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二凤养了只祖龙崽? > 第14章 先生目瞪口呆

二凤养了只祖龙崽? 第14章 先生目瞪口呆

作者:兰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0:23 来源:文学城

【嘎嘎!就是!污蔑秦始皇的都不是好东西!】

大鹅嘎嘎叫着,嬴小政也点点头,露出六岁崽子超凶的神色。

李世民顿时嘶了一声,只觉要完!

这小崽子一提到秦始皇,就准没好事!

陆德明此时也惊呆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读完《史记》就打算把作者活埋的,当即立刻问道:

“为什么?”

几百年间《史记》深受推崇。毕竟太史公这本书,在汉武帝时期就敢于记载了汉朝的历史,可谓敢说敢言,十分有风骨了。

“太史公的《史记》去伪存真,不虚美,不隐恶,令后世得以知晓各朝代兴替,究竟哪里不好了?”

“先生怎知司马迁所言的就是真?他大可以说九成真话混一成假话,让人无从分辨真伪。”

嬴小政嗤笑一声,很快举例:

“司马迁说汉高祖生来股上有七十二颗痣,这种事有谁见过?

难道是刘邦亲自脱裤子验证的?又有谁亲自数出七十二颗的?”

“哪怕这都是真的,那他还说刘邦是其母与白蛇在梦中所生,那刘邦的父亲作用是什么呢?

既然刘邦都不是其父的亲生子,难道刘邦的父亲就愿意抚养他?”

嬴小政歪着脑袋,眨眨眼问道。

陆德明:………

“啊这…… 这确实是汉朝天人感应一派,为了维护汉家统治而编的说法。但并不影响其他...”

“那也就是说,其中还是有虚言喽?

可见这史书,不过是胜利者所写的而已。”

说到这里,嬴小政十分不屑地道:

“他们汉家的史书一味批评秦始皇,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可汉朝取代秦朝后,汉家的制度不全都是秦始皇所创吗?

他们后来又搞分封制,七国之乱差点亡国,还不是得沿用秦始皇的郡县制。

若不是秦朝书同轨、车同文,他们汉家语言文字都不统一,又要如何治国?”

用了前人的东西,却要往前人身上狠狠踩一脚,不承认其功劳、不赞扬其功绩,反而大书特书贬低其价值,中间若再掺假,那就更是故意给人家抹黑扣锅了。

嬴小政举了很多例子,甚至怀疑阿房宫和焚书坑儒都是假的,都是汉家人给秦朝扣的黑帽子。

最后他言之凿凿地肯定道:

“由此可见,这太史公不过是徒有虚名罢,实在是妖言惑众造谣诽谤,以此迎合当时的汉家天子!”

陆德明:………

陆德明目瞪口呆,他怔愣片刻,随后眼神古怪地看向后方的李世民,意思分明是“难道这是你教的?”

李世民立刻摆摆手,一脸无辜。

他可不敢这么教啊,都是自家聪明崽自己悟的!

陆德明还是第一次碰上这样叛逆,却又有理有据的学生,他也认真起来,继续反驳道:

“好吧,就算你说的有些道理,太史公确实有夸大其言的成分。

但史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教化和影响。我们读史书,能知道王朝兴替的缘由,也能告诉君王要勤政爱民。

若君王不施仁政、失其德行,就会有人如项羽、陈涉一般揭竿而起。这何尝不是一种警示呢?”

嬴小政想了想,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可他依旧不喜欢《史记》,更讨厌司马迁。

“虽然先生说的也对,但司马迁既没当过皇帝,也没治理过国家,凭什么他一家之言就能给后世帝王做教训?

写史就该好好写历史上的事,不该掺杂个人情感和评论。

有鹅,嗯,有人跟我说过,司马迁这种行为叫‘夹带私货’,会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带偏他人的观念。”

大鹅听到自己被提及,在旁边嘎嘎点头,十分认同。嬴小政又接着说道:

“既然他用史书来教化,就该教会百姓安分守己、忠君爱国,而不是鼓励人人都可揭竿而起,造成天下大乱。

自从汉武一朝出了这本《史记》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君主了,可见这本书十分的有害无利!”

陆德明:………

陆德明被六岁的嬴小政说得一愣一愣的。

要说嬴小政全错,可他举的例子又都是真实的,但他的结论却走偏了。

想要纠正他的观念,仅靠一堂课根本不够,且今日已近傍晚,陆德明便给嬴小政留了些书目,让他先自己读一读儒家经典。

等从房内出来,陆德明很快对李世民说道:

“秦王的这位大郎君实在天姿卓越,也十分好学,只是观念实在被带得太偏执了些……”

李世民听完,若有所思,随即说道:

“劳先生费心了。我家大郎之前因天命缘故,一直没给他启蒙,我也没想到他如此的喜欢秦始皇 。”

