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143章 飞花

繁露春秋 第143章 飞花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9:31:22 来源:文学城

入京这日,雨雪霏霏。

此行,承淙亦随祁韫一同暂住北京祁家,只因一个多月后,南平盐场将迎来工期考核与最终定标之日,祁韫已将此事全权交托于他。

一旦拿下“永志为业”经营权,后续运营与建设将由乔家接手,祁家虽为名义所有者,却仅负责资本运作。五年后,经合法程序,经营权将彻底转让予乔家。此为祁韫与乔延绪早先约定,双方签有契约,且已报知瑟若同意。

乔延绪此举,并非仅为绕开招投标“一族一地”之规,更是对祁韫的考验。虽祁家擅长金融资本,若无攻坚克难之力,便无资格与乔家并肩。乔煜文作为全权代表,早已将祁家超常表现呈报家主,乔家大掌柜们亦多有明助暗扶,自是无虞。

春闱案后,祁韬尚未出狱,俞夫人便已囚闭于内院,足不出户,不问家事。

祁韫赴河北前,虽未将真相尽数禀明,却将祁承澜走私军火、俞夫人盗祁韬旧稿意图颠覆家局二事简略告知父亲。

其实,自俞夫人从坐忘园归家,形容狼狈、神志恍惚,将梁夫人留书交予祁元白时,他便已明白内情。

那一刻,他怒火攻心,几欲掐死此妇以绝后患,旋即悲愤交加,羞愧欲绝,连那封字纸也不敢再看第二眼。次日,祁韬旧稿原件果然回归祁家,被他亲手付之一炬。

家中上下虽不知俞夫人突然重病、不理内务之真因,然家主明确交出中馈,由谢婉华主理,周氏协助,内宅并未生乱。祁韪亦被令迁出,与亲母分居独院,名义上归谢婉华照料。

此次祁韫归京,便见嫂嫂事无巨细、忙碌非常,连一向惫懒狡猾的周氏也不敢怠慢,着实理事勤谨。祁承澜与妻闻氏则彻底失势,被遣返回江南宗宅,其原掌诸业尽归祁承涛统理。

如此一来,年末清算在即,虽祁韫一派手握北地盐场这等特大项目,然祁承涛一方面吞并祁承澜旧业,另一方面又有祁元白、祁元骧两位长辈全力布局江南产业与新辟海贸。两方差距竟前所未有地接近,稍有不慎,祁韫恐怕还要落于下风。

她归家当日就向瑟若递信,等她方便时召她进宫,转头又扎入紧张繁忙的事务之中。

信随飞雪一同飘入宫闱。瑟若倚窗而坐,读罢信,抬首望向窗外,只见飞花如絮,玉蝶飘舞,万籁无声,天地一色。

忽闻通传“陛下驾临”,她回头望去,只见十岁的林璠英姿挺拔,一袭玄裳如松似玉,眉目间英气初成。

那张她日日熟悉的面孔,自是像极了父母,而眉眼间透出的锋锐神色、自信之态,温润不失帝王贵气,却又说不清究竟更像自己,还是愈发像他们的舅舅梁述。

林璠见她怔怔望着自己,眼中似有波光,神情竟有几分不能自持,心下微愣,却笑道:“皇姐怎坐在窗边?着了风不是玩的。”说罢上前随手关了窗,又轻轻拉过她左手查看伤势,俯身将她腿上的茵毯细细掖好。

瑟若望着他脸上那份一如既往的信任、依恋与关爱,心头百感交集,垂下眼睫,忍泪含笑自嘲:“我这数月不理事,日日不过吃睡玩,奂儿你瞧,我是不是胖了?”

林璠细细端详她面庞,拈着下巴装作一本正经,点头道:“嗯,是丰润了些,可也越发美了。皇姐不怕,若祁先生回来敢笑你,我便拿他来打四十大板给你出气。”

一句话逗得瑟若破涕为笑,嗔叫一句,姐弟俩方收起玩笑,正色说起王党覆灭后的诸多善后。

御前会审平稳度过。王崐罪名共列十三条,首为暗养私兵、意图干政,其次乃操纵举业、私设党羽、鲸吞公帑、欺君罔上,种种行径,实已动摇国本。

刑部会同大理寺复审数日,终论以“大逆”之罪,革爵削籍,午门问斩。其人昔日位极人臣,叱咤朝堂,如今头颅落地,不过片语载史,遗臭无穷。

王敬修为其父,本难全身而退。然多年掌机务,政绩累累,于国不无功劳,且案发前已自请致仕,主动交权避祸。长公主力主宽典,皇帝亦念其年迈,终未治以重罪,仅革职为民,遣归江西故里,永不得复出。

