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32章 独幽

繁露春秋 第32章 独幽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3 12:04:47 来源:文学城

纪四爷背着手,佝着背,身上一件洗得发白的短褂,脚上一双千层底早已踩得没了后跟。他站在灯影斑驳的堂中,宛如南地码头上随处可见的老挑夫,眉眼间却自有一股打惯滚刀仗的沉冷。良久,方声调轻慢地问:“阁下此来,是为讨还那笔‘无名齐’的账?”

祁韫垂眸,神情恭谨,却意味深长地笑道:“若晚辈并不知什么‘无名齐’呢?”

堂中灯火轻晃,仿佛连空气都随之一滞。

纪四爷微一点头,语气仍旧温和缓慢,如话家常:“那便请祁爷在我纪家歇息几日。南地向来好客,风俗淳朴,只怕怠慢了贵人。”

他语气落得极轻,转瞬便有几人应声上前等着擒住祁韫,眼中是残忍的笑意。

祁韫站在原地不动,她知道这一刻只容她开口一次,于是抬起眼来,嗓音不高,却透出一丝不容置喙的安定:“潮头已转,谁肯扶你们上岸?我便是来做这人的。”

纪四爷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眸中并无起伏,仿佛听到的只是句轻佻胡话。

“请吧。”

话一出口,那几名壮汉已然近身,正要将祁韫押住带下去,却见她抬起一只手,不言不动,可那气势,叫人不敢再随意动粗。

纪四爷眯起眼,看着祁韫不慌不忙抬袖一揖,才转身头也不回地跟着那几个汉子离去。

这小子,方才踏进门槛时是怕的,他一眼就看得出来。藏不住的拘谨、瞬间发紧的呼吸,骗不了老江湖的眼。

可如今不过几句话出口,他就笃定了自己不会杀他,那点惧意,竟像是从未存在过一般,连眼神都沉了下来,人却像块不肯浮起的石头,教人捉不住底。

少年人的胆气他见多了,可像这样收得住、放得开的,倒是少见。

纪四爷缓缓眨了下眼,面上仍无异色,心头却不由得叹了口气。

……………………

祁韫、流昭、承淙三人一走,原本热热闹闹的小院骤然空了大半,顿时冷冷清清。就连温州府也鸣金收兵,将“拖”字诀一以贯之,净是些士绅名流邀沈陵游山玩水、走访民情,沈陵三人感兴趣就看一看,不感兴趣随口回绝,也不必再刻意压制那身为公子的恣意脾性了。

至第三日,沈陵草草打发了几张辞不达意的名帖,实在无趣,下楼到院中透气。

云栊留在楼上习练器乐。别看她平日里风流恣肆、嬉笑怒骂,却实打实是名列京城“十二花榜”的花魁。如今独幽馆几乎全靠她一人撑起,玩闹归玩闹,她却是无一日荒废技艺。

祁韫十四岁时在江南谦豫堂首次做了张大票,有了经营股和巨额分红,头一件事竟是悄然回京买下濒临倒闭的“疏影楼”,更名独幽馆,又遣散了不愿留在馆中的娘子、仆从,最终自是只有当年同她母亲蘅烟无仇的留了下来。

云栊那时初出道不过三年,只是个小红牌。她秉性正直,最见不得不义之事。虽年纪尚轻,却因自幼与晚意一同长大,亲如姐妹,对蘅烟更是照拂有加。她还是小丫头的时候就言词锋利一力硬刚,明里暗里护过晚意和蘅烟这两个软包子不知多少次。

她虽与幼时的祁韫交往不多,却从祁韫回归祁家仍不忘本这一件事认准了是个极可靠的东家,故留在独幽馆,此后更以绝世美貌、惊人技艺与飒爽风姿红遍京华,稳居十二花榜多年,以“海棠”为名。

就连祁韫后来都笑道,该为了云姐给独幽馆更名为“烛照馆”,自是取苏东坡咏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典。

祁韫买下独幽馆时便明言,馆中女子无须委曲求全,退籍赎身皆自由,且出手大方,得遇良人还会反送一份得体的“嫁妆”,原本的流昭便是这样欢喜离开的。

也因此,如今这偌大的独幽馆,留下来的不过云栊、绮寒、蕙音三位娘子,加上早已不染尘俗的晚意,再有夕瑶等十余名大丫鬟。从前最挤时,二位娘子共处一室;如今四人皆住独院,就连大小丫鬟们也各有单独房间。

馆中再无恶鸨催逼生财,众人日日随心所欲玩乐嬉闹,用度比照大户人家小姐,规矩却少得多,实是一处远离尘嚣的人间天堂。

沈陵在院中闲步,忽听云栊高妙的歌声自楼上檐间袅袅传来,音若穿林风,清越婉转,携着荷香拂过心头。院中日影斑驳,碧藤垂挂,远树蝉鸣隐约,偶有蜻蜓贴水而过,一切都美得恰如其分。

他听得出神,只觉比起平日近听更添一番趣味,不觉笑意盈然,伫足细赏。

却见承涟正坐在院中小石桌旁,阳光从树隙漏下,洒在他摊开的那本又厚又大的簿册上,而桌上尚叠着七八本大小不一的册子。

他眉头微蹙,指尖缓缓拂页,神情专注得很,倒让沈陵好奇起来,笑着打趣道:“承涟兄,平日只见你的手拈棋子、写绮词,从不见拨算盘、对账册,怎的今日做起世俗之事了?”

