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27章 第 27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27章 第 27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刘荣国讪讪而归,陈知青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

陈知青是城里人,像自己这样的,在陈知青眼中,算不得什么的。可是近日能听到的话里头,陈知青也没有从前那样遥不可及了。

他妈都不赞成这件事,在她妈看来,知青没什么好的,一个两个都是狐媚子。这话倒不是跟刘荣国说的,但也差不多那样个意思。觉得她们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什么事情这些知青都是干不好的。

讨个知青媳妇回来,能有什么好事,那不就是讨了个老爷回家伺候着。

那不是讨媳妇,那是讨不自在。

城里头的媳妇,能安分么。

当妈的是这样想的,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心都被人勾走了。好在那个陈知青不是他们大队的,不然啊,她是管不了自己儿子的,眼巴巴的样子,早就替人把活都做了。

年轻人是这样的,谁也年轻过,可真想到自家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当妈的心里还是不舒服的,对没怎么接触过的陈知青也有了意见。

因着儿子喜欢知青的事,别人提起知青的时候,林多慈也听了听。

原来别人的意见,有跟她天壤之别的。

讨知青当老婆,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这事林多慈知道,确实蛮多人都这样想的,知青是文化人、城里人,是干部、工人的女儿,讨到一个知青媳妇,确实有面子。但这在林多慈看来,都是面上光,实际上的好处却是没有的。

那些知青,她也是知道,这个病那个病的,工分也就那么点。

哪里是能过日子,哪里是能生孩子的?

林多慈的顾虑,在那些觉得知青好的人口中,那是完全不存在。他们拿着那嫁给社员的知青做讨论,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啥都会,现在不也是家里的什么活都干。

都是人,活只要教,都是能够上手的。

再说了乡下讨老婆是要彩礼的,娶个知青,都不用彩礼。

人家知青没有这陈规陋习,就是干干净净娶个媳妇回家,什么都不用拿出去的。

不会做饭?

教。

不会洗衣服?

多洗洗就会了。

那谁谁谁讨的知青媳妇,现在养猪养鸡都是一个能手。

娇气的知青,嫁给他们乡下汉子,也能成为贤妻良母。

林多慈听得一愣一愣的。

是这样么?

陈柚家里的情况,在半亩大队也传开的,半亩大队的学生也是去井塘大队建的初中念书的。之前陈柚往半亩大队跑,挺多人都知道这个代课老师。

重组家庭,对陈柚来说或许不是个好事。

但是这也意味着,陈柚要是嫁给社员,肯定是不会回去的。

这一嫁过来,陈柚就是没有娘家的人。

林多慈跟丈夫说起这件事,刘克明叹气,他事情都办了,妻子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妻子说知青差,他一直不觉得差到哪里去,陈柚的条件是不差的,队里代课老师的机会没有,要是陈柚成了他的儿媳妇,公社里的初中,陈柚也去得了。

围着炉灶打转?

这事还是算了,在公社里当老师比围着炉灶打转要体面多。

刘克明看准的儿媳妇其实不是陈柚,但儿子喜欢,他也没有多少意见。眼见着陈柚成了队里的代课老师,刘克明要是让这事真定下来,他儿子跟陈知青也就没有多少戏。

也就事情发生得早,要是陈柚已经当了一个学期的代课老师,他刘克明也没多少办法的,就算有这个本事,也要麻烦许多。

在陈知青只当了一个月的代课老师时,换人,根本不用费什么功夫。

刘克明在妻子这里找到了优越感,作为村里的书记,在队里是半脱产的状态,干得是脑力活。那些打算,刘克明没有说给妻子听,是以为她看到了就能懂,没想到她听到别人的点播,都不算完全明白怎样一回事。

有了这样一个蠢媳妇,刘克明更在心里头对自己的做法满意。讨媳妇还是要讨脑袋聪明一点的,不然都没什么话说。

脑子里就只能装着那么一点事,一点也没有远见卓识,一个落后还不学习的农村妇女。

在知道儿子对陈知青有意思后,刘克明就把陈柚的工作给换了。要是不知道陈柚家里那么点事,刘克明也没有那么迅速,多少还得衡量一下。

但是知道陈柚是重组家庭的,刘克明半丁点没犹豫。

他知道,儿子要是讨到陈知青当老婆,陈知青就完全为他们刘家想,不会去想沪市的那个家。

要是真跟沪市有联系,占便宜的也只会是刘家,而不会像一些败家娘们,把夫家的东西往娘家搬。

听了丈夫的打算,林多慈连连称赞,她男人可真厉害,能想到这样多,她跟他比真的是差远。

“儿子喜欢就随他,这个年纪越是不让他赶什么他越想做什么,荣国也不是配不上她。这事你别说出去,别人挑不出错来。”

