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二嫁俏医郎 > 第2章 临安肖家

二嫁俏医郎 第2章 临安肖家

作者:花杏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13:15:35 来源:文学城

“归根结底还得怨那死老婆子……”说起城靖侯夫人,肖大婶恨得咬紧了后槽牙,但目光看向对面的袁雅蓉时,立马又住了口。

袁雅蓉挤出了个微笑:“婶子想骂就骂吧,我已经从袁家出来,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城靖侯府,与我毫无干系。”

肖大婶讪讪一笑:“哎呀……看我这嘴,提那老太婆干什么?姑娘也只管宽心,到了临安我陪你四处转转散心,心情好了自然就想通了。”

“这天底下呀,哪里有不是的父母哟?你瞧前日咱们登船,令尊杵着拐杖也来码头相送,船慢慢走了,他也沿着河边慢慢走,眼里那叫一个不舍。瞧得出来,他还是心疼姑娘的。过日子谁都有难处的时候,挨过那一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说着说着,肖大婶又不禁回忆起往事来,“我家那死鬼随军西征离开临安的时候,我家三郎还在肚子里,家里还有两个大的,也没觉得日子有多难。直到三郎出生,我还盼着他回来给孩子取名字呢。谁知一年后,西边传来消息,说三万将士全死在战场了。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可……”

肖大婶眼角冒出泪花,抬起袖子擦了擦。

“可没两日,我还不是得打起精神来,家里三个小子,大郎还未满十岁。以前靠着他的饷银,我偶尔也接个接生的活儿,日子还凑合过着。可没了他,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我若再倒下,那三个小兔崽子吃什么?我得振作起来啊!我不能倒下!”

“何况隔壁还有个婉丫头,这孩子更可怜,爹娘都没了,还差点让人给活生生烧死。不过……好在她表姨能搭把手,白天我看着,夜里她表姨抱过去。还有四叔四婶也是好人,粮食银钱多多少少都帮衬着,没事儿还过来帮着看看孩子。”

“等两个小的都大些,自己能跑能跳了,我再出去揽些活儿。那时候手艺不精,资历浅,别人接生三十个鸡蛋两斤红糖,我只要二十个鸡蛋加一斤红糖。若是遇到宽裕些的人家,运气好产妇在来个大胖小子,主人家一高兴,还能打赏些银钱。”

……

袁雅蓉与肖大婶相识不过两三月,这故事已经听得不下十遍,但听到她的遭遇,袁雅蓉深感敬佩。一个寡妇把三个儿子拉扯长大,想必经历了不少心酸委屈。

看到肖大婶逐渐红了的双眼,袁雅蓉掏出手帕来给她:“婶子别难过了。”

肖大婶毫不客气地接过手帕来擦了擦眼,还擤了两下鼻涕,笑说道:“我说这些没别的意思,你看我如今,日子算是熬过来了。大郎和虎子都娶妻生子了,还剩个三郎,前两年原本定了婚事,是要上人家里做上门郎的。这事原本我不答应的,一来当时婉儿还没跟卓家议亲,她娘临走的时候将她托付给我,婉儿和三郎本是指腹为婚,我不同意,他就跟我闹,不吃不喝。我虽然生气,可也心疼,最后也遂了他的愿。”

“好在婉儿如今也嫁得好,不仅王爷王妃待她如亲女儿一般,卓家老两口也看着她长大的,丈夫又体贴,一家子都待她很好。至于我家三郎,原本我们打算上京吃了婉儿的喜酒就回来准备他的婚事,结果一回来就听说那姑娘下河抓鱼溺水死了。”

“这不,事儿都过去两三年了,人还没走出来呢……刚开始那会儿我瞧着他整日茶饭不思也跟着着急,如今也习惯了,随他去吧,只要别再跟我闹绝食要死要活的就行。”

肖大婶一说起话来,都忘了吃饭,低头一看面已经坨了,赶紧又拿上筷子忙招呼着袁雅蓉吃面。

把面挑了挑,刚吃两口,又接着说道:“瞧你在卓府上跟阿彻玩得也开心,定然也是喜欢小孩子的,去年底虎子媳妇才生了个胖丫头,你一定也喜欢。”

袁雅蓉吃着面,微笑着点了点头。

九月底船到了临安城外码头,袁雅蓉背着一个包袱,手里还提了一个,紧跟在肖大婶身后下船。

这天起了点风,河岸边一排细柳随风摇曳,许是柳枝不如春夏青翠,更显萧瑟几分。

袁雅蓉上了岸就东张西望,活了十八年,从未离开过京城。见过京郊的山水,这江南水乡还只是在诗文话本里见过。

下船的时候人来人往,她小心翼翼地挤在人群里,瞧着周围的人,个个行色匆匆。

肖大婶指了指远处的城门:“这码头离城也不远,咱们走几步,也带你认认路。”

回过头来还把袁雅蓉手里大包袱接过去:“来,我帮你拿着。”

比起别的赶路人,她们两个走得极慢,肖大婶背着自己的包袱,一只手挎着袁雅蓉的包袱,一只手拉着她的胳膊,细数临安的美景美食。

进了城门没走几步,肖大婶碰上熟人。一瞧她身边跟着个年轻姑娘,问起这是何人。

袁雅蓉心里一紧,轻轻拉了下肖大婶的衣袖。

肖大婶心领神会,搪塞道:“一远方亲戚家的姑娘,不曾来过临安。”