承涟淡淡玩笑道:“只怕你笑我俗气,这账册平日都是躲在房里深夜看罢了。”说着,语调微沉几分,又道:“辉山既将粮饷之事托付于我,我也只能撇开虚文饰面,尽快寻个破局之法,好早些办妥。”

这话一出,倒叫沈陵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此行不过是挂个名头,实则一路奔走、出力操盘的皆是他人,在朋友中独享清闲,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他袖子一卷,当即坐下,拖过那簿子说:“我也不能光吃饭不出力,来,让我也添把手,权当补补惭愧。”

承涟已又浸在账册里,闻言只道一句“有劳”。

沈陵看那堆册子,全是什么温州的“漕帮船运清册”、“粮引留底汇抄”,甚至还有“军需粮批照汇抄”和田亩鱼鳞图册简录,而承涟自己手里是一份去年的《通计仓折》,这是由道台、知府等按季或年向上陈报的官仓综合统计。

沈陵自己的老爹正是掌管一省财政的藩台,每到年中年底,案上堆满了各地呈来的这玩意,老爹更会脾气暴躁,全府上下动辄得咎,沈陵自是要避猫鼠儿般地躲得远远的,不想今日又撞进这字纸堆里!

论理,这些资料皆属机密,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图籍往往由县吏掌握,灰色买卖普遍,花钱可抄,只看出价多少了。

见沈陵味同嚼蜡面如土色的样子,承涟不由得笑了,掩卷说:“这几日,我已将温州田亩数、纳粮数、入库出库数大致对完,猫腻颇多。”

若祁韫或承淙在场,他定将出入数据细细推算道来,却知沈陵不懂这些,便只说结论:“温州田亩八十万亩,按一亩一石二斗计,年产九十六万石。”

“自先帝改税以来,我大晟征收不过三十分之一,如今地方借‘加耗’、‘折色’、‘派粮’等名目,实际征收却高达百分之八。以此计,每年应征粮近八万石。除去军需、官俸、赈灾诸项开支,尚有四万石左右应入仓。”

“我核了五年账,照这入仓数算,哪怕三年一损耗,也该积出十五万石的库存来。可仓里清点,竟不足十万。”

“隔壁台州不及温州富庶,仓中尚有十一万石,临近的福建福清府更贫,也在十二万上下。温州风调雨顺,反倒年年告急……”

承涟将指尖轻点在那《军需粮批照汇抄》上:“粮引去向不明,仓折残缺难全,军批更是前后矛盾,笔迹涂抹连篇,这每年的《通计仓折》,不过一纸虚文,掩人耳目罢了。”

沈陵立刻懂了:“章晦这贼胆大包天,粮银俱空,定是转手入了他与一干官员的私账!”

他眉头微蹙,似是回忆起什么,片刻后恍然道:“我倒记得,去年年底,好像听说过温州有个主事粮官竟**身亡……是不是仓大使来着?”

“正是。”承涟微笑点头,他久历浙江官场商场,动身之前,更是将地方情势细细研究,故了如指掌,“那人姓曹,名景川,正是去年年终述职的节骨眼上出了事——**家中,焚得干干净净,连个确切因由都查不出来,越发显得可疑。”

“可惜啊!线索断在他这里,若找到证据,咱们直接要挟那章晦给批贷粮条子,不就成了?”沈陵叹道。

却听楼上窗户“格”地一声推开,云栊倚窗笑道:“人死了,线索就没了?那可不一定,石头掉进水里,还有个响儿呢!”

沈陵与承涟说得入神,竟没察觉楼上歌声早已止歇,云栊静静听了他们大半谈话。

闻言,沈陵顿时一乐,起身作揖,带了几分促狭道:“女诸葛既开金口,还请屈尊下楼,与我等共筹大计。”

云栊风摆柳枝下得楼来,笑道:“这便该我出马了。这些官儿,上了秤没半两重,下了民间却是作威作福,是个‘千斤大老爷’。这仓大使在外面定有几个相好的,待我去本地青楼打听打听,准定摸到线索。”

这倒是承涟和沈陵从未想过的角度,一时惊奇,云栊又续道:“别说掌钱粮这等紧要职位,就是个县衙里扫地的,扫上三天也听了一肚子秘密。狡兔三窟,为了保命,说不得要在家中藏点上司同僚把柄,信不过老婆的,就送在相好的手里。”

云栊本就大沈陵两岁,何况论人情世故,五个沈陵叠起来也没她高。就连承涟亦笑赞:“还是云栊姐姐眼亮,咱们哥儿俩可得仰仗你这一趟了。”

云栊轻轻一笑,美若天仙,神采照人。她一掠头发:“算算也是时候了,馆阁快开张,姐儿们也都起床了。我换身衣服就去。”说着飒然上楼,叫沈陵承涟望着她背影又敬又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