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低空醉氧 > 第59章 Chapter 59

低空醉氧 第59章 Chapter 59

作者:寓时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8:02:19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上午,莉诺破天荒在周二召开了小会。

玛丽安娜等高层讨论后,出于对潜在舆论风险的规避,崔马克的选题,如果终稿中没有明确的灵感来源说明,那么只好将所有可能涉及争议的内容删掉;或者,选题直接作废。

此时已是六月下旬,崔马克才拿到了自己第二季度的第一个专题。他不想让选题作废,可显然也不想自我阉割。

“如果一定得把那些删掉,也没剩下多少内容了,余下的部分,根本没法撑起一个完整的专题。”

崔马克摊了摊手,面露不甘,语气中满满的无力:“马上就是截稿日,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补足专题内容所需的广度和深度。”

莉诺没再多言,只遗憾地冲他点点头,露出一个无奈又抱歉的微笑。

崔马克难得有一个选题,还在即将登刊之际流产,他平时又和大家相处愉快,同事们都真心为他感到惋惜。

朱尔起身绕过矮桌,拍了拍崔马克的肩膀,道:“为你感到遗憾,马克。”

“别太灰心,马克,下次还有机会。”另一个同事也附和道。

崔马克摇了摇头,勉力牵出一个笑容,却无法掩盖脸上的失落和挫败。

尽管没人明说,姜暖瑜隐隐感觉到,她似乎成为了大家眼中那个让团队成员如此沮丧的罪魁祸首,因为最初提出相关质疑的人是她。

她并未刻意回避周围同事有意无意流露出的不满或埋怨,只是安静坐着,没有多余的言语和表情。

她不想假惺惺地去安慰崔马克,也不想对现状表示抱歉或为自己辩解。

她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事,她管不了也不想管。她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莉诺说:“虽然这原本是马克的选题,但这个专题它也属于小组。既然马克没办法继续完成,大家有什么想法?”

刚才还在安慰崔马克的同事一听这句话,不约而同收起了同情惋惜的表情,陷入思考。

崔马克的选题已经占住了本期杂志的一个专题位置,如今崔马克的选题作废,空出的版面,就成了小组成员可争夺的资源。

大家各自权衡、盘算着,自己哪个正在推进的专题能有望提档登刊。

可今天已经是周二,周五就是这期杂志的截稿日,终稿审核后便要立刻送厂印刷。这时间太紧。

要在三四天的时间里高质量完成手上的专题,谁都没有这个自信。贸然接手的话,要是专题被认为质量不行被打回,或者匆匆随刊发行后反响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机会难得,但一时没人急着开口。莉诺的视线扫过沉寂的成员们,说:“大家没什么想法的话……那很可惜,我们小组失去了一个专题登刊的机会。”

莉诺的语气有些沉重。

每期杂志,各小组分到的专题数并非固定。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竞争,小组之间同样也有。

小组成功登刊一个专题,便有更大的可能在下一期拿到更多、更优先的选题资源和内容空间,而不是捡其他组不要但杂志又不得不做的常规内容。莉诺作为牵头人,自然有压力。

这时,一直沉默的姜暖瑜忽然提议:“或许,我可以和马克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专题。”

沉浸在思绪中的众人纷纷不解地抬起头——崔马克的专题都作废了,还怎么共同完成?

崔马克本人也是满脸疑惑,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疑惑里,明显掺杂着那么几丝期望。

“请分享你的想法,Nora。”莉诺道。

姜暖瑜说:“表明灵感来源很有必要,但既然在落地上有困难,那么就避开它。”她说,“设计的师作品中,疑似体现了的那些中国传统元素,这几天我已经详尽地了解过,我认为它们有足够的登刊价值。”

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她,猜不准她接下来的打算。

姜暖瑜说:“如果让这部分内容和马克的原专题一起登刊报道呢?杂志本身不做任何主观解读,全部交由读者自行判断。”

莉诺缓缓点了点头,道:“提供不同视角,的确是一个能避免引起争议的方法。”

姜暖瑜见莉诺松口,接着说:“我的这部分不需要采访拍摄,我可以负责文稿的撰写和图片整理,马克的内容只需要简单调整,不用大范围删减。”

莉诺“嗯”一声,转向崔马克,问:“马克,你怎么认为?”

