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1章 第 1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世间的事就像下棋,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从来都是天命注定。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终究很难靠侥幸成事。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创下的功绩能光照后世,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有把那些祸害人间的乱事扫清,天下才能安定下来——这是开篇《点绛唇》词里说的道理,也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要说从古到今,王朝更替都有定数。天下太平到了头就会乱,乱到极点又会重新太平,这是改不了的规律。自从唐朝末年开始,五代更替得特别快,几十年里,皇帝换了八个姓氏、十三个国君。那些割据一方的人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战争就没停过。老百姓过得像被倒挂着一样苦,将士们打了无数仗、流了无数汗,可那些国君没一个能把国家稳住的,说到底,他们都不是上天选定的真命天子。

直到大宋的时候,真正的圣人才顺应天命出现。他登基之后,平定了那些割据的藩镇,把大好江山治理得稳稳当当,大宋的基业传了三百年,这么长久的王朝,全是因为这位君主不喜欢杀人,心里装着仁义。就说他攻打南唐的时候,特意嘱咐大将曹彬:“城攻下来之后,千万别杀人。就算南唐那边拼命抵抗,也不能伤害李煜一家人。”就这几句话,正好应了孟子说的“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天下”。他的仁心,就算是三岁小孩都知道他是像尧、舜那样的好皇帝,不用多费口舌说。今天咱们不说他当皇帝之后的事,单说他还没登基的时候,三打韩通、在禅州和人结义这些事,说出来能让听的人吓一跳,看的人瞪大眼睛。这才知道英雄的举动,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天生就有能掀翻天地、搅动江河的本事。就像有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暗中指引,好多事都是自然而然就成了。有首诗说得好:

龙虎的行踪本就不同,

辉煌的事业自有奇迹。

要是君主肯行仁政,

真主又何必降临人间?

话说后汉高祖刘智远去世之后,太子刘承祐登基,就是后来的隐帝。这隐帝性格懦弱,没什么主见。他当皇帝的时候,虽说天下没到太平无事的地步,但战乱也少了些,日子勉强能过下去。就在这时候,有个叫苗训的先生,字光义,他能算出过去未来的事,还懂天文地理。他是奉了师傅陈抟老祖的命令,下山假扮成相士,走遍天下找真命天子。

苗训一开始在洛阳、太原这些地方转了大半年,见了不少当官的、有钱的,可没一个有真主的气象,心里早就有点着急了。后来他到了东京汴梁,在热闹的街上开了家相馆,招牌上写着“辨鱼龙定优劣”——意思就是能看出谁是普通人、谁是大人物。每天来相面的人挤破了门,都是些想当官、想发财的,苗训应付着他们,心里却一直没放下找真主的事。

这天大清早,苗训起来开馆,把帘子挂好,扫完地,正坐在椅子上喝茶,忽然看见一个年轻公子慢悠悠地走进来。苗训抬头一瞧,手里的茶杯“哐当”一下差点掉在地上,心里又惊又喜:“难道这就是师傅说的真主?”他赶紧偷偷往门外看了看,没什么熟人,这才定了定神。

再仔细看那公子的模样:眉毛像尧帝那样宽厚,眼睛像舜帝那样有神,后背像大禹那样挺拔,腰杆像商汤那样结实。两个耳朵垂到肩膀上,一看就是有大福分的样子;双手垂下来能过膝盖,这是能掌权的相貌。脸像熟透的红枣,透着光,额头又宽又亮;身材像泰山一样稳重,走路的时候像老虎、像龙,气派十足。这模样实在不一般,就算现在还没发达,将来肯定能当大官,甚至治理天下。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传了十八代子孙的赵匡胤,字元朗,老家是涿郡的。他爹赵弘殷现在当着殿前都指挥,是个不小的官;娘是杜氏夫人。赵弘殷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就是赵匡胤,老二叫赵匡义,老三叫赵光美,最小的是玉容小姐。

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还是后唐明宗当皇帝。那明宗皇帝每晚都在宫里烧香,对着老天说:“我没什么福气,只是因为天下大乱,被大家推上皇位。希望老天早点降下圣明的人,来当老百姓的君主。”玉帝被他的诚心打动,就派赤须火龙下凡,来治理天下。赵匡胤生在洛阳夹马营,出生那天,满屋子都是红光,还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没散,所以他爹娘都叫他“香孩儿”。