此时其子丧命、家资尽散,门生星离、旧党树倒,他自是形容枯槁,病骨支离。昔日权势滔天之相,竟成一乡下老病之人,形单影只,悔不能言,所倚所托皆成黄粱一梦。

王党残余势力,除数名贪渎罪证确凿、执意抗命者被清算,其余并未一网打尽。实干之人反得以施展,未被株连。

其中如谷廷岳、沈峻庭、展忠辅等人,才干素著,不为旧党遮蔽,此番反得新任。谷廷岳更接替调回京任兵部右侍郎的李徇业,升任浙直总督,肩负五年内肃清东南海匪倭患之责,可谓重任在身,前途无量。

瑟若听着弟弟语音清亮沉稳,将诸事一一简要道来,不动声色地理出朝局新貌,自己却一边微笑,一边默默想道:如此,朝中再无灰子,只余我与梁述两方了。

其实这些事她早已从戚宴之密奏得知。那是深秋初冬的夜里,戚宴之说罢,将一纸陈情放在案前,最后一次无言叩首。二人心知肚明,虽日后仍会相见,却已是永别。

那夜瑟若心中沉重难言,反是戚宴之神色平静,坦然无波。两月来她刻意避见殿下,是怕自己仍不能自持。可这一见,竟觉心中已无痛、无怨,也无痴无悔。

她已选定前路,护幼帝、护青鸾司,便是余生所志。而殿下对她这场不该生出的爱恋,并非冷酷拒斥,反而引导她步入光明坦途。祁韫更早将性命交于她手,任其取舍。二人为她所钟、所敬,皆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她又怎忍再令情念成阻?

正说着,林璠忽又笑道:“今日还有一喜事。”随即唤她看向殿门。

只见棠奴搀着尚未痊愈的宋芳缓缓入殿,二人俱是面含微笑,神情温暖安宁。

瑟若不禁动容,起身含泪止住宋芳行礼,柔声道:“芳翁……回来就好。伤未痊,不必前来伺候,棠奴照料我很好。”

姐弟久违对坐晚膳,只一人一碗热羊汤面,却因宋芳在侧,倍添温意。待林璠告辞回澄心殿温习功课,瑟若送他至阶前,看他身影渐隐于风雪夜色,终于再难自持,潸然而泣。

平心而论,常义一案本是极难试题。林璠年仅十岁,处理得层次分明、步步稳妥,还能借势布局,拔除王党,善后清明,既无失控之患,亦无冤枉之怨。

虽瑟若心知其中有戚宴之辅佐、亦有她本人暗中指点,但终究是天子亲裁,英明之姿,历朝未见。

她仰头望雪,泪水涟涟不止,心中默问:父皇、母后,若你们有知,究竟是会夸我教养出一位明主,是大功一件?还是怨我将他养得太早懂事、太早无情?

宋芳远远看见殿下立雪而泣,竟是从未见过的真情流露、痛彻心扉,心惊不已,忙上前搀扶。

不料,瑟若一把握住他手,哭得愈发不能自抑,身形轻颤,抽噎失声。那是哀,也是释。仿佛哭尽她半生病痛与执念,终于得偿所愿——却来得太早,也太晚,更太苦。

【第三卷完】

本文于2025.8.6写完,从6月起一直放的都是存稿哈,后面也还挺长的……不知道那时候还有没有人看,所以把后记中关于第三卷的注解先搬过来:

第三卷《纷纷如雪》,可能大家觉得这卷不大好看,因为感情线比例低,我却私心很喜欢,也想多说一说。

这一卷剧情主题是“盐场开发与清官治县”,分别有四条线。蔺遂线,探讨“一心为公的清官为何不容于世”的问题。方砚生线,以普通平民少年的视角,映照清官蔺遂的局限,也映照祁韫的仁心。商战线,乔、王、祁、鄢四家博弈招标,祁家下场做盐场开发。政斗线,以“万历梃击案”为原型创造出常义案,瑟若为还政做铺垫,林璠独力成长,王党倒台。而这四条线索,最终都汇聚到祁韫一人身上。

此书名为“春秋”,也即“历史”之意,我希望写的,是祁韫这样一个本质上的悲剧人物如何塑造历史,又为何奉献一切。她的商道是理想,更是仁心。空口白话是不够的,第三卷主要意在表现她如何以实际行动坚守她的“以人为本”。

一切的起点,是那盏兔子灯上的纸条,两句话两个愿望,“阿娘病愈”是一个少年、一个家庭的幸福,“盐田重开”是一方水土的幸福。祁韫在众多花灯中独独挑中这一盏,是因她深爱母亲,也因她自己从贫贱中爬起而不忘本,始终心怀普通百姓的福祉。

她甘愿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实现心愿,这才有了以一人之智谋独挑五大盐场大局,并最终扛下耗资巨大的南平盐场开发项目的故事。

