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26章 旧谊

繁露春秋 第26章 旧谊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12:04:44 来源:文学城

何辙年近不惑,身着素青直裰,举止温润随和,眉眼间却藏着难掩的机锋。此人本是文名在外,却屡试不第,最终甘为幕下。平日里爱说爱笑仿佛没个正形儿,关键事上却总一语中的,偶尔酒后作画题诗,风雅清奇,是谷廷岳最倚重的心腹。

谷廷岳叹了一声,说:“整个温州府都在为迎接布政使沈大人之子奔走,你我却被晾在一边,落得个清闲。”

何辙微笑,语气不紧不慢:“大人打不开局面,无非还是卡在军饷上。章晦与任景昭沆瀣一气,推说府库因春修水利、秋后催赋双重吃紧,硬是不肯拨粮充当军饷。地方大户也早被他们通了气,佯作客气,实际上连半粒粮都不借给我们。”

他略顿了顿,目光微沉,“这就惹恼了奉温台总兵之命千里奔袭而来的谭参将,说无饷不战,如今干脆驻在港外——军粮未至、兵不肯入,倒叫海匪收起了‘泊位费’,白日里竟敢招摇过市,闹得人心惶惶。他们倒好,装聋作哑,反拿这事来冷我们一手。”

这些情况,二人早已反复研究,只苦于无从破局。谷廷岳看人极准,直觉更准,虽然连和沈陵吃顿饭的机会都没有,却对其行事风格很感兴趣——不循常规,却步步成势。直觉告诉他,破局机会正在酝酿,只是此刻贸然接触,难免引起章晦警觉,于是叫何辙来商议。

谷廷岳刚提到想在不惊动章晦的前提下,与沈陵一行建立联系,何辙便胸有成竹地笑了,朝东翁作了一揖,说:“恭喜,机会送到门前了。这几日何某四处打听,得知沈公子一行中,那祁家三兄弟之中年纪最小的,名叫祁韫,正是何某旧日门生。此子聪慧过人,观其气度,来日必贵。”

他顿了顿,眼神带着几分自信,“若大人应允,何某立即约他私下相见,动静极小,绝不会引人注意。”

谷廷岳大喜过望,当即拍案称善。何辙更不迟疑,拱手告辞,出门办事。

这日正是六月十日,天色方晴。何辙刚出门,就见一名身着素灰棉布长袍的少年立在巷前,正向茶楼伙计礼貌问路。那人不过中等身量,清瘦而不柔弱,难得肩背挺拔,气度清朗,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内敛锋芒。更难得一张清俊面孔,很像钱庄里“立柜台”的干练利落,又有几分不似寻常伙计的沉静贵气。

外人或许以为他是哪个商号派来的得力账房,何辙却目光一凝,继而大喜:哪里是什么柜上伙计,分明是金陵祁家如今最难请动的掌事人之一——年纪轻轻已执掌江南谦豫堂半壁江山的祁二爷,也正是他此行目标。

祁韫敏锐地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下意识回头望去,正见何辙含笑在巷对面不远处,迈步缓缓走来。那茶楼伙计也一指他,说:“小哥儿要找的何先生,就是这位。”

不等何辙开口认人,祁韫已抢上一步,作出账房伙计的殷勤姿态,恭敬道:“可是何老先生?鄙东有一笔款项需与先生商谈,因数额巨大,还望财东亲决,方可定夺。”

这话一出,街坊邻里皆惊掉下巴:那何老头虽是三品大员的幕僚,却与他东翁一样穷,酒瘾又大,月月银子到手就花光,竟也能是票号背后的财东?

听得祁韫开口胡诌给自己做脸面,何辙也装作举重若轻一笑,携了祁韫的手转入茶楼僻静雅间详谈,门窗一关,将那些好奇目光挡在外面。

落座后,何辙就玩笑道:“别来不过一年多,鄙人竟能成谦豫堂的财东,真是天降之喜啊!”

祁韫起身执弟子礼一揖,笑道:“先生才华卓绝,如今又在谷大人幕下施展抱负,将来只怕我谦豫堂未必请得动您这尊大神了。”笑笑,又寒暄说:“先生旧年喘疾,可还常犯?如今投身军务,笔下竹影想必更添几分锋锐了。”

别看何辙只是个干瘦的老头儿,实际上名声在外,画风独特,有着不俗的风骨,尤其擅长书法,被誉为江南第一,市面上一字难求、价值千金。

祁韫年少时受他教导,书法学自二王一脉。她落笔自成章法,劲挺清峻又不失婉转温润,刚柔相济,自有一派风骨。何辙常笑称:“青出于蓝,老夫迟早写不过你。”

听得祁韫关怀,何辙眼中透出几分欣慰,答:“老毛病不见好,也不算坏,倒是你风采更胜往昔,布衣粗服不掩玉剑藏锋啊。”

祁韫笑罢,不再闲谈,直入正题:“先生,我此行随沈陵沈公子查考商情,却对本地海盗之患愈发忧心。所见温州官场人物,委实难称得力,且多有流俗之气。海防重地,竟为此辈所把持,叫人思虑难安。”

何辙狡黠一笑,先不谈官场中事,反问:“辉山,咱们师生一场,你与承涟、承淙我都颇为熟悉。若真是为查考商情而来,莫说三人齐至,便只遣一人分出半只手,已足够应付。”

“沈公子其人,我也略有耳闻,既无宦才,亦非商贾之器。”他顿了顿,话语却愈发意味深长,“外人皆道此行是奉命暗访,连章知府也如此揣测——可在我看来,未必如此。真正当此事之眼目、主心骨者……”