后来石敬瑭认契丹当爹,借兵推翻了后唐,天下又乱了。赵弘殷带着全家逃难,挑着两个儿子(赵匡胤和赵匡义)在路上走,遇到一个奇怪的人,指着他的担子说:“这担子里是两个天子啊!别人说天下没天子,今天天子就被一担挑着走。”赵弘殷当时没当回事,后来一家人搬到汴梁双龙巷住下。直到后汉建立,赵弘殷才出来当官。

这时候赵匡胤刚满十八岁,长得又高又壮,性格大方,还特别会武功,力气比一般人大多了。他已经娶了妻子贺金蝉,贺氏温柔贤惠,把家里打理得好好的。赵匡胤天生就爱打抱不平,和同郡的张光远、罗彦威拜了把子,成了生死兄弟。这三个人每天在汴梁城里逛,看见有人欺负人,赵匡胤肯定第一个冲上去,所以城里不少人都认识他。

这天早上,赵匡胤本来和张光远、罗彦威约好去城外踏青,可他出门早,路过一条小巷的时候,看见两个地痞欺负一个卖针线的老婆婆,把老婆婆的摊子都掀了。赵匡胤哪看得下去,上去三两下就把地痞赶跑了,还帮老婆婆把摊子捡起来。老婆婆谢了他半天,赵匡胤笑着说“应该的”,心里也挺痛快,慢慢往约定的地方走,正好经过苗训的相馆。

他早就听人说这相士算得准,心里也有点好奇,就抬脚走了进去,想让苗训看看自己以后能不能有出息。可他刚进门,苗训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嘴里喊着:“万岁!小道苗光义接驾来晚了,请万岁恕罪!”

赵匡胤吓了一跳,赶紧往后退了一步,皱着眉说:“你这道士是不是疯了?敢说这种胡话!这可是汴梁城,要是被人听见,说我想当皇帝,我全家都要遭殃!”

苗训爬起来,赶紧把门帘拉上,压低声音说:“小道没疯!现在天下大乱,隐帝不是能安定天下的人。我奉师傅的命令来找真命天子,昨天我算过一卦,说今天早上会有真主来相馆,您就是那个人啊!用不了几年,您肯定能当皇帝,您千万别不信!”

赵匡胤越听越生气,他知道这种话要是传出去,他爹的官也保不住,自己更是要掉脑袋。他指着苗训说:“你这是编造谣言,迷惑众人!别人说你算得准,我看你就是个骗子!”说着就站起来,抬手要打。苗训吓得赶紧往后躲,赵匡胤没打着人,顺手就把旁边的桌子掀了——桌子上的琴、棋、书、画掉了一地,香炉、花瓶也摔碎了。那琴还是苗训师傅陈抟老祖送他的,苗训心疼得要命,可又不敢说,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匡胤把相馆里的东西砸得乱七八糟。

外面的人听见里面的动静,都围过来看热闹。有人认出来是赵指挥的儿子,没人敢上前劝,都站在门口小声议论。就在这时候,张光远和罗彦威找来了——他们等了半天没见赵匡胤,就顺着路找,看见相馆门口围了好多人,赶紧挤进来。

张光远一看赵匡胤在砸东西,赶紧跑过去拉住他:“大哥!你这是干啥?有话好好说啊!”罗彦威也帮着拉,小声说:“别闹了!这地方人多眼杂,被官差看见就麻烦了!”

赵匡胤喘着气,偷偷跟他们说:“这道士疯了!我让他相面,他居然叫我万岁!这要是被人听见,咱们都完了!”

张光远一听,忍不住笑了:“大哥,他一个疯道士的话,你别当真啊!就算他乱说话,也没人会信,自有官府来管他,你犯不着跟他生气。”罗彦威也说:“就是!这些相士都是靠说好听的骗钱,咱们不搭理他就是了。走,咱们去城外踏青,别在这浪费时间。”

两人拉着赵匡胤往外走,苗训赶紧追出来,站在门口喊:“三位留步!小道还有几句话要提醒您——此去休要入庙堂,一时戏耍见灾殃。今年运限逢驿马,祇为单骑离故乡!”

