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24章 第 24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李丽芳晚饭也没吃,只在社员家里灌了一瓶热水就过来了,她不敢耽搁。这会儿用着热水配华夫饼干,这是她打算当零食慢慢吃的。

这下子成为她下乡第一天的主食了。

李丽芳将饼干跟陈柚分享。

“我刚吃过,很饱,你自己吃。”陈柚瞧着李丽芳饼干吃出狼吞虎咽的模样,连山公社是没有华夫饼干卖的,所以她的包裹里也有华夫饼干,这跟连山公社的桃酥是两个味道滋味的。

一下子功夫,华夫饼干就浅了一半:“你都吃掉了,之后就没有了。”

“……”吃了半斤的李丽芳已经没有那样饿了,其实她吃那样快也有被吓到的成分,这冬夜的村庄,不是一般的骇人。被提醒后,她也停了下来,“我不喜欢晚上打扫,我就住一晚上,明天白天就回去打扫卫生。”

“没事,我也是一个人住。”李丽芳过来不耽搁她什么,两个人还能做个伴。

李丽芳揉了揉眼睛,煤油灯的烟撩到她的眼。

乡下的贫穷与落后,令人难以忽视,昏暗燎烟的煤油灯、在诉说,高低不平的路、在诉说。

就连呼吸到的气息,都不是沉默的。

无声的语言,四面八方涌向骤然回到农村的人,诉说乡村的落后。

陈柚在给林蠢才说沪城的时候,就已经将那种落差重温了一遍,说起百货大楼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说起泽洛不绝的人群。

林蠢才感慨:“怎么不能多我一个。”

那样多的沪市人,怎么就不能多他一个。

这样的问题,陈柚回答不了。她想要回城,更多的是明白自己不能融入这里,生产队里大多是一个姓的人,对待外姓,他们天然站在一起“我们林家人”。

跟人说起,很少说第四队,而是说林家。

李丽芬庆幸自己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这样早回来真就是头脑发热,回来做什么都不晓得。

要不是心疼火车费,火车她也不想上,就算躺着不上工,乡下也没城里好。

回来还要自己做三餐,一个人吃,想一想就很孤单。

“也不知道林芬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不会要等到春播吧!”

嘴里喊着“不会”心里清楚这样的可能性很大,陈柚拿出纸笔推给李丽芳:“看看是回信先到,还是先见着他们人。”

李丽芳写着信不忘说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可没有打算他们因为一封信提前回来。

次日天明,李丽芳果然回半亩大队收拾屋子,而陈柚也将自己的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一回,放在乡亲家里的鸡,也在傍晚都赶回了家。

陈柚去大队长那里问了知青点的事,从大队长那里知道,井塘大队现在就三个知青,另两个知青是没回家过年的。

也就是说,回家过年的知青里,就陈柚回来了,就连队长也夸赞了一句她的精神。

陈柚没做多少事,时间就到了傍晚。将烧好的水倒进暖水壶中,又往锅中加了水,这样的大冬天洗澡都是一种挑战。

刚从城里回来,一时的习惯还真是改不掉,陈柚边加柴边嫌弃自己的瞎讲究,加了火还得趁着天色没黑打两桶水回来。

留着巧儿给她看家。

巧儿坐在炉火前烘暖,眼神却是瞟向外头的,防着偷鸡贼。

其实这个时候都不需要怎么防着,知青回家过年了,村里的鸡、田里的菜都不担心给人糟蹋了。

知青姐姐跟那些顺手牵羊的知青是不一样的,她跟妈妈一样勤劳。

巧儿想成为知青姐姐一样聪明的人。

知青姐姐是儿见过最不一般的人,妈妈说她是大城市来的,奶奶说她是读书人。

山的外面,路的远方。

大城市是什么模样,是仙境么。

-

沪城,家属院。

早上闺女才出门,杨家就迎来了客人。

郭春雅的弟弟弟妹,跟杨大勇的哥嫂碰到一起来了。

城里人的休息日,一礼拜就一天,碰上也不稀奇。不好在这两家人,是互相看不顺眼的。

这能瞧上眼?

