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46章 第 46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46章 第 46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沪市。

郭春雅很久没有收到陈柚的来信,杨大勇说她往家里寄信本身就不是很频繁,过去也不见得每个月都往家中寄信。

这不是一回事。

区别不在陈柚多久没有往家中寄信,而是她给陈柚写出去的信,没有收到回件。女儿写给丈夫的信,郭春雅也看过。

他们被架上油锅。

郭春雅犹豫过,但是不愁巧,继女回家。可琳本身因为那些他们待陈柚的好,心里头有了怨气,又在院里闹了一场,郭春雅给女儿回信的心思就搁浅。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边给陈柚寄东西、寄钱,陈柚要的就是别人知道的效果,要是被可琳知道,他们这个家就没有安宁之日了。

两害相较取其轻。

陈柚是年前回来的,在家住了一段日子,没给家里添什么麻烦,郭春雅耳边听到的是女儿长得标致,女儿文静、能干。除了最开始两个人闹了点不愉快,之后的日子,都是平和度过的,有时候也不觉得家里比平时多出来一个人。

为陈柚准备行李,郭春雅也是心甘情愿的。

肉疼归肉疼,却都是应该的。

跟安静不闹事的陈柚比起来,杨可琳的做法,让郭春雅深受其害。

多年的付出,可以因为杨可琳的一点不懂事,变成无用。

“要是挂念女儿,你也能给她写信的,不用都等着女儿联系我们。”手里拿着奶瓶逗着儿子,小孩子最是天真可爱,“小石头你可真幸福,有牛奶喝,给爸爸喝好不好。”

“喝牛奶,长高高。”儿子因为她的话,一双黑葡萄一样的眼望过来。

“春雅,你瞧儿子是不是又长高了。”

郭春雅蹲下,拉了拉小石头的裤腿,“腿比之前长。”

杨大勇乐了:“以后还是大长腿啊。”

“小石头,你可真费布料。”

谈起儿子,别的事就被放到一边。陈柚是千里之外的人,不想起的时候,也就跟不存在一般。反而是杨可琳闹了一场,留下的影响还是有的。

家属院的人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郭春雅对两个女儿的区别对待,当着郭春雅的面没人多说什么,私底下多多少少觉着郭春雅是个傻的。

这年头对自家的闺女好,那叫做天经地义。

对别人的女儿好,说起来视如己出,但……也不是这么一个对待法。

“单独插队不比在兵团更苦啊?”

“小闺女下乡就回来过一回,确实带走些东西,但是谁家小子回家探亲是空着手下乡的。”

“赣省是更近,可三年他家小闺女不是也就回来过一次,就是待也没有待多久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陈柚才是那个在草原兵团的。我家那个阳历年底就回来,要春分才回去,在家里头要待三个月。陈柚回沪能有一个月?”

“兵团有工资温饱根本不成问题,要是钱能花掉说明草原兵团物资丰富,要是花不掉那更加不需要家里头的五块钱十块钱的。

杨工春雅两个人工资可不低,哪里差给小闺女一个月五块钱十块钱的补贴。听说她这几年笼统就没给小闺女寄过几次钱,跟你说的一样陈柚三年才回来一次都没住满一个月,回来的时候拿了新米、杀好的鸡。

他们没给她寄钱的事,还真有几分真,不然一个小姑娘真愿意待在乡下啊,那有什么好的能有沪市好,别的知青都回家休息,她留在那里都没什么伴的。话说得好听,但是哪里人不排斥外地的,就是人家当着面说坏话、外地人都不一定能听懂。”

接儿子回家的时候,旁的人问郭春雅:“春雅,跟我说句实话,这些年你真的只给陈柚寄了那么点东西?零零散散还没有她回来一次拿走的东西多吧,你这话说了别的人都不信。你大女儿真信了你说的,我听说你寄款单都给她一一瞧过。”