他轻轻一笑,语气中多了几分笃定:“恐怕是你吧。”

祁韫笑笑,她今日绕过眼线出府本就时间紧迫,何况正是欲找到旧交摸清这温州官场的真面目,遮掩无益,干脆摊牌:“果然瞒不过先生。其实我此行所图,或许亦有助于谷大人开局。在温州这几日,只觉局势纷乱如麻。今日来见先生,固然是旧日情分,更是斗胆请先生赐教,拨开迷雾,看清根本。”

听她说有助于谷大人“开局”,何辙便知她已对谷廷岳目前困境有所调研。在大晟制度下,浙江地方上的军事系统有三端:一是卫所,负责驻防与日常训练,由省级机构都指挥司统一掌管,分派同知或佥事至地方具体负责,也就是他东翁谷廷岳的角色。

二是因海寇盘踞、倭患频仍,设“温台总兵”一职,专负责剿匪抗倭,总兵一般不会亲至前线,由下属参将代行,便是因缺钱缺粮而置气留在温州界外的谭参将。

三是那海道副使任景昭,为朝廷派遣的监军之臣,不直接统兵,其责在于监察军纪、筹发军饷,与地方兵将之间既合作亦牵制,是文官系统对武官体系的一道制衡。

谷廷岳初来乍到,又受章晦等人排挤,任景昭不肯放军饷,地方大户亦不肯借粮,使谷廷岳空有一腔除暴安良的抱负,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谭参将数千精兵停驻在温州界外,对汪贵的连日猖狂视而不见,怎能不憋屈?

这话何辙却不可贸然与祁韫说,一是未知她目的为何,不可轻易托付,二是有损东翁颜面。祁韫也是一般心思:未知旧日恩师此时立场如何,更不知他东翁是否为可靠之人,尤其是谷廷岳在官场上有一桩大污点,声名颇多议论。

原来谷廷岳能一跃从七品御史成为从三品佥事,正是因为不久前浙江官场的一场地震,他协助首辅王敬修门生、浙江巡抚赵安国斗败政敌,赵巡抚素知谷廷岳经国之志,投桃报李,便回赠以地方军事长官之职。

即使是祁韫,在未知详情时也只好把谷廷岳当作梁述、王敬修一党,故而不肯轻信,连带着对何辙也多了几分提防。

谷廷岳和何辙却是有苦难言,在温州打不开局面,恰恰因他们被视作王党,而那章晦等人皆是梁党,既然王敬修都为梁述驱策,何况一谷廷岳乎!谷廷岳骨梗不肯低头,章晦等人有的是手段百般刁难。

两个聪明人都不肯轻易揭开底牌,还是何辙笑了一声,缓缓道:“他人之事不便妄评,我只就眼下所处之职而言。地方军政之困,无外乎三端:缺人、缺饷、文官掣肘。至于用人,谷大人麾下并不乏干才,更兼有谭参将精兵驻守,只可惜……”

他微微一叹,语气中多了几分真切:“世间流言纷纷,实则多有偏颇。谷大人实干之志,岂可轻以门户党争而论?在其位而谋其政,若非当初一战得机,今日又何来施展抱负之地?”

既不缺人,那便是缺钱和文官掣肘了。从谷廷岳一方军事长官竟不得出席沈陵的三日接风宴来看,他与章晦等一干梁党不睦是事实。

政局一时不可解,钱粮却是祁家可以腾挪解围的。祁韫心中已隐隐成局,明白若不先示好,引不来何辙吐真言,笑道:“商贾之利取之于民,自当还之于民。谷大人若真困于银粮,祁某虽才识浅陋,或可略尽绵力。”

她顿了顿,投石问路道:“不过,毕竟也不能做亏本买卖,汪贵势大,地方豪强霸道,更有漕帮、丐帮搅局,若局面不平静,借给谷大人岂非有去无回?”

何辙一听此事有门,按捺住眼底喜色,仍装得淡淡的,说:“谷大人研究海盗十余年,自有经略。他治军极严,麾下军阵、水师皆有新制,更得霍孝斌、梁绍祖数员猛将辅佐,论打汪贵,绰绰有余,只是碍于粮饷,寸步难行。”

他说至此,眼中精光一闪,似不经意又道:“谷大人月前已暗中结交汪贵义子——那‘断港飞鱼’冯在川,或打或抚,皆有两手准备。若成,未必不能兵不血刃。”

第一句或许只是虚张声势,泛泛而谈,祁韫并不当真,可第二句却正中她的路数:她向来善用巧力、四两拨千斤,更是精于权衡投入与回报。撼官场难,动匪心却尚有可为,若能从细微处下手寻出破绽,不说兵不血刃,也可尽量收束战局,减轻民间之苦!

祁韫面上不动声色,也学着何辙那般微微颔首,淡淡道:“谷大人的经略,果然非同寻常。不知可否当面请教?”

“东翁此刻正在府中。”何辙笑道,“半盏茶的工夫,祁二爷若不嫌简慢,何不移步一叙?”

这话倒让祁韫略感意外。今日本是偶遇,依常理,何辙应回府与谷廷岳商议后再回复,这般爽快答应,一则说明他在谷府地位不凡,竟可代东翁拿主意;二则显出二人早有布局、胸有成竹,随时都能顺势应对。谷廷岳或许并非擅弄权术的官场中人,而是有志有识的实干之才。

祁韫出府本就不易,自然答应,付了茶钱,理理衣襟,又换回那副账房小厮的模样,谦和得体地跟着何辙出门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