就有古怪了。

张玉兰眼里,郭春雅就是个扒拉杨家的东西去娘家,瞧见郭春雅弟弟弟妹来了,她心一下子就吊起来。

这家人过来,准没什么好事。

别看她弟弟拿着东西过来,那些东西能值多少钱?扒拉走的可就不是那点青菜叶、萝卜丁。一毛钱几斤的菜就是一大袋,那也还是不值钱的。张玉兰拧了拧自家男人的胳膊,男人瞥了她一样,不明白她什么个意思。

这不说话,发什么癫。

没有眼力见的男人,让张玉兰心里更不痛快,怎么就跟这块石头一起过来。一点好坏都看不出来,他们杨家的东西,都被外人扒拉去算怎么回事。

“伯伯。”

女人的眼珠子转了转,想说的话噎在喉咙里。

年幼的侄子。

张玉兰咬住下唇,她都不知道怎么就多了一个侄子,侄子出生的时候侄女都到了嫁人的年纪。又不是一直生孩子的农村妇人,一胎接一胎,子女年龄相差大。

杨大勇郭春雅夫妻两人都是职工,又只有两个女儿,在儿子出生前一家四口的日子,那是别的人的都羡慕的,一个人的工资只需要养两个人。

过着这样的生活,那么多年没有生下个儿子,旁人以为他们一家就要这样过。

就算没有个儿子,一家子都过着好日子,日子也是令人羡慕的。

杨大勇的兄嫂就是这般想的。

“舅舅!”

是啊,偏偏多了个儿子。

现在郭春雅又往娘家填什么东西,又关她什么事呢?

张玉兰不想说话,却又别的人来挑起话头,郭春雅的弟弟说起自己带了些什么菜过来。他带的菜根本不需要他说,那样显眼的地方,一摆就是一堆,在过道里走着都有些不方便。两个人对郭春雅的家是熟悉的,就连邻居也都能说上名字来。

他们一来,别的人就知道郭春雅的弟弟弟妹过来了。

“大勇,你对两个女儿别偏心。前头的弟妹日子过得苦,就留下可琳这样一个女娃娃。”男人的心随着身边的人的变化而变化,杨大牛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的事被人这样挑出来说,实在是丢脸面的,“就是可琳的脾气差一点,你心里就是不喜欢,也不能让人觉得你偏心,你叫别人怎么看你们这些当爹当妈的。”

杨大勇对待两个女儿,绝对算不上更偏心小女儿一些。

“家里头的事,我不怎么管。”大哥说的话,杨大勇都没往心里边去,权当是听什么瞎话,“春雅是我最好的后盾,家里的事都是她料理的,院子里谁不说春雅是个好媳妇、好母亲。她平日里就是工作家庭两手抓,哪里来那么多小心思。”

“可琳没回家过年不是家里的缘故,兵团回来只要能请下来探亲假是不用车费的,不是家里头不要可琳回来。”杨大勇给大哥递烟,“春雅挺好的,一起过日子这样多年,还不是日子越过越好。她比我还挂记着可琳,这平日里头,可琳跟家里也有来信。”

大女儿为人任性,当年要下乡便下乡,后来还因这件事怪上妹妹来,实在是小肚鸡肠。总是听妻子说大女儿的好话,杨大勇也默认了自己的女儿是个大气、懂事的,这一回小女儿回来令他想起可琳那份信的内容,心里还蛮不是滋味的。

