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洞房昨夜停红烛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作者:清欢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2-15 06:34:01 来源:文学城

女皇见吕朝隐似有服软之象,怕其他人受影响不敢表态,遂收回视线道:“本朝言路畅通,卫将军有话但讲无妨。”

吕朝隐鼓起勇气道:“太尉大人固然威名在外,但他退隐多年,不问军政,若重新带兵,恐怕不会比微臣强多少。”

“不到万不得已,朝廷绝不动兵。朕让他去,只是因势利导,从中斡旋,尽量化干戈为玉帛。”女皇掀袍落座,心平气和道:“若真要用兵,朕也不会让他挂帅,诚如卫将军所言,他这些年懒怠惯了,髀肉复生,难耐鞍马劳顿。”

吕朝隐暗自皱眉,心里很不是滋味,虽说是夫妻,可都一把年纪了,连他大腿长肉都知道?这也太……他不便往下想,见中护军孙绛出列,忙转头望向他。

“陛下,怀柔已不可取,微臣认为应当派大军清剿,扬我国威,顺便也震慑一下野心之辈。”孙绛道。

“大将军以为如何?”女皇问崔易。

“是战是和,全凭陛下定夺。”这种时候最该避嫌的就是他,毕竟庆阳崔氏可是他的本家,崔易只得含糊其辞。

“大将军,这种时候可不能和稀泥。”吕朝隐清了清嗓子,毫不掩饰对魏简的疑心,“崔家余孽轻而易举便越境入侵,弑杀朝廷大员及藩王,难道是一天就能做成的?刺史部真就毫无察觉?”

崔易正寻思怎么回他时,宋思益替他打圆场道:“大将军刚回朝,有些事还不清楚,郁致的惨剧起源是军队哗变,新王未及镇压,以致城中叛乱四起,与逆贼里应外合,终至无法收场的地步。”

崔易朝他投去感激的一瞥,拱手向御座道:“微臣来的仓促,未及了解始末,请陛下见谅。”

在孙绛和吕朝隐的主导下,出兵的呼声越来越高,女皇不置可否,只问道:“诸卿可还记得雍伯余?”

这个名字如平地春雷,殿中霎时一片死寂。

旧历年间,雍州节度使雍伯余率兵揭竿而起,一路势如破竹,直打到了洛阳。而另一边,逆王纠结江南部众,在王家的支持下也打了过来,洛阳沦陷,王朝差点倾覆。

“逆王之子李缙在扬州虎视眈眈,就等着我们再逼出一个雍伯余。”女皇肃然道:“这才二十多年,诸位便忘了国殇?”

“陛下言重了,”孙绛道:“今时不同往日,本朝仓廪充实,精兵良将云集,又有明君在堂,绝不会重蹈覆辙。”

“陛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①”吕朝隐附和道。

“可前一句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女皇道:“《孙膑兵法》中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咸宁郡王婚变之后,我朝与南越关系大不如前。一旦用兵,北狄、南越甚至突厥齐齐生变的话,朝廷当如何应对?恐怕我们的处境,不会比当年好。”

崔易忽然明白了她的顾虑,魏简是封疆大吏,其妹魏舒掌着帝国财政,确切点说,魏简比昔日白手起家靠一帮乌合之众打到洛阳的雍伯余还可怕。

吕朝隐气焰渐消,拱手道:“依陛下的意思,我们该当如何?”

女皇望了眼旁侧,随侍女官面向众人展开了一幅舆图。

“太尉先行,督促刺史部平乱。大将军从后策应,将中军帐设在长安,朕会让雍王全力配合。”她手指上移,指着漆县的位置道:“此处距长安不过三百里,可布置五营兵马,一旦生变,即刻赶赴庆阳援助。”

“陛下此计乃驱虎吞狼,一旦魏简生了异心,后果不堪设想。”吕朝隐略有些不安。

“卫将军勿忧,朕自有后手。”女皇命人收起舆图,问道:“诸卿可有异议?”

