。

分管赏赐的内侍便问我:“郎君是习琵琶的吗?”

我笑了笑,尚未答,众人已起哄道:“内官不识得他,他是我们教坊有名的乐者沈娑婆。他何止习琵琶,再过两年,只怕要修成个琵琶国手呢。”

我忙推让道:“众位哥哥姐姐可别臊我,鹤驾在此,我哪敢称国手。”

妙娘得了一只香囊,正和忆奴互相结系在对方裙带上,闻言笑道:“鹤驾修的是南琵琶,七郎修的是北琵琶,俱是上好妙音。你们各作一双国手两不耽误,说不定还有高山流水的缘分呢!”

太子并非高坐云端之人,我们随意玩笑,他的侍者也不生气,又将东宫所酿酒水尽数分发给我们吃。说笑之际,侍者便考较我们,能不能尝出原料。从桂花猜到梅子,总是难谒得真容,又到了我这里,我便问:“梨花么?”

侍者笑道:“郎君今日可是连中头彩呢。”

众人也笑:“只知七郎拨弦的手指灵活,不料还有这样灵的一条舌头。”

我忙道:“我也是蒙的。听闻东宫有一株前朝就种下的梨树,正应景,想着殿下明敏,多半就地取材。”

又聚在一处笑闹多时,酒阑人散,仍未识东宫面目。众乐者再谢恩散去,三三两两地走。

不远处,忆奴妙娘共打一盏灯笼,两人帔子相结,腰间香囊穗子也缠绕一处。妙娘趁着醉态,跳了几步飞天姿势。她故意扑到忆奴怀中,珠钗作响时两人笑声作响。

我在红墙底站了一会,抱着琵琶往后园去了。

我一个人不知在树底走了多久,隔着池子,突然听到一缕乐声。

我掉首而望,只见冷月在林,林中如生凉雾,一池春水幽幽,如被乐声惊动。我追着音乐找到那把琵琶,顺着抚弦的手看到抚弦的人。

那是个少年人,约莫十五六岁,木簪束单髻,其余头发披散身后。他脚踩木屐,一身素衣坐在池边,池中倒影宛如一只未惊的白鸿。在这个距离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我全然知道,这是我无数次寻找、无数次想见、无数次等待的面孔。他乌黑的瞳仁,素白的脸颊。他南人饱满的嘴唇,北人幽深的眉目。他是血红的罪孽果实,也是洁白的献祭羔羊。他和我天差地别,也和我一模一样。

这才是我第一次见到萧玠,和我在开始告诉你的截然不同。但又有什么很大的不同呢?相同的时间,奉皇十五年的三月。相同的地点,劝春行宫之内。唯一有所改动的就是细节,我把星天偷换成青天。

或许在这里你能发现我具有一定的表达天赋。杰出的谎话是一假九真,杰出的说谎者是自欺欺人。这其实和音乐异曲同工。杰出的音乐叫人身临其境其实没有,不是吗?音乐本就是一场旷世美妙的欺骗。

现在,我和萧玠的合奏即将开始,这也是我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一场演奏。

我在萧玠如泣如诉的乐声里席地而坐,在一个他抬头就能看到我的位置,换上他赐给我的琵琶轸子,拨动弦声。

这时我听到万树梨花的簌簌之音,在月下,像一颗心动。

萧玠与我四目相望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我想我已经听到了这支曲子的尾声。

***

萧玠并不是任性取闹之人,早在他下舆前,便冷静告诉贴身内侍阿子:“我想自己走走,你们不要着急,亥时之前我一定回来,还要吃药。”

阿子新入东宫不久,比萧玠还要再小一岁,主意拿不准,萧玠已经走了。不过太子素来言而有信,踩着戌时的尾巴归来。

阿子先接琵琶,又捧姜汤,萧玠接碗时却问:“今天听你咳嗽了,没有多加件衣裳?”

阿子忙说:“不妨事,奴婢夜里多加被子。”

萧玠从案边坐下,姜汤只吃了一小半,“明天太医署来送药,记得提一句,只说我要的。”

他见阿子怔愣,笑了笑:“这是老规矩,你来不久,不知道。宫中药价不低,你们的分例银子又有限,若生几日的病,只怕饭都没得吃。跟我的就你们二三人,但凡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只报我要吃药就好。反正我是镇日吃药。”

阿子低低应一声。

萧玠端起汤药,突然问道:“教坊里有没有琵琶弹得好的?”

他自觉这话问得不对,又改道:“谁琵琶弹得最好?”

阿子想了想,“听说有几个前朝就留下的琵琶手,还得过从前天子的夸赞。只是陛下不爱女乐,也没怎么演过。”

萧玠问:“年纪老大吗?”

阿子笑道:“年纪太轻,技艺也不见得精纯呢。”

萧玠点点头,继续吃药。

阿子试探道:“殿下是遇到什么人吗?”

萧玠笑道:“我遇到一把很好的琵琶。”

阿子不明所以,正要再问,突然听得外头人声脚步声乱作一团,忙出门去看,正有侍从赶进来,喘着粗气道:“有人策马夜闯行宫,还带剑披甲,只是他有东宫鱼符,臣等不敢轻易伤他,特来请示殿下……”

阿子看到,太子听见“鱼符”二字时双眼骤然点亮。他将没吃完的药碗丢开,声音急切道:“是小郑将军。快迎他进来,备点热汤吃食,问问厨房还有没有樱桃煎?”

本文沈娑婆视角为第一人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