有的话他也听到两句,那话落在他心里,让人跌面。

跟小女儿说的一样,两个人都是下乡的,真要小女儿要感恩大女儿,那自家的儿子就欠了二姐了?这话哪里能是这样说的。

当年下乡是杨可琳一意孤行,家里头的人将好话坏话说尽,也没什么用。她想做的事,那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若不是家里来了客人,杨大勇是要去信一封,为之前的事好好说一说大女儿。或者探一探她的口风是不是变了,两三年前还是太过于年轻,随着时间的过去,就没有那样自私自利的想法。

自私自利。

想到这里,杨大勇又没想下去了。

杨大牛不知道弟弟心中所想,听了这话只觉得弟弟被妇人蒙蔽甚深,半点没有男子气概了。在一个家里头,女人料理一下家务事在杨大牛眼中是天经地义,千年之前的人都是这样做的,祖祖辈辈都这样下来。

想起妻子说起弟妹的态度转变,杨大牛虽斥责了妻子一顿,觉得她就是在挑事。可此时又觉着确实是变化不少,弟弟这般说,杨大牛心里头并不舒畅。

郭春雅在外头备菜,几个妇人也在外头闲聊,杨大牛不赞同摇了摇头:“我来的时候听人在说你,大勇你别当糊涂人,说是你们家里只给小女儿相看,不给可琳相看。”

“这话怎么传出来的,肯定就是有这样一回事,还说你们给陈柚备了很多吃的用的,要给家里头都给搬空。”

屋子里烟气缭绕,过道上油烟呛鼻。

“现在不是满满当当的。”大哥还是不够大气,杨大勇心里这般想着,又想着自己跟大哥的差距,又很能理解。若是大哥跟自己一样的高度,就算是听到别人这样的议论,那也是半点儿不信的。

陈柚下乡三年就回来过一次,下一遭回来指不定已经招工。

给陈柚准备的那些东西,实际上也就那样一回事,对他们家来说,没有伤经动骨的程度,更别说搬空,“人家那样说,也只觉得我是疼女儿的。有有在千里之外的,三年才回来了这样一次,我这个当后爸的,做人不能太垃圾。”

“大哥,实话说我对两个女儿都是一样的。我把春雅的女儿也当自己的闺女,但是对自己的亲闺女,也加上了她亲妈的爱。闺女离家里这样远,我这边肯定是挂念着她,为她着想。相看对象这样的事,说话的都是嚼舌根,没那样一回事。”

“你这样说,我就安心,就是担心这些话影响到你。当大哥的没有你有本事,你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里头最有出息的,大哥也不能帮你什么,听到人家那样说你,大哥心里头为你冤。”

杨大牛也不管弟弟家的家事,都是小妮子,弟弟现在也不是没有儿子的。

楼道里的空间小,郭礼媳妇站在门旁,跟郭春雅说着话。这春节都过了,大姐都没回过家,他们这才眼巴巴过来。一直以来大姐对他们家都还不错,毕竟是一家人,但是涉及根本的事,那就是不成的。

不然如今她也是住在洋楼里的媳妇,而不是乡下媳妇。

心里头虽然不甘心,但是这也就是很少的时候想一想,生活摆在那里,哪容得她总是瞎想。郭春雅在煤油炉面前烧菜,煤油炉在乡下都是用不上的,陈雪生用的是炉灶。村里的人到了沪城的筒子楼,回去后多说是家中更自在。

只要点一点煤油灶就能烧菜,烧一家子的菜方便不知道多少。没见识的乡下人说城里人的不烧水怎么洗澡,其实人家都去澡堂洗热水澡,根本不需要一个大锅烧水。明明是同乡,一样的乡下姑娘,郭春雅就嫁给了最有出息的陈群星。

那些年乡里的姑娘,最羡慕的就是郭春雅,想着自己怎么没有郭春雅那样一张脸。看着眼前人的模样,陈雪生不记得到底是郭春雅嫁人前就是他人口中的美色,还是嫁人之后,丈夫的出息给郭春雅贴了金。

毕竟如今看去,也就这样一回事。

岁月到底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郭春雅跟陈群星的女儿都已经二十岁。

“大姐,有有怎么没来我家玩。”

