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顶流爱豆进化论[娱乐圈] > 第64章 064 暗潮涌动的剧组

顶流爱豆进化论[娱乐圈] 第64章 064 暗潮涌动的剧组

作者:Aaron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0-07-30 08:56:49 来源:文学城

和时尚圈有“高级脸”的说法一样,电影圈也有所谓的“电影脸”。但是具体的“电影脸”标准却很难说清楚,但是公认的门槛就是脸要小、五官要立体,并且肤色要白且均匀。脸小是因为电影画幅都是16:9,因此任何人上了电影银幕都会横向拉宽,也就是所谓的“上镜胖十斤”。所以如果演员的脸太大的话,那么一旦特写镜头拍过来,画面效果就不堪入目了。

而且不仅脸要小,脸型最好是比较窄的瓜子脸、鹅蛋脸;如果是国字脸,那基本就只能走性格演员的路线;而如果是大饼脸的话,可能就只能考虑喜剧演员的身份了。五官要立体的原因是电影拍摄极少用到自然光,既然要打光,那么肯定会让人的肤色过白,同时削弱五官的立体性。因此如果五官的立体不够明显,那在打光下就很容易变成所谓的平面脸。

至于肤色白且均匀这标准来说,均匀是第一要素,白反倒是第二要素。肤色均匀就不需要过度修饰肤色,否则要么是因为修饰不足导致肤色不均而显得“脏”,而要么就是修饰过度而导致风尘味十足而显得“油腻”。因此肤色均匀的演员那简直就是老天眼赏饭吃,天生就可以“清水出芙蓉”,让摄影师拍出“天然去雕饰”的镜头来。

至于白那是因为早期的胶片容易偏黄偏暗,因此哪怕是平时肤色正常的人被拍了也是“黄脸”或“黑脸”。要知道在早期拍电影的时候,演员们上的粉底都不是现在这种追求轻薄透的粉底,而是直接上痱子粉。如果读者有80后且小时候拍过黑白照的时候,就知道那是影楼用的散粉是多么厚多么白,简直和刷墙差不多。但是不“刷墙”又不行,因为哪怕是最可爱的小宝宝不化妆上镜都感觉是刚从非洲逃难回国,一看脸色就是那种饿了好几个月的颜色。

冯煜的脸蛋属于鹅蛋脸,非常符合东方审美的脸蛋。相较于偏西方审美的棱形脸,鹅蛋脸的线条过于柔和,缺乏西方的那种硬朗气息。不过东方追求的是“中庸”气质,所以这种没有侵略性的脸蛋反而大受欢迎。而且冯煜虽然身高不错,但是他的头却不算特别大,故而他的脸型就是那种电影圈喜欢的“小脸”。

由于冯煜在青春期前就进了娱乐圈,在经纪公司的教导下,冯煜对自己的脸还是很照顾的。很多男生在度过青春期的时候,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脸上留下各种疤痕。而冯煜不仅没有这些问题,而且连一丝暗沉都找不到。

最让人惊叹的是,冯煜的脸型是东方审美的鹅蛋脸,可五官却带着西方人的深邃,这或许是冯煜的祖辈中有西方混血的缘故吧。总之,郭建超和朱丹都不得不承认,单单冯煜这张脸就是拍电影的料子。只要冯煜的演技能过关,冯煜在电影圈就能有一席之地。

就在郭建超和朱令在那研究冯煜表演的时候,剧组里总有些幺蛾子的事情要发生。别看剧组里的大部分演员都是一家公司的,但是一个公司还分“一哥一姐”和一线呢。传统经纪公司就是这么尴尬,随着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都会集中到“一哥一姐”身上,同时公司依仗“一哥一姐”的程度也越深。甚至到了最后,经纪公司往往就变成专门服务“一哥一姐”的个人经纪公司。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艺人要在自己的经纪公司里争取到“一哥一姐”的地位。没有办法,这就是个零和游戏,你的资源多了,就必然有人的资源少了。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不是没有,要么学地球位面中国的“明星工作室制度”,要么就学美国创新艺人事务所那样的“明星合伙人制度”。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一哥一姐”们出去另组公司,和原来的经纪公司成为合伙人。只不过东方不是很流行合伙人制度,而采取了相对常见的合资公司形式。

剧组里不满冯煜待遇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和冯煜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人却很少。在真实的娱乐圈里,哪怕是塑料姐妹花那也是好过直接撕×。没办法,东方的哲学和社会文化就要求这样的感觉。如果乐忠于撕×,那建议转去美娱圈混会比较好。所以真正的东方娱乐圈里是很少发生娱乐文里那种“打脸”场景的,我和你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冲突?

哪怕我内心将你鄙视到了极点,见了面我也要像看见我的亲人兄弟一样与你拥抱并嘘寒问暖。不过此时剧组有和冯煜起利益冲突的,那么就真的很难避免冲突了。圈子里的资源是有限的,今天你让一次,以后次次都是要你让。柿子总是挑软的捏,谁让你第一个软下来了呢?