刘克明认同妻子对自己的夸赞,又说了些话叮嘱妻子,“别只看到那么点事,陈知青没当上代课老师,不是能力不成,是运气不好,有别的人比她合适。她有了这样的经验,到时候公社里推代课老师,陈知青是有优势的。陈知青是高中生,她完全可以教初中。”

林多慈连连称是,因着丈夫的性格,女人挺喜欢有学问的人。虽然说过女知青是狐媚子的话,但对高中生,林多慈是羡慕的。

说陈知青是狐媚子,也是因为觉得陈知青不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真娶了林知青那就有坐吃山空之感。

但是现在她发现完全不是那样一回事。

“那是我们家荣国,在队里都是排得上号的聪明、能干。”

“不过这事能成不?”

刘克明心里也没底,那陈知青之前日子过得也不算糟,能因为这点事嫁给泥腿子?虽然心里不承认,但刘克明也知道跟沪市人比起来,他这个村支书也就个泥腿子。

男人随意道:“这里又不是沪市。”

林多慈高兴了,有个高中生城里儿媳,她心里美啊,听男人那意思,这未来儿媳还能去公社当老师,是能吃国家饭的。

生产队长林明德是向大队学校推荐陈柚的人,陈柚丢掉工作的事,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不是下不下面子的事,而是这是不地道。

换掉陈柚工作的,也是个知青,不是社员。陈柚已经在大队学校里教了一个月的书,人说换就换掉,根本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过林明德是没有什么权利的,他是第四队的队长不错,却也只是生产队队长,不是井塘大队的队长,事情已经发生,他更没有什么话语权。

林明德也不会因为跟自己利益不想干的事,去据理力争什么,只是真对上陈柚,林明德还是有些心虚的。

陈柚没有注意到绕道而行的林明德,她不是真的社员,被替换的事、过来问陈柚的人并不算多,即使村里头已经传遍。

对于每日过着差不多日子的井塘大队的社员来说,队里初中老师换人的事,算是新鲜事,不能热聊一个月也能谈上半个月。

连着几日陈柚都是人群的焦点。

这也不是没有好处,就说陈柚家里的鸡,不担心被人偷走。

作为井塘大队的名人,她家里养了几只鸡,几只公几只母都被人津津乐道。

这对陈柚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

从前她家中到底几只鸡的事,肯定是不被村里人知道的。她杀公鸡的频率,远高于其他社员。

没了队里代课老师的工作,陈柚也不是闲得没事,一个月的教学结束,正好赶上春播春种。

还没有到真的忙碌插秧的时候,队里能挣的公分不多,但知青楼还在建设,有得陈柚这些知青忙的。

专业的事情,他们不是搞建设的倒也不太会,但是体力上的活,知青们还是能够使上劲的。

新知青到公社的那天,陈柚正在量木材。

在知青楼建成之前,知青们还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住。

但大队里的知青要比之前相处更多。

本就陈柚一个知青的四队,这一回更是来了三个知青,都住到大队长家里去了。

这之前还有人提议他们住到顾炎夏家中去,顾炎夏去当兵,老瘸子人走了,那屋子空着也是空着。

但这样的话被否决了,顾炎夏是去当兵,不是人没了。

四队新来的那三个知青,都去大队长家住着,暂时住着。

回来个知青、新来个知青……都是劳动力。

“也不知道插秧的时候,那些新来的知青会怎么样。”

社员还碰到过晕过去的知青,麦苗韭菜都不分的知青,没见识过蚂蟥。水田里的蚂蟥吸人血,滑不溜秋的泥鳅,也可以要吓掉知青的魂。

有的看起来很斯文的人,尖叫到破嗓子。

蚂蟥的事肯定有人跟知青们说过,这吃米饭的南方,肯定要种水稻,这些学生不知道稻田里有蚂蟥,他们的父母亲戚不会不知道。

“肯定要出洋相。”

“那都不用讲的,就是不知道是晕过去还是怎么样?”

新来的知青下地插秧,都能算得上生产队里的“趣事”。但也算不上真正的趣事,他们不是没有听说过真的因为身体不好,永远回不了乡的人。

新来的知青,分散了社员们放在陈柚身上的注意力。

就算公社每年都有新的知青来,社员们对新来的知青依然会有好奇。嘴上说着知青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每一年最在意来了几个新知青的还是他们。

白皙靓丽的女知青,斯文俊秀的男知青。

这些知青,是一些乡下年轻人向往的对象,他们跟大队里的,跟公社里的都不一样。就算是见多了知青,那知青还是要比年龄相近的社员要少。对于没有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年轻人来说,说话好听有文化的男知青,长相白皙手指细腻的女知青,是要比身边的人要好。

