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17章 沉璧

繁露春秋 第17章 沉璧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12:04:44 来源:文学城

最后一丝夕阳辉光洒落祁韫肩头,为她清俊的侧脸描摹轮廓,亦将那幽深的眼睫点染烁金。

瑟若看见她掩于袖中的手默默攥紧,深长呼吸之间,仿佛在强忍怒意和悲意。她忽然忆起,今日正午万岁台上,她就这么骤然出现,起跪俯仰若合符节,作揖或叩拜时露出的右手背上却有一道浅浅的烫伤痕。

已有近一月过去,伤痕用过名贵药物,本应消散无踪,或许是祁韫格外白皙,那伤痕犹在,如一串暗淡的星辰,是为了挡那“七响楼台”,是为了护她。

瑟若心中罕见地涌起悔意,这一涌竟如江潮夜起,层层叠叠,自心底漫上来,竟无力遏止。

她素来不悔,只顾前行,纵有再惨痛的牺牲。唯独这一次,这一人,方一剑刺去,尚未抽回,便已即愧且悔。

来不及深想,她的话已脱口而出:“我明白。正因明白,才不忍使君沉璧。若踏错一步,便是生死无回。”

说罢,她才恍觉不妥,悔意更甚,却是换作一种近乎羞赧的情绪。垂头半晌,抬眼望去,却见祁韫立在原地,几乎融入暮色昏沉,却粲然而笑,目光灼灼,如两颗漂浮的流萤。

瑟若微微蹙眉,正要切换成人君之威,却听祁韫轻缓地说:“殿下可曾想过,俞公并非因殿下而死?”

不等瑟若开口斥她放肆,祁韫眯眼微笑,续道:“殿下自以为‘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可终局如何,不过是性情使然,命数有归。俞公追随殿下,不止因先帝托孤,不止因敬服弱质守国,更因怜惜殿下,愿为殿下遮风挡雨。”

“‘凡有大利,必系大险’,此言不虚。可即便俞公一生从未逐利,这份凶险,他岂会不知?他既甘以身殉道,不过是胸中磊落、襟怀澄明;此举自出其志,非因殿下而起,亦非因殿下而终。”

“我之追随殿下,亦同此理。”她语意澄澈,似有无限温情,无限怅惘,却又眉目飞扬,意气风发,“我既无意求九重塔,更不惧黄土抔。唯愿此心不负罢了。”

瑟若良久伫立于原地,沉默如昔,祁韫亦不出声,只静静陪她立于幽昏之中。

二人皆是世间罕有的聪慧之人,素擅揣摩人心、操弦执势,此番交锋,正似同门剑士对垒,来招去式,意图手段皆一览无遗。可恰恰越是深谙权谋之道者,越能在细微之间,分辨出那一念真心。仿佛落花掠水,虽轻不见痕,却早已心湖微澜,无所遁形。

眼前这人无意间一句“遮风挡雨”,让瑟若难以自抑地想起俞先生在狱中对她说的话:“这世间风雨,无缘再伴殿下一程。”不禁心中摇头自嘲:果然还是不该带她来清献冢旁,情动则神摇,心乱则势弱,未交锋,先失“地利”,兵家之失也。可每到端午时节便浮起的怅然却也轻松许多,旧日悔意,仿佛真因她一语,得了释怀。

而祁韫本因瑟若揭破底牌而隐痛彻骨,然暮霭沉沉中,却见长公主心神失守,面露悔意。那一缕电光石火般的羞惭,美如芙蓉泣露,未能逃过她的眼,令她窥见了难得一现的真情。她本是豁达无畏的少年心性,不知从何时起,心即有主,无法多言,唯愿多护。有此一瞬温柔,便觉无憾。

终于,二人对视一笑,虽心结未解,却在这场交锋后,各自卸下一层无谓的甲胄。

瑟若稍减惯常威仪,声音清清淡淡,却带着一丝说不清的柔和与坦率,道:“既如此,我们不妨仿范蠡、勾践旧事,你我之交,不过唯利是视,利合则交,利尽则散,不谈忠义,不作拘束——

“你可随时止步,我亦会放你归去,自在山海之间。”

……………………

诸侍卫已举火照路,天色渐暗,长公主与那祁爷迟迟未归,不免紧张忧思。

戚宴之亦觉不安,然多年默契使她断定,事虽异常,殿下应是无虞。她知殿下行事向来筹谋在前、步步算尽,若轻举妄动,反恐坏事——这是君臣之分,亦是主仆之界。

尽管如此,心头终难平静。自烟花铺那日起,殿下对这女扮男装的祁二不同寻常之处已露端倪——那袭来历不明的披风竟被带回宫中,锁匣安放。更兼不过三面之缘,今日竟许她同祭恩师,名为试探敲打,实则信之深、重之异,已非旁人可比。

她正皱眉沉吟间,就见二人款款行来,祁韫手执一只精巧明亮的照明之物,在前探路,体贴相护。那西洋“火轮机”不过半个巴掌大小,金属外壳,附小火轮和压簧,用时轻巧一擦,火焰便又稳又亮。

瑟若见了,竟还同她玩笑道:“看来祁卿藏巧颇多,为何不呈于朝中备查?”

