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15章 第 15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郑恩在那破庙里一棍子打下去,有个东西“咕噜咕噜”在地上滚,滚到窗边被门槛挡住才停下。他趿拉着鞋走过去,蹲下来眯眼细看——原来是个泥塑的神像脑袋,被他那根枣木棍给敲下来了。郑恩这辈子没见过几次正经神像,瞅着这圆滚滚的木头玩意儿,忍不住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咱还当是妖怪现原形了,闹了半天是个木墩子!正好,乐子正缺个枕头,枕着它睡觉刚好!”

他说着就拎起神像脑袋,往供桌上一放,“咚”的一声震得桌上的残香掉了两根。这时天已经擦黑,庙外刮起了小风,郑恩摸出怀里的火石,“咔嚓咔嚓”打了好几下才点着香烛。烛火摇曳着映在庙墙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盯着门口看了半晌,也没见半点儿妖怪的影子,肚子倒先“咕咕”叫了起来。

供桌上摆着村民祭献的酒肉——一大块带皮的猪首、一摞油饼、半只酱牛肉,还有一坛封着泥的烧酒。郑恩咽了口唾沫,也不管这是给“妖怪”的供品,伸手就把猪首掰成两半,蘸着碟子里的醋和蒜泥,张嘴就啃,油汁顺着下巴流到衣襟上,他也不在意,随手用袖子一抹。接着又拿起油饼,卷了把椒盐,三口两口就吞了一张,嚼得腮帮子鼓鼓的。

先把猪首和油饼扫了个干净,他又把酱牛肉撕成条,慢慢嚼着品滋味——这牛肉炖得够烂,带着酱香味儿,比他以前贩香油时啃的干硬馒头强百倍。等肉也吃完了,他抱起酒坛,“啪”的一声拍开泥封,对着嘴就灌,酒液“咕嘟咕嘟”往喉咙里咽,像久旱的龙喝着泉水,又像饿极的苍蝇叮着肉,没多大一会儿,一整坛烧酒就见了底。

他抹了抹嘴,又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眯着眼笑:“管他有没有妖,乐子先吃痛快了再说!趁着这酒劲儿,正好睡一觉!”说着就把空盘空坛往墙根一推,拎起那神像脑袋当枕头,往供桌上一躺——没有被褥,就裹紧了身上的粗布衣裳,枣木棍也抱在怀里,跟抱着宝贝似的。烛火渐渐烧到了头,“嗤”的一声灭了,庙里只剩下郑恩粗重的呼噜声,混着窗外的风声,倒也显出几分安静。

快到三更的时候,郑恩正梦见自己抱着大坛烧酒喝,忽然被一阵“呜呜”的风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醉眼坐起来,耳朵竖得老高——这风刮得邪乎,起初只是“沙沙”地扬着尘土,后来竟变成“呼呼”的,连庙外的老树都被吹得“吱呀”作响,像是要被连根拔起。

他裹了裹衣裳,提上枣木棍,趿着鞋挪到窗边,扒着窗缝往外看——月亮躲在云里,只漏出点儿微光,照着院子里的杂草。风一刮过,顿时天昏地暗,云团越聚越厚,没一会儿就“哗啦啦”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砸在瓦上,溅起的水花把院子里的泥地泡成了烂泥塘。

就在这时,雨幕里忽然跳下来个东西,两脚“啪嗒”踩在烂泥里,一步步走上台阶,停在窗户外边。郑恩眯着眼瞅,就见那东西把鼻子凑到窗边,“呼哧呼哧”嗅了好几下,声音尖细地说:“不好!这屋里的生人味儿怎么这么重?”说着就往后退,像是怕被什么东西沾到似的。

郑恩的酒劲儿还没全过,眼神有点儿模糊,但也看清楚了那东西的模样:头上戴着个分岔的金冠,身上穿的锁子甲上缀着梅花形的铁片,腰里系着条虎皮裙,脚上趿着双麻鞋;脸又黄又瘦,额头窄窄的,嘴巴尖尖的,眼睛滴溜溜转,手里还攥着个金光闪闪的如意,两只长耳朵竖得笔直,像是在听周围的动静。

郑恩心里乐了:“乐子活了这么大,只听人说过妖怪,从没见过真的!原来妖怪长这样,今天也算开了眼了!”他悄悄伸出手,慢慢推开窗户,“噌”的一下就跳了出去,举起枣木棍大吼一声:“驴球入的!你是哪来的妖精,敢在这儿害人?乐子今天就拿了你!”