“下乡的头一年国家有补贴,第二年又有前一年的分红。有有在乡下懂事,她自己能干,体贴家里头。我家里头人是少,可还有亲戚要照顾,自家用的补贴亲戚的,日子哪里过得宽裕了。也就这两年工资涨了,日子才算好过。”

为了让杨可琳相信,郭春雅是把所有的证据都摆在她面前的。黑纸白字的寄款单骗不了人,日期都是一清二楚可以查到的,给陈柚寄钱的时候肯定给杨可琳寄钱、寄票了,但是给杨可琳寄东西的时候可不一定给陈柚寄东西了。

三年给陈柚寄过去的东西加上陈柚下乡时的包裹,还不及杨可琳下乡头年的行李多。杨可琳下乡的时候,家里头东拼西凑生怕她离了家过不惯。

陈柚下乡的时候,小石头已经出生。

“补贴……”那是前几年,一个月补贴八块钱,所有的花用都包括在里头,“你说的也是,你家女儿下乡后更有本事。”

“嗯,你家瓦瓦比去年秋天白好多。”

郭春雅越来越不喜欢听人提起闺女,无论是大闺女还是小闺女,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成了别人的笑话。

这两个年纪相当的后女儿、亲女儿,太容易被人用来比较。

提起她们,像是白白给别人看戏。

在他人说起陈柚后,郭春雅敷衍了事。一来二去还是有眼力见的人多,几次下来,跟郭春雅说起陈柚的人也就少了,郭春雅的耳边总算落得一个清静。陈柚这个人像陈柚回城探亲前一样,从郭春雅的生活里淡出。

-

道听途说的事,是不太可信的。年初,陈知青家庭背景的事闹得纷纷扬扬,多少人以为陈知青是个好欺负的。

家里头的一点事,轻松动摇陈柚下乡三年的根基。

人离乡贱。

大队长特意说起这件事,批评大队作风不正。家里头不在意、家里头的贫穷,不是看轻一个人的理由。看不起贫穷、看不起没有关系,他们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敌人,是阶级立场不够坚定。

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

“欺软怕硬!欺负弱小!”

“这都是劣性!”

“广播那样响亮你是真的一点也没有听进去啊,大队长是把大队全员从里到外都批评了一顿,用陈知青当例子呢。”

“这怎么是井塘的错,错归半亩大队。欺负陈知青的,是半亩大队的知青,那个叫什么来着……秦静。”

“嘘。那女人是个不检点的,我是瞧也不敢瞧她,瞧她一眼都是要被她污蔑的。哭哭啼啼,会哭就是有本事。现在是有大队书记护着的。搞得男人都喜欢她一样,瞧见她绕路走没错,我们癞蛤蟆不吃知青肉。”

被秦静指认的是他的舅舅,他家差点被秦静坏了名声。他舅舅再老实不过,对妻儿那也是没话说,根本不是秦静说得那种人。

除非真的想不开,不想要好好过日子。

-

七月,烈日当空。

林多慈的心被晒得焦躁,她儿子是十里八乡的好儿郎,就是城里的姑娘也配得上。秦静是什么玩意,也能跟儿子搭上关系。

看到秦静,她就想起对方跪在陈柚面前的模样。

“你跟她要是搭在一块,是想你娘一辈子都直不起腿。荣国你不要糊涂,她秦静是什么人,哪里跟你相配。不说家庭条件,就说她这个人的人品,那也是下三滥的。”林多慈气得站不直,扶着椅子吐气。

“你娘不是个老封建,盲婚哑嫁的事,我也不做。当初你有喜欢的,家里头也乐意你娶你喜欢的……但是秦静,是真的不行。”

林多慈甩甩手:“我不想听人家说我们刘家是个捡破鞋的。”

刘荣国脸上燥热,听到破鞋两个字,眼睛发红,“妈,你这是要逼死秦静。这样说一个女生,让她怎么活下去。她现在的名声差,就是跟我有关系!之前我就是当了鳖,你越是这样说,我就应该承担起责任。”

“她被人指指点点,还不是因为那次的事。”

“责任……”林多慈看着儿子,不住摇头,“你对她有责任,你对这个家没有责任?她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是我把你生出来,把你养大。你就不在意你爹娘的日子,就是不想她一个人被指指点点,所以让我跟你爹,一块儿被人给瞧不起,到时候别人怎么看我们家?你想过没有?”

