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45章 第 45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45章 第 45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杜二公把赵匡胤送到西书房安置妥当,又转身去给老母亲请安。直到看着老母亲睡熟,他才松了口气,挽着妻子褚氏往自己房里走。两人刚进屋,正准备宽衣歇息,门外突然传来丫鬟小翠慌慌张张的声音:“老爷!夫人!不好了!西书房着火了!”

杜二公一听,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拉着褚氏就往外冲,连鞋都没顾上穿好。可跑到西书房门口一看,哪有半点儿火苗?反倒是整座西书房的屋顶被一层淡淡的红光罩着,像蒙了层胭脂似的。夫妻俩对视一眼,都觉得奇怪,悄悄凑到门缝边往里瞧——只见赵匡胤安安稳稳躺在床上,呼吸均匀,可他头顶上方,竟隐隐飘着一条赤色真龙的影子!那龙鳞泛着金光,龙嘴里还不住地吞吐着橘红色的火焰,火焰不烧衣物,也不烫被褥,只把书房照得暖融融的。

褚氏吓得差点叫出声,杜二公赶紧捂住她的嘴,指尖都在发颤。两人又看了一会儿,见真龙影子渐渐淡了,才轻手轻脚地往后退。回头再看屋顶的红光,依旧像着火似的亮着,杜二公压低声音对褚氏说:“这事可千万不能声张,要是传出去,官府说不定会来搜捕,咱们山寨就完了。”褚氏连连点头,两人快步回了房,又特意叫住路过的老丫鬟张妈,叮嘱道:“你去厨房盯着夜宵,让底下人都别往西书房那边去,别惊扰了赵公子休息。”张妈虽纳闷,却也没多问,点头去了。

夫妻俩坐在床边,半天没说话。还是褚氏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和后怕:“当家的,我刚才看得真切,赵家外甥头顶上那是真龙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征兆,他以后说不定真能当皇帝!”

杜二公摩挲着手指,缓缓点头:“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这事了,只是前些日子山寨里事多,一直没来得及。去年中秋节过后,有个叫苗光义的道人上山,非要给我相面。他说咱们这外甥是真命天子,还让我趁机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日后好帮他成事。我当时还觉得他是胡说八道,可今天亲眼见了真龙,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这孩子以后必定是天子,只是这事咱们俩知道就行,绝不能让第三个人听见。”

褚氏眼睛一亮,又往前凑了凑:“说起来还有件怪事!我昨天半夜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穿道袍的白胡子老头,手里拿着本簿子,笑着跟我说:‘你女儿丽容有后妃的福气,你可得好好照顾她。记住,等真龙出现的时候,就是她遇着贵婿的时候。’我当时还跟他说:‘我们就是占山为王的,女儿哪有那福气当后妃?’可那老头拉着我就走,说要给我看证据。”

“我跟着他走到一个地方,满眼都是高大的宫院,柱子上雕着凤凰,门窗都是金玉镶的,比咱们山寨的大堂气派十倍都不止。宫里头的摆设更是奢华,翡翠屏风、玉如意摆了一地,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两边还站着好多穿彩衣的宫女,一个个低头垂手,中间坐着个穿宫装的美人,头上插着金步摇,看着特别尊贵。你猜那美人是谁?”

杜二公笑着摇头:“你做的梦,我哪能知道?难不成是宫里的娘娘?”

“哪是什么娘娘!”褚氏拍了下床沿,“那就是咱们家丽容啊!我当时都懵了,刚想进去问她怎么会在这儿,你突然翻了个身,用脚蹬了我肩膀一下,我就醒了。醒的时候还听见外面喽啰刚打了四鼓呢!你说这梦奇不奇?”

杜二公哈哈大笑,伸手捏了捏褚氏的脸:“这梦是够奇的,都怪我那脚没规矩,把你惊醒了,不然你还能跟咱们女儿多说几句话,沾沾她的福气。回头我可得好好‘罚’它。”

褚氏啐了他一口,却也笑了:“都什么时候了还说笑话!我琢磨着,我这梦跟今天见的真龙,说不定就是应在一处了——丽容和外甥说不定真有姻缘!咱们明天就把女儿许给外甥吧!等他以后当了皇帝,咱们就是国丈和国丈母娘,下半辈子也能风光风光!”

杜二公却皱了皱眉:“我听说外甥在东京已经娶了亲,再把丽容许给他,会不会委屈了女儿?”

