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 第36章 第 36 章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第36章 第 36 章

作者:知止日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23:13:38 来源:文学城

翌日,秦王政亲自提审打劫的盗寇和包庇盗寇的保护伞。

二凤亦被叫去旁听。

“狂徒郑甲,你为何三番两次谋害寡人儿子,受谁指使,快点从实招来!”

郑甲一脸无所谓,“不是我要杀你长公子,而是你的长公子三番两次出来坏我好事。再者,我根本不知他是大秦长公子,何来谋害一说。”

秦王政望了一眼二凤,想要确认盗寇所言真伪。

二凤点头,给秦王一个肯定的眼神。

得知这伙强盗不是针对自己儿子,秦王政内心的担忧少却许多。

“冯石,寡人问你,劫掠杀人或者指使他人杀人,该判处何刑?”

冯石当即答道:“回大王,当处以磔或弃市之刑!”

磔即五马分尸,又称车裂;弃市即在人数众多的街市处以死刑,都是重刑。

秦律较为完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农田水利、军事等方方面面,大部分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百姓的基本梦想就是吃饱穿暖,在此基础上,最大的梦想就是升官发财,与此相关,百姓最关心的律法即与军功爵赏赐、官吏任免和官吏职务相关,为此,大秦设有《军爵律》《置吏律》《内史杂》等律法,以法律形式详细规定军爵和相关职务,增加可信度,提高百姓参战立功热情。

粮食是普通家庭之基本,军队之基本,亦是国家之基本,倘若没有粮食,将会出现不可控的混乱。为此,与货币流通、粮食储藏发放等方面相关的律法有《金币律》《仓律》等。

春秋战国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耕牛、山林等,与此相关的律法有《廄苑律》和《田律》。

除此以外,还有涉及手工业和出售商品的《关市律》,涉及公文邮送的《行书律》,涉及徭役、工程方面的《徭律》《司空律》等。

秦律与今日律法有一个极其相似之处,抢劫或者杀人都是重罪,处罚格外严苛。

“你身为朝廷命官,既然熟知相关律法规定,为何又知法犯法,包庇强盗?!”通过审问,秦王政可以确定一点,这个冯石不是关系户上来的,最起码他知晓律法知识,足以胜任他现在的职务。

“回大王,臣冤枉!他们被押解入牢,未等审问,就越狱逃脱,臣曾下令全城缉拿追捕,还曾在城中贴出布告,让百姓积极举报,断然不敢徇私包庇。”冯石极力替自己辩解。

秦王听后淡淡一笑,身子前倾,不置可否地问道,“牢房内外有侍卫严加看守,你竟然敢欺骗寡人说他们几个能越狱出逃,你几个意思?拿寡人当傻子?!!”

秦国法律向来以严苛著称,牢房更有重兵把守,就郑甲他们几个江湖盗寇,想要越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微臣不敢!!”

“还不快说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

“没有谁指使!”

“说还是不说?!”旁边的侍卫又给了冯石两拳。

冯石仍然闭口不谈。

看他浑身伤势,昨晚在牢里没少吃苦,就这都没能吐出一个字,二凤敬他是条汉子,不过所托非人,可惜了。

侍卫想要继续对其施加拳脚,秦王政抬手制止,吩咐道:“郑甲、刘明等盗寇,无视大秦律法,抢劫商旅,虐杀百姓,罪无可赦,处以磔刑,夷灭九族!即日执行。”

郑甲、刘明等人听后略显淡定,倘若他们将自己族亲放在心上,最初也就不会成为盗寇。

他们杀人无数,根本不把人命和律法当回事,还觉得自己一个人杀那么多,血赚。

“冯石,身为大秦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罢免官职,处以弃市,夷灭三族!!”

冯石听后,当场崩溃,跪地求饶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啊......”

秦王政挥挥衣袖,郑甲、冯石等人立马被拖了出去,呼喊饶命的声音越来越小。

二凤明白秦王政让他过来旁听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让自己看看,他作为父亲是如何处罚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儿子的罪犯。

有这样一个实力护崽、不准别人伤害自己孩子分毫的父亲,二凤觉得安全感满满。

郑甲等人,杀烧抢掠,作恶多端,十恶不赦,处以极刑,不足为过。

冯石作为他们的保护伞,纵容他们在咸阳城为非作歹,实则比郑甲等人危害更大。

根据秦国律法,他们也算罪有应得。

至于夷灭三族或者九族,这也不是他现在三言两语就能阻止的。

咸阳城街市,郑甲、刘明等人被关押在囚笼,押赴刑场。

“这伙人是谁呀?”

“犯了什么罪?”

“听说他们拦路打劫,杀了不少进城喊冤的百姓!”

“那个是谁?细皮嫩肉的,看起来像个官爷。”

“那位叫冯石,就是他替这伙强盗在背后撑腰。”

“......”

