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二嫁俏医郎 > 第31章 董老爹

二嫁俏医郎 第31章 董老爹

作者:花杏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13:15:35 来源:文学城

家里没肉和菜了,郭氏醒好了面,把面皮擀出来切成一指宽的面条,剩下的交给袁雅蓉,她出门找虎子去,顺便把马车还到车坊。

袁雅蓉从篮子里翻出一个西红柿,再打上四个鸡蛋,做成面汤底。

这大半年在这厨房帮忙,学已经会简单煮个面,两碗面煮好了端到堂屋上去。

肖大婶有阿娈陪着,心情好了许多。

出门前阿娈还不会自己走路,出去一趟回来,小家伙都能自己扶着墙和凳子走了。

肖三郎坐在一旁看着,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先吃点核桃酥垫吧垫吧。

“婶子,三哥!家里没东西了,凑合吃碗面吧。”

热气腾腾的两晚上端上桌,母子二人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吃起来。

虎子两口子回家来,路上便听得许婵被她祖父卖了,心里愤愤不已。

许老爷子有五个儿子,姑父许修远是最小的。

大姑和姑父是媒妁之言,到了进洞房才算第一回见,此前只见过对方的画像。即便如此,二人感情一直很好。几位兄长房里都有三五个妾室,唯独许修远不可能纳妾,就算大姑这么多年只生下一女,也没能让长辈把别的女人往他屋里送。

许家二老是重男轻女的,但表妹许婵自幼备受父母宠爱,性格活泼顽皮。

大姑和姑父发配琼州,都知道王婉儿的本意是不想许婵年幼受苦,这才求了情让许婵留在了泉州,没曾想最后让许四海给卖了。

吃过了面,肖大婶伤心情绪又上来了,“早知道送走秀娥,我就该立刻动身到泉州去,这下完了,阿婵这丫头都不知道卖哪儿了。”

虎子转头问肖三郎:“你们没问许四海吗?”

肖三郎皱着眉头,一脸无奈:“问了,可他说了几个地方,我和娘找过去,根本没有阿婵。他就是想要银子,结果我们手里的钱都给他了,他还是不肯告诉我们阿婵的下落。”

郭氏不解:“那是他亲孙女啊!还是个七岁的小娃娃,留家里能吃他多少粮食?就这么给卖了,他……他能安心?”

肖大婶抽泣了几下,缓了缓情绪:“亲孙女?有这么对亲孙女的吗?”

“上他家里,阿婵六伯母把我拉到一边,好好的一个家,都是被许修远和他大哥害的。许大爷倒是早听到些风声,带着妻儿跑了。许修远两口子也不在,大伙儿都看阿婵不顺眼。寒冬腊月的,还穿这夏日短截的衣裳,二三十口人的碗筷,给她一个七岁的小娃娃洗,饭还不给吃饱。”

擤了两把鼻涕,肖大婶接着哭诉:“就她那黑了心肝的二伯母,把阿婵送到一家点心铺子跑腿,挣的铜钱每日回去还要上交,少一个子儿都不行,一天就给她一个馒头。阿婵早上天没亮还要起来劈柴挑水,等洗了一家子早饭碗才出去跑腿。累了一天回家,连口饭都没剩,只有一堆碗等着她洗。老天爷啊,这都是一家什么人呐!”

虎子和郭氏的眼睛都红了,真不恨不得一蹬脚飞到泉州许家去揍人。

郭氏也是有女儿的,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换作阿娈被人虐待至此,心都得碎了。

都知道许婵是大姑两口子捧在手心里养大的,自出生起,不但爹娘整日陪着,还有一堆丫鬟婆子左右伺候,从没吃过一点苦。

要是大姑他们知道孩子被她爷爷卖了,该有多心疼?

袁雅蓉在旁边静静听着,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祖母。

……

肖大婶伤心欲绝,服了静心丸当晚才睡着。

第二天一早,思索再三,修书一封寄往京城。

肖三郎这一路奔波,回来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早上去的医馆。

袁雅蓉吃完了药,比他先一步出门,刚出巷子被他赶上来。

“这么早去丝织坊啊?”

昨日就听郭氏说她去丝织坊做女工了,肖三郎心里十分不解。

袁雅蓉只是淡淡一笑:“消磨日子,也能挣点银子花,有何不可?”

肖三郎愣了一瞬,附和道:“也是,你心有郁结,找点事情做,有些事总会淡忘的。不过听二嫂说,你从早到天黑都待在丝织坊里,就中午回家吃饭喝药,还是别太过劳累,自己身子要紧。”

袁雅蓉嗯声答应,双腿走得特别快,路过医馆门口,匆匆道别离开。

时间还早,肖三郎站在街边望了眼她离开的背影,这次离开回来,总觉着阿蓉有些生分了。

上午肖三郎忙完,站在柜台边扒拉算盘。

离开临安这几个月挣得少了,虽然这几个月没有向母亲缴八两银子,但这次南下,还有四爷爷离开凑了点,口袋里的积蓄又轻了。

袁雅蓉晌午回家路上,路过回春堂,想着复颜膏快用完了,正好去拿一盒。

正好肖三郎给她把了脉,调整了下次的药方。

“气色恢复得不错,面疮也都消尽了,复颜膏还得继续用,能淡化疮印的。”

袁雅蓉看着他在纸上书写,低声喃喃道:“那什么时候能不吃药了?”