林多慈实在是气急,儿子被那个小狐狸精忽悠了。

装什么可怜!

林多慈气急:“什么我不要她活,我要她死,我要是她我早一抹脖子去了。死不要脸的缠上我们家,她心思有几分单纯!还不是看我们家人心地好。心地好就活该被她缠上是不是,她是知青我们家一点高攀不起的。”

“我之前就觉着你不能跟她走近,还不是看她可怜,没说什么。当了一次好心人,哪想到我儿子都给人拐跑。”

当初秦静得罪村里人的事,就是林多慈打了圆场,要不是他们家,秦静在大队都要被唾沫星子淹没。

“秦静她没有妈说得那样差,妈,你对她有看法。再说了她怎么样,不还有妈,还有我么。要过到一块去,她有什么不对的不好的,她也说了她可以跟妈学。妈,我年纪也不小了。”

晚上林多慈跟丈夫说起这回事,男人漫不经心说那就定下来,儿子至关重要的婚事到了男人口中就跟下盘菜一样。

林多慈拧了拧男人的胳膊,刘克明耐下性子跟她说话,甚至从躺着到靠着坐:“男人就是应该担起责任,这话儿子没有说错。”

不满意?

早些时候就应该拦着。

火烧屁股了,知道急了。

早干嘛去了。

眼皮耷拉着,“我已经很困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一天天的有这样多事情做,我很累的,也不是铁人……”

刘克明还记得之前老婆跟他说起的,流氓罪之类的话,当初有这个担心的时候不拦着,现在再说事情不成,他们刘家还真要破败门风啊。

秦静再不济那也是个知青,除了不是儿子喜欢的,跟陈柚也没差。当初能让陈柚进门,换成秦静也没什么不成的,只要想得开,这事就不烦。

林多慈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孩子长大了,她说不懂劝不动更多的是无能无力。从前很多次在面对丈夫时的那种茫然、无力、痛苦,在儿子这里头一次遭受。不像过去那样麻木,这种痛苦要贴切的多。

她甚至有些想不通,在过去的那些年里,她是怎么一次一次忍受下来的。林多慈睡不着,从儿子的婚事,想到自己过去的半生。

而后,又想起那个姑娘跟她说起的那些话。

想起她挺直的背、一棵松,是春雨后破土而出的笋。

被一个知识青年认真地肯定了价值,哪怕有的话是用嘲讽、反问的语气。

“婶子,难道你觉着这些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劳动是具有意义的,林多慈知道。

妇女能顶半边天,林多慈也知晓。

自己描绘许多的好日子,

可是女生说:“那么我呢,我的好呢?”

那双眼,再一次望过来。

是啊,那么我呢,我的好呢。

突然的这一切都成了束缚,越想越发觉,没有为自己活过。什么当家,从未真的当家。都是细琐的小事,林克明觉得繁琐无趣的小事,不被外人看见的小事。

钱她存着,那是因为她能存着,而不是因为她能花。

看上去掌握大权,实际上随时能够被收回去。

在她为丈夫的聪明骄傲的时候,对方暗地里难道没有嫌弃过她的蠢?有些事情,一旦去想,就无法停止。

生活将夫妻之间的情感磨得平淡,本身就不是靠感情走到一块儿的。过去许多年中,林多慈都会心疼丈夫,比他还要心疼他,她特别会捧眼。可是这几个难眠的夜晚,让她精疲力尽,过去所作所为对她自己来说,没有意义。