那妖精没防备,吓得“哎呀”一声,慌忙举起手里的金如意去挡。“嘭”的一声,枣木棍撞在金如意上,溅起一串火星。郑恩的力气大,震得妖精胳膊发麻,往后退了两步,踩在烂泥里差点滑倒。两人就这么在院子里打了起来——郑恩喊得像打雷,妖精的眼睛亮得像电;郑恩迈着大步往前冲,妖精踮着脚往后躲;郑恩手里的枣木棍专往妖精的天灵盖打,妖精的金如意只敢护着自己的额头。

棍子和如意撞了一下又一下,金光照得雨幕都亮了几分。郑恩心里想:“这妖精看着邪乎,本事倒不怎么样!今天非打得它现原形不可,让孟家庄的人看看乐子的能耐!”妖精心里却慌了:“这黑汉的力气怎么这么大?我以前吃小孩的时候,没人敢拦我,今天怎么碰上个硬茬?”

打了二三十个回合,妖精实在撑不住了,转身就想往雨里跑。郑恩哪能让它跑了?迈开大步追上去,嘴里喊着:“你往哪儿逃!今天遇上乐子,你就别想活了!”说时迟那时快,他双手把枣木棍举过头顶,眯着眼瞅准妖精的后脑勺,“啪”的一声打下去——正打在那分岔的金冠上,金冠“当啷”一声掉在泥里,妖精“哎哟”叫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

郑恩怕它装死,又上前补了两棍,直到妖精的脑袋开了花,没了动静,才停下。这时雨小了些,月亮从云里钻出来,他低头一看——地上哪还有什么妖精?分明是一只长着八叉角、身上带着梅花斑点的大鹿,那金如意也变成了一根带着露珠的灵芝草。

郑恩踢了踢鹿的尸体,撇撇嘴:“原来就是个野鹿成精,还敢吃人家孩子,装什么大王!”说着就解下腰里的鸾带,拴在鹿的叉角上,把它拖到窗边,系在窗棂上——怕它跑了,又拽了拽,确认拴紧了才放心。

他拎着枣木棍回到庙里,把窗户关好,这时天快亮了,酒劲儿也全醒了。他又躺回供桌上,枕着神像脑袋,没多大一会儿,呼噜声又响了起来——刚才打妖精费了不少劲,他早就困了。

再说昨天送郑恩来庙的郑老者,他姓郑名老实,是孟家庄的老住户,家里有个十岁的孙子,前几天差点被妖精当成祭品。自从把郑恩送进庙,他就没睡过安稳觉,坐在炕边搓着手,一会儿想:“那黑汉说自己能降妖,要是真能成,不光我孙子安全了,全村人都能好过。”一会儿又想:“要是他只是吹牛,连妖精都打不过,不光他要送命,妖精恼了,说不定会报复全村,到时候我可就成了罪人了!”

他就这么左思右想,一夜没合眼,天刚亮就爬起来,叫上家里的小使郑小三,让他去叫邻居——有开杂货铺的李掌柜、种庄稼的王二、还有会打猎的赵大叔,一共十几个人,跟着他往庙里跑。

到了庙门口,郑老实推了推庙门,没推开,又敲了敲,里面没动静。他心里一紧,对着众人说:“列位邻居,都怪我昨天糊涂,听了酒馆掌柜的话,把那黑汉送进来,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咱们村可就遭殃了!”

李掌柜皱着眉说:“郑老哥,别急啊!庙门关着,咱们也不知道里面怎么样,再敲敲试试!”说着就撸起袖子,用拳头“咚咚”地砸门,王二还捡了块石头,“砰砰”地敲着门框,赵大叔则趴在窗缝上往里看,可里面太暗,什么也看不见。

郑恩正睡得香,忽然被一阵“咚咚”的响声吵醒,还以为是妖精又回来了,慌忙坐起来,抱起枣木棍就跳下供桌,走到窗边,“哗啦”推开窗户——天已经亮了,太阳刚升起来,照得院子里亮堂堂的,外面站着十几个村民,手里拿着石头、树枝,正使劲敲门。

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村民,开口喊道:“来了来了!乐子这就开门!”

外面的人听见声音,都松了口气——李掌柜笑着说:“太好了!他还活着!”郑老实更是激动得手都抖了,等着郑恩开门。

门一打开,郑恩拎着枣木棍站在门口,身上的粗布衣裳还沾着酒渍和泥点,却精神头十足。郑老实赶紧上前,拉着他的胳膊问:“壮士,你一夜没出事吧?那妖精……拿住了吗?”

郑恩哈哈大笑,拍了拍胸脯:“老人家放心!乐子捉妖从没失手过!昨晚把那妖精打得脑浆迸裂,拴在窗边了,你们进来看看就知道!”