“你这就是死心眼!”褚氏急了,“皇帝有三宫六院,富贵人家也有三妻四妾,外甥以后是要当皇帝的,难道还不能多娶一个?就算当不了正宫,偏宫也是尊贵的,总比嫁给山里的粗人强。再说丽容性子软,跟着外甥,咱们也能放心。”

杜二公看着妻子急切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其实我早就有这心思了,就是怕你觉得不妥,故意试探你。既然咱们想到一块儿去,明天就请老母亲出面说合,这样更妥当。”褚氏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夫妻俩又商量了半天细节,才安心睡下。

第二天一早,杜二公和褚氏就去了老母亲房里。老母亲一听要招赵匡胤当女婿,笑得眼睛都眯了:“我早就看外甥这孩子稳重,跟丽容也般配,这事我来办!”说着就叫小翠去西书房请赵匡胤。

赵匡胤很快就来了,先给老母亲磕了头,又给杜二公夫妇问好,才问道:“外婆,您叫我来,是有什么事吗?”

老母亲拉着他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孩子,外婆叫你来,是有桩喜事要跟你说。你母舅夫妇就丽容这么一个女儿,今年十五了,模样周正,针线也好,还会煮你爱吃的小米粥。我们想把丽容许给你做妻子,你愿意吗?”

赵匡胤愣了一下,赶紧起身:“外婆,谢谢您和母舅舅母的好意,只是我在东京已经娶了贺氏为妻,再娶丽容表妹,怕是委屈了她。而且我现在奉旨领兵,军务在身,也没心思考虑私事。”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死脑筋!”老母亲假装生气,“皇帝都能三宫六院,你以后要做大事的人,多娶一个妻子算什么?丽容不介意,我们也不介意。再说你跟丽容是表亲,亲上加亲多好!”

褚氏也赶紧接话:“外甥,咱们是至亲,哪用等什么父母之命?外婆做主就行!也不用你备什么聘礼,你只要留下一样东西当定情物,这事就算定了,以后绝不反悔。”

赵匡胤看着眼前几位长辈恳切的眼神,心里也有些动摇。他想起母亲杜氏(杜二公的亲妹妹)临走时给他的那只玉鸳鸯,说:“以后遇到能帮你、又让你动心的姑娘,就把这个给她,算是娘替你认下这门亲。”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玉鸳鸯,犹豫了片刻,还是解下来递给褚氏:“舅母,这玉鸳鸯是我母亲给我的,我就用它当定情物吧。等我班师回朝,再禀明父母,风风光光地来娶丽容表妹。”

褚氏接过玉鸳鸯,见上面雕的鸳鸯栩栩如生,心里乐开了花,赶紧递给里屋的丽容。丽容刚才一直在屏风后偷听,早就羞得满脸通红,接过玉鸳鸯时,指尖都在发烫。旁边的丫鬟春桃凑过来,小声打趣:“小姐,以后您就是赵公子的人了,再也不用愁嫁啦!”丽容羞得把她推开,却忍不住偷偷摸了摸玉鸳鸯,心里竟有些期待。

赵匡胤又跟长辈们聊了会儿,才起身告辞,跟着杜二公去了前厅。李通和周霸已经在那儿等着了,见赵匡胤来了,赶紧起身见礼。李通笑着说:“赵公子,我们已经选好了五千精兵,都是山寨里最能打的弟兄,跟你一起去潼关。剩下的人我已经跟褚夫人交代好了,让她守着山寨,保证万无一失。”

赵匡胤点点头,又跟李通、周霸仔细核对了兵力部署,才一起去校场点兵。等大军整顿好,杜二公亲自送他们下山。到了山下的大营,郑恩和二董(董遵诲、董元卿)早就等着了,郑恩一见赵匡胤,就大步冲过来,拍着他的肩膀笑:“二哥,你可算来了!再不来,我都要带着人去潼关门口叫阵了!”赵匡胤笑着捶了他一下,又跟二董寒暄了几句,才传下命令:“放炮起行!目标潼关!”

号角声响起,一万六千大军浩浩荡荡地往潼关方向去了,咱们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高行周,自从从滑州领兵回潼关后,心里就一直不踏实,还染了风寒,天天咳嗽,只能在帅府里静养。儿子高怀德每天守在床边,端药递水,寸步不离。帅府里的大小事,都交给了副将岳元福打理。

这天早上,高怀德正给父亲煎药,突然听见前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没过一会儿,探子就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在地上大喊:“元帅!不好了!郭威那贼子攻破了汴梁,逼着汉主自尽,自己登基当皇帝了!还改了年号,叫什么‘广顺’!”

高行周一听,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到了高怀德的手背上,烫得他一缩,却顾不上疼,赶紧扶住父亲:“爹,您别激动!”