有些苦,她本可以不受的。

不是说二十年的婚姻里头没有感受到贴心、快乐的事情,只是……只是“本可以不受这些苦”占据上风。

儿子的坚持、丈夫的无所谓,都没有林多慈自己跟自己的矛盾深刻。

后来家里突然死了一只鸡,林多慈就什么都不想了,鸡窝里还有十几只鸡,生怕也病了瘟了。折腾着折腾着又回到原点,秦静还是进了她家门。

-

秦静踩着塑料凉鞋,成了刘荣国的媳妇。

据说书记家很满意这个新媳妇,都说林多慈对儿媳妇跟对亲闺女一样好,说秦静真是好福气,嫁了一个好丈夫,有一个好婆家。

“秦静现在过得挺好的。”

秦静结婚是双抢之前的事,她过得不错的事,之前就传到陈柚耳朵里了。还是端午的时候,去井塘的知青告诉陈柚的,大队里江市的那个代课老师被江市来的招工招走了,而秦静成了新的代课老师。

陈柚知道这事情跟她是没有多大干系的,毕竟秦静接的不是她的班。但是其他人为她说秦静坏话的时候,陈柚也没拦着,说了两句秦静这个人很假。

背后说人坏话的事,陈柚很少做,还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但对秦静是不一样的,她坚持表现出来对秦静的不喜欢,她记住了落水时的心寒。面对秦静,陈柚不需要装大度,已经找过公安,她对秦静的不喜就算是“过了明路”。

陈柚倒是没有主动给秦静找事,她将这个人完全排除在社交名单里。秦静嫁给刘荣国,这样的结果,陈柚一点不意外。听到这事,陈柚只觉得和该是这样。

这样、一切才算是尘埃落定。

道路曲折,秦静还是得到了想要的。一开始,秦静就想成为大队书记的儿媳妇。陈柚能这样快就想通这一点,是因为出事之后她就想过这种可能。

陈柚没有多大的反应,端午节的时候,她还说过秦静不好的话,现在乍听这件事显得无所谓极了:“陈柚,你是不是早知道这回事了?”

前段时间双抢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双抢结束才有闲心说些别的什么事。秦静刘荣国的结合,在连山公社还是被津津乐道的。

“在报纸上看见的。”

“他们还上报纸了!也是、也算是扎根乡村的典型。”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过于兴奋,不住有些心虚,在陈柚这里秦静可不是什么好人物。

现在看来秦静确实不是什么好人物。

心这样脏、这样乌黑一片的人,竟然因为赶上潮流,成为了报纸上英雄般的人物。这报纸还真是什么都写,刊登一篇文章也不核实核实,“这看事情怎么能只看表面呢!我非得写信跟报社举报不可。秦静她欺人太甚!”

“没有证据的事,报社不可能反过来批评一次。”

“你不要生气,这人是不能够颠倒黑白的,最起码大队里公社里知道他们心黑,那都是迟早的事。”

当初陈柚去找公安的事闹得不小,因着陈柚的那场婚礼,在知青里头传得更广。至于在连山也有不少的“知名度”,只是有些人对不上人罢了,“蓄意杀人”的噱头不小,还是两个女知青之间的,社员中传起来,他们都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

“他们结婚正好,别人都晓得秦静的心是乌黑的。”

“知道他们是破锅配烂盖!”

与人为善,如果可以陈柚也愿意这样做。但是当人家的枪已经对着她开,她没有只是躲开的道理。在事情发生的时候,陈柚就在秦静身上捆了雷,不说多么针对秦静,最起码秦静想对她做的事,要让秦静自己经历一道。

陈柚知道秦静的生活不会跟他人安慰自己一样糟糕,可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她告诉自己,过去的那段时间,已经足够自己出气。

没有那么大的气性,真的要记别人一辈子。

至于之后的事,那就顺其自然。

总不能因为他人的好与坏,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糕。

她对秦静的回击早就结束,她们的交集也早就结束。

至于他人的话语、对比,都只是过去的一些遗留。

陈柚确信在这件事上,自己在道德上是占据上风的。

双抢结束后,在连山公社碰见井塘大队的知青,他们对她多有可惜、可怜。半亩大队的社员碰见她更是小声议论,那模样瞧着是不想让她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可是偏偏又是让她听见看见。