“此物早已列入贡册,若再献宝,倒恐殿下笑我多事。”祁韫亦笑道。

戚宴之目光微沉,面上却不动声色,领着人马迎上。

瑟若恢复威仪,淡然吩咐道:“拨些人手随祁卿回府。”四名侍卫迅速领命,祁韫执臣礼叩拜,未多一言,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戚宴之目光紧随其后,心中敏锐察觉,殿下虽沉静依旧,然眉眼间那意气风发、块垒尽消之态,显然大不相同了。

她正欲上前询问,瑟若已轻松登车,气定神闲地笑道:“此刻回去,宫宴大抵未散,我们也去凑个热闹。”

她微微停顿,目光意味深长,悠然补充道:“让舅父见了我,想必也会欣慰一番。”

戚宴之闻言心中震动。宗亲家宴自有梁述在场,而每年端午此宴长公主从不出席,今日竟一反常态,肯出席了?

她不禁微微蹙眉,心思翻涌:祁二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教殿下意有所动……

……………………

祁韫方驰至独幽馆前大街,便见高福、沈安二人蹲坐门前,灯笼倚地,目光却一刻未曾离开来路。远远望见她熟悉身影,顿时如弹簧般跃起,提灯小跑而来,脸上尽是又惊又喜。

“有劳几位将军。”祁韫翻身下马,拱手将缰绳交予侍卫,又呈上封金,四人自是不受,只抱拳一礼,策马消失于夜色。

高福与沈安见她安然归来,面上焦灼转为欢喜,虽不敢多问,眼底满是关切。祁韫见状,含笑颔首:“无事。”

二人闻言,长舒一口气,继而相视而笑,连声恭贺,喜形于色。

馆中亦早乱作一团。沈陵因家中团聚不得久留,临走前留沈安守候消息。流昭、晚意、云栊诸人皆换了素净衣裳,聚于一楼小花厅,名为闲打叶子牌,实则频频遣人探讯门前动静。毕竟此番长公主召见,雷霆雨露,皆属天恩,若有一线风吹草动,便牵动祁家命数,焉得不忧?

门扉忽开,众人齐齐转首,见祁韫缓步入内,惊喜交集,纷纷迎上来。

祁韫望着一张张熟悉面孔上尚未散尽的忧色,不由得心中温软,展颜而笑:“殿下仁德,恩泽宽厚,我能有什么事?”

“那便好。”云栊轻舒一口气,发现掌心掐得泛红,才知自己太过紧张。娘子们皆是京中头脸人物,识人知势,早知世道无常,宠辱须防,方才是担心东家一个不慎,叫这独幽馆天翻地覆。只有流昭笑嘻嘻地说:“我就说老板厉害,准定没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终于回暖,笑语如珠,嗔道:“可害得我们连晚饭都误了。”唯有晚意悄悄转身,向后厨吩咐备膳。

这一晚厅中灯火明亮,帘影轻摇,笑语喧哗,红袖纷飞。有人唱曲,有人掷骰,不消片刻,花厅内便热闹非凡,仿佛方才那份忧惧从未存在。

唯晚意捧盏在手,唇角含笑,却始终未饮。她悄悄望了祁韫一眼,又望了望高楼远处那尚未熄尽的灯火,只觉心中一隅泛着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

宴罢已是深夜,晚意伺候祁韫更衣时,替她解下腰间玉佩与月白罗带,一一细心收好,才低声道:“东家既已回京,日后往来贵人只多不少。若要设宴待客、结交朋友,馆中诸事虽简,也还拿得出手,二爷只管吩咐便是。”

祁韫自解了袍衫,只着中衣倚案看信,闻言头也不抬,淡声道:“我当初置下这馆,就是不愿你们再受那份委屈。若有相熟姊妹朋友要来,尽可招待;至于我那些杂七杂八的交情,就不必牵累你们。若真有什么应酬脱不开,烦云栊或绮寒随我走一趟,便也够了。”

晚意心中酸涩,一时沉默不语。这个人向来如此,话总说得淡,却将人护得妥帖;极温柔,却也极无情。

“况且我不久便回金陵一趟,尚有些事未办。”祁韫说着,在素笺上草草落成回信,“你们照应好自己。暑热渐盛,我看楼中隔扇、窗纸也旧了,透气不畅,记得换了;各房里多添些冰,叫那些小丫头夜里院中乘凉归得早些,勿闹得你睡不安稳。”

“二爷要走?”晚意微怔,颇觉意外。她知祁韫此番回京是家主之命,转眼不过两月,竟又要返金陵?

祁韫却未作答,只低头复阅回信。晚意见状,知自己问得多了,便微笑温声道:“二爷待我们极好,大家心里都记着呢。如今既不必应酬,楼里伺候的人手也不需这许多。那些年长些的姑娘,若得二爷做主,多添些银子寻户好人家,也是福气。娘子们有中意人物,也可慢慢相看,若能如流昭一般脱籍嫁人,便是圆满。”

祁韫只淡淡道:“你拿主意便是。”说罢,转身往书房而去。

晚意知她近日事务繁重,常夜半仍在灯下,忙完便宿于书房榻上。今夜想来亦复如此,晚意静坐片刻,终究一言不发,独自歇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