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48章 第 48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48章 第 48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收到家里头寄过来的东西,是晚稻收割后。

晚了半年的回复,倒也不是真的无用。

陈柚没有将东西退回去的血性,寄过来的东西里头有布,本就入了秋,天气转凉。赣省的冬日,比沪市还要多几分湿冷,呼吸里都是潮湿劲。

买衣服、买布都是需要布票的,做了新被单的他们,家里头没有一尺布票,分到的布票跟着结婚补贴的布票一块儿才攒到了一条新被子。

就算有了从沪市寄过来的布,陈柚今年冬天能穿的也只是是前年的棉袄。两个人去年分到的棉花在今年弹了棉胎。这倒也没有什么,三年的棉袄,其实也算是新衣服。

除了两块三尺的布外,还有五十五块钱的寄款。

这半年来陈柚一次没有联系沪市的家里人,捏着五张大团结,陈柚的感触也就一瞬,没有太多的感慨。

下乡那年家里给了她十块八毛的生活费,下乡三年寄给她的生活费笼统是四十五块钱。也就是去年回家过了一个春节,家里头给她准备杂七杂八的东西花了八十块钱,走的那天陈柚真当自己是讨债的。回了一趟家,花费几十块钱后,竟比回家前多了二三十块钱。

结婚前陈柚的存款是有一百元的,从井塘大队搬出来后,大队里补给她一百二十块钱,若是不花销她的存款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当时结婚酒席,菜金有一百块钱,烟酒瓜果六七十,还用去一百余斤的粮食。礼金一抵,其实是没花什么钱的,甚至还挣了一些随礼,但说挣钱也是没有的。

婚后又一点点往家里头添东西,零零散散花着钱,攒下来的钱其实是不多的。

家里头添置最多的是家具,结婚的时间急赶,有陆子牧的自行车撑场面,但是家里的头的家具却不是齐全的,婚后添置家具的花用也有一百块钱。

为了结婚过得去眼,婚前房子的装修也花用了两百,加上结婚的开销,其实陆子牧在收到酒席的礼金前,都不剩多少钱了。

结婚那天合算钱的时候,除了礼金,两个人的存款都不到一百块钱,陈柚七十三块五毛,陆子牧四十六块五毛,加起来跟大队说要补给陈柚的钱一样多。

沪市寄过来的五十五块钱,怎么说都不算少。就是去黑市买肉也能买到三十斤的肉,一天吃一斤肉也能吃三十天,黑市是不是天天能买到肉另说。

陆子牧的工资加补贴是二十块钱,工作日在厂食堂吃两顿,一个月在食堂花费五六块钱和十五斤粮票。五十五块钱,将近陆子牧三个月的收入,着实不算少。

大队补贴到的那天,是陈柚最富有的时候,那时候有四百多块钱,反而是现在家里头的钱只有三百多,加上“天降馅饼”五十五块钱,倒是又一次达到了四百。

陆子牧知道岳母寄过来布料没两日,他买回来一斤棉花。

黑市的棉花价格高要两块钱一斤,陈柚倒是想数落他不会过日子,转念一想每年分到的棉花实在有限,能买到已经不错。比起钱,他们是更缺穿用的。

再说了陆子牧上下班要骑车,到了冬天寒风凛冽。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花,他买回来的棉花,恰好可以用来填棉裤,沪市寄过来的布料跟家里的凑一凑可以给他裁一条新的棉裤面子。

“瓦罐里头热着骨头汤,芋头炖的。”天气转凉,家里连着两日炖骨头汤喝,昨天的萝卜排骨,今天芋头排骨,用炭火慢慢煨着倒也没有想象中废柴火。两个人的晚餐也不丰盛,芋头炖骨头汤、蒸蛋。

最费功夫的芋头是中午就处理好的,公社初中的老师生孩子,陈柚被聘过去代课。学校离得不远,这份工作对陈柚来说不是很困难,虽然一天的课时不短,但确实比不上在生产队干活疲惫。

比起风吹日晒雨淋的挣工分,站在讲台面对黑板跟几十个学生,就不显得多少累。比不上工人有前途,但也是一份事业。在公社初中教书,大队里每个月给她算26个工,学校每个月给她发十二块钱的补贴。