“我……”崔马克笑了,露出一排白牙。他心情复杂,一时语无伦次,“这……如果选题可以登刊,我肯定乐见其成。”

莉诺挑一下眉,考虑到截稿日近在眼前,不由得担忧道:“只是时间……Nora,你的内容来得及吗?”

“虽然目前还不是完全体,但前期我已经有过系统的整理。”姜暖瑜稍作思考,郑重道,“我有把握在截稿日前一天完成终稿。”

莉诺点头,看一眼崔马克,又冲姜暖瑜露出一个赞许的笑容,说:“好。我认为你的这个提议,编辑部会通过的。”

*

会后,崔马克主动来到姜暖瑜的工位,还特意帮她带了杯咖啡,给她放在了桌上。

姜暖瑜还挺意外的,但也不端着架子,说了声“谢谢”,接受了。

姜暖瑜知道崔马克来找她是什么事,主动且直接地和他分享了目前的进度,也提了她对二人专题怎么融合的初步想法。

姜暖瑜坐着,崔马克站她旁边,一手扶在桌面,半弯着身子听她讲话,和她探讨。

中途,崔马克大概是站累了,换了个手托着,另一手扶着腰。

姜暖瑜话说到一半,看见了,转言道:“要不去休息区聊?”

“不用。”崔马克笑一下,手指指她电脑,“你继续。”

“噢。”姜暖瑜看他一眼,接着说专题的事情。

小组同事经过姜暖瑜的工位,看到崔马克在旁边,下意识地多瞧了一眼。

这俩人的关系平时算是比较生疏,私下鲜少交流,大家对这情景多少都有些意外。

专题名额在短暂的空缺后,最后还是回到了崔马克手中。对此,小组其他同事并没有太多遗憾或不满,这本来也不是属于他们的机会,各自手头也确实没有适合的内容可以顶替。

倒是对姜暖瑜,大家不仅在心底认可了她的专业能力,更由衷地欣赏她的品格与担当。

然而,姜暖瑜这么做,并非出于对崔马克的同情。

她只是经过理性权衡后,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既不会让小组白白损失一个专题,也不会让同事关系进一步恶化升级。

最重要的是,比起放任崔马克的选题被撤、避免疑似文化挪用的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她更希望,那些属于中国的传统元素本身,能有机会登刊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曝光。

她不怕被拿来比较,因为她相信它的独特性和价值。她有这个自信。

*

姜暖瑜“并行报道”专题的方案,经编辑部评估后,认为可行,没有受到阻碍。

截稿那天上午,玛丽安娜单独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终稿审核。一切确认无误后,姜暖瑜和崔马克从总监办公室出来,一同往办公区走。

最初,崔马克以为,姜暖瑜是为了他原有的专题内容才选择和他合作。可后来他发现,只凭姜暖瑜的部分,信息量、结构、深度和完整性,就足以撑起一个独立的专题。她和自己合作并非必要,但她仍这么做了。

他一直明里暗里针对姜暖瑜没错,但他并不讨厌她。事实上,姜暖瑜入职前来办手续,他第一眼见到她,看到她的样子,心里还掀起了一阵没来由的荡漾。

姜暖瑜刚来那会儿,看到她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问题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吃力,他偶尔也会有类似同情的情绪,想帮帮她。