赵匡胤回头瞪了他一眼:“别再胡说了!”张光远和罗彦威赶紧把他拉走。苗训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想:“总算找到真主了,可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得赶紧收了相馆,再去找些有本事的人,将来好辅佐他。这样既能完成师傅的命令,也能让老百姓早点过上好日子,不用再受战乱的苦。”他赶紧回到相馆,把剩下的东西收拾好,关了门,就背着包袱云游去了。

再说赵匡胤、张光远、罗彦威三个人,慢慢往城外走。这天正好是清明,路上特别热闹:有扫墓回来的人,手里提着装纸钱的篮子,脸上还带着愁容;有小孩在路边放风筝,一个小孩的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到了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赶紧伸手抓住,还给了小孩,小孩笑着说了声“谢谢哥哥”。张光远买了三个青团,递给他们:“清明就得吃青团,你们尝尝,这家的豆沙馅挺甜的。”罗彦威咬了一口,说:“甜是甜,就是有点粘牙。”赵匡胤吃着青团,看着路边的柳树发了芽,桃花开得正艳,心里的气也慢慢消了。

走了一会儿,张光远忽然听见远处有钟鼓声,指着前面说:“大哥,你听!好像是庙里的钟鼓声,肯定是在办道场,咱们去看看呗?”罗彦威也说:“走了这么久,我也累了,去庙里歇歇脚,喝杯茶也好。”赵匡胤点点头,三个人顺着声音往前走,很快就看见一座庙。

那庙看起来挺气派,殿宇又高又大,可走近了才发现,庙门都快掉下来了,门上的漆也掉光了。他们推开门走进去,才知道是座城隍庙,里面破破烂烂的,连个人影都没有,哪有什么道场?

赵匡胤皱着眉说:“这是座枯庙啊,连个人都没有,咱们进来干啥?”罗彦威也奇怪:“刚才在外面明明听见钟鼓声,怎么进来就没声了?这大白天的,难道有鬼?”张光远开玩笑说:“说不定是小鬼在打鼓撞钟,看见咱们进来,就躲起来了!”

赵匡胤被他逗笑了:“你就会说这些没正经的。我听老人说,钟不撞自鸣、鼓不打自响,是因为有真命天子经过。咱们三个里,难道有谁能当皇帝?”

张光远赶紧说:“那肯定是大哥你啊!刚才那相士不也这么说吗?要是大哥当了皇帝,可别忘了咱们兄弟,带带我当个小官,我也跟着沾沾光!”

赵匡胤拍了他一下:“别胡说!皇帝哪是那么好当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被人听见,要杀头的!”

罗彦威也笑着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常言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从古到今,也没见哪个皇帝能传一辈子的。就说现在的后汉,高祖皇帝以前还是养马的呢,后来不也当了皇帝?”

张光远接着说:“就是!大哥你家是官宦人家,比高祖皇帝强多了,说不定真有这个命!”

赵匡胤心里也有点犯嘀咕:“真有这种事?”罗彦威说:“咱们别在这猜了,不如试试!这庙里不是有匹泥马吗?咱们轮流骑,谁能让泥马动起来,谁就是真命天子!”张光远拍手叫好:“这个主意好!咱们就这么办!”

赵匡胤见他们说得热闹,也来了兴致:“行!那咱们从年纪小的开始,罗兄弟你先骑,然后是张兄弟,最后是我。”

罗彦威一听,高兴得跳起来,从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当马鞭,走到泥马旁边。那泥马有一人多高,是用红泥塑的,马身上的颜色都掉得差不多了,只有眼睛还是黑的,看起来挺精神。罗彦威卷了卷袖子,脚踩在马镫上,使劲一翻身,就坐在了泥马上。他心里想:“要是我能让泥马动起来,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再也不用听我爹的唠叨了。”他举起树枝,往泥马的屁股上抽了一下,喊:“驾!快走!”

可泥马一动不动,像钉在地上一样。罗彦威又抽了几下,胳膊都酸了,泥马还是没反应。他脸涨得通红,有点不好意思,下来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嘴里骂道:“这破马!怎么不动啊!”

张光远笑着走过去:“看我的!你没力气,当然骑不动。”他双手抓住马脖子,使劲一蹦,也骑了上去。他心里想:“要是我当了皇帝,每天都要吃红烧肉、喝好酒,再也不用跟我娘要零花钱了。”他用手拍了拍泥马的屁股,喊:“驾!”泥马还是一动不动。张光远又拍了几下,手都拍红了,泥马还是没反应。他尴尬地笑了笑:“看来我也没这命,还是大哥你来试试吧!”