众人跟着他走进庙,心里还有点怕——李掌柜走在最后,时不时回头看;王二的手还攥着石头,没敢放下;赵大叔倒是胆大,跟在郑恩身边,想看看妖精长什么样。

走到窗边,郑恩指着拴在窗棂上的鹿尸说:“你们看,这就是那妖精!”

郑老实一看鹿尸,眼泪都快下来了——就是这东西,前几天差点吃了他孙子!他上前踢了一脚,又摸了摸鹿的角,才松了口气:“总算把它除了!壮士,你可真是咱们村的救星啊!”

众人也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壮士本事真大!这么大的鹿精都能制服!”“以后咱们村再也不怕妖精了!”赵大叔还凑过去,摸了摸鹿的尸体,说:“这鹿看着有二百多斤,肉能分着吃,也算是给咱们村的补偿!”

正说着,村里的人听说妖精被除了,都涌了过来——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挤了一庙院。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被妖精吃过,见了鹿尸,忍不住上前踢打,一边打一边哭:“都是你,吃了我的娃!”郑恩看着心里不好受,也没拦着——他知道,这些人心里苦。

这时,村里的老秀才张先生走过来,拱着手问:“壮士尊姓大名?是哪里人?现在做什么营生?”

郑恩挠了挠头,笑着说:“咱乐子是山西乔山县人,姓郑名恩,号子明。以前是贩香油的,后来本钱赔光了,就到处闯荡。我从小就会捉妖,不管多厉害的妖精,见了我都跑不了,平时就靠这个混口饭吃。”

张先生听了,跟身边的郑老实、李掌柜商量了几句,又对郑恩说:“壮士,你现在没营生,不如就留在咱们孟家庄吧!咱们村人多,轮流供你吃喝,你帮咱们镇着妖怪,怎么样?”

郑恩心里一动:“我本来是要找二哥柴荣的,可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留在这儿倒也能吃饱穿暖,先混几天再说。”他想了想,说:“你们要留我也行,但得先说好条件——我冬天夏天的衣服不能少,每天得有酒有肉,还得要两个从人伺候我。你们要是答应,我就留下;不答应,我就走。”

众人一听,都点头答应——郑老实说:“壮士放心!衣服我们给你做,酒肉管够,从人也给你找!”

李掌柜问:“壮士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好去做。”

郑恩说:“我不爱穿花里胡哨的,就给我做顶黑毡帽、一条黑绫手帕、一件青袍子,裹脚、布鞋、袜子也都要青色的。从人要十五六岁的小孩,也给他们穿青色的,我好教他们耍棍,以后也能帮着捉妖。”

众人都应了,李掌柜立刻去镇上找裁缝张师傅;郑老实回家准备早饭——杀了只鸡,炖了锅肉,又搬了坛烧酒,还烙了一摞大饼,让长工挑去庙里;张先生则去村里找从人,最后选了两个孩子——一个叫狗蛋,父母早亡,跟着奶奶过,胆子大,敢接郑恩的枣木棍;另一个叫石头,家里是种庄稼的,老实勤快。

没多大一会儿,长工就把早饭挑到了庙里,郑恩也不客气,坐下就吃——鸡肉炖得烂乎,酒也够烈,他吃得满嘴流油,直到再也吃不下,才拍了拍肚子。长工收拾碗筷的时候,裁缝张师傅也来了,拿着尺子给郑恩量尺寸——郑恩嫌麻烦,动来动去,张师傅只好让狗蛋和石头按住他,才量完。

吃过饭,郑恩叫人找了杆大秤,把鹿尸称了称——二百六十五斤。他让众人把鹿剥了皮,肉分成四份:一份送给酒馆掌柜,还之前吃酒肉的钱;一份送给郑老实,谢他招待;另外两份分给村里的人,让大家都尝尝。

第二天一早,郑恩刚开门,就见郑老实带着几个泥瓦匠来修庙——把破了的窗户修好,把供桌擦干净当饭桌,还添了桌椅、床帐被褥。裁缝张师傅也把新衣服送来了,狗蛋和石头穿上青衣服,跟在郑恩身后,像两个小跟班。

郑恩换上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要不是除了妖,哪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可惜二哥不在,不然也能跟我一起享福。”他闲着没事,就教狗蛋和石头耍棍——狗蛋学得快,就是力气小,郑恩就找了根细点的木棍给他;石头学得慢,但认真,郑恩也耐心教。

从那以后,郑恩就住在孟家庄,村里人像供神仙似的待他,每天都有人送酒肉来。没了妖精,孟家庄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庄稼长得旺,村民也不用再怕孩子被吃,家家户户都能安心睡觉,真是“年谷时熟,岁稔民安”。