其实在初入南平的“兔灯”章,我就已经以此暗示了,祁韫真正的目标从来只在南平一地,她可是言出必行的人,若无法实现,不会为南平少年“盐田重开”的愿望买单。

如果没有这一卷对她“以人为本”原则的展示,她没还击鄢宛棠反而助她,就成了不合逻辑。日后她做的许多事情,也都变得像是正派英雄人物的样板戏。

蔺遂的原型是海瑞,不是历史上的,而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着手写这部小说前,这部剧对我触动很大。本作对权力本质的理解,与剧中逻辑相同。它给出的答案,是封建统治不过是君臣瓜分民生之利,博弈只在分多分少。

我很赞同,也给出了我的理想化解答,那就是在蔺遂和祁韫互为对照中揭露的,只有理想、不愿融入这套机制,难以成事,也就难以真正护民。虽和这个世界“同流合污”,只要守稳本心,就可以玩转这套机制,最终达成利民的结果。

蔺遂看望方砚生,只能摆出十一枚铜钱,只会空洞劝他“好好读书就有出路”。可方砚生读的书、母亲吃的药是祁韫资助的,用来自卫的武艺是祁韫让连玦教的,男孩子必不可少的父辈/兄辈教育,是祁韫让人给的。这才是蔺遂看见方砚生和连玦打斗开怀大笑时,莫名其妙产生“刺痛感”和“酸感”的原因。

世上的道理都站在他一边,可为什么他还是做不好父母官,连让一个苦孩子开朗地笑一笑都做不到?祁韫对蔺遂的冲击,正是她为人既圆滑又清正,既同流合污又出淤泥而不染,是将他痛苦而不得的解答写明给他看。这也是二人核心桥段“着相”二字所暗示的道理,他太执着于寒吏的皮相,不肯为百姓福祉低头迁就这套机制。

做官难也罢,他连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都不是。文中“满娘落水”的剧情,以及蔺家后宅生活场景,完全取自《大明王朝1566》的海家。我看剧时最痛的,是海瑞在最后一个剧情单元里进京,我们才知道他的女儿在他抢险救洪时落水死了。回忆中,灿烂满坡的油菜花田里,他抱着女儿旋转大笑,就是那样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唯一的明亮,无声无息地死了。

海家是一个很真实也很压抑的古代家庭,女儿和妻子甚至都没有名字、没有台词,是封建女性不得发声、不得留痕,淹没在历史中只剩幽灵般面孔的写照。海妻在丈夫缺位、婆婆以女德束缚她的重压下,一辈子都郁郁寡欢,因此病弱。女儿淹死的那夜,她腹中孩儿也流产,身体彻底调养不好了。

海家女性实在太让人悲伤,所以我在自己的小说中改写了她们的命运。那没有名字的小女儿在我的故事中叫“满”,是我对她的祝福。

祁韫所做的不仅是救满娘一命、出钱给蔺夫人治病,她给这个家带来了真正的欢笑,哪怕只是转瞬即逝的短短一天。蔺遂也在她陪老母、小女倚着织机说笑的温馨一幕中,真实看到了自己的缺位,才会破戒接受她一个商人的资助。最终祁韫和蔺遂成为好友,她已经在各种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蔺遂。

至于政斗线,主角当然是瑟若,在这个单元她处理了感情问题,给舔狗戚宴之画饼让她老实打工一辈子别想着睡领导(笑死),让弟弟真正第一次脱离她保护独掌君权,弟弟一出手就弄死了王党,交出了满分答卷。

在瑟若给舔狗画饼的时候,我也写出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理解。符合现实的可行性路径比撕扯概念重要,搞钱就是搞权,需要代代移风易俗,最终要改变的是人心。

常义案的原型“万历梃击案”,梗概就是张居正借此彻底斗倒了前首辅高拱,并在这个过程中和“内相”冯保结成联盟。本作鄢世绥有部分张居正的特征,他亲自下笔批改锦衣卫口供,也都有历史原型。王敬修、王崐父子当然是严嵩父子。宋芳原型是1566里的吕芳,且是高度提纯后不事权谋的“善吕芳”。

但我对历史上此事的理解,就是一桩说不清真相的无头案。十岁的小皇帝仅用“暗示鄢世绥出刀王党”这么一个小手段就拔起参天大树,不能不说是天生优秀的权力机器。

最终回到本单元的美学意象,是“雪”,既是盐的隐喻,也来自跟严嵩有关的著名戏剧《一捧雪》,当然那讲的是一只珍贵的工艺美术品杯子。最终定格在瑟若因弟弟成长得太过无情而望雪痛哭的画面。

而祁韫这次大事做完跟第一卷除汪贵一样,是安静的,想要一个人躲起来独处一会儿,也是她一贯的性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带团队做事是很累的,因为每个人都依赖你,每件事都要你操心决策担责。等事情真的做完了,就只想卸下担子歇一会儿,关机睡个大觉谁也别来找,因为不想再操心关照人、处理烂摊子。这是典型I人的性格,也是我的性格,所以对于本作稀有的I人祁韫来说也是非常自然的。这也映照着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权力与孤独”,以后还会反复出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3章 飞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