王跃华是《法医手册》的三号演员,算是一部戏里的重要演出人员了。但是他最初试镜的角色确实冯煜所饰演的角色。冯煜的角色是一名初级检察官,性格有些叛逆,类似木村拓哉在日剧《HERO》中所饰演的久利生公平。这个角色亦正亦邪,同时内心充满矛盾,因此是个相当立体和丰富的角色。这个角色同时还是贯穿整部剧的关键人物,所以戏份不及男一号,但却能成为联合主演的重要原因。

而且影评人和各大电影奖项的评委都喜欢这种正邪莫辨又内心挣扎的争议角色,只要演员的演技撑得起来,那么颁奖季很有可能收获一大票提名。电影演员虽然已经是娱乐圈艺人的最高咖位了,但是人家电影演员内部还是有咖位等级了。而决定这种咖位等级的关键因素就是票房和奖项,其中奖项最终又会反映到票房上去。

很简单,你有奖项就代表你有演技,也代表了影评人、专业评审及观众对你的肯定。也就意味着你有一个固定的具有话语权的粉丝群体,每当你电影上映的时候,再这些人的鼓吹下,你电影的票房肯定要翻倍。

这些等级最终会以片酬的形式将电影演员分级,单部电影片酬在1000万元以下的男演员,或片酬在800万元以下的女演员,基本归类在二线、三线演员中;而片酬没有超过2000万元的男演员或片酬没有超过1500万元的女演员,那你是没有资格称为超一线影星的。至于被称为亚洲影星、国际影星、超级影星的三个级别,那么代表人家已经是在顶级片酬之外还享有国内票房分成或全球票房分成了。

当然也有冯煜这样靠着顶级流量拿着和电影圈标准不同片酬的存在,但是这种人通常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是昙花一现,片方亏成傻子,从此这个流量爱豆被电影圈放逐;要么就是踩中狗屎,票房大卖,于是流量爱豆算是进入电影圈,然后他的片酬就会慢慢和正常的电影圈等级接轨。因为如果你想一个人玩也可以,但结果就是被电影圈排斥。只要这个人不傻或他背后的经纪公司不蠢,就知道如何选择。因此这次林俊秀接《法医手记》就是按照电影圈标准,拿的新人价。

“华哥,你这次千万别闹!”王跃华的经纪人也察觉出王跃华对冯煜的敌视,连忙提醒道,“冯煜可是段总心尖子上的人,你惹了他就等于惹了整个经纪公司的老大啊!而且段总背后就是丁姐,丁姐是谁的人?你也知道吧?那都是通天的,咱别闹成不成?”

“你放心好了,我如果要找人麻烦的话,难道还会留下把柄?”王跃华有些瞧不起自己的经纪人,胆子怎么这么小?看看人家冯煜的经纪人梁甜或米瑞霞,哪个不都是自信满满的?连他身边的生活助理,王帅那小子都是趾高气昂地跟在冯煜身边。

在电影剧组里,如果要折腾一个演员有很多办法。化妆师、服装师稍微不尽心一点,你的造型保证就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笑果”;灯光师、摄影师稍微做点手脚,天仙妹妹都能让你在电影变成土气十足的村姑;至于同组演员?那就手段更多了。故意在你的重点戏里不配合,上千字的台词让你一遍又一遍地念,念得你上火都过不了导演关。

至于那种借着剧本要求狠狠地踹你或甩你耳光,那都是小儿科。当年谢×锋和□□就是利用剧情要求故意将内地演员给揍了一顿。可惜两个人演得太假,再加上那个内地演员也是资深演员,于是这两个当时极其走红的香港小生立刻引来内地演艺圈的抗议,连陈道明、李雪健、赵宝刚这种咖位的内地戏骨都签名抗议,自然是逼得这两个香港小生赔钱道歉。

王跃华当然瞧不起这些小手段,他要折腾一个演员就光明正大地折腾。折腾完之后,不仅导演和剧组无话可说,就连被折腾的人还要反过来道歉。很简单,王跃华就是压戏,毕竟王跃华的演技还是过硬的。

对于“压戏”这件事,绝大部分导演虽然不会明面上支持,但也不会反感。电影就是手艺活,大家靠各自本事吃饭。你演技不过关,被别人压住了,那怪谁?难道导演还要对演技好的演员说,你别演得太好了。导演如果敢说这句话,那保证他以后每部戏都没有人努力演;最后估计这个导演在电影圈再待个两三年就要永远消失了。

对于被压戏的演员,导演如果心情好或是看你顺眼,那就提点你几句,让你知道如何应付,然后不被压戏。如果导演没那个心情,又加上被压戏的演员没眼色的话,那对不起,剧组只能换人了。要不然咱们就慢慢磨,一个镜头磨个几百回就是了。反正现在都数码摄影机,不像以前用胶片摄像机拍片还要考虑个废片率和成本问题。

一个再优秀的演员,在同一个镜头上被磨几十次就肯定要崩溃;如果磨上几百次,那这个演员就基本废了。碰到这个时候,经纪公司如果不能说动导演出面,那么就只能认栽,赔钱带着自家演员离开。离开剧组前,演员还得道歉,毕竟是自己那拙劣的演技导致拍摄档期被严重拖累,甚至有可能要让整个剧组重新拍摄。

王跃华自认为自己的演技在三线演员里属于顶尖的,哪怕放到二线演员里也是够看的。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角色来突破,否则也不会长期在三线里混日子了。这次既然被冯煜抢了梦寐以求的角色,那就不要怪自己狠心了。虽然冯煜是联合主演,但是他在电影圈的地位可是五线以外的新人圈,对付这种小演员,自己的演技还不手到擒来?明天刚好就有一段重要的戏,王跃华一定要压得冯煜和导演郭建超心服口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