肖三郎笔停了停,“要想不吃药,那得进荤腥啊!你现在吃的都是益气补血的药,停了还怎么调理?”

袁雅蓉长叹了口气,微微蹙眉:“是我不想吃肉吗?平日看二哥二嫂吃肘子啃猪蹄好香的样子,我是天生没那口福。”

肖三郎:“其实从你现在的脉象来看,已经比去年来的时候好多了,之前体质差,脾胃不适。何时你也可以尝一下吃肉,就一点点,实在不行再吐了也行。”

袁雅蓉摇了摇头,“不行,我看见那东西心里就怕。小时候我祖母也不信我不能吃肉,硬生生喂给我,那几天都上吐下泻的,别说吃肉了,白米粥都喝不进去。”

肖三郎不愿难为她,只好作罢。

里头药柜处茂仁忽然想起什么,走了过来:“师傅,上个月河东村李大娘来医馆找你。”

“她有说何事吗?”

茂仁:“没有什么事,我说你出远门了,她没再说话,就走了。”

肖三郎心里有些乱,这李大娘是董老爹的邻居,之前也来医馆找他看病,也不知这次来是为何事?

药方写完了,二人一起回家吃饭。

再过两天,医馆开始忙碌起来,之前慕名而来的病患,到了医馆才知道郎中先生出远门了。

肖三郎这一回来,消息都传开了,病患又都找上门来。

袁雅蓉回回路过,都得进去帮着忙完才回去,有时候知道医馆忙,特意早些离开丝织坊。

这天下午,天气闷热,一整天天空都阴沉沉的。大伙儿都说要下雨,可这雨一直没落下来。

袁雅蓉中午出来忘了带伞,也害怕下暴雨,早点到了医馆。

此时的铺子上还有三位等候的病患,肖三郎在给病患诊脉,茂仁在抓药。

袁雅蓉进去便开始干活儿,帮着茂仁包药绑绳子。

到了傍晚,病患终于都走完了。

正打算回家吃饭,听到外头行人惊呼:“下雨了!”

打七月初开始,半个月过去了,天气热得慌,一直没下雨。城外的庄稼人都叫苦,说再不下雨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

见他们二人都没带伞,茂仁进去拿伞。

“我这儿只有一把,你们先凑合赶紧回去吧。”

二人愣了一下,肖三郎把伞给袁雅蓉:“还是你打吧,没多远的路,我跑着回去,很快的。”

话音未落,一位年近五旬的妇人顶着瓢泼大雨跑来。

“肖大夫,你可算是回来了!”

这是河东村李大娘,躲进屋檐下,身上的薄衫还一直不停滴水。

肖三郎:“怎么了李大娘?近日身子有何不适?”

李大娘摇头:“不是我!是董老头子,他……他疯了,你快去看看吧。”

他们说着话,袁雅蓉手里的伞已经撑开。

肖三郎:“要不你先回去?”

袁雅蓉:“先别说了,我跟你一道去。”

茂仁向隔壁再借了一把伞给肖三郎,袁雅蓉同李大娘共撑一把伞,一起匆匆往城外跑。

河东村里城很近,出门不到两刻钟的功夫,便到了董老爹家里。

这是挨着河边的几间青瓦房,还没进屋,就听到里头闹哄哄的。

房间里衣衫裤子散落一地,被褥也扔在了地上。

一白发苍苍的男子在屋内不停翻箱倒柜,双目含着血丝,鬓发凌乱不堪。

“莺莺啊!在哪儿呢?别调皮了,快出来呀!这孩子藏哪儿去了?”

旁边还有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这是李大娘的儿子,跟在董老爹身后不听劝着:“董叔快歇会儿吧!”

董老爹执着地寻找女儿,就连床底下也要钻进去仔细找找,弄得一身灰尘蛛网。

肖三郎站在门口看了片刻,问李大娘:“这样子多久了?”

大娘苦着脸:“有两个月了,起初只是逢人就念叨莺莺,大伙儿没在意。结果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挨家挨户敲门找莺莺,村民们家里都没找到,还跑去河边找,四五个汉子连哄带骗的才把他劝回来。”

肖三郎进门去,拉住董老爹,耐心说道:“董叔,莺莺上街给你买花生糖了,你先坐着等会儿。”

董老爹愣了下,站住脚,嘴里念着:“莺莺……花生糖……”

转头见看到房门处站着的袁雅蓉,脑袋一下子定住,傻愣了片刻,大喊道:“莺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