但他终归不算是个好心人。比起帮助别人得到的那点满足感,他更希望那是来自他自己工作中的成就。因为那才是可以让他往上爬得更顺利些的筹码。

所以,明知姜暖瑜的法语不好,他也要故意说;发现她的选题角度新颖、准备充分、表达清晰,他就频繁挑刺。

这些事情,他没法做得更隐蔽,也知道姜暖瑜大概发现了。可她一定不知道的是,他曾暗中和其他同事表示:他认为姜暖瑜很内向。

他明知这是她初来乍到且语言不通所致,可他就是要给大家这样的印象,就是要给姜暖瑜贴上这样的标签。

在他们这个行业,内向是个绝对负面的特征,它通常意味着适应性差、沟通能力弱、影响力不足。这一点,他再清楚不过。

同为“亚洲编辑”,他和姜暖瑜自然会被外界归为一类进行比较。他和姜暖瑜来《Chaleur》的时间也相近,她不好,他自己就相对好。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他不觉得他做错了什么。

回去的路上,姜暖瑜没主动和崔马克说一句话。

她不太舒服。

前一晚她几乎没睡,脑袋正发闷得很。除此之外,大概因为最近几天赶进度压力太大,睡眠不足吃的也不好,她肚子有点难受。这会儿,下腹又开始隐隐作痛。

但姜暖瑜对疼痛的忍耐力一向还可以,便没太放在心上。路过茶水间,她扭头朝崔马克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先走。

本以为会就此分开,没想到崔马克却跟了上来,站在一边看她操作咖啡机。

看了会儿,他问了句:“你每天喝多少咖啡啊?”

姜暖瑜看他一眼,虚虚笑了下:“没数过。”

崔马克没再说话,姜暖瑜也没在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她闻着却有点恶心。

咖啡机结束工作,姜暖瑜拿了个盖子盖在杯子上,转身见崔马克还在门口站着。

崔马克看着她并不那么好看的脸色,难得真诚地说:“专题完结,趁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吧。”

“嗯。”姜暖瑜点点头,简单回应,“你也是。”

她不知崔马克这番话是一贯的和气还是真的关心,也无意深究。这一两天,她似乎感受到,崔马克的态度不像从前那般针锋相对,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成为朋友。

崔马克对她的种种针对,她后来也逐渐明白了,这并非个人恩怨所致,自然也无法凭个人层面的沟通化解。

不过,如果能不那么敌对也是好的。

路过崔马克时,见他还看着自己,姜暖瑜终说了句:“合作愉快。”

崔马克跟着走在她身边,侧眸看了看她:“合作愉快。”

姜暖瑜没再回应他。

回了工位放下咖啡,坐下后,姜暖瑜脚蹬了下地,正准备挪动椅子靠近桌子一些,视线忽然开始一圈一圈发黑。

她闭眼缓了几秒,再睁开时,眼前倒是清明了些许,但脑袋却愈发沉得有些支撑不住,直想往下坠。

她以为是熬夜的后遗症,赶紧喝了一口咖啡,还没彻底咽下,从胃里到喉咙便泛起一阵阵恶心。

她往下顺着那股想吐的冲动,手紧紧扣着桌沿。感觉指尖发麻,她下意识地低头去看,发现自己整只手都在不受控地抖着。她忙用另一只抚上去。

周末约个医生看看吧,她心想。

身体像是听到了她的想法,立刻变得更不舒服。她没吃什么东西,整个腹部却胀得厉害,刚刚还可以忍受的腹痛,忽然加剧,揪得她出了一层薄汗。肚皮像是在往身体里缩,每呼吸一下都牵着痛。