教书不比下地累,但是每个月多出来十二块钱,这份工作,陈柚做的很开心,虽然工资还没有见得。

吃饭的时候陆子牧说:“以后你不用等我吃晚饭。”天气冷,陈柚上课也累,本来就饿得快,还要等他,饿着的滋味可不好受。

陈柚觑了他一眼:“两个人吃饭热闹。”也没冷到想一天到晚躲被窝的时候,就算入了十一月太阳出来的时候,只要穿着多,倒也不觉得多少冷,“等天气再冷些,我就在家里等你投喂好了,你从食堂拿馒头回来,放在灶上一热,三五分钟就能吃。”

陈柚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陆子牧是有模有样点头,“可以。”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陈柚还跟陆子牧提了一嘴要是还能买到棉花,再买一些。

她的棉衣是前年做的还算新,里头的棉絮也不需要换,天气晴朗的时候拿出来晒一晒还是暖暖和的,不过棉裤里的棉絮是可以换掉了,两块钱一斤的棉絮再买上两斤她也不至于心疼。

一个月相处下来,学生还是很喜欢这个新老师的。她的年龄跟他们更为接近,又是从大城市来的凤凰,说话都要比他们好听。带着他们上实践课,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理论知识都显得很充沛,将课本上的知识用明确的实例告诉他们。

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她好像是什么都可以掌握的。

一个老师教几门课很常见,但是他们就是觉着她是不一般的。办公室里范老师对着陈柚摇头,”今天学生问我,他们的语文课能不能也让陈老师来教。”

他说,“陈老师你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范老师对教育事业也是充满热情的,见着陈柚受到学生的喜欢,其实还是有些羡慕的。当一个老师是教书育人,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伟人说年轻人是早晨的太阳。

是希望、是未来。

做一个教书人,传递的何尝不是理想的传递。

陈柚还是要向范老师学习,范老师教了十几年的书,比起她教学经验丰富太多。他不是原地踏步的人,教师的培训他有机会就会参加,开公开课、听公开课,在教学之余,范老师也着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就算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一个初中文凭,他还是希望他们是实实在在学到了知识的。

对这样老师,陈柚是心怀敬佩的。

陈柚跟范老师闲聊了几句,就忙着备课,随着课程的深入所要求的知识是越来越多。虽然陈柚的初中知识扎实,但是自己懂跟将知识教给别人是两种概念。有的知识正是因为自己懂,才更难理解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人。

因为有时候会产生,这不是看一眼就会的感觉。

既不能太简略,更不能够繁琐啰嗦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将知识教授给别人,要求陈柚将这些早就知晓的知识吃透。

十一月底,降温后陆子牧穿上新棉裤的时候才晓得,家里的布被裁成了自己的裤子。他之前的棉裤面子还是好的,有有也将里头的棉花给换了。拿棉裤的时候他看见了棉手套,陈柚告诉他是棉裤换出来的棉花做的。

她还用旧布裁了一个面子,将棉花填进去,是一个棉花垫子,还有细绳挂着。棉花垫子是她自个用的,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时候可以把棉花垫子绑上去。

换下来的棉花还有得多,就跟旧床垫一块拿去弹了新床垫。

虽然棉花不能够以旧换新,但是旧床垫变厚实了些。

器械厂。

“你们年轻人就是体质好,热血方刚,不怕冻。”这鬼天气的,他是多喝热水多跑厕所。

还在干活的年轻人听了这话也停了下来:“师傅,不怕冷的可不是我。”

“年轻人也怕冷的。”

陆子牧完成自己的工作,发现车间里的人看向自己,他也先喊了声师傅,还没等到应声,就有人凑热闹:“子牧,你的裤子是新的吧。”

陆子牧说是的时候,惹了一片的羡慕。

没结婚的得攒着钱票娶媳妇,就算是成了工人,参加工作的前两年,每个月工资二十来块钱,大小伙子一个月在食堂吃饭要十一二块钱,有的不会过日子的,一个月工资半个月就没了的。紧巴巴过日子的,一个月也攒不到什么钱。

要是买上一件时兴的衣服,夏天的还好工资能顶用,要是冬天的不吃不喝也买不下来一件大衣。学徒工的那点工资,除了吃之外,随便哪里花花也就没了。没结婚的小伙子,发工资的时候下馆子搭一两顿饭……

想靠自己攒钱娶媳妇的,跟新衣服裤子没有什么关系。

没点积蓄,哪个大姑娘乐意跟着你吃苦的。

至于已婚的,大多是正式工,工资是比学徒高,一个月三四十块钱,家里的嘴巴也多。

家里头吃的最不能缺了挣钱的人,但是在穿的上,挣钱的那个也没有多少优先权。结婚前可以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件大衣,在结婚后这种事情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正好到了饭点没结婚的就羡慕着陆子牧,“嫂子对哥真好。”

