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46章 中原讲究

繁露春秋 第46章 中原讲究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7 10:01:49 来源:文学城

梁述言简意赅,老辣沉稳,擅以局待人、借敌势回手,轻描淡写间已占上风,连戚宴之听来,也不由得既恨且叹。

她只颇为不安地盯着小皇帝神色,见他凝眉沉思,并非听不懂,恰恰相反,是全然明白了。

林璠心中翻江倒海,如当头棒喝、五雷轰顶。舅舅对他从来慈爱亲厚,教他骑射蹴鞠、写字论诗,他从心底里喜欢、崇敬。

舅母、表哥梁珣与妹妹徽止对他亦极尽关爱,年节礼物用心备至,平日所穿,甚至有舅母亲手缝制的袍服和缨络。

他虽聪慧,早已模糊察觉皇姐与舅舅之间隐有疏离,却从未意识到,舅舅也是臣,是手握摄政之权的权臣;他知舅舅才华盖世、天人之姿,却未曾料过,这才华竟用来与皇姐分庭抗礼!

尤其那句“捷报既传,失个过河卒,昶庆想来也不会太伤心”,哪里是体贴,分明是要以祁韫之死挫皇姐心志,皇姐方得倚重的人,那个光风霁月的祁韫哥哥,竟成了舅舅眼中可随手弃杀的棋子!这云淡风轻的恶意,最是刺痛他赤诚无瑕的童心。

戚宴之见林璠立在原地不动,又警觉梁述、赵洪二人即将移步而出,正要出言提醒,林璠就抬眼将她一瞧,用沉着的气声说:“咱们走。”

那一眼,绝不是一个九岁孩子能有的眼神。

戚宴之在心中默叹,仍抱了林璠自屋顶撤回,却想:他从来没资格成为一个普通孩子,这一刻,迟早会来。

临回宫前,林璠不忘嘱咐:“今日之事,朕不问,你也别告诉皇姐。”

戚宴之自是应了,却怎可能不告知殿下。刚至瑶光殿外,便见姚宛提匣而出,身后侍女捧着食盒。

见了戚令,二人欲行礼,被她抬手止住,揭开食盒看了一眼,皱眉道:“殿下又没进多少?”

姚宛点头,轻叹一声:“头风又犯,正睡着呢。”见戚宴之面现犹豫,疑道:“师父有事要禀?”

鬼使神差间,戚宴之答了一句:“无事。”随口嘱咐几句关照殿下添衣进药的常话,姚宛二人行远,独她一人立在殿前。

殿下十四岁失父母,从此只以抚育幼弟为己任,这些年越发修炼得断情绝性,却也将一腔柔情尽数寄托于林璠。

戚宴之明白,殿下隐瞒宫变真相、不揭梁述嘴脸,是因林璠年幼,一旦得知,难掩于群臣之前,而如今也远非动手时机;

因殿下也愿借梁述教他“帝王无亲”,权臣表面亲厚,背地藏刀,待他亲自识破,比千言灌输更有用,这是帝王必经之课。

更是因为,殿下不忍。

她十四岁时天翻地覆,尚难承受世道残酷,如今不过双十年华,胃病、心悸、头风已样样不落,如何忍心九岁的林璠重走她当年之路?正是这份不忍,才让真相拖至今日。

戚宴之心中长叹,她的殿下,从未真正“断情绝性”。那藏于治国铁腕之下的温柔仁爱,不独为林璠,更为天下苍生。也正因如此,她甘愿追随,之死靡它。

既然陛下已下令不得告知殿下,那便不让她为林璠过早的顿悟而心痛,或许也是好事。

至于隐瞒此事的真正动机,连戚宴之自己也不愿深想。

她望了眼日暮低垂的瑶光殿,转身而去。

……………………

沈陵、承淙等五人陪着冯在川将杭州、金陵游览个遍,又嚷着要去苏州看听曲、吃蟹、泛舟看夜荷。

冯在川虽心痒难耐,却记着汪贵的叮嘱,眼见实在不能久留,只得依依不舍,回转温州。

云栊、流昭亲手挑了几大箱衣饰珠翠,再一次托他转赠干娘荇娘,也顺带为他屋里人备了一份。这自是分化之计,叫汪贵的枕边人日日念叨中原繁华,汪贵听得多了,自然愈发厌弃冯在川。

冯在川要走,沈陵等人殷殷相留,见实在留不住,便笑说送佛送到西,既是他们从温州拉人来的,也得亲自送回去。

于是众人浩浩荡荡,一路押送他至温州,目送冯在川登船远赴海上。

何辙冲众人一揖,笑道:“若非几位个个都是鬼点子精、会寻乐的,哪拖得住他!如今大计既成,只等佳音传来。”

沈陵望着海面,只见天水一线俱作铅灰,海风卷浪如墨,远山沉沉,似有雨意。

他默然片刻,低声道:“先生,辉山此行,干系非轻。我不问他如今身在何处,只问一声他可平安?可有音信传来?”