张玉兰冷笑,这话说得,陈柚跟他们很亲一样。

这话也亏得郭春雅的弟妹能说出口,他们明明很不待见陈柚。张玉兰对这件事的原因不清楚,但是他们不待见陈柚的事,她是见识过的。

这话问得郭春雅都有两分尴尬,自家闺女回城后也没什么事,自己跟丈夫都有工作没有去乡下情有可原,但是闺女:“她帮着带弟弟,孩子大了也不爱出门,难得回城。”

郭春雅还是给女儿找了理由,不然没礼貌的是闺女,自己却也跟着丢人。

“就是。”大勇倒是去过他们家,却也不是什么好事,那日之后丈夫就与自己相争,为了她那几句口水。今日她来本是要给陈柚摆脸色看的,郭春雅她动不得,那她还是陈柚的长辈。

本来的那点心虚在争执中丢干净,再过来那点本来的心虚都没了。在背后说两句话也没什么事,她不在意,郭春雅还要耿耿于怀不成?

“她这几年都在乡下呆着,对乡下日子肯定是过腻的。就是乡下人,都是想成为城里人一样,都想捧金饭碗、铁饭碗。”

陈雪生觉得张玉兰这些话就是在针对她这个乡下人,是在瞧不上乡下人:“你大嫂好像瞧不上乡下人?”

“我可没这样说。”

张玉兰自个也算不上什么城里人,就是位置没有陈雪生偏,自个虽然不是工人,但也算半个城里人:“你一来就说有有的不事,这正月里就是找人不自在。自家外甥下乡的事,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你之前关心过么?当长辈的就要作长辈的威,不贴小辈的心是吧,你晓得她下乡的具体地方?”

陈雪生想说赣省。

可再具体的她还真不知道,对这个外甥女,丈夫不是很喜欢。

这种讨厌是恨乌及乌,对陈群星讨厌连带着陈群星唯一的骨肉也不喜欢。陈雪生跟自家丈夫是一家的,讨厌还是喜欢陈柚都不耽搁她的日子,陈雪生自然没有去跟丈夫唱反调。

可话被人这样说出来,陈雪生心里也不舒服:“外甥女从来是有礼貌的,我这样一问你心里倒是不痛快了,还是因为你亲侄女太有脾气。”

郭春雅愣住了,她看着陈雪生都忘了顾及锅里的菜。

“陈雪生!”

还不等张玉兰发脾气,郭春雅就叫住了陈雪生,弟妹是她的娘家人,弟妹的态度被别人瞧了,别人还要怎么看她这一家子。这话怎么就到了谁侄女、谁外甥女上面去了,这样多年了,不是两个侄女、外甥女,都认了。

这时候提什么“你亲侄女”“你亲外甥女”,不就是在说她这个当后妈的偏心。

弟妹怎么就被大嫂给挑拨了,心里头晓得大嫂对自己肯定有意见,但是没想到大嫂会这样不顾及她的家庭合睦。今天过来就不是来维系关系的,而是过来挑事的。

郭春雅心里头想一想大嫂曾经的做法,实际上,大嫂一直有在在强调不是亲生的这件事的。她刚嫁给杨大勇的时候,大嫂来他们家比现在要频繁,总是要为杨可琳“撑腰”。最初的撑腰,郭春雅是能够理解的,只是现在想起来后来的那些撑腰,其实就是在加深他们家庭“重组”印象。

“都是一家人,雪生你别说一些气话,大嫂她也不是那意思。大嫂,我们都晓得可琳是个好姑娘的,可琳一直都是跟你亲的。今年是没回来,但信里本来还说了托人带回来的特产给舅妈送点,舅妈喜欢吃木耳炒肉的。”

瞧着张玉兰的得瑟的眼神,陈雪生哪里甘心:“说要托人带,不说到底有没有说,她大嫂你收到侄女寄的木耳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