这话说出来也惹人笑,小伙子被打趣是发季发春。

也有人语重心长与陆子牧提起这布料、棉花还是得攒着。陆子牧的裤子一瞧就不是乡下的土布,而是商店里买的时兴布。

-

七五年夏,下乡的第五年陈柚通过沪市工厂的招工,离开了赣省。

拿着介绍信陈柚乘上了去沪市的火车,到了沪市她先寻了一个招待所安置下。回家前,陈柚洗了一个澡。

陈柚没想到一回家就碰见了杨可琳。

一眼瞧过去,不用问也知晓对方的这几年过得不差。

初见的时候,陈柚觉得有些尴尬。

倒不是因为对方高人一等的姿态,纯纯因为杨可琳在信件里多变的态度。

一时厌恶,一时善意规劝。

给母亲写信对她散发恶意的是杨可琳,因为她回了一次家,就回家闹得家属院人尽皆知的也是她。

做到这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对她没有恶意的么?

人长了一张嘴,不仅仅可以用来表达心里话。

更要看自己因为对方的言语、行动遭遇了什么。

无论杨可琳是不是针对她,陈柚都不认为两个人能够相谈甚欢。心里头有个坎过不去,不至于将杨可琳看成仇人,但绝对不可能将对方作为恩人。

窄小的屋子门没有紧闭,空气依旧闷热,夏日不打算放过屋子里的人,阳光透过来可以看见空气中飞扬的尘埃。

杨可琳没问陈柚为什么回来,而是带着遗憾说:“你还是选择当工人。”

说得她做出了多么错误的决定一般。

好不容易回城,碰到的第一个说话的人,不是向她表示恭喜,而是来展露遗憾。

这样的遗憾实在是没有道理。

难道还有更好的选择?

一次一次向沪市招工的人报名,总算落实一份工作,到了杨可琳口中,倒像是她做错了选择。

陈柚正要说什么,就听见有人说:“我们院的大学生回来了。”说话的声音是渐近的,甚至是她一转头就可以看见的。

“什么大学生,我还是我。”杨可琳叫兰英婶别拿她打趣。

陈柚茫然了一瞬,她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捕捉到谈话人的笑容,三个人有不同的笑意。原来是她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腹,杨可琳会提起工农兵学员的事,只是因为对方在准备着。

杨可琳成为大学生的事,郭春雅不比别人早知道多久。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面子上添光彩的事,别的人都说他们一家子是石头不成,这样天大的好事也能这样久闭口不提。别人夸张道郭春雅是怎么忍住炫耀的心,郭春雅只能把话往心里吞。

兰英儿子今年从城郊回到厂里工作,里头费了他们一家一番功夫的,人情、钱都是花了的,她也觉得值,既解决了工作问题又解决了户口问题。有了户口又有工作,儿子娶媳妇的事也能提上日程,这日子眼看着就顺了起来。

兰英:“别人都说我顺,我瞧着都要他们过来看看你家。隔壁邻居的、我也不说虚的,你也是知道为了爱国我跟我家老钱愁掉多少头发的,瞧瞧我头上的白头发都是被他给愁出来的。要是他有可琳一半出息,我跟老钱日子不晓得多少舒坦了现在。”

这话郭春雅也就是听听:“爱国就在厂里,大院多少人羡慕你。要说小时候男孩子皮,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这两年爱国多听你们夫妻的话,小事上随性才是年轻人,大事上他肯定不会忤逆你们。”

毕竟是个软耳朵。

兰英像是知道郭春雅的意思,笑着摇头:“确实也不差,就是跟你们家一比,看我家逆子就不顺眼。”

郭春雅虽然知道杨可琳的后妈,但是是从小带到大的,可琳没有下乡的时候郭春雅把可琳养得多好,大院里有目共睹。性子是倔了些,但正能看出来是在家里头受宠的。杨可琳成了大学生,春雅这个后妈也是能受到真的好的。

大学生一出来工作,要是进入行政单位直接拿23级工资,等转正了就是22级工资。而她儿子现在拿到的工资加补贴笼统二十来块钱,转正后三十六块钱,就算转正了也赶不上大学生刚毕业时的工资。

在兰英看来,大学生都是当领导的苗子。

这会儿瞧着杨可琳,越瞧越觉着不一般,嘴巴里出来的都是赞美的话。已经夸了两个来回,兰英似乎才注意到陈柚,“有有,什么时候回来的,也没听你妈说。”

