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逢春山 > 第16章 第16章-夜晚

逢春山 第16章 第16章-夜晚

作者:青玖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8:36:26 来源:文学城

影院大厅灯火通明,墙上挂满了各式电影海报。林知砚仰头看着排片表,心脏怦怦直跳。排片不少,有科幻大片、文艺爱情片、动画片,甚至还有一部看起来颇为晦涩的纪录片。

“学姐,你看……我们看哪部?”她侧头问沈凇。

沈凇的目光快速扫过排片表,神情一如既往的审慎。“你决定。”她将选择权轻飘飘地抛回,语气平稳,听不出偏好。

林知砚深吸了一口气,指尖在排片表上犹豫地移动。最终,她停在了一部名为《蓦然回首》的影片上——海报风格文艺,简介似乎关乎时间、记忆与未言明的情感。

“这部……《蓦然回首》,听说叙事很特别,情感刻画很细腻……”她小心翼翼地推荐,观察着沈凇的反应,试图从那双平静的眼眸中读出些什么。

沈凇看了一眼海报和简介,略一沉吟:“可以。”

没有反对!林知砚心里小小地松了口气,又因这即将到来的、可能暗含隐喻的观影而更加紧张。她主动去取了票,又买了爆米花和饮料。将爆米花桶递向沈凇时,沈凇微微摇头:“谢谢,不用。”只接过了那瓶矿泉水。

影厅暗下来,影片开始。《蓦然回首》独特的笔触与色彩在银幕上流动。故事围绕着两位热爱画画的少女——藤野与京本展开。她们因画结缘,性格迥异却心意相通,在交换漫画、共同创作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而真挚的情谊。

影片的氛围在明媚与忧伤间巧妙转换。直到那个无法挽回的日常被呈现: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白天,藤野兴冲冲地拿着毕业去向调查表,跑过她们熟悉无比的街道,前往京本的家,想要邀请她一同报考美术学校。就在一个平凡的街角,或许是因为朋友的呼唤,或许只是心血来潮,藤野像往常一样,蓦然回首,脸上还带着灿烂的笑容。

然而,影片并没有直接展示悲剧本身,而是用声音的戛然而止、画面色彩的瞬间抽离,以及一个漫长到令人窒息的空镜——定格在那个空无一人的街角——来暗示那场突如其来的、无法言说的意外。这个回眸,成了永别。

镜头切换至多年以后。藤野的生活笼罩在无声的悔恨与怀念中。她独自坐在曾经两人一起画画的房间,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尘埃依旧在光柱中飞舞。在某个恍惚的瞬间,她再次,蓦然回首,望向那扇空荡荡的房门。镜头久久凝视着那片虚空,那里曾经站着羞涩的京本,如今只剩下蚀骨的寂静与无尽的“如果当初……”。这个长镜头,将“失之交臂”的永恒遗憾渲染得无比沉重。

就在这一刹那,林知砚感到鼻尖猛地一酸,一种强烈的共鸣席卷了她。藤野那一次日常的、充满希望的回头,竟成了命运的断点;而后来无数次在回忆中的痛苦回首,却再也换不回那个身影。

这种“因一次不经意的告别竟成永诀”的极致遗憾,以及“如果当时能走快一步,如果当时没有回头”的无尽追问,精准地击中了林知砚。她害怕,自己对沈凇这份小心翼翼、未能言明的情感,是否会因为此刻的犹豫和怯懦,在未来某个时刻,也变成一种无法弥补、只能空对回忆的“蓦然回首”。

这种恐惧和共鸣交织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几乎是本能反应,林知砚极其轻微地、不受控制地侧过头,用余光飞快地瞥向身边的沈凇。

她的动作轻得不能再轻,生怕惊扰了这份黑暗中的静谧。然而,就在她视线瞥过去的瞬间,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沈凇似乎也因这个镜头微微动了一下。她的目光正从银幕上收回片刻,仿佛无意识地、恰好扫过林知砚的侧脸。

昏暗的光线下,林知砚看不清沈凇眼中的具体情绪,只隐约觉得那镜片后的眸子比平时更加深邃,像蒙上了一层薄雾。

林知砚像被烫到一般,立刻转回头,指尖下意识地蜷缩起来,深深陷进掌心。

电影散场,随着人流走出影厅。林知砚还沉浸在影片带来的感伤与自身情感的激荡中,有些恍惚。

“非线性叙事结构运用得很巧妙,对记忆碎片化的处理有借鉴意义。”沈凇开口,依旧是冷静的分析,但顿了顿,她的目光落在林知砚似乎有些出神的脸上,语气比平时缓和了些许,“影片对……人物内敛情感的刻画很细腻。你似乎感触很深?”