“沈公子不必忧心,”何辙含笑宽慰道,“辉山每隔三五日便有书信寄至谷大人处,皆报平安,一切顺遂。动手之机,亦已近在眼前,几位静候功成即可。”

沈陵闻言,沉声道:“如此,我欲往苍南。他功成而归,我们便在苍南迎他。”

承淙、承涟几人亦纷纷颔首,神色坚定。

何辙见状,只觉十分动容:辉山年少冷厉、谋事无情,倒也有这般赤诚挚友相随,甘赴刀山火海,实属难得。

……………………

冯在川流连中原半个月,终于登岛归来,消息立刻传到了汪贵的两员猛将吴元通、白骥飞耳中。

港口东堤风大浪急,吴元通披着斗篷,立在一处高石上,目光紧紧盯着那艘新抵的快船。

冯在川临行前还穿着半旧衣裳,如今却一身湖缎新袍、金线团花,腰间悬玉、指上嵌翠,一步三摇地下了船。身后仆从成排搬货,大箱小包堆得像小山,珠翠绸缎、名器香料应有尽有。

岸上早有人跪迎他喊“冯爷”,他便笑得更欢,摆手如雨,说些“还是中原讲究”、“干爹干娘见了准喜欢”之类的风凉话。

吴元通冷眼看着,咬着牙,脸色铁青。

他这些年东征西讨,马革裹尸的命换来半点信任;冯在川倒好,跑一趟花花世界,回来竟像打了胜仗。那副神气模样,叫人作呕。

港风吹起斗篷一角,吴元通冷冷一哼:等你有命献了这趟殷勤,再回来得意。

他默默看冯在川趾高气扬罢,回转屋中,手下来报:“吴爷,那风传的事,纪四真要退盘口,消息坐实了。”

“哦?他真要退,不是烟雾弹?”吴元通将信将疑接过一封信,拆开细看。

信中是经由丐帮、漕帮等内应多方验证得来的消息,确定纪四要退的盘口有三个:

一是东湾港,位于苍南主港内侧,是水陆中转的要地,兵粮、银钱、盐引全在此地,资金沉淀极大。丐帮和漕帮常年在此争夺,若漕帮退让,丐帮必定死守此地。不趁早下手,漕帮一退,半个时辰之内,丐帮必接手,届时想夺回可就不易了。

二是西郊码头,地处苍南西郊,偏远荒凉,周边商道多是走私、私盐、洋货贩卖的跳板。来钱快、利大,但地势开阔,容易引发火并。若强行争夺,难免和其他势力干上一架,麻烦不断。

三是南港草寮,位于苍南县南岸旧渔港,离主港三十里。近几年有些海商聚集,渐成集市。曾是吴元通打算先占之地,但被白骥飞抢先下手,现如今纪四独占。纪四要撤退,这地方自该重归他吴元通手中!

三口肥肉,先咬先得,就看谁够快够狠了。

吴元通沉吟片刻,问:“白骥飞知道了吗?”

“知道。”手下说,“咱的人打探消息时,总碰上他那边的探子。”

吴元通冷笑一声:“南港那口气,他咽不下,肯定要抢。派五百人去,给我拿下!”

他顿了顿,眼神一沉:“东湾我们取。西郊那块儿,他人多,喜欢出风头,就放他去咬。等他抢完,我们在南港把他打死打趴!”

说来也巧,七月二十七这晚,汪贵前脚刚走,后脚就传来消息:纪四真退了,东湾、西郊、南港三块盘口,一夜之间尽数放空。

果不其然,冯在川那点“中原讲究”没讨来半分好,汪贵当众劈头盖脸臭骂一通,荇娘在床上求了几句情,也被一巴掌扇下去。

汪贵这一趟不派冯在川而是亲自上岸,多半有要紧事,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吴白二人争地盘。时不我待,这就是天赐良机。

戌时一刻刚过,吴元通亲自披甲登船,旗下百十艘快船齐发,东湾、南港两头一齐杀去,千余人尽出,就等今夜一战夺地分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