“激动?”高行周气得浑身发抖,胸口剧烈起伏,“我受汉主的恩宠,当了这么多年的将军,如今他被贼子害死,我却不能为他报仇,这算什么忠臣!郭威那老贼,篡夺皇位,早晚要遭天谴!”他越说越激动,突然眼前一黑,直直地倒了下去。

“老爷!”后堂的高夫人听见动静,赶紧跑出来,见高行周晕过去了,当场就哭了,“怀德,快!快拿汤来!”高怀德手忙脚乱地端过刚温好的参汤,丫鬟们一起上前,小心翼翼地把汤喂进高行周嘴里。

过了半个时辰,高行周才缓缓睁开眼,长叹一声:“我倒是想领兵去东京杀贼,可汉主的福气已经尽了,郭威那贼子正得势,我就算去了,恐怕也只是白白牺牲将士们的性命,什么用都没有。可要是不去……天下人会说我高行周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连君主的仇都不敢报,我这一辈子的名声,可就全毁了啊!”

他左思右想,越想越乱,只觉得头晕脑胀,干脆和衣躺在榻上,闭着眼想对策。可想来想去,还是没个头绪。直到第三天早上,他突然坐起身,叫来了高怀德:“怀德,爹食了汉主的俸禄,就算君主不在了,也该守住这潼关,不叫贼子夺走。可天意难违,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恐怕也挡不住郭威的势力。”

高怀德愣了愣:“爹,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您是想……”

“你还年轻,又没受过汉主的官职,没必要跟我一起送死。”高行周看着儿子,眼神里满是不舍,“你赶紧收拾行李,带着你母亲回山东老家去,找块地种田过日子,也能保住咱们高家的血脉。日后要是你弟弟怀亮回来了,你们兄弟俩要和睦相处,好好孝顺你母亲,就当是替我尽孝了。”

原来高行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高怀德,小儿子高怀亮从小就失散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找到。高怀德一听父亲要让自己走,当场就跪了下来,眼眶通红:“爹,我不走!您病成这样,我要是走了,谁来照顾您?而且郭威是咱们的仇人,我要跟您一起守潼关,杀贼报仇!”

“糊涂!”高行周把他扶起来,声音有些沙哑,“守潼关是我的责任,可你不一样,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家不能断了根,你必须走!”他语气坚定,容不得半分反驳。高怀德知道父亲的脾气,只能含着泪点头。

高夫人躲在门外,听见父子俩的对话,早就哭成了泪人。她回到房里,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抹眼泪。高怀德看着母亲的背影,悄悄从墙上取下父亲的那把“青锋剑”——这是高行周年轻时征战用的剑,剑刃锋利,还刻着“忠君报国”四个字。他把剑裹在包袱里,对高行周说:“爹,这剑我带着,以后我一定用它杀贼,替您和汉主报仇!”

高行周看着那把剑,眼圈也红了,却只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路上小心,照顾好你母亲。”

第二天一早,高怀德扶着母亲上了马车。岳元福亲自送他们到城门口,递给他一袋银子:“公子,这是我攒的一点心意,路上用得着。要是遇到难处,就往潼关送信,我一定想办法帮你。”高怀德接过银子,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岳将军,您也要多保重,照顾好我爹。”

马车缓缓驶离,高行周站在城楼上,看着儿子和妻子的背影越来越小,忍不住咳嗽起来,咳得胸口发疼。他知道,这一别,说不定就是永别了。

又过了几天,高行周的病还没好,这天正坐在后堂的椅子上,看着窗外的潼关城楼发呆,突然听见关外传來一阵震天的炮响。没过多久,探子就跑进来禀报:“元帅!周主郭威派了兵马前来攻打潼关,现在已经在城外安营了,请您定夺!”

高行周皱紧眉头,心里嘀咕:郭威刚篡了位,手下哪有什么能打的将领?竟然敢来攻潼关,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他打发探子下去,赏了些银子,让他继续盯着。可没过多久,又有两个探子接连来报,说周兵已经把潼关团团围住,还在关外叫阵。

高行周气得咬牙切齿,指着汴梁的方向骂:“郭威你这贼子!竟敢趁我生病来犯我潼关,你当我高行周是好欺负的?就算我病了,也能打得你片甲不留!”他当即传下命令:“关上再加派兵力,日夜巡逻,不许有半点儿懈怠!多备些灰瓶、石子,要是周兵攻城,就用这些打退他们!等我病好了,再亲自领兵出去杀贼!”

中军官领命而去,高行周又觉得不放心,叫来了探事人:“你悄悄出城,去打听一下,领兵的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

探事人乔装成百姓,偷偷溜出潼关,直到天黑才回来,气喘吁吁地禀报:“元帅,小的打听清楚了,领兵的那人现在还没有官职,是前汉主殿前都指挥赵弘殷的大儿子,名叫赵匡胤!”