“这赣省还是远了些,有有之前写信我也不知道她具体哪天回来,兰英,你现在知道也不迟。”

抛开感情,客观上说杨家小女儿要比大女儿会长,下乡的时候年纪还小,这会儿却是有些惹眼。

兰英又问:“这次回来是有着落了?”郭春雅的亲生闺女,下乡四五年了,只有前年年底回来过了个春节。要是她家里有杨家的条件,她儿子一年大半年在家里都是成的,每年就交钱买大队里的粮食就好了。实际上她家爱国还没回城的时候,半数的口粮也是花钱买的。

杨家的还是女儿,在双职工家庭长大的陈柚,没吃过什么苦的。乍然去了乡下,要是家里头不补贴一些,一个姑娘在乡下的日子会有多苦,闭着眼睛也晓得。去年闹出那样一出事,好多人都觉着郭春雅做事有些过了,当时也觉着杨可琳的性子太偏。

陈柚单独插队下乡,而杨可琳在草原兵团。

就算是多给陈柚一点补贴,其实也说得过去,他们草原兵团的每个月都是有津贴的,比这些青工的待遇还要好。杨可琳做出来的事,可不是见不得陈柚从家里拿走一分一毫。

“对,这次回来,就去纺织厂。”

姑娘的笑容灿烂,显得青春活力,兰英忍不住点头:“好事啊”说着拉过郭春雅的手拍了拍,“这下子你们家真的成了我们院,最惹人羡慕的人家。模范家庭啊!春雅,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让、有有回来的事。”

“这是她自个争取来的,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在纺织厂也不认识什么人。”

纺织厂女工,比起乡下插队,确实是个好着落。

还是有点本事的,从外省回到沪市。插队知青下乡个三五年的,找到一份工并不是很难,但那也是在下乡地的镇县市里头。这两年有子女顶替父母工作回城的,还有一些工厂招工的时候会给职工家属一些名额,可陈柚去的纺织厂跟这两样都没有什么干系。

杨可琳:“陈柚的堂嫂不是在纺织厂?”

“我去的不是二棉厂,是八棉厂。”

二棉厂跟机床厂比较近,杨可琳上辈子就是在二棉厂当女工。八棉厂坐公交要绕半条线,跟二棉厂还是有些距离的。

杨可琳有些意外,郭春雅没有把陈柚弄到机床厂。陈柚要是能够留在机床厂,谈对象的事肯定好说,多得是人给陈柚牵线……她好像忘记了什么,杨可琳拍了拍脑袋,怎么就把陈柚被人嫌弃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也就是去年的事。

这母女两个真是自讨苦吃,“机床厂没有家属的名额么?我好几个同学都回机床厂。”

“名额有限,”兰英叹气,“僧多粥少。”她家爱国能到厂里当个学徒工,也是不容易的。通过考试的没有错,但是这考试考的什么就有的说了。

郭春雅目光从陈柚身上到杨可琳,点了点头。

厂里名额拿出来的时候,郭春雅打了跨地区的电话给杨可琳,才知道她不在草原兵团。一个电话花了好几块钱,转接又是转接,没想到这样大的事情,杨可琳是一句话没有跟家里头说。

别人问她怎么瞒得住这样的喜事,这话拿来问她没什么用,应该拿去问可琳。

把事情放在心底不说的不是她,而是可琳。

陈柚刚回来很多事不清楚,问起钱爱国现在怎么样,兰英实话实说,爱国今年在机床厂当学徒工。

郭春雅想从陈柚对兰英的恭喜里看出女儿心里是不是有不满意。

兰英走后,杨可琳问郭春雅:“阿姨,你是不知道厂里有名额?你跟爸都是机械厂的员工,怎么有有要去八棉厂。”

郭春雅抓住陈柚的胳膊:“有有,你跟钱爱国情况不一样,你成家了的。所以……”

“成家!”杨可琳受到惊吓。

陈柚已经结婚了。

那怎么还能回来……

杨可琳张着嘴,眼睛一眨不眨看着陈柚。上辈子那样风光的人,就这样在乡下结婚了,“你……你什么时候结婚的?”

又说:“我都不知道这事,改天把礼金补上。”

“你不知道么?还以为你都是知道的。”

杨可琳退了半步站稳,她脸上露出无辜茫然:“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我是成了大学生,不是情报员。你在赣省的事,我去哪里知道,我给你写信你也没回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