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182章 棋心

繁露春秋 第182章 棋心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9:31:22 来源:文学城

次日一早,祁韫便入宫,不及往瑶光殿拜见,便被姚宛亲引入内务府银库衙门,言与邵氏相关的账目都已调出,只待特使大人亲阅。至于近十年的收支总账,也已着人连夜汇算,三日内可毕。

自嘉祐八年居庸关一行后,祁韫在宫中行走本就格外低调,更不提嘉祐九年、十年多居辽东,入宫次数屈指可数。此次本拟仍循旧例,不欲声张,不料刚至银库衙署前,便见掌库等太监哗啦啦跪了一地。

不待祁韫说什么,姚宛便皱眉:“都请起。特使不作这样规矩。”见掌库是个新人,也不多责怪,只回身请祁韫先入内。祁韫自是和她谦让一番,最终执意走在她后。

掌库太监王福兴确是新上任,不料马屁拍在马腿上,面上多了几分尴尬。待见了那传说中的面首神情温淡,越发忐忑不安,只因他不知祁韫向来都是这副模样。

他战战兢兢将邵氏总账册奉上,只见祁韫于大目处略翻一遍,便轻轻阖上,不置可否,却转而静静盯着大案两侧飞速打算盘的二十名小太监,似在沉思。

祁韫当然在对比祁家总账房与宫中算账之法异同。眼前所用,尚是最原始的流水分项账,逐笔手记、按项加和,效率低下。

她心下微哂:三日内能算完么?转头对姚宛拱手道:“姚大人,可否借光熙十三年之后邵氏铜业总收支账册一观?”

姚宛自是点头,随即就有小太监寻了账册来,王福兴亲自捧上。

他和姚宛见祁韫翻得极快,心里倒都生出几分好奇,光熙十三年并非什么特殊年份,为何单点了这一年?见她顺次翻过光熙十三年至二十一年的铜账,又略读绍统年间数页,至嘉祐朝时,仅扫一眼去年总项,便将账册阖起。

整套动作不过半盏茶功夫,祁韫合账,便转向王福兴微笑道:“劳烦掌库着人抄录光熙十三年至嘉祐十一年,每年所购生铜之总重,以及内帑垫付银额,略总个数即可。”

王福兴应是,心中狐疑:就要这个?哪个皇商不都是一笔糊涂账,分门别类、左收右支、挂账挂项,繁琐无比,光看几个大数能看出来啥?

大晟制下,八大皇商账目确实盘根错节,难以厘清。最初三家皇商出自太祖创业旧勋,辽阳邵氏便是其一。

当年为平定北方,邵氏出资筹粮,自辽南运往西北战场,成败攸关。虽名为朝廷赊欠,实则以军粮换得“皇商之首”的身份,算是为太祖朝立下投名之功。

自此,八大皇商便形同代皇室理财的民间豪门。邵氏主营粮、木、铜三项,因地近长芦、河东,盐生意也做。周氏管铁与银,乔氏专司盐务,郑氏则通茶丝贸易,皆与都转运盐使司、织造局、市舶司等要害衙门往来密切,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

祁韫自李铖安说“邵氏钱粮已至极限”便心下起疑,李氏判断此事,是因辽东所需军粮多取自邵氏,推其财力已竭。

然而皇商调度全国银货,向外采买粮米本非难事,况且李邵两家世代交好,连援建堡寨都一文不给,若非有意推诿,便是财务出了大问题。

虽然这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皇商之首,每年三百万以上的银货周转,怎会缺钱至腾挪不开?

她更自瑟若一听要对付邵家就笑眯眯让她来查账推断出,恐怕后一个推断还真是实况。

果然,今日只不过看了铜业一项,祁韫便知拖垮邵氏资金链的最大元凶,正是自光熙十三年起,朝廷特命其独家向东洋购买倭铜、交予内库铸钱,以解大晟铜币短缺之困。

大晟立国百二十余年,经济持续增长,尤其前五十年开海贸易兴盛,大量白银流入。而百姓买卖还是要用铜钱,以银兑铜需求大增,铜币在民间流通中愈发不可或缺,致使铜钱紧缺之患日益严重。

至光熙十三年,为满足铸币所需,朝廷特命邵氏全权主理东洋购铜之事,并由户部或内帑预拨三十万两银供其使用。此事初时尚可盈利,然不过数年,便成邵氏沉重负担。

倭国既恐生铜大量外流,又洞察大晟急需,便接连抬高铜价与关税。最终竟至朝廷所拨银两远不敷所需,而邵氏仍得依约足额上交原铜的境地。

自绍统八年起,铜项年年亏损,祁韫粗算,仅当年便蚀银近十五万两。至嘉祐九年,邵氏干脆放弃东洋铜源,改在境内四方采买以补交差,依旧亏空不下十万两。

况且朝廷向来扮演“东家”却最不讲理,动辄预拨巨款却只是纸面慷慨,事后却少有偿付。光、绍之交,京师战后百废待兴,大举重修街市宫殿,更令国库空虚。邵氏不得不为朝廷供应木材盐粮,款项却常年悬欠,只得打碎牙往肚里咽。种种糊涂账,断难讨还。