林知砚的心又是一紧,像被看穿了心事。她连忙低下头,掩饰性地揉了揉眼睛,声音有些发虚:“啊……是,拍得很美,那种……克制又深刻的情感,挺打动人的。”她不敢多言,生怕泄露太多。

沈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这种基于细节和氛围的情感渲染,确实比直白的表达更有力量。”

时间已近午夜。打车回学校的路上,两人都沉默着。城市的霓虹透过车窗,在沈凇脸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林知砚靠在车窗边,看着沈凇沉静的侧影。

这个夜晚像一首未完成的诗,美好,怅惘,意味深长。

到了校门口,下车。冬夜的校园寂静无人,只有路灯伫立。

“谢谢学姐……今晚陪我来看这部电影。”林知砚站在宿舍楼下,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是还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沈凇停下脚步,转过身。路灯的光线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看着林知砚,目光比平时多停留了几秒,似乎察觉到了眼前人异于平常的情绪波动。

“是一次不错的观影体验。”沈凇的语气温和了些许,“故事里的情感,有时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理解。晚安,林知砚。”

“晚安,学姐。”林知砚目送着沈凇转身走向研究生公寓的方向,直到那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中。

她站在原地,良久,才走进了宿舍楼。

影院归来后的几天,林知砚的心绪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层层,久久难以平静。《蓦然回首》中那份刻骨的遗憾与“失之交臂”的痛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她害怕自己对沈凇这份日益清晰的情感,也会因怯懦和犹豫,最终沦为一场无声的告别,只能在回忆中无数次“蓦然回首”,空对寂寥。

这种恐惧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她渴望靠近,渴望确认,渴望抓住眼前真实的光亮,而不是在未来追悔莫及。

假期里的实验室比平日安静许多,但林知砚的日程却排得满满当当。她将自己沉浸在沈凇推荐的一系列关于实时图形学与感知优化的进阶论文里,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便整理好思路,在微信上向沈凇请教。

「学姐,关于这篇论文里提到的‘感知熵’用于动态采样权重的计算,我推导到第三步时,对这个条件概率的假设有些疑问……[图片]」林知砚的消息总是条理清晰,附带详细的推导过程和卡点。

沈凇的回复通常不会立刻到来,但总会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言简意赅,直击要害:「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是场景光照变化满足马尔可夫性。参见其引用的附录B.2,有更严格的数学证明。你的疑问在于忽略了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性。」

这样的交流成了假期里的常态。林知砚珍惜每一次对话,哪怕只是纯粹的学术探讨,也让她感觉与沈凇的世界保持着微弱的连接。每一次屏幕上跳出“S.Song”的回复,都能让她心跳加速片刻。

然而,学术上的靠近并不能完全安抚林知砚躁动的心。她渴望更多元的、脱离代码和论文的接触,渴望看到沈凇在实验室之外的样子。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林知砚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和摇曳的树影,一股冲动涌上心头。她拿起手机,斟酌着措辞,给沈凇发去了消息:

「学姐,今天天气真好!突然很想出去透透气,骑自行车沿着环城绿道转转。你……要不要一起?(期待.jpg)」

消息发出去后,林知砚紧握着手机,紧张地等待着。她想象着沈凇或许会以“效率不高”、“有安排”等理由婉拒,也奢望着那“万一”的同意。

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起。

S.Song:「谢谢邀请。不过我今天下午需要完成一篇论文的修改,时间上不太充裕。」

意料之中的婉拒。林知砚看着屏幕,心底划过一丝淡淡的失落,但并没有太意外。沈凇的拒绝礼貌而合理。林知砚回复了一个「好的,学姐也注意休息~」,便努力将这点失落挥散。她告诉自己,这很正常,沈凇的世界本就以学术为优先。

但那份想要创造共同记忆的渴望并未熄灭。过了几天,当林知砚看到天气预报说周末将是晴朗天气,适宜登山观景时,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

在一次关于渲染路径优化的讨论结束后,沈凇刚合上电脑,脸上带着一丝工作暂告段落的松弛。林知砚抓住这个空隙,状似随意地开口:

“学姐,这周末天气好像不错。我听说西山森林公园的步道修得很好,山顶的日出视野特别开阔。想着好久没活动了,打算周六凌晨去爬山看日出。”她顿了顿,观察着沈凇的反应,继续用尽量自然的语气说,“不知道你周末有没有安排?如果……如果你也对看日出有兴趣的话,要不要一起去?”

沈凇闻言,动作微微一顿。她抬眼看向林知砚,目光在她看似平静却隐含期待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她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快速评估日程和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短暂的沉默让林知砚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沈凇轻轻推了下眼镜,点了点头,声音平稳却清晰地传入林知砚耳中:

“可以。周六早上四点,校门口见。”

同意了!

巨大的、混杂着难以置信和狂喜的暖流瞬间席卷了林知砚的全身。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好!四点,校门口见!”林知砚用力点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

沈凇“嗯”了一声,便拿起东西离开了实验室,她似乎只是答应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而留在原地的林知砚,却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而充满期待。窗外的夜色温柔,星光闪烁,林知砚却仿佛看到了布满天空的烟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