其实下乡的男女知青,年纪也都不算大,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发育的时候。

刚刚脱离学校,就来到了乡下。

新来的知青的第三天是每个月都要开的学习大会,一行人去公社里头开会。

知青代表、社员代表、领导等都要轮流上台说话,学习、批判。

刘荣国知道了更多与陈柚有关的事,说出事情的是一个女知青,跟陈柚一样是沪市来的,还算是邻居。

最初的话是什么模样,刘荣国不清楚,传到刘荣国这里,是陈柚的亲妈都不在意陈柚。

刘荣国有些心疼陈柚,他也信了这话,但跟上次一样,他的心里是有雀跃的。

那种能够离陈柚更进一步的雀跃,他不是因为陈柚的家庭才喜欢陈柚的,他刘荣国喜欢的是陈柚这个人。

想起这样一个人,他的心里头就是满满的。

光是看着她,哪怕是念着她,他的开心就会到来。

以前,他清楚知青会离开,他们早晚会回城的。可是知道陈柚是重组家庭的女儿后,刘荣国就想起来也不是所有的知青都会回乡。

不是没有知青农民结合的前例。

况且,他的出身也不算糟糕,他的父亲是大队书记。陈柚的父母对她不好,那么她留在乡下也不是不行……他可以对她好的。

他会对她好的。

会这样想,是因为,刘荣国还听说了,报纸上有报道女知青跟农民结合的事。能够到了报纸上,被当成好的典型,那……女知青跟农民也不是完全不配。

这话刘荣国没有给别人说,他是无意间听到别的知青说出来的,说这话的女知青并不想让别的人知道这样一回事。

井塘大队新的初中老师,并没有很高的觉悟。

别人口中更好相处的南市知青,明明是很看不起他们这些乡下人的。

公社的的学习会结束,新知青也开始劳作,没两天就有知青生了病。

生病的知青有男有女。

这样的事,社员也算是习惯。

虽不说年年有新知青,但城里的娃子就是要比乡里长的娇气。

干活不够利落不说,身体也没有乡下年轻人强健。

别说是刚来的生病,有的知青来的头一年,基本是三天两头生病,到了年底还欠着生产队的钱。

这样的农活对陈柚来说,没有多少难度。

周日这日,陈柚跟别的知青一块儿去公社。

这事她前一天就跟人商量过,所以几个人早早就出门。从前一个人在四队的陈柚还挺独来独往的,倒不是说知青们有什么隔阂,而是相对的也没有那么亲密。

知青们关系的亲近程度,跟居住的距离有关。

一个小队的知青,相处总是要比不同小队的多。

“陈柚。”

同行的人突然换了个语气,陈柚捕捉到不对劲,两个人本聊着些无关紧要的事,陈柚下意识想跳过去,可对方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最近队里有跟你有关的传闻。”

她回乡是晚的,回来的时候赶上新来的知青们开始劳作,几乎是同时的,她就听说了一个大新闻。

跟陈柚有关的。

陈柚的情况跟他们以为的都不一样,陈柚的家里人根本不在意陈柚。

这话一个个都传得像模像样,这会儿这样好的机会,让她把话憋在心里,可太难了:

“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你之前不回家是家里头没给你寄钱?”

重组家庭的事,已经是被确认的,隔壁大队的都晓得了。

但是陈柚家里头不重视陈柚的事……

要是不重视,陈柚脚上穿着的可是回力鞋。

可是要说重视,其他人为什么会这样说?

新来的知青里头有沪市来的,才来不久就说了陈柚家里的事。

“你是听谁说的,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陈柚简直是明知故问,她自然知道这话是新来的知青说出来的。

说出认识她,说她来自重组家庭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认识。

但传出来“陈柚不回家是因为家里不寄钱”,就不是什么无意。

说出这样的话,至少对她是有些恶意的。

“我就是不知道这是怎么传出来的,明明知道你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还要说出这样的话来。”

陈柚心中并不平静,她的烦躁几乎要溢出来。

她对遥远的母亲,又心死了一次。

几乎都不用问对方是不是说过那些话,也晓得真的是母亲说出口的。

可是陈柚还是写了信问,母亲是不是在跟他人的争执中,说出口那些话来。

是不是将邮单拿出来在家属楼里“自证清白?”

陈柚在等一封回信。

写给郭春雅的信中,陈柚将流言可能造成的影响说得一清二楚,并且将解决办法也摆在“应该愧疚”的母亲面前。

母亲完全可以通过寄邮裹来打消流言。

在女儿的一生,跟不确定的名声中,母亲会选择什么?

如果不将方法写出来,答案或许是不确定的。

但是陈柚在那封信中写出利害关系、写出解决办法。

她以为那能给她带来一个肯定的答案。

不仅仅是在等一封信,还在等一个寄款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