众皆无言,女皇便令他们退下去准备,只留下崔易。

她步下玉阶,身后女官自发展开舆图。

“朕已让人去敦煌送信,命李霈集结三千骑兵,连夜赶赴武威待命。幽州和并州也得了密诏,一旦冀州生变,立刻进入战时。”

崔易心下大定,喜道:“东有武威,西有幽并二州,南有漆县,若魏简真有二心,除了北上投敌再无他路。”

“朕不希望逼反他,但却不得不防,但愿他莫犯糊涂。”女皇暗自祈祷。

“微臣这就去部署。”崔易正要告退,女皇却拦下他,吩咐道:“你们私下好好议一议,等事态平定后,究竟是削藩置郡,还是继续保留王爵,用以牵制魏简。”

崔易愣了一下,贞吉已死,崔昱那一脉算是绝了,崔旻是叛贼,子嗣更不可能继位,难道……此事太过棘手,他不敢多问,只得先告辞。

**

在朝廷上下忙得如火如荼时,阿霁也没闲着,整日来往于内外朝,除了送文书,也兼传诏。

谢珺离京前曾举办过一场仪式,如今她已是名副其实的公主,封地在孟县,北依太行,南滨黄河。

端午刚过,捷报传来,崔氏余党尽皆伏诛。

崔易再三考量之后决意削藩置郡,于是女皇任命孙绛为郡守,他为人刚毅果敢,勇武善谋,历练几年,待资重后可回朝为护军将军。

“其实我先前有意让崔大寒袭爵,”晚膳后,女皇对阿霁道:“这孩子忠厚憨直,心肠也好,你完全辖制得住。”

阿霁明白她意有所指,满面绯红道:“您想让我嫁给他?”

女皇笑睨她一眼,轻轻转动着白玉盏,“很委屈吗?联姻自古有之,君王为了维系各方势力可以广蓄良家子,你是我的女儿,怎么就不能多纳几个郎君?”

阿霁瞠目结舌,想起前几日见程云轩时,还听到他抱怨京中贵妇放荡不羁,有违天道,没想到这就听到更惊世骇俗的了。

“瞧把你吓得,”女皇捏了捏她苍白的脸颊,笑道:“等开了先河,便把程郎也纳了,省得他整日嘟囔。”

阿霁尖叫了一声,把脸埋在臂弯直喊救命,女皇笑得前俯后仰,指着她的额头嗔道:“真没出息!”

她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仰望着窗外溶溶月色,沉吟道:“阿霁,朝事也好,军政也罢,并不独出于我一人之口,为何却没人能动摇我的统治?”

阿霁坐直了身体,歪头思索着道:“因为您的威望无人能及?”

女皇笑着摇头道:“不是,因为我有魏舒,她一人可抵千军。”

阿霁疑惑地走过去道:“魏姑姑有这么大能耐?”

女皇却叹了口气,幽幽道:“能者可遇不可求。”她转过来揽住阿霁,爱怜地抚着她的手臂道:“你的臣属得由你自己去找,这点我帮不了你。”

阿霁似懂非懂,蹙眉沉思。

“你知道如今的强敌是谁吗?”女皇问道。

阿霁茫然摇头,女皇淡笑道:“崔家。”

“崔叔叔……怎么会?”阿霁骇然道。

“我活着的时候当然不会,但将来可不好说。本以为他会网开一面,给庆阳留一线生机,但他为了避嫌却宁可赶尽杀绝,亲手毁了祖宗的基业。可见他根本就信不过我……”女皇眼眶濡湿,语气中略带哀伤。

阿霁甚少见她流露出这样脆弱的神情,心下大为震动,思忖了一番,犹豫着道:“离开庆阳时,阿姨托我捎话给您,是有关崔家的大秘密……”

女皇苦笑道:“其实我早就猜到了。”

阿霁倒吸了口气,愕然地望着她。

“你曾问我,太宗皇帝英明神武,为何却给自家舅父封了世袭罔替异姓王,其实我也很好奇。即位之初,翻看过许多案卷,《太宗起居注》中收录着很多文稿,其中思母诗赋最多,我研读过多次,发现那些诗赋的主旨不像是悼亡者,更像是……思远人。你明白吗?”她低声问阿霁。

这与阿霁所知不谋而合,果然,太武皇后病逝于崔园当属谬传,真正的她想必早已远离故土。

“还有,太宗皇帝生前最爱诵读和抄录的一篇诗作是《凯风》,《起居注》中出现的次数比他老人家的寿数还多。”她望着夜空,曼声吟道: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②

阿霁听得鼻子发酸,揉了揉眼睛道:“那么崔叔叔会知道吗?”

“你阿姨定会将所有证据都毁掉,他是不会发现的。”阿霁正要松口气时,却听她继续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事情的关键不在大将军,而在崔迟。”

①出自《司马法·仁本》

②出自《《诗经·邶风·凯风》,先秦时代邶地汉族民歌,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