对付完肖大婶连忙拉着袁雅蓉离开,熙熙攘攘大街上,街边和铺子里都热热闹闹的。这临安城虽然赶不上京城繁华,却别有一番人情味。

走着走着,肖大婶忽然放慢了脚步,站到一家医馆门外瞧了瞧:“这家医馆是我家三郎开的。”

袁雅蓉抬起头来,门上匾额写着“回春堂”三个字。

肖大婶没看到儿子的身影,里头就一个小伙计在看方子抓药,无奈轻摇了摇头,接着往家的方向走。

穿过半座城,终于来到一个巷子口,许久没见她,都知道她这次是上京看望王婉儿和孩子的,都拉着攀谈几句。

问起她身旁的小姑娘,肖大婶只说道:“远方亲戚家的孩子,叫阿蓉,没来过临安,跟着我回来玩几日。”

街坊邻里七嘴八舌,袁雅蓉只是对着人笑了笑。

这时巷子深处,肖家院子里已经飘着饭菜香。

郭氏在厨房里头忙碌着,时不时地往院子里晃一眼。

院里一张矮桌,几根矮凳,肖三郎坐在桌边,一手拿着医书,一手拿着拨浪鼓,一动也不动地发愣。

旁边大木盆里放着个十月大的小女娃,正扒着盆边跃跃欲试地站起来,还想翻到木盆外头去。

厨房里锅铲和锅底碰撞的声音渐渐停下,郭氏下意识再往院子里看,瞧着孩子就要翻到木盆外了。

“三郎!”郭氏一边喊着,一边冲出来抱起孩子。

等她抱着孩子哄了哄,一旁肖三郎还在发愣。

郭氏一把夺过他手里的拨浪鼓,放在他眼前晃了晃。

这一吓肖三郎回过神,连忙起身,一脸疑惑:“嫂嫂?”

郭氏扬声道:“发什么呆啊?一会儿你哥还回来吃饭呢,叫你帮我看着点孩子,阿娈都快掉出来了。”

肖三郎一脸歉意,郭氏把女儿抱给她,准备再回厨房,再炒一个菜就齐了。

这时外头有人喊:“虎子他娘回来了!”

两人一听,走到了门口一看,果然看见肖大婶回来了。这一走几个月,仿佛更圆润了些。

郭氏赶紧迎上去:“娘你可算回来了!婉妹妹家那胖小子怎么样?长得壮实吗?”

说话间,过去已经把肖大婶背的挎的包袱接过去,当看到旁边的袁雅蓉时,面色露出一丝诧异。

“这妹妹有些眼熟……”她已经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外头人多,肖大婶没有接话,只问道:“是不是吃饭了?我们下船走回来的,肚子早饿了,饭做好了吗?”

郭氏顿了顿:“就快好了,不知您今日回来,我再添两个菜,今下午刚买的牛肉,原本做了鲈鱼,熬了鸡汤,这肉打算明日吃的,我马上切点葱给它炒了。”

肖大婶:“肉放着吧,再炒两个素菜,记得别用猪油。”

郭氏微微愣了下,还是点了点头,再看向袁雅蓉:“娘,这妹妹我好像见过,但真想不起来……”

袁雅蓉进门来,看到郭氏和肖三郎,也觉得似曾相识。但这也不足为奇,王婉儿出阁,临安来了好些人,与他们有过一面之缘,但都分不清谁是谁。

外头那些邻居都不认识袁雅蓉,这倒是能对付过去,但他们几个都是知道袁家二姑娘这号人物的,那可是王婉儿的救命恩人呐!

肖大婶不好对家人隐瞒,开口道:“袁家二姑娘,你们忘了?”

郭氏和肖三郎瞬间想起来,紧接着肖大婶一一给袁雅蓉引荐:“这是我二儿媳阿贞,这是我家三郎,你与婉儿交好,若是不嫌弃,你就同她一块叫声嫂嫂和三哥吧。”

袁雅蓉浅浅一笑:“怎会嫌弃呢?是我来这里叨扰大家了。”

郭氏仍有些疑惑,正想再追问袁雅蓉为何来此,肖大婶赶紧拉着她进了厨房,进厨房门前回头对肖三郎喊道:“三郎招呼下客人啊!”

院子里头的两个人略显局促,肖三郎反应了片刻,一手抱着小侄女,一手摆了下小矮凳:“坐吧。”

两人坐下来,肖三郎翻过桌上扣着的茶杯,倒了一杯茶水放她面前。

袁雅蓉把包袱放在怀里,双手接着茶杯:“谢谢三哥。”

肖三郎也不思其解,知道这袁雅蓉是城靖侯府的嫡女,怎么会到临安来?还是跟自己母亲回来的。心里困惑,但又不敢相问。

无意抬头看到袁雅蓉的面色有些蜡黄,脸上隐隐约约还有一两颗面疮,想必是忧思过重,患有不眠症。

走了一这段路,袁雅蓉确实渴了,一杯饮尽后,抬眸注意到肖三郎正看着自己。双目相对一瞬,又都慌张地收了回来。

院子里一片寂静,就连肖三郎怀里的阿娈也因陌生人的到来显得格外安静,一双大眼睛圆溜溜的,盯着对面的袁雅蓉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