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山区学生的困难,他们心里清楚,仅靠外界资助与一时帮扶,根本无法彻底改变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和学生家庭贫困的现状。解决了部分学生的辍学问题后,肖敏和赵刚依旧满心忧虑
一天,两人对着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教学资料发愁。突然,肖敏眼前一亮,兴奋地说:“咱们这大山资源丰富,学校能不能带着学生搞勤工俭学项目?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赵刚听后,也激动起来,连忙点头赞同:“这个想法太棒了!不仅能缓解学校经济压力,还能让学生得到锻炼。”
二人立刻去找李长贵校长,提出了这个想法。校长听完,沉思片刻后说道:“想法不错,但困难也不少,既要保障学生安全,又得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不过,为了孩子们,咱们可以试试。”得到校长支持,肖敏和赵刚干劲十足,马上着手规划具体方案。
他们首先想到开垦荒山。学校向所在生产队提出申请,希望能获得一座荒山用来种植红薯来养猪。经过校长李长贵等学校领导与生产队干部多次沟通协商,生产队最终同意划出一座相对平缓、土壤肥沃的荒山。消息传来,全校师生都欢呼雀跃,对这个计划满怀期待。
说干就干,学校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动员大会,向学生们详细介绍勤工俭学的意义和计划。老师和学生们纷纷表示支持,都想为学校和自己的学习出份力。周末,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师生们扛着锄头、铁锹等工具,浩浩荡荡地向荒山进发。
刚开始,开垦工作困难重重。荒山上杂草丛生,石头遍地,一锄头下去,常常只能刨起一小块土。但师生们没有丝毫退缩,大家齐心协力,男生负责除草、搬石头,女生跟在后面翻土、平整土地。肖敏和赵刚等年轻老师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开挖荒山,一边指导学生干活。肖敏看着学生们努力的样子,心中满是感动:“这些孩子年纪虽小,却都很懂事,再苦再累也不抱怨。”经过连续几个周末的奋战,原本荒芜的山坡终于变成了一片片整齐的梯田。
接着,学校买来红薯苗和小猪崽,开启了种植和养殖。在红薯苗还没长出来时,先安排学生利用劳动课打猪草。同时,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给红薯浇水、施肥、除虫,精心照料这些幼苗。小猪崽在学生们的细心喂养下,也一天天茁壮成长。每次去看自己负责的“小宝贝”,学生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除了开垦荒山,学校还利用劳动课组织学生进山挖药材,每年寒露至霜降的空闲时间,还安排学生去捡茶籽。肖敏和赵刚特意邀请村里经验丰富的老药农给学生上课,讲解各种药材的识别方法、生长习性和挖掘技巧。进山前,老师们反复强调安全事项,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明白。
走进山林,学生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老师的指引下仔细寻找药材。有的学生眼尖,很快就发现藏在草丛中的柴胡;有的学生则跟着老药农,认真学习如何辨别黄芪和党参。每挖到一棵药材,学生们都会兴奋地展示给小伙伴们看,分享自己的喜悦。
挖回来的药材,由学校统一晾晒、分类,然后联系药材收购商前来收购。第一次拿到卖药材的钱时,师生们都激动不已。这些钱虽不多,却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学校用这笔钱购置了一批崭新的图书,摆满了学校图书馆,还为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了学费。
对于捡茶籽活动,肖敏和赵刚筹备得格外精心。他们深知茶籽采摘时间的重要性,不同品种的茶籽成熟时间不同,“寒露籽”要在寒露时采摘,“霜降籽”则需在霜降时采摘,提前或推迟采摘都会影响茶籽的品质和出油率。为确保收获高质量的茶籽,他们决定在生产队收完茶籽后,组织学生去采摘那些树上残留或掉落在地下的。
采摘前的动员大会上,肖敏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又充满期待地看着台下学生们,说道:“同学们,这次捡茶籽活动,不仅能改善学校经济状况,更是一次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大家要齐心协力,不怕辛苦,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纷纷交头接耳,对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期待。赵刚在一旁补充道:“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指挥,我们争取满载而归!”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学生们早早来到学校集合,每个人都背着小背篓,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肖敏和赵刚带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茶山进发。一路上,学生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采摘。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从来没捡过茶籽,不知道难不难。”还有的学生充满信心地回应:“肯定不难,我觉得这肯定特别好玩!”
到达茶山后,学生们发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枝头的茶籽果已被村民摘得所剩无几。李长贵、肖敏、赵刚等老师赶忙告诉学生如何寻找树枝或树边残留的茶籽果。讲完后,学生们分组开始采摘,老师们再次着重强调了安全事项。
学生们迅速分散开来,投入到采摘工作中。他们弯下腰,在草丛中仔细翻找掉落的茶籽,每发现一颗,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兴奋地放进背篓里。有的学生还互相比赛,看谁捡得又快又多。“我这里又找到了一大把!”一个学生兴奋地喊道。其他学生听到后,更加努力地寻找起来。
肖敏和赵刚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看到学生们认真的模样,肖敏心中满是欣慰:“这些孩子虽然生活在山区,但他们勤劳、懂事,只要给他们机会,未来一定不可限量。”赵刚也感慨地说:“是啊,这次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背篓渐渐装满了茶籽。大家脸上挂满汗珠,身上沾满泥土,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休息时,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的采摘心得。“我发现地上的茶籽有时候藏在树叶下面,要仔细看才能找到。”“树上剩下的茶籽虽然难摘,但只要用树枝轻轻一敲,就会掉下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
经过一天的努力,采摘活动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学校,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却充满成就感。看着那一堆堆装满茶籽的背篓,肖敏和赵刚知道,这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他们为改善学校条件迈出的坚实一步。
一个月后,到了榨油的时候。天刚蒙蒙亮,肖敏、赵刚和几位老师便挑起装满茶籽的担子,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向榨油坊走去。抵达榨油坊,师傅早已等候,迅速开工。在烘干、碾籽、蒸敷、踩敷、上榨等工序中,师傅手法娴熟,老师们默契配合打榨油锤、提油。当金黄透亮的茶油流入容器,老师们欢呼起来,感慨一路艰辛终有回报。
榨出的茶油,小部分用于改善学校食堂伙食,大部分由学校组织售卖,收入投入学校建设和资助贫困学生。
学校勤工俭学项目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周边学校参观学习,媒体也进行报道,引来更多社会关注与支持。
学校经济状况显著改善,学校的设施年年更新,图书馆藏书增多了一些,校园更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成绩进步。李长贵校长和肖敏、赵刚等仍不满足,利用假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与其他老师探索,将勤工俭学与教学结合,形成山区学校特色实践教育模式,开设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