陈柚倒没有后悔的,他人口中秦静的日子确实是比自己好过,但到底那也不是她乐意的生活。当初撮合她跟刘荣国的人,爱说的可不是刘荣国对她的心思。转眼能娶了她口中“谋杀”她的秦静,刘荣国对她的心思,也没多重要。

这话陈柚没说给别人听,说出来肯定会让人觉着霸道,你不喜欢人家还不准别人看上其他人。刘荣国这个人陈柚从来没有喜欢过,她不是看不出刘荣国对她的心思,但可惜她也不是没有脑子。

当时的日子变得糟糕,不是没有刘荣国的“功劳”。真的妥协,陈柚也是不会计较那些事的,可走上另外一条路,她只觉得松了口气,感受到天宽地阔。

陈柚小日子过得也不差,跟陆子牧过日子,两个人的伙食还不错。在陈柚的指导下,陆子牧在家门口田地里搭了菜架子,两个人挑了些泥土过来,门口的菜地像模像样的,不比陈柚在井塘时候的差。

辣椒、青瓜、洋柿子、茄子、丝瓜、豇豆……

黄瓜长得最好,只要勤快浇水,好像第二天傍晚小黄瓜就长大了,每一顿的餐桌上都能看见黄瓜,凉拌、清炒,也不会腻味。

可以拌甜的也可以拌咸味的,还可以洗干净了直接吃。

每个礼拜都能吃荤解馋,熬一次红烧肉,接下去的几天青菜里都可以放猪油。陆子牧很喜欢吃五花肉,把五花肉里的油熬出来,肥而不腻。配上鲜美的五花肉,饭都能多吃一碗。

吃五花肉的机会不多,按照一个季度两斤肉的份额,他们两个人一个月笼统只吃得上一斤三两的猪肉。不过两个人都不是会在吃食上委屈自己的人,没有猪那还有鱼、有鸡、有兔子。有时候陆子牧也会去黑市弄两斤猪肉回来,天起热肉坏得很快,要是没有新鲜的肉,陆子牧也不会买,臭肉的价格是低了但是肯定是不能吃的。

黑市一个月花三块钱买两斤肉,再加上年前跟社员换来的猪肉返购票,跟知青每季度的份额匀一匀,他们一个月也能吃上四斤猪肉,每个月要花用四五块钱在猪肉上。

一个月吃三次猪肉,能吃上红烧肉的时候最美,买到的要是瘦肉那只好用来炒炒菜,或者蒸瘦肉汤也很鲜美。就算是镇在井里头,猪肉也只好放到第二天,好在他们是两个人,一两斤肉其实不担心吃不完,只是没有买到五花肉的时候,想要买一次肉分两天吃。

报纸上全国的城镇化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差不多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是非农户口,有粮油本,每个月有猪肉的份额。

一个人一个月两斤的猪肉,超过了连山公社所在的江市居民每月份额。

江市居民一年的份额是十五斤,条件宽裕的也会去黑市上买些猪肉给家里添添油水,一块多一斤的猪肉,不常能有新鲜的肉不说,纵然有也不能自己挑选到心仪的肉。

小两口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大部分的人,差不多一个月能杀两次鸡。

鸡嫩没有什么油水,但也是肉,可以改善伙食。

鱼价格倒是不高,但是要烧得好吃有些费油。

实在嘴馋的时候用砖头搭起来一个小灶,插着腌制好的鱼烤制,在夏夜配着青瓜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陈柚烧过两次酸菜鱼,两个人是连汤都搅干净。

洋柿子挂上了红果,陈柚将草鱼片好,打算用洋柿子作汤底,做一锅鱼肉。陆子牧一回到家就闻到香味,红色的果肉汤上是雪白的鱼肉,瞧上去诱人极了。

大盘鱼肉旁,是一盘凉拌黄瓜上头还缀了几粒熟花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第 4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