再说赵匡胤,自从在木铃关跟柴荣、郑恩分开后,就一个人往首阳山走——他姨母家在首阳山,他想先去姨母家躲躲,等风头过了再找柴荣和郑恩。

可这一路走得真难——首阳山一带连着几年大旱,地里的庄稼全枯死了,草根树皮都被村民挖光了,路上随处可见饿倒的人,有的已经没了气,没人收尸,只能躺在路边。赵匡胤看着心里难受,他身上也没多少干粮,只能省着吃,有时候看到饿极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去一些。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破村子里,遇见一个叫刘大娘的妇人,正抱着个七八岁的孩子哭——孩子饿晕了,嘴唇干裂,脸黄得像纸。赵匡胤赶紧从怀里掏出最后一块干饼,掰成小块喂给孩子,又找了个破碗,去村里唯一的一口井里打了点水,给孩子喂了几口。

孩子醒了,刘大娘对着赵匡胤磕头谢恩:“壮士,你真是好人啊!这村子里的人都快饿死了,前几个月还有人往汴梁逃,说汴梁城里有粮食,我也想带孩子去,可实在走不动了……”

赵匡胤心里一动,问:“大娘,你知道首阳山郑家庄的郑老栓家吗?那是我姨母家,我来找他们。”

刘大娘叹了口气:“你说的是郑老栓啊!他们家三个月前就往汴梁逃了,说是去投奔亲戚,具体去了哪儿,我也不知道。这一带的人,能逃的都逃了,没逃的,要么是走不动,要么是等着饿死……”

赵匡胤听了,心里凉了半截——姨母家也走了,他这趟首阳山算是白来了,白跑了三百多里路。他坐在地上,心里犯愁:“回家吧,外面到处都在抓我,京城肯定查得更严,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去关西找母舅吧,木铃关有守军,怎么过得去?”

他就这么坐在破村里,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办法,只能站起来,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忽然看见前面有一群人,背着叉袋,沿着山路往这边走——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但眼神很警惕,见了赵匡胤,都停下脚步,盯着他看。

赵匡胤上前拱了拱手,问:“列位朋友,你们袋里装的是什么?是粮食吗?”

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姓周,大家都叫他周大哥,他上下打量了赵匡胤一番——见赵匡胤穿着粗布衣裳,但身材高大,眼神有神,不像是普通的村民,倒像是个练过武的。他犹豫了一下,说:“壮士,这一带大旱,哪来的粮食?我们袋里装的是私盐,要往关西去卖。”

赵匡胤愣了一下:“私盐?这可是犯法的。”

周大哥苦笑着说:“没办法啊!不贩私盐,我们一家老小都得饿死。这盐在这边不值钱,到了关西,一斗盐能换一斗米,我们就靠这个糊口,每天担惊受怕的,怕被官差抓着。”

赵匡胤问:“你们往关西去,怎么不走大路,反而走这山路?木铃关怎么过?”

周大哥看了看身边的人,又看了看赵匡胤,压低声音说:“壮士,实不相瞒,我们知道一条小路,能绕开木铃关的守军,偷偷过去。要是走大路,肯定会被官差查,私盐一被搜出来,我们就完了。”

赵匡胤一听,眼睛亮了——他正愁过不了木铃关,要是能跟着这些人走小路,说不定能顺利到关西。他赶紧说:“周大哥,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关西,我母舅在关西,我去投奔他。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还能帮你们看着行李,要是遇到山贼,我也能打几下。”

周大哥犹豫了——他怕赵匡胤是官差假扮的,来查私盐。赵匡胤看出了他的顾虑,从怀里掏出一把旧刀,说:“周大哥,我不是官差,我是因为犯了点事,才想往关西躲躲。这把刀是我以前用的,你们要是信我,就带我一起走;要是不信,我现在就走。”

周大哥接过刀看了看——刀虽然旧,但刀刃很锋利,不像是普通人用的。他又跟身边的人商量了几句,最后说:“壮士,看你也不像坏人,我们就带你一起走。但你得答应我们,路上别多问,遇到官差,就装成我们的伙计,千万别露馅。”

赵匡胤连忙答应:“多谢周大哥!我一定听你们的。”

就这样,赵匡胤跟着周大哥一行人,沿着山路往关西走。山路崎岖难走,到处都是石头和杂草,走了没一会儿,赵匡胤的鞋就磨破了,脚也起了泡,但他没吭声——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去关西的路。

可他不知道,这条小路虽然能绕开木铃关,却藏着更大的危险——山里头有山贼,专抢贩私盐的人,还有些地方有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这一路,等着他们的,是更多的艰难险阻。

正是:

路入崎岖终有路,神行暗昧豈為神?

不知道赵匡胤和周大哥一行人,能不能顺利通过小路,到达关西,咱们下回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