很快,聚拢过来看热闹的咸阳城百姓越来越多,不乏许多外国旅客和使臣。

“刮千刀的!还我儿子的命来!”

“狗官,死有余辜!”

“大坏蛋,早就该把他们抓起来!”

......

百姓们表达热情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扔东西,喜欢就扔鲜花、银子,不喜欢就扔石头、臭鸡蛋、烂叶子等。

很快,郑甲、冯石等人的脸上、头上都沾染了许多臭鸡蛋、烂叶子。

***

盗寇和保护伞已经处置完毕,韩非从韩国带来的贴身奴仆钱信已将搜集到的消息带回了【梧桐居】。

“公子,都已经打听到了。”家仆钱叔恭敬施礼。

虽然身份是家仆,但钱叔聪慧多智,善于思考,平时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

韩非询问道:“到底发生了何事?”

“听闻长公子昨夜与秦王一起微服私访,恰巧在郊外遇到盗匪,秦王今日亲自审判,将盗寇全部处以极刑,并夷灭九族。此事,咸阳城人尽皆知,又因略带戏剧和喜剧性,成为一桩人人乐道的美谈。”

韩非听后点点头,“算不上美谈吧,咸阳城里出盗寇,而且还打劫到大王和长公子头上,只能说事情有戏剧性,但也从侧面反应都城治理有漏洞,还有呢?”

“听说这伙强盗曾在数月前拦路截杀进咸阳城告状的百姓,恰巧被长公子遇到,长公子将他们抓捕,由于急着赶往赤丽,所以就安排几个侍卫将他们押回,不曾想冯石徇私舞弊,收了好处,偷偷放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在咸阳城为非作歹。”

“忠臣危死不以其罪,奸臣安利不以其功,此乃亡国之本。此番微服私访,秦王明辨□□,奸臣无可饰,盗寇无所逃,依法办事,则治国易也,长公子扶危助困,仗义出手,真乃仁德之主!”韩非忍不住赞叹道。

“话虽如此,只是我担心冯石只不过是他们推出来的一个小喽啰,真正的幕后主使并未遭到惩罚。”韩非身边的人自然也不是寻常人,经过他日常耳提面命的教导,对待许多事情都有非同寻常的判断力。

韩非眼神清明,略加思考后道:“这个无妨,长公子只需以冯石为线,走访查明与其交往密切的官员,基本可以判定哪些是同党,到时自可一并铲除。另外既然其敢在咸阳城为非作歹,证明背后势力足以只手遮天,想必也就是朝中那几位了。”

家仆听后点点头。

“大将军王翦深入简出,出征之前只要田地,不参朝政,表面看似为利,实则不想卷入朝廷纷争。剩下的就是赵高、姚贾、李斯等人,李斯、姚贾虽热衷权力,结党营私,但也算有真才实学,能力地位可谓名副其实,赵高此人,油嘴滑舌,钻营窃取,攀附权贵,德不配位,不仅如此,还四处挑起祸端,谋害忠良,铲除异己,实为大秦第一大祸患。”韩非继续分析道。

听完以后,家仆向自家公子韩非投去欣赏的目光。

“公子分析透彻,老奴佩服。”

二凤作为八百年后的人,可以通过历史清楚地认识到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不足为奇。

韩非是当下人,亦是局中人,作为韩国使臣刚入秦国没几天,却已将秦国朝廷上下的忠奸辨别得如此清晰到位。

无愧为法家集大成者,荀子得意门生,看待问题透彻清晰,直指根本。

“赵高,不早除之,难以心安,但其能言善辩,极会矫饰,秦王对其非常重用,凭扶苏公子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直接将其铲除。”倘若二凤现在是皇帝,让蒙毅等人查明赵高罪行,像今天秦王政惩治郑甲等人一样,一道圣旨或者一句命令,即刻就能要了赵高的性命。

可二凤现在尚未掌握实权,虽贵为长公子,但还没达到太子监国或者监军的地步。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注1】秦王深知依法治国利害,赵高明面忠君护主,背地违法乱纪,长久以往,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搜集的证据足够多,向秦王证明赵高借用公权谋私利,危害朝廷公信,破坏大秦律法,我想秦王不会再偏袒威胁他统治的赵高。”韩非肯定地道。

家仆钱叔听后十分赞同。

“秦王见赵高熟谙秦国律法,还让他担任将闾的老师,不知将闾接下来会不会成为长公子的劲敌。”

看到钱叔担忧的样子,韩非笑着道,“据我观察,二公子天性纯良,憨直仁厚,并不热衷功名利禄,而且对长公子崇拜至极,就算赵高在其耳边挑唆,也不能破坏他们兄弟和睦,赵高若是如此,最终定会徒劳。”

“见过长公子!”

“韩先生在吗?”

“在!”

注1:选自《韩非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第 3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