明明都是夏天了,空调也不冷,她却觉得自己身上凉津津的。想去窗边的太阳下面缓一会儿,站起身刚迈了一步,脚下就跟踩在棉花上似的,怎么也无法借力迈出下一步。

她感觉自己像在做梦,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但她知道,现在绝对不是梦。

她得让自己清醒些。

她用力感知着,却无法控制眼前的景象逐渐扭曲、模糊、倒转……不断向四周涣散着的意识,终于在一片眩晕中彻底塌陷。

“砰”一声,仿佛某扇沉重的大门突然关上。

耳边的声音宛如隔着一堵墙传来,朦朦胧胧,忽近忽远,直到再也听不到。

…………

光线刺目,清风拂面,耳边是嘈杂的脚步和轮子滚动的声音。

姜暖瑜眯开眼睛,巴黎的蓝天逐渐被建筑的顶棚替代。玻璃上,她隐约看到了“急诊”的字样,而后又是一阵眩晕。她只好重新闭上眼睛。

周围是医护人员冷静而紧凑的交流,医生的手触碰过她的脸、脖子、手,或者还有其他地方。她丝毫不认为被冒犯,只觉得那手上的皮肤又柔软,又温暖。

有人在和她说话,她好像在努力回应着。

眼睛仿佛又能重新睁开,她看到了床尾莉诺的身影,还有崔马克和另一个同事。

…………

各种检查做完,姜暖瑜挂着吊瓶,还有些昏沉,但人已是清醒了许多。

她的阑尾炎症已经造成了穿孔,引发了腹腔内感染,需要手术治疗。姜暖瑜自己签了同意书,手术被安排在了下午。

她不愿麻烦同事们,一再感谢他们送自己到医院来,还强调她可以请护工陪同,不用一直留下来照顾她。

尽管如此,几个同事还是待到了她手术前才离开。

那天后来的事情,姜暖瑜就记不太清了。

她只记得,病房的窗户外有很美的晚霞,像透纳的油画一样美。

那是在麻醉苏醒后断断续续的意识里,最清晰的一缕记忆。

为了促进肠道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姜暖瑜就需要在护工的搀扶下,下地简单活动。

微创手术的创口很小,术后止痛药的剂量也低。麻醉过后,伤口处的疼痛,躺着的时候姑且可以忍受,站起时却完全不同。

具体是怎么痛的,姜暖瑜同样也忘了。她印象中,当时的自己,似乎浑身都在颤抖。从头到脚,从肌肉到皮肤。

第三天,姜暖瑜上完厕所出来,路过镜子时朝里面看了一眼,一时没认出来那是谁。

深深凹陷的眼眶,黯淡空洞的双眼,干瘪、没有一丝血色的嘴唇,再搭配上毫无生机的皮肤。整个人枯竭又无神,像鬼一样。

说不上是恐惧还是惊愕,她伸手捂住嘴巴,镜子里的人做着同样的动作。

终于,她哭了。

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她凸起的指节砸下。直到这一刻,她才真切意识到,她的身体到底经受了什么。

她哭得直抽抽,扯动了伤口,又疼。怕把创口扯坏,她只好用袖子把泪抹了,转头不再看镜子,不再想镜中人的样子,短暂麻痹自己来止住眼泪。

当天晚上,距离手术已经过去48小时,姜暖瑜的肠道还没恢复蠕动。也就是说,她还是不能吃东西。

术后,她没吃过一口食物、喝一口水,只靠吊瓶里的液体,维持着身体最基本所需。

到了深夜,姜暖瑜躺在安静的病房里,默默流着眼泪。不是因为伤口疼,不是害怕身体恢复不好,也不是怕丑,而是饿得哭。

流经血管的葡萄糖能维持她的生命体征,却无法满足胃部和大脑对食物本能的渴望。

姜暖瑜从没想过她会如此渴望食物,甚至为此流泪。

她想吃妈妈做的番茄炖牛腩,想吃爸爸做的蛋炒饭。她想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吃一顿她已经很久没吃,但仍依稀记得味道的饭菜。

夜深人静,就着窗外的月光,姜暖瑜摸出枕头下的手机。

打开林知微的对话框,她撇着嘴巴,打下几个字发送:「妈妈,我饿」

消息发出,眼眶又是两股热泪涌出。

消息框里,并不频繁的对话里,几乎每一次,即便只有寥寥几句,妈妈都有在嘱咐她好好吃饭。

来巴黎前,她也答应了他们,她一定会照顾好自己。

可她却食言了。

她现在好像真的不太好。

她好想听听爸爸的声音,想让妈妈抱抱她。

就在这样的想念中,她终于沉沉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