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夺回母姓的一切 > 第4章 宫廷腌臜

夺回母姓的一切 第4章 宫廷腌臜

作者:曾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3 03:56:49 来源:文学城

娡儿下学回到偏殿,桃夭正和两个相熟的宫女凑在一起摆弄院里的小南瓜。

见她进来,桃夭拿着小铁锹招手:“你回来了!女学怎么样?”

娡儿凑过去蹲下看八爪鱼一样的南瓜叶子,说金妧在女德课上给她使绊子了,张嬷嬷多么迂腐,射箭课和沙盘很有趣。

桃夭说:“金妧就是喜欢打压每一个同学,只要她把你当作竞争对手。女学只有一个通往御前女官的名额,万里挑一,两年才得选一个!要过州府初筛、礼部复核、内廷监考,最后还得皇后娘娘亲阅点头。”桃夭如数家珍。

娡儿挑眉,“做皇帝前的女官有什么好的,不还是受气?”

桃夭拨开南瓜叶,找到藏在下面的一个大的,“飞黄腾达啊。”

娡儿不置可否,“俗气,肥什么黄,像小南瓜一样变黄了好吃吗?”

她拍拍这颗,又弹弹,被桃夭阻止,“不能弹,皮薄,要破了。”

娡儿说:“她刁难我,给我使绊子,就能把名额抢过去不成?这选拔难道不是要考试看真本事?”

桃夭快人快语,接口道,“干掉一个是一个,金妧把所有的人都能弄得歪眼瘸腿不敢惹她,不就她第一了吗?”

娡儿沉默了。金妧那些明里暗里的刁难,课堂上刻意的发难,甚至散布的一些闲言碎语,根源都在这里——那个万里挑一、两年一选、足以改变命运的女官名额。

“是呀。要挤破头才能进,还吃力不讨好的东西,男儿只要在宫外通过考试便可入殿,甚至还有春秋两季。如今朝堂上又能有几位女官呢?”

芷兰接话,“听说少得可怜。”

娡儿想,世风不古,井底困蛙骈肩累足。一方欲稍舒其股,必踏下方之脊。

可井就是井,只要井在,哪怕有佼佼者能探出天窗,底下踩的永远暗无天日。

第二日女德课上,张嬷嬷又在喋喋不休地讲前朝哪怕身居高位的女官,哪怕身处高位掌握西南兵权,依然坚持每日给做长安县令的夫婿端茶倒水洗做饭:“女子当以夫为天,宜室宜家,方为贤德”。

娡儿一股血气冲上来,她忍不住开口打断了张嬷嬷的滔滔不绝,还耐心施了个礼,“弟子有疑惑。”

嬷嬷不耐烦地呵斥,“不得质疑师长。”

既然礼节行不通,娡儿两手一撂:“你老了做师,说的便都对吗?将军战功、女官政绩不讲,在学堂上教人洗脚!”

张嬷嬷气得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笔架都跳了起来:“不守规矩!竟敢在女德课上目无尊长,还敢拿前朝那……”

娡儿不管她还在讲,继续反驳:“嬷嬷,可是你先举前朝人的例子,怎么?前朝男人是不会洗脚吗?要你教!在座的,是来学下朝之后如何端茶倒水的吗?”

嬷嬷被她气的不再怒吼,用冷冷的声音斥令她出去。

金妧在一旁帮腔:“那你别上啊?还呆在这干嘛?“

娡儿扫金妧一眼,她确实不想上了,这对她并不重要:“想想吧,各位!嬷嬷整日教的是为谁谋利!想必某些同学要说女德女诫只是女官的入场券,小不忍则乱大谋。那我宁可不要!立德为本?我看是为虏为伥。”

这话一出,整个课堂瞬间死寂。周围女生都屏住了呼吸,不解地看着娡儿,窃窃私语:这也太标新立异了,疯了吧,又偷偷瞄向张嬷嬷。

张嬷嬷拿着镇尺上前就要打她,娡儿见势不妙往窗户边跑,张嬷嬷喊人来架住她:“放肆!你这是要反了天吗?!罚去藏书阁,抄写《女诫》全书十遍!今日抄不完,不许出阁!一滴水一粒米都不许送进去!”

娡儿眼见就要翻出去,被几个女生拉住了手脚,她大骂道,“你们就这么怕她?这就叫为虎作伥!”挣脱不过,她情急之下就往她们手臂上吐口水,众人看她的眼神更像疯子了,几个女生嫌弃的移开手。

娡儿趁乱打开竹窗,脚蹬上课桌翻窗而去。

结果掉在周如的怀里。

“嬷嬷,她会抄好一遍交给你,以后不会再来讨你烦心了。”

“我以后不用来了?”娡儿见周如帮她讨价还价,抓住重点。

张嬷嬷不置一词,转身继续宣扬她的女德宗教政策,

看着张嬷嬷气得扭曲的脸,娡儿本还想据理力争,把抄写全免了,但心知辩解无用,反而可能引来更重的责罚。

她抿了抿唇,没再吭声,开心的默默收拾起自己的纸笔砚台,在众人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起身走向藏书阁。