赵匡胤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泥马,点点头说:“这马的样子真不错,要是活的,肯定是匹好马。”他左手抓住马鬃,右手按住马鞍,心里犹豫了一下:“这就是闹着玩的,肯定不会动,不过试试也无妨。”他偷偷在心里祝祷:“老天在上,要是我将来真有当皇帝的命,这泥马就动一下;要是没有,就别动了。”

祝完之后,他脚踩马镫,轻轻一翻身,就坐在了泥马上。就在这时候,庙里忽然刮起一阵小风,吹得庙门“吱呀”响。赵匡胤举起树枝,往泥马屁股上抽了三鞭,喊:“驾!”

没想到,泥马的尾巴居然轻轻晃了一下!罗彦威眼睛都亮了,拍手喊:“动了!动了!大哥,泥马动了!”

赵匡胤也有点惊讶,心里想:“难道真的有这么神奇?”他又抽了三鞭,这一次,泥马的四条腿居然慢慢动了起来,驮着赵匡胤往庙门外走!

张光远和罗彦威都看呆了,赶紧跟上去。庙门外的老百姓看见一个年轻人骑着泥马走出来,都吓了一跳,纷纷围过来看:

一个卖豆腐的小贩,手里的豆腐板“哐当”掉在地上,豆腐摔得稀烂,他也顾不上捡,指着泥马说:“这……这泥马怎么会动?是妖怪吗?”

一个老太太拉着孙子躲在路边,小声说:“这孩子是谁啊?骑泥马在街上跑,太危险了!”

有个认识赵匡胤的人,赶紧跟大家说:“这是殿前都指挥赵弘殷家的大公子,叫赵匡胤。他爹是大官,难怪这么大胆!”

几个游手好闲的人跟在泥马后面,起哄说:“骑泥马当皇帝喽!骑泥马当皇帝喽!”

张光远一看情况不对,赶紧跑上去拉住赵匡胤的衣角:“大哥,别玩了!你看这些人都在起哄,要是被官差看见,就麻烦了!我和罗兄弟先回家等你,你赶紧把马送回去!”

赵匡胤也觉得有点不对劲,点点头说:“你们先回去,我马上就来。”他举起树枝,往泥马身上抽了几下,泥马掉过头,慢慢走回庙里,回到原来的地方。

赵匡胤从马上下来,低头一看,吓了一跳——泥马的身上居然全是汗,像刚跑完长途一样,汗水顺着泥马的腿往下流,在地上滴了好几滴。他心里特别奇怪:“泥马怎么会出汗?难道真的有神灵帮忙?”

就在这时候,庙后面走出一个老和尚,慢慢走过来说:“刚才是谁在骑泥马?”赵匡胤赶紧说:“大师傅,是我。您是这座庙的和尚吗?”

老和尚点点头:“我在这庙住了三十年了,这泥马是前朝留下的,听说只有真龙天子骑它,它才会动。刚才我听见马动的声音,就知道是有贵人来了。”赵匡胤心里更疑惑了,可又不好多问,只能说:“大师傅,我们只是闹着玩的。”

老和尚从怀里摸出一串佛珠,递给赵匡胤:“这串佛珠能保平安,你拿着吧。以后出门要小心,别惹出麻烦。”赵匡胤接过佛珠,道了谢,就转身离开了庙。

再说那些围着看的老百姓,把这事越传越邪乎,很快就传到了五城兵马司的耳朵里。五城兵马司是负责汴梁城治安的官,他听了之后,吓得直拍桌子:“赵弘殷怎么不管管他儿子?竟敢骑泥马闹事,这不是妖言惑众吗?按规矩,这是该杀头的罪!”

他心里也挺犹豫——他和赵弘殷以前一起共过事,算是有点交情,要是把这事奏报上去,肯定会得罪赵弘殷;可要是不奏报,万一被皇帝知道了,自己“知情不报”的罪名也跑不了。他找来下属商量,下属说:“大人,您是负责治安的,要是这事被上面知道您没报,您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宁可得罪赵指挥,也不能得罪皇帝啊!”

五城兵马司想了想,觉得下属说得对。他赶紧让人写了奏章,把赵匡胤骑泥马的事写得清清楚楚,准备第二天早上上朝的时候,奏给隐帝。

就因为这一份奏章,赵匡胤的人生要开始变了——他可能要被派到远方去当兵,也可能在别的地方遇到能帮他的人。这真是“人间的祸福都是老天定的,暗地里早就安排好了,由不得自己”。

那么,隐帝听了五城兵马司的奏报之后,会怎么处置赵匡胤呢?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