“赵匡胤?”高行周一听这个名字,心里猛地一震。他年轻时和赵弘殷是同僚,一起为汉主效力,见过几次赵匡胤。那时候赵匡胤才十几岁,跟着赵弘殷来潼关,高行周就觉得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个大富大贵的面相——他年轻时曾学过《麻衣神相》,研究得十分透彻,看人的祸福寿夭从来没错过。后来他还跟赵弘殷打趣:“你这儿子,以后怕是要比咱们都强啊!”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赵匡胤竟然领着周兵来打自己。高行周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心里五味杂陈:要是换了别人领兵,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可赵匡胤有帝皇之相,命大福厚,跟他对阵,自己怕是讨不到好,说不定还要损兵折将。这难道真是天意?天意要灭我高行周,灭这潼关?

他越想越愁,晚饭也没吃几口,就回房休息了。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里乱糟糟的。到了三更天,他索性披了件披风,起身走到天井里,抬头看天象。只见夜空晴朗,明星点点,可周营方向的星星却亮得刺眼,而代表自己的那颗主星,却暗淡无光,像要掉下来似的。

高行周心里一紧,一股气往上冲,冷风一吹,又觉得头晕目眩,站都站不稳。他赶紧扶住旁边的栏杆,闭着眼缓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稳住心神。丫鬟听见动静,跑出来扶他回房:“元帅,夜里凉,您还是回房躺着吧,别冻着了。”

高行周点点头,被丫鬟扶着躺回榻上,闭上眼睛,心里却更慌了:赵匡胤有天命相助,我又病成这样,这潼关,恐怕是守不住了……

再说赵匡胤领着大军到了潼关,安下营寨后,本以为高行周会很快领兵出来迎战,可没想到,一连等了十天,潼关的城门都没开过一次,连个探马都没出来。赵匡胤心里犯了嘀咕,怕高行周暗中调兵,设下埋伏,赶紧派细作人去四处打听。

细作人回来禀报,说潼关四周都没动静,高行周好像一直在帅府里养病,没管军务。赵匡胤这才稍微放心,可又犯了愁:潼关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的交界地,路又窄又险,人称“鸡鸣三省,金斗潼关”,真可谓“一人把守,万夫难入”,硬攻根本没用。

他在营里踱来踱去,忍不住骂道:“那个苗光义,之前在王府里说得天花乱坠,说我运道来了,逢凶化吉,还说我一到潼关就能打赢。可现在都十天了,高行周连面都不露,这不是骗我吗?”

旁边的郑恩听了,赶紧劝:“二哥,你别着急啊!苗先生算得可准了,上次在野雞林,他说咱们能脱险,咱们不就脱险了吗?再等等,肯定会有动静的。”

“等?怎么等?”赵匡胤停下脚步,指着营外的粮草堆,“咱们带的粮草不多了,再等下去,士兵们都要饿肚子了!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神速,要是再拖延,士兵们的士气就散了,高行周再趁机设个计,咱们就完了!”

郑恩挠了挠头,突然眼睛一亮:“二哥,我有办法!你忘了上次在野雞林,韩通那小子缩在营里不出来,还是我一顿痛骂,把他骂出来的吗?这次对付高行周,也用这招!保管把他骂出来!”

赵匡胤一想,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点头:“那好吧,就麻烦三弟跑一趟。”

郑恩一听,乐了,扛起身边的酸枣棍,翻身上了一匹黑马,大声说:“二哥你等着,我这就去把高行周那老东西骂出来!”说完,就打马往潼关方向去了。

到了关下,郑恩勒住马,举起酸枣棍指着城楼上的士兵喊:“你们赶紧去告诉高行周,就说爷爷郑恩来了!让他快出来受死!郭威那贼子篡汉,他不报仇,缩在城里当缩头乌龟,还算什么英雄?要是再不敢出来,爷爷就拆了他的潼关,把他抓去给汉主抵命!”

城楼上的士兵赶紧跑回去禀报,可高行周病得厉害,连起身都费劲,只能对士兵说:“别理他,好好守着城门,等我病好了再说。”

郑恩在关下骂了整整一天,嗓子都喊哑了,城楼上还是没动静,只好悻悻地回了营。接下来的四五天,他天天去关下骂阵,可潼关始终紧闭,连个回应都没有。

高行周手下的将士们可慌了,周兵天天在关外骂,说得越来越难听,将士们的士气一天比一天低。有几个将领实在忍不住,跑到帅府禀报:“元帅,周兵天天这么骂,咱们要是再不出战,士兵们都要撑不住了!”

高行周躺在床上,听着将领们的话,心里又羞又气,猛地坐起身,大叫一声:“气杀我也!”他一把推开上前搀扶的丫鬟,对左右说:“传我的命令,打开城门!我要亲自领兵出去,跟赵匡胤决一死战!”

这一去,可有好戏看了——就算有再多的计谋,也难挽回已经注定的天意;就算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挡不住迎面而来的兵势。正是:空有守土报国的壮志,如今也只能燃起舍身赴死的决心。

到底高行周领兵出战后,战况如何?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