“如如姐,你怎么来了?“

周如淡淡一笑,“只是来看看你上学堂怎么样,没想到这么巧。”

娡儿不信,“哪有什么巧,有鸽子通风报信吧,还是你在宫里手眼通天啊?”她笑着打趣她。

周如摸摸她张扬的卷发:“不过是和你的灵台一点共通罢了。女诫那么厚,肯定不会让你全抄完,今天在藏书阁做做样子罢了,待会儿我接你回去用晚膳。”说完,她瞥向后方跟着的女学内侍,娡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原来牠一直监视着女学。

藏书阁高大幽深,只有一排排书架,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光线透过高窗,在积灰的地板上投下几道惨淡的光柱。监牢是不是也像这样呢?

这里果然如设想中一样,又静又暗,除了她应该没别人了。怪不得张嬷嬷把她罚到这里,应该是觉得宛若流放吧。

娡儿找到存放《女诫》的书架,刚把厚重的书抽出来,就听见外面甬道里传来一阵脚步声,还夹杂着男人特有的、带着几分轻浮和嚣张的笑骂:

“啧,这破地方,又阴又潮,一股子霉味儿!也配让本皇子亲自来?真是晦气!”

有意思,皇室秘密。

哪个皇子?娡儿放轻呼吸,像只灵巧的猫儿,悄无声息地缩进两排高大书架形成的狭窄阴影里,将自己藏得严严实实,在书缝里偷窥。

脚步声越来越近,藏书阁的门被推开。皇子带着两个点头哈腰的内侍走了进来。其中一个内侍手里还捧着一摞书简。

娡儿在阴影中看到了牠的下巴,斜长弯曲着,像芒果。

“殿下,这……这地方真的稳妥吗?”一个内侍压低了声音,“那批……那批东西,真要藏在这儿?万一……”

“不藏在这儿藏哪儿?!”皇子不耐烦地打断他,“父皇最近查贪墨查得紧,东宫那帮人,还有御史台那些老不死的都来我府上翻东西!内库、各宫苑,哪里不盯着?只有这鸟不拉屎的藏书阁,平日里鬼影子都没一个,那些酸儒和宫女没旨意谁敢随便进来翻查?等这阵风头过了,再想办法转运出去。”

他指挥着内侍:“快!找个最不起眼的书架顶上,塞进去!动作麻利点!”

两个内侍连忙应声,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将那锦盒塞进了娡儿藏身位置斜对面、一个靠墙书架的最高层角落里,还用几卷落满灰尘的旧书夹在其中遮掩。

等牠们咋咋呼呼地走后,她猫腰往藏书的地方走,翻开查看。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户部春审。她看的都无聊了,全是些抄的公文模板,直到指尖划过一页没那么规整的一页,隐约可见几行手写批注。

“齐州灾银,二月入库,三月无支,四月再报领白银九千两,实三成。”

齐州?那不是一月前刚发蝗灾之地?

娡儿去翻找二月月历,看了几行,感慨这些都是给周氏家族歌功颂德的鎏金本啊。

上面记载着,当时朝廷震动,皇上连夜批下白银万两,说是先赈后核。那年冬祭七皇子周允礼在朝堂上高声陈情:“赈灾非小事,齐州百姓所系社稷根本乃是。”群臣称赞他“仁心仁术”,连皇帝都点头称是。

原来是“清正仁慈”的七皇子。

她继续翻阅后面藏起来的书简,翻快了,一张调银函抄本飘落在地,应该是被人偷偷夹在里面,粘在了书页背后。落款人用的印章已模糊不清,但右下角用小篆印着:“允”。

娡儿将那张调银函偷偷收进袖中。

“七皇子贪墨?太正常了,只要牠经手,没有不贪的。”周如接过调银函说。

“你这么早就来了,我还以为要抄到一章结束。”

“有什么感悟吗?”

“简直酷刑!”娡儿说,“通篇都是把女子往‘卑弱隐忍’的框里塞,既要对丈夫低眉顺眼,又要对家长老幼百般讨好,连说话行事都要处处受限,哪有半分做人的自在?”

“这真的是前朝女史写的吗?”娡儿严重怀疑,“那些‘敬慎’‘曲从’的道理,真像男皇的阴谋。”

周如说,“牠们篡改历史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那位史学家不仅编撰了前朝史,还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甚至有可能在改朝换代之前她已经去世了。”

娡儿觉得好笑:“那很可能是被代笔或是被人篡改了,为什么没人怀疑女诫的真正作者呢。”

“礼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东西,擅国之威,谁敢不从。”

权力就是规训。

周如没再继续说下去,她总是点到即止,“七皇子齐州贪墨的证据我明日会拿给太子,他一直在查,你同我一起吗。”

娡儿点点头,和她走入宫灯相伴的小径,谈论晚膳吃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