起初他只当是小孩子心性,以为等他长大自然会明白对错,如今才发觉,嬴小政似乎剑走偏锋了。

陆德明瞥了秦王一眼,又觉得这秦王家的大郎,简直和他的秦王父亲一样,还很犟。

倒不是说嬴小政行为上叛逆,相反,嬴小政十分乖巧懂事,但思想上却格外固执。

不像其他小孩子教什么就会去认同什么,嬴小政反而有自己一套内在逻辑且很顽固,这就让人很头疼了……

六岁的孩子如此聪慧,心性却难以捉摸,日后究竟是好是坏,谁也说不准。

在孩子的老师面前,家长李世民也乖觉听训,苦笑着认错:

“是我以前总忙于政务,忽略了对这孩子的引导。日后还要劳两位先生多多费心。”

陆德明连忙说这是他作为师者的分内之事,日后也会更加重视对小郎君的引导。

李世民送走陆德明后,见大鹅一摇一摆走到自己身边,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颇觉头疼。

到了晚上,李世民抱着自家香香软软的妻子,还跟她提起了这件事,询问她的想法和主意。

长孙氏沉吟片刻,觉得是自家大郎太过聪慧的缘故:

“大郎自身太过聪慧,可六年来一直拘束在府中,又无人好好教导,才会如此。

如今既然有先生教导,不如你常带他出去走走看看。只有知道天地之广,亲自经历些事、见过些人,才能有所进益和感悟。”

李世民听完,只觉妻子说的太对了!

他这些年,又何尝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呢?

“观音婢,你真是一语中的!我过些日子就带大郎出长安去看看。

不过说来,你我夫妻二人也许久没好好相处了,近一个月都在外面,如今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

深更半夜,正是两人独处之时,李世民当即抱起貌美妻子,想要好好温存一番夫妻之情。

此时妻子面上带着些许娇羞,红晕染颊,发丝柔软,云鬓轻垂。

可就在李世民意动之际,门外忽然传来 “嘎嘎嘎” 的一阵噪音,紧接着便是嬴小政的敲门声。

“阿耶!阿耶!我知道你还没睡,我刚刚都听到你说话了!

你又要打扰阿娘睡觉是不是?你也太不懂事了!阿娘身体不好,要多休息的,阿耶你快跟我走!”

“阿耶,你这次别想骗我!上次就是把我哄睡后,你又悄悄跑回来!

这次我可是吸取教训,装睡装得可好了,果然又让我逮到你了!”

“咚咚咚!阿耶快开门!”

【嘎嘎嘎!快开门!】

李世民:………

长孙氏捂着嘴,笑得身子微微发颤。

李世民却被门外的噪音搅得心情不爽,咬牙切齿,见实在无法忽略,便狠狠捶了下床。

“这么晚了你还不睡,明天上课肯定无精打采,要挨先生训的!”

李世民出去后,先是好言相劝,让嬴小政赶紧回房睡觉,可嬴小政也很倔,不见阿耶跟自己走,根本不肯睡。

再三劝说无果,李世民索性面无表情地拎起嬴小政的后脖领,把人拎回他自己的房间,又让人看好他:

“小孩子要多睡觉,少管你阿耶的闲事!

你们好好守着,不许他晚上出房门!”

说完,李世民风风火火扔下儿子就跑了,直奔房内找他的观音婢。

只留下嬴小政一个站在自己的门口,被一众侍从挡着,犹自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眼神里满是控诉。

阿耶怎么能这么坏?

见说不过他,居然用蛮力逼迫儿子屈服?

不行,下次把李泰也叫上!让他半夜去挠门,非得阻止阿耶打扰娘亲不可!

第二日晨起吃朝食时,面对自家儿子圆溜溜的控诉眼神,李世民轻咳两声。

他把嬴小政抱起来哄了好一会儿,最后说今日要带他出长安城,还让他骑大马特勒骠,嬴小政这才被转移了注意力:

“今日不上学吗?要去长安城外?我还没见过城外是什么样子呢!”

李世民很快拎着崽子上了马,又让大鹅落在马头上,带着嬴小政出了城,并说他已经跟先生特意告了假。

一路上,嬴小政格外兴奋。

以前他从诗书里总看到诗词描写农人耕作的场景,或是外面壮阔美丽的山河,可他只见过长安城的热闹繁华,从未见过城外的景象。

出了长安城外,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与庄园。

此时正是金秋九月,秋收之际,许多农人都在忙着收割。

靠近水边、便于灌溉的田地里,粟米和小麦长得十分壮实,密密麻麻;可再往远处走,离河水远些后,嬴小政就有些惊讶了 。

这边的田地长势稀疏,杂草丛生,虫子又多,地里的小麦稀疏得连杂草都比它高。

这样下去,才能收获多少粮食啊?

