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毒妇与忠犬Be后双重生 > 第12章 故国

毒妇与忠犬Be后双重生 第12章 故国

作者:宜春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20:34:44 来源:文学城

彭城,穣侯府。

隔着重重门扉,张良就能听到屋内嘈杂的声音。

琴声、编罄声、萧声……还有女子的歌声。

女子的歌声似曾相识,张良顿住脚步,凝神细听,女子唱的是:“将仲子兮,无窬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

熟悉的声音将张良钉在原地,一时间忘了所处何地。

直到一曲毕,歌声止,张良仍伫立在原地。

——这是韩国的民歌。

幼时,他曾听田边女子唱过,还问阿母女子唱的是什么。

阿母那时笑笑,说,他长大就知晓了。

后来,韩国亡了,再次听到,是她妻子唱的。

妻子走后,再也不闻这样的声音

他已经快十年,没听到这样的歌声了。

男人站在那里,青衣缱倦,扫去了往日里他脸上的忧愁,眉目温柔,眼中闪着星星点点的光,光一点点拼凑起来,拼成了故国的乡音,他怕稍一动,一切就成了泡影。就连桂花落在他耳边,缀上一点浅黄,他也没有动一下。

侍从从里面出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张先生,君侯里面等候您多时了。”侍从上前提醒。

张良蓦然回过神来,桂花从他耳边落下,跌落在青石板路上,滚了几滚,终究落入尘埃。

这是桂花,不是杞柳。这是彭城,不是新郑。这是楚国,不是韩国。

浓密的睫毛在他脸上打下一片阴影,颤了颤,眼中的情绪一扫而尽,转而依旧是那个清冷无双的张子房。

“好。”张良抬步走了进去。

有那么片刻,侍从以为方才之人,不是张良,而是哪个听心爱姑娘唱歌的情郎。

屋内的乐声没有停止,不过已经换成了楚地的民歌。

哪里的民歌,对于卧榻之上的穣侯韩成,都是一样的。

屋里头弥漫着浓烈的香气,香气里混杂着酒香、熏香、还有别的不可以说的味道。

张良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皱,他不喜欢这香气。

重重帷帐之下,韩成卧在美人堆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屋内跳舞的美人,并未为张良的到来侧目。

张良就这么看着他,不去惊扰。

楚歌换了一曲又一曲,末了,韩成才想起来这里还有个张子房。

透过帷帐,韩成嘴开开合合,对张良说了什么。舞乐声太大,张良没听清。

张良也不想听清他说什么了,转身决然离去。

身后人亦没有挽留。

离开穣侯府很远,萦绕在张良鼻尖的香气仍未散去,让他呼吸不上来。

忽地有种恶心感。

恍恍惚惚,天地之大,不知何处存身。

他抬头,看向彭城顶的扶光,似乎和新郑的扶光没有任何区别。

街市上人来人往,耳边听到的,尽是彭城口音。

熙熙攘攘,竟无一两亲眷。

“张先生,亚父请您过去。”一名侍从出现在张良身后,躬身道。

张良没有转身:“好。”

.

“子房先生,自鸿门一别,多日不见了。”范增笑呵呵地让人给张良倒酒,“大王为诸侯脱不开身,老朽日夜忙碌政事,这么多日子,还未与子房先生叙过旧,请子房先生恕罪。”

范增府上不比穣侯府,没有韩国民歌 ,也没用楚国民歌,更没有浓郁的香气。

就他们两人,相对而饮。

鸿门宴上,两人说不上融洽,几乎之剑拔弩张的程度,若说二人有什么旧情,那才是可笑。

张良当然看得出来他的心思。

张良辞让:“先生是长者,良当不起先生一声子房先生,实在折煞良了。”

“子房先生去过韩王……不,穣侯那里了吧。”范增将酒盏放下,目光深沉,“子房先生怎么不饮酒?”

张良看着清澈的酒水中倒影出的自己的眉眼,有几分像是当年鸿门。

“良不胜酒力,请先生恕罪。”张良不卑不亢。

范增头上的白发比在鸿门又多了,眼神依旧犀利。

“老朽知道子房先生不爱舞乐,就没有叫人来。既然不胜酒力,那就不饮也罢。”范增也不勉强,话锋一转,“穣侯一向可好啊?”

“穣侯”两个字不轻不重地刺在张良心头上,时时刻刻地提醒他,韩国亡了。

什么复国,什么韩王,什么韩相,统统随着咸阳宫的一把火去了。

风一吹,再不见了。

“穣侯甚好,谢先生关心。”张良抬眸,眼里尽是笑意,没有半分埋怨。

范增又饮下一杯,紧紧盯着张良:“我知道,子房先生一直想复国,可这您不能怨大王,是穣侯触怒了大王,不配为韩王,大王一怒之下,才这么做的。子房先生莫要忧心,等大王定了齐国回来,哪里心头舒畅了,老朽就劝劝大王,说不定大王一高兴,穣侯就可以回韩国了呢。”

不是韩成配不配,是项羽,一开始就没想让韩国存在。

张良心中如明镜。

张良低头:“良,替穣侯拜谢先生。”

说罢,张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范增见酒已空,嘴角勾起一抹笑:“子房先生方才从穣侯那里来?”