故而如今邵氏虽仍号称“皇商之首”,门第显赫、场面风光,实则早已现金流吃紧,只是强撑门面,不肯外露罢了。

再联想到去年赴长芦,听闻邵氏正在大举出售名下数个久已不复产盐的旧盐场,虽皆不大,零散折起来,少说也是价值十万两的资产,可惜无人肯接手,正是其在想方设法行周转的迹象。

祁韫心中又略算一遍,竟有些乐:想不到有朝一日,我祁家也能成这“皇商之首”的救命稻草。若邵正骐再敢让我吃闭门羹,便请我家殿下多给他摊派几笔铜项购采,或索他调两千根滇南紫檀、五百料江南金丝楠来建长公主府,打张欠条便罢,让他慢慢讨债去吧。

她吩咐抄录邵氏木材、粮食两项近年收支,及其总账副本一份,一并送至她宫中值房,便起身离开银库。

下午至户部,仍是略作停留便告辞,只调阅邵氏近十年上交铜、木之量,与内库拨款一对比,即可心中有数。至于那本需三日清点的总账,既然宫里算盘噼啪作响,自也不妨让他们好好算上一算。

调皇商账目本属机密之事,瑟若便干脆下一纸懿旨,将祁韫召入宫中暂驻三日,照旧是“夜值封议”的名目。

晚膳时,林璠难得主动开口要与祁韫单独用餐,虽仍维持君上风仪,先前那股别劲的冷淡却早已消融无形。更难得一反常态,关切起她在北地的起居冷暖,听她讲述关河堡练兵实况也颇为入神。

祁韫一向是你敬我三分、我敬你一丈的性子,当下也对这位素来寡情的陛下添了几分好感,心中却想:这一年多来,瑟若不知在中间费了多少心力,才叫我们今日能安然同席。若陛下真能放下成见,我也愿尽所能为他效力,只要她欢喜。

饭罢,二人同往瑶光殿,陪瑟若对弈消遣。为避刻意容让,便玩了个新法子:棋盘置于帘幕中央,弈者分坐两侧,隔帘落子,由内侍传盘,彼此不知对手是谁。

祁韫与林璠从未正式对弈过,瑟若则与他二人彼此都熟知棋风。三人皆明言“不得相让”,但祁韫面对的两个,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监国殿下,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当然都要让,故大变落子风格,务求乱人耳目。

这一手还真奏效,竟让瑟若误判对面是林璠,自是手软相让,反叫祁韫赢了此局,这却不是她本意了……

瑟若和林璠也是同样心思,人人皆改了棋风,一时战场上诡谲莫测。

最终,林璠胜祁韫一局、败于瑟若一局,瑟若与祁韫也都是一胜一负。待揭晓对手真身,三人都觉意外,竟还争起个“谁才最会藏拙”的虚名来,殿中笑语不绝。

林璠这两年难得玩得如此尽兴,还跟祁韫约好明日与宫中侍读和卫士们一道好好比场马球,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夜风温柔,两人沿后院缓步而行,瑟若指着院中花木,一一细说来历。某株为某年因某事所植,不少是青鸾司女官们赠予,她亲手移栽,悉心看护。其中竟还有王敬修于她初监国之年所赠的垂丝海棠,如今亭亭如盖。

祁韫一面听,一面微笑,默默将每句话都记在心里。

最终,两人在院中小榻上坐下。瑟若解下发簪,散了青丝,枕在她腿上。那长发比绸缎还顺滑柔软,倾泻双膝而下,祁韫便一手轻轻替她拢着,时而捋过耳际。

初夏繁星点点,闪烁天际,瑟若也随之眨着眼睛,不一会儿就在星光与轻抚中沉沉睡去。

醒来时,已不知自己何时回了殿中,想来是祁韫将她抱回的。她的小面首睡得安稳,一只手还搭在瑟若颊侧,似是抱她途中情不自禁,捧着她的脸轻柔抚触,困极之下竟也就此伏身睡着。

瑟若只觉甜蜜欢喜溢满心间,忍不住也俯身过去,沿着她眉眼轮廓轻轻抚过,心里胡思乱想:也不怪我偏心,她实在太会长了。这副模样,作男子时不显阴柔,只觉清朗英气,刚柔恰到好处。若真着女装,那眉眼简直好看得让人嫉妒,只怕唇略薄了些,得多用口脂修饰才相得益彰。

听他们总把梁珣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可和我这小面首一比,就觉还是粗蠢俗物。舅舅也喜欢她,这模样恐怕就占最大头。

这么想着,她忍不住轻笑,呼吸拂在祁韫脸上,把她给弄醒了。

此人一醒便在心中大叫不妙,怎叫她见着自己蓬头垢面模样,往常她都比瑟若早起,正是死要面子,必得清清爽爽现于人前。当下也没办法,瑟若还直勾勾盯着她乐,不知在动什么歪脑筋。

祁韫面无表情,也不说话,突然出手将她双眼一蒙,落下一吻,等监国殿下愣怔时,她早已翻身下床披了衣袍去洗漱了……

瑟若被这人的别扭劲弄得哭笑不得,好想大喊一句,日后真娶了我,也和我这么端着?我看你有本事端到什么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