嬴小政不明所以,李世民解释道:

“你先前看到的那些,是长安城富户、官吏,包括我们这些宗室的庄子。富贵人家祖上就有田产,手里又有钱,要么买、要么占了最好的田地。

那些最方便灌溉、土壤最肥沃、地势最平整的地,都归了他们。

而这些普通农户,只能选那些土壤贫瘠、不方便灌溉的田地来种。

我们长安郊外有很多卤地,很难种植出好庄稼,想要丰收更是难上加难。可普通农户没得选,只能在这种地方种粮食。”

李世民找了个地方把马拴好,带着嬴小政走进这片村庄,大鹅也大摇大摆地跟在后面,嘎嘎说道:

【你阿耶说的卤地,其实就是盐碱地。

长安城周围因为地势地貌,再加上水渠灌溉、地下水等原因,盐碱地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嬴小政一边听,一边左右观察。没一会儿,他就看到一位十分瘦弱的老人,带着自家孙儿孙女在地里收割。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掉落的粟米,生怕少了一粒粮食。

又走了一阵,嬴小政发现村子里有不少三十来岁的农夫,拄着拐杖在田里收拾庄稼,他们有的缺了腿,有的少了胳膊。这让嬴小政格外吃惊:

“阿耶,这个村子里的农人怎么了?

难道之前有马匪来过吗?还是他们天生有什么疾病,才会有这么多劳力残疾?”

听到这话,李世民叹了口气,蹲下身对嬴小政说道:

“他们不是天生残疾,也不是被马匪弄伤的,这些,是他们自己弄的啊!”

“为什么?”

好端端的人,又是家里的壮劳力,为什么要这么做?嬴小政完全不能理解。

李世民继续解释道:

“隋炀帝在位时,年年大兴土木修宫殿、挖运河,还经常南征北战,三征高句丽。

可他打仗不是为了占领土地,只是为了让高句丽国王臣服,以此满足他的一己私欲而已。”

“那时候我还小,常能看到路边百姓的累累骸骨,有人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死了,尸体一个挨一个堆得像小山。

剩下那些不想被抓去做苦力的人,就只能自己折断手脚,来逃避隋炀帝的征役。”

那时候十室九空,绝不是夸张的说法。隋炀帝修建的那些宫殿,还有他南下运河时乘坐的华美船只,全都是用百姓的累累血肉堆成的。

“隋炀帝才死了多少年,你再看当时隋朝的那些臣子,没人说他好,所有人都在骂他。

你说,隋朝是因何而亡啊?”

听着阿耶的提问,嬴小政若有所思:

“隋炀帝失去了所有人的人心,没人拥戴他,是他自己把自己的王朝搞亡了。”

“正是如此!”

自家大郎实在聪慧,一点就透。李世民忍不住捏了捏崽崽的鼻子,在他反抗前赶紧松手,继续说道:

“如果有一位君主,能让治下的百姓都吃饱饭、安居乐业,你说百姓会支持他,还是支持隋炀帝?

虽然有些史书确实有错漏、甚至弄虚作假,但大致的朝代兴衰,却像镜子一样明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李世民本是想教育自家大郎,却不禁想起多年前自己年少时的经历。

那时,他第一次见到路边累累骸骨堆如山,心里是从未有过的骇然和悲痛,后来,他就一定要劝说父亲造反,用命去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除了雄心壮志,他也想让人人有饭吃,家家有屋住,天下再没有人流离失所、饿死街头。

“可想要做到这一点,又何其难呢?

所以无论是作为君主,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宗室藩王,都该克制自己的**,给百姓留有余地。

让他们也能有肥沃的田地耕种,让他们能活下去。你说对不对?”

这番话,让六岁的嬴小政沉默了许久。

以前他从书上读到的东西,远没有今日阿耶说的见闻这般震撼。

始皇帝真的是完美的吗?

如果秦始皇真的那么厉害,为什么他死后会有那么多人不认可他?

秦朝又为什么会灭亡得那么快?真的只是因为赵高和胡亥这几个小人吗?

如果是公子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真的能存续万世吗?

嬴小政第一次觉得,自己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让他的信念一时有些动摇。

【嘎嘎!宿主获得顿悟经历!

因顿悟加卖萌,积分叠加奖励,特赠 “顿悟卡牌” 一张!】

原来这就是顿悟啊!

嬴小政立刻使用了卡牌,随后忽然觉得有些原本不存在的知识涌入了脑海。

见大鹅在旁边嘎嘎扇着翅膀,也不知道跟自家崽子说些什么,李世民耐心地蹲下身问道: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果然,自家大郎很快抬起头,若有所思地说道:

“阿耶,我终于悟了!

我想到治理卤地的方法了!”

李世民:???

悟得很好,但你是不是悟偏了?

[狗头]

隋炀帝当然不能和始皇帝比。只是嬴小政现在是始皇的毒唯,带着亲妈滤镜的那种。

所以恭喜崽崽学会了辩证思维法,但崽崽依然讨厌儒家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先生目瞪口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