张良:“是。”

“穣侯与子房先生谈了什么?”范增状似无意。

张良:“穣侯正宴饮,良冲撞了,因此并没有说什么。”

范增:“子房先生难得出门,去寻穣侯,想必有话跟穣侯说吧,不如老朽替子房先生转达。”

张良:“不必劳烦先生,良并没什么要紧的话,就是看看旧主,尽臣子本分罢了。”

“旧主?”范增挑眉。

张良含笑:“良现下受霸王衣食,自然是大王的人。”

.

高山峨峨,连绵不尽,斩断了众人前行的道路。

一行人马停住,知是到地方了。

山岩之上,还依稀可见火烧尽之后的残木,那是以前未烧尽的栈道。

樊哙翻身下马,四处张望一番,手搭在额上:“这大王真为难俺们,叫俺们一月间就要修好,不是要我们性命吗?俺们给他就是!”

赵令徽呵住他:“樊将军,莫说丧气话,减了士气,要受军法责罚的!”

樊哙讪讪。

“司马说的是,樊哙,臣天色早,歇着吧,晚上要守夜的。别到了晚上睁不开眼,我可要告状的。”灌婴跳下马。

赵令徽当即下令,一半人马歇息,一半人马当即开始修栈道。

这样,两批人马轮换,修起来就会快很多。也叫章邯看看,沛公东进的心思。

令出如山,将士们一刻也不敢停歇,当即各自忙活起来。一时间,山中的叮叮当当声音绵延不绝。

赵令徽找了处高地坐着,将所有人都一览而尽。

樊哙、灌婴二人守夜,此时歇息去了。

正值七月,褒中高阳当空。褒斜栈道上原本还有树木遮挡,去年汉王入关中,听取张良的计策,一把火给栈道连同树木烧了个干净。

如今虽有新叶发出来,却是三三两两不成气候,挡不住什么日头。

日头越来越高,打在身上,甚是毒辣。

尽管日头正旺,可将士们的气势也正旺,一个个精神高昂,不出半日,一片栈道就修起来了。

他们多是崤山以东之人,早就受够了缩在南郑的气。如今挥师东进,他们也可以早日衣锦还乡。

额头上冒出汗珠,赵令徽抬手抹去,心中思量不断。

前世,暗度陈仓之计虽成,可章邯突袭,褒斜栈道上修栈道的将士伤亡不少。

这辈子章邯估计也会进攻,赵令徽不好声张,走漏了风声,章邯不来,这栈道也算白修,她只能暗暗想办法。

要让章邯来,将兵力引过来,还不能大动人马提前防守,更要减少伤亡。

“司马在想什么?”一名小将爬上高坡,递给赵令徽一碗水。

赵令徽道了声谢,眼神扫过那名小将,眼里闪过一瞬的愕然。

小将面黑高额,眸光坚毅,身材大约有七尺,站在赵令徽面前,挡住了日光。

赵令徽愣住不是因为小将长得黑,是因为这小将,是她的一位故人。

不,谨慎地来说,是她上辈子的故人——冯珥。

那个女扮男装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和她一样,追随吕雉左右的冯珥。

“你怎么不去休息?”赵令徽压下心中的喜悦,正色道。

“司马,我现在不困,我不用歇息,我晚上干活可有劲了!”冯珥拍拍自己的胳膊。

两个人并肩坐着,手中的碗端的豪情万丈。

赵令徽支起一条腿:“听你口音,不是关中人,也不是沛县人。”

冯珥:“是,我是长沙的人。”

赵令徽:“你叫什么名字?”

冯珥咧开嘴,露出两颗白牙:“我叫冯珥。”

“关中不比长沙,怎么想着投奔汉王来了?”和前世一样,赵令徽问出来了这个问题。

冯珥:“汉王对百姓好,想跟着汉王建功立业。”

赵令徽:“家中还有什么人?”

“还有阿父阿母,还有个妹子。”冯珥转头看他,“司马你呢?”

赵令徽放下水碗:“我家中没有人了。父母死在乱军中,妻子离散了,不知死生。别的亲戚,也都死的死,跑得跑了。”

冯珥的手在空中抖了抖,最终还是放在了赵令徽肩膀上。

赵令徽莞尔:“不用安慰我。”

“不是安慰司马,是属下觉得,司马十分厉害。”冯珥笑起来衬得牙特别白。

赵令徽:“军中多的是我这样的人。张先生不也是亡了国,无亲无故的。”

冯珥垂眸:“不一样,不一样的。司马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一样的。”

水腕再次被端起来,二人的水碗撞在一起,相视而笑。

“司马知道了我家乡,还没告诉我你的家乡。”冯珥往后一靠,手撑在地上。

“我是淮阴人。”赵令徽扫了眼不远处劳作的将士。

冯珥:“司马和大将军一样,都是淮阴人?”

赵令徽:“不错。但是我们在淮阴的时候并不认识,我们都在项羽帐下做过事,所以就认识了——你在军中做什么?”

“屯长。”冯珥说的时候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那就是说,你可以号令一百人了?”

“将仲子兮,无窬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

感谢小天使仲夏夜千送来的营养